涼月滿天
在景德鎮(zhèn)陶博館一路看下來,看到的是陶瓷的歷史,看到的是千年瓷都的風(fēng)光故事。
最開始的最珍貴,最珍貴的最不好看,粗糙而形狀不美的破陶片擺在那里,燈光打著,越發(fā)襯得土里土氣。但是,它身上披掛的是人類的歷史和先民的智慧。
越往后顏色越美,形制越繁復(fù)美麗。
我對一套各色十八羅漢瓷器印象十分深刻,因?yàn)樗鼈兣e止各異,表情各異,但是面目實(shí)在是太類人了,太擬人化了,太生活化了,像是從生活中拓出來的人臉安到了佛像的臉上——發(fā)怒的,生氣的,嘻笑的,恬靜的,腦袋放空的,思慮事情的,各各不一。
一尊羅漢盤膝而坐,倒持一柄荷花,張嘴而嘯,嘴巴咧到耳朵根;一尊羅漢雙腿下垂,自然坐在禪凳上,一手扶膝,一手托起一只小狗,側(cè)耳仿佛正跟這只小狗親昵,神情是若有所思;一尊羅漢揚(yáng)眉瞬目,戟指前方,不知道是在教訓(xùn)何人;一尊羅漢白面臉圓,耷拉著兩只長長的八字眉,眼睛分得很開,慈眉善目的同時又愁眉苦臉,手里托著一只小烏龜,龜背圓得像小鍋蓋;有一尊羅漢瘦骨嶙峋,手扶拐杖,身子斜倚,有一點(diǎn)弱不勝衣,白須白眉;有一尊羅漢白白胖胖,敞胸露懷,僧衣上都繡著精致花朵,慈眉善目,大耳垂肩;有一尊羅漢瘦得肩胛骨頂起老高,顴骨也頂起老高,嘴巴包不住牙齒,有兩顆白白地露在外面;有一尊羅漢粉面桃腮,柳眉檀口,面目矜持,手秉如意,似是對于塵世間事不縈懷抱……
燒制這套佛像的瓷工必定是以現(xiàn)世人物為原形,每一個都像香爐里冒香氣一樣,不可自制地散發(fā)著濃濃的煙火氣。我這么多年里看過這么多佛像,這一套最入人眼人心。
看到這里的青瓷白瓷,腦子里就一直回旋一句話:“青瓷像玉像冰,白瓷似銀似雪?!边@大概是當(dāng)年讀書的時候,在歷史書上讀過的一句話,一句頂過一萬句。如今我看在眼里,當(dāng)真是青瓷如玉如冰,而玉和冰又如同瓷器上顏色青青;真的是白瓷似銀似雪,而銀與雪,又是白瓷散發(fā)出來的光澤,美,而貴。
有一只青花折枝花果紋蓋壇,壇口和壇底都是收得小而圓,壇底較壇口要大兩圈,而壇底極矮,壇口上頂著一個小小的蓋,蓋上有一個小小的指肚大的圓瓷鈕。周身繪青花折枝花果紋樣,壇口似是一個一個的美女云肩連成一圈,而蓋子上又是一小圈的青花花紋,壇底也沿了一圈青花花紋——一個小小的器皿,燒得這么不顯眼的繁復(fù)與精致。
我極愛青花的纏枝花紋,纏纏繞繞,纏纏綿綿,找不到頭,看不見尾,不知何處起筆,不知何處收尾,似乎就可以一直這樣纏纏繞繞下去,鋪滿整個世界。
我也見過稀奇的,豆青釉上燒制的是綠色圖案。比如乾隆年間的斗彩云龍紋蓋罐,就是燒制了一條張牙舞爪、踏云而飛的綠色巨龍,五爪剛勁,龍須那么老長,高高揚(yáng)起,頂端像豆苗那樣卷起來。
清人鄭鳳儀《浮梁竹枝詞》云:“碓廠和云舂綠野,賈船帶雨泊烏篷。夜闌驚起還鄉(xiāng)夢,窯火通明兩岸紅。”窯火通紅細(xì)瓷生,歷朝歷代的瓷器都在這里開會??粗鼈?,像是看著中國的歷史,都被工筆細(xì)描,一筆一筆,描在了這些器物上面,覺得美,覺得有光,覺得件件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