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惠瓊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穩(wěn)步和持續(xù)推進,積極推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進一步挖掘“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已然成為小學語文教師貫徹新課標教學要求和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主動選擇。本文就“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應用原則、應用策略三個方面進行討論和研究,期望通過分析和闡述可以深化教師同行對“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認識和理解,并全面挖掘該教學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逐步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服務每個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和語文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關鍵詞】三微;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
所謂“三微”校本教研模式是指以“微課題”“微課堂”“微講座”為研究載體,以提升小學語文教師整體專業(yè)知識水平,培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為目的,構建小學語文校本教研實施的具體方案。小學語文教師要不斷深化對“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認識和理解,并充分發(fā)揮“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對當前語文課堂的教學組織方式、基本教學形態(tài)、課堂教學策略運用、課堂互動方法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優(yōu)化和改進,進而逐步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為更好地發(fā)展學生語文素養(yǎng)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一)轉變課堂教學組織形態(tài)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存在教學組織方法單一化、教學策略運用固定化等突出問題,使得課堂教學索然無味。通過合理化與恰當化將“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可以全面轉變課堂教學的互動方法、優(yōu)化課堂的組織方法、調整課堂的教學組織流程。例如,在教授“觀潮”小節(jié)內容時,由以往教師被動式教,轉變成學生主動學習,積極讓學生以小組討論、座談交流為學習模式對文章的寫作層次、文章大意進行解讀,進而可以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新鮮感。
(二)提升語文課堂教學質量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避免地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主體地位得不到凸顯、學生學習興趣得不到激發(fā)等,使得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受到了很大程度的影響。通過將“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不同模塊,教師可以發(fā)揮該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全面對課堂教學進行改進和優(yōu)化。例如,在教授“走月亮”小節(jié)內容時,課堂教學中存在忽視學生預習的情況,而在該模式下可以促使教師重視起對學生的預習引導工作,并積極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化的預習資源,積極注重教授給學生預習的方法,并注重引導學生開展預習互動交流,進而可以有效補足課堂教學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全面突破課堂教學的瓶頸,助力教學目標的精準化達成。
(三)助力核心素養(yǎng)目標落實
傳統(tǒng)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重視成績提升而忽視能力培養(yǎng)的突出弊端,使得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的落實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響。通過將“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可以促使教師在探索與實踐中轉變教學思想和觀念,全面借助“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更加注重發(fā)展學生個性,不斷強化夯實學生基礎,有效提升學生語言素養(yǎng),助力每個學生的逐步發(fā)展與不斷提升。
二、“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原則
(一)要強化以生為本
積極探索和研究“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其最核心的目的是通過發(fā)揮“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逐步發(fā)展學生各項能力。因此,教師要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全面樹立以生為本和服務教學的思想和意識,并在后續(xù)的教學方法運用過程中全面圍繞著助力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落實展開探索工作,同時積極地借助“三微”校本教研模式構建互動式、開放式與交流式課堂教學,激發(fā)每個學生對語文課程內容的求知欲望,逐步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和能力。
(二)要注重服務教學
全面探索和研究“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其最直接的目的是補足教學薄弱環(huán)節(ji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因此,教師要積極在應用“三微”校本教研模式過程中樹立服務教學的思想和目的,全面將是否促進了教學質量的提高,作為“三微”校本教研模式應用的重要考核與評價標準,并積極挖掘“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應用優(yōu)勢,來逐步轉變教學方式,有效強化合作學習,更加注重多元化評價,真正助力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要實現長期探索
