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瑒 陳茂國 梅峰
摘 要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網絡的普及,當代高校網絡育人現狀呈現資源無序化、環(huán)境自由化、用戶私利化,構建“博雅”型網絡育人平臺是亟待解決的問題。高?!安┭拧本W絡育人平臺應包括學校官方網站、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QQ空間、主題教育網站等。內容應包含思想引領、學習指導、文化熏陶、志愿服務、朋輩教育、心理輔導等,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疏導,同時用新媒體引領輿情,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用新媒體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 博雅;網絡育人;平臺構建
中圖分類號:G41??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7.039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Boya" Network Education Platform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 Development
YANG Yang, CHEN Maoguo, MEI Feng
(Taizhou College, Taizhou, Jiangsu 2253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imes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nline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universities is characterized by resource disorder, environmental liberalization, and user selfishness. Building a "liberal"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is an urgent problem to be solved. The "Boya"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include the school's official website, WeChat official account, microblog, Tiktok, QQ space, theme education website, etc. The content should include ideological guidance, learning guidance, cultural education, volunteer services, peer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tc., providing students with ideological guidance, learning guidance, life counseling,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using new media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spreading positive energy through new media, innovating educational forms through new media,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through new media.
Keywords Boya; online edu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1? 研究背景
1.1? 研究目的及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盵1]隨著互聯網飛速發(fā)展,手機早已成為“00后”大學生的必需品,極大地改變了他們的學習模式、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當代高校網絡育人應該如何發(fā)展才能促進學生發(fā)展,如何才能配合傳統(tǒng)思想政治工作,如何構建三博(博大、廣博、淵博)三雅(雅致、優(yōu)雅、高雅)的“博雅”網絡育人陣地,這些問題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高校教育不可忽視的問題,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意義。
1.2? 研究內容及方法
基于對現代高校網絡教育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本文通過文獻研究、調查研究、比較分析等方法,探討如何運用新媒體技術在高校中構建“博雅”網絡育人平臺的整體架構和內容策略,同時也對開設此類平臺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討論。
1.3? 研究現狀
本文研究的重心為“博雅”“網絡育人”“平臺構建”,因此研究現狀從這三個方面著手調查、整理與分析。
國內有眾多的知名專家和學者對網絡育人進行了深入的探究,累計2308篇;此外,關于網絡育人平臺的研究也頗為豐富,共計83篇。然而,對于網絡平臺的特性研究以及整合方面的研究卻屈指可數,平臺建設的重心往往集中在微信公眾號上。
數據統(tǒng)計的結果有利于對課題研究的分析,綜上所述,當代高?!安┭拧本W絡育人平臺載體與平臺內容構建策略有待繼續(xù)研究,且有其研究價值。
2? 當代高校網絡育人發(fā)展現狀
2.1? 網絡資源無序化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網絡信息碎片化、網絡資源無序化,“00后”大學生容易沉溺其中,自覺性較差的學生并不能獲取更多有益的知識。高校課堂普遍存在“抬頭率低、點頭率低”的現象,課外存在沉溺網絡游戲的現象,網絡對于部分學生來說弊大于利。當代高校應當發(fā)揮網絡的優(yōu)勢開展育人工作,有效避免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引導大學生正確利用網絡。
2.2? 網絡環(huán)境自由化
互聯網環(huán)境繁雜,言論自由可能將其轉變?yōu)橐粋€散播謠言和不良思想的主要渠道。如今的“00后”大學生們的世界觀、人生觀以及價值觀仍處在形成期,他們的見識有限,承受壓力的能力較弱。因此,面臨問題或者社會上的負面事件時,他們易采取過激反應,被輿論影響甚至誤導裹挾,一些人沉溺其中甚至走上歧途。對我國當下的大學生思想教育任務提出了新的問題與挑戰(zhàn)。
2.3? 網絡用戶私利化
在以互聯網為媒介的新媒體平臺上,部分大眾選擇以匿名的身份參與網絡討論,因此,“利己主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娛樂至上”等思潮不斷蔓延與滲透,這種趨勢對當代大學生的思維習慣和行為方式產生了深遠影響。在這種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部分“00后”學生,在人際交往中只考慮自我,將利益放于首位,忽視了自身素質的提升,不利于他們成長為德才兼?zhèn)涞膰畻澚骸?/p>
3? 當代高?!安┭拧本W絡育人平臺構建策略
3.1? 高?!安┭拧本W絡育人平臺載體構建
3.1.1? 校園官方網站
學校的官方網站及學院的官方網站作為一種有效途徑,發(fā)布教學任務,展示教學動態(tài)、學工動態(tài)、科研動態(tài)、招就動態(tài),可以向教師和學生傳遞各種信息,可以在線答疑解惑,也可以成為朋輩教育的平臺。
3.1.2? 校園微信公眾號、微博、抖音、QQ賬號