全面探索和研究“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的策略,是一項長期性、系統(tǒng)性與艱巨性的工作任務,教師要充分認識到該項工作的艱巨性,并積極地立足當前全面探索和研究“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合理化與針對性較強的應用探索實施目標和規(guī)劃,明確每個階段借助“三微”校本教研模式開展教學探索的實施側重點與核心點,并注重在探索中深化與名師的互動交流,學習優(yōu)秀名師運用“三微”校本教研模式開展課堂教學的經驗積累和有益做法,按照既定的節(jié)奏推進“三微”校本教研模式應用的轉變優(yōu)化與改進,真正在后續(xù)的課堂教學中借助“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優(yōu)勢來逐步完善課堂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注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三、“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強化學生預習
課前預習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提升學生后續(xù)學習針對性和精準性的基本實現路徑。而目前的預習存在不同學生預習意識薄弱、預習針對性不強、教師忽視預習指導的突出問題,教師要積極發(fā)揮“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應用價值與優(yōu)勢,不斷優(yōu)化學生預習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一步為學生提供豐富化的預習資源,繼而助力學生預習質量的提升,服務學生后續(xù)的高質量學習。例如,在教授《暮江吟》小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題的方式為學生分析關于該節(jié)課的預習資源,如關于《暮江吟》古詩朗誦的音頻資源、關于《暮江吟》詩歌講解的課件資源、關于《暮江吟》畫面播放的微課視頻資源等,鼓勵學生借助這些豐富資源進行開放式學習,并總結《暮江吟》古詩的背景、大意、情感抒發(fā)、寫作方法等,提煉自己預習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并積極結合遇到的問題,讓學生以微講座的方式與同伴的相互交流,真正提升學生預習的質量和水平。
(二)實現趣味講解
如何讓課堂教學更生動化和趣味化,是“三微”校本教研模式應用探索所要討論的重要課題,而從目前的語文課堂教學情況來看,存在知識點講解索然無味、具體教學技能講解枯燥乏味等突出問題。教師要針對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積極通過引入“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優(yōu)化知識點講解方案,提升教學的形象性和趣味性,真正激發(fā)學生在語文課堂對相關內容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活力,助力教學潛能的釋放和教學質量的提升。例如,在講解《題西林壁》小節(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題的形式,對該節(jié)課的背景知識、古詩大意、古詩場景、古詩中融入的作者情感等進行分模塊講解,并在講解過程中運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積極開展隨機性提問,引導學生說說自己對不同微課題和每個知識點的學習情況,同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視頻為學生展示對應的練習題目,讓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還可以為學生建立線上學習空間、提供微課題資源,并借助線上直播的方式積極給予學生指導和幫扶,真正助力課堂教學趣味性和教學質量的提升。
(三)進行探究學習
“三微”校本教研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可凸顯學生主體地位。如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挑大梁、當主角,教師要全面把握“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應用特點,積極轉變課堂教學方法,并強化課堂的合作與探究性學習,讓不同學生在開放互動、深度探索中逐步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和求知積極性。同時,更加注重給予學生探究學習引導,全面啟發(fā)學生學習思維,提升課堂教學總體質量。例如,在講解“蟋蟀的住宅”模塊知識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關于涵蓋該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與核心點的微課題資源,如包含相關的微課視頻資源、課件資源、思維導圖資源等。還包含概括閱讀教學內容的問題,如文章可以劃分為幾個層次?蟋蟀的住宅是如何建造的?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點?等等。學生以小組為基本單位借助這些微課題資源進行開放式討論與互動,形成微課堂,不同學生在微課堂中積極發(fā)言,說出自己真實的想法,教師則要積極以“小講座”的形式對前期“微課題”“微課堂”實踐成果進行總結反思、歸納結論,并教授給學生討論學習的方法,結合案例為學生剖析蟋蟀住宅的特點、建造過程、文章的大意等,真正激發(fā)學生思維,促進教學質量和水平的提升。
(四)實現多元評價
“三微”校本教研模式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注重對學生綜合能力和素養(yǎng)培養(yǎng)。而從目前的評價組織情況來看,存在評價模式固定、評價主體固定、評價組織方式單一,自然不利于提升評價的客觀性與合理性,也不利于更為有效落實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教師要立足當前語文課堂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并積極在“三微”校本教研模式開展課堂教學中注重多元化評價組織與實施,全面給予不同學生更為客觀與合理的評價,繼而助力學生逐步發(fā)展和提升。例如,在教授“精衛(wèi)填?!毙」?jié)內容時,教師可以讓不同學生圍繞著微課題的所制訂的學習任務,分析自己學習的得與失、優(yōu)缺點。教師則要借助微講座從學習過程的角度分析學生的學習情況等,并結合存在的問題幫助學生指引具體的改進策略,繼而助力學生的發(fā)展與提升。
綜上所述,通過積極將“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引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實施的不同環(huán)節(jié),全面優(yōu)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組織方法運用,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也促進了學生學科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聯(lián)合其他優(yōu)秀的同行,全面從不同的視角更為準確把握“三微”校本教研模式的基本內涵、應用優(yōu)勢,并在后續(xù)的語文課程教育教學實踐中合理借助“三微”校本教研模式,強化學生預習、實現趣味講解、進行探究學習、實現多元評價。
【參考文獻】
[1]王翠平.新課標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微課的策略研究[J].中小學電教,2023(Z2):149-151.
[2]田婷.小學語文微課題研學模式的建構與實施[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21.
[3]張寧.如何讓學生的課外閱讀更有效:小學語文教研組微課題研究總結[J].教育觀察(中下旬刊),2015,4(1):82-83.
(此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2年度課題“‘新課標背景下‘三微校本教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研究成果之一,課題批準號:FJJKZX22-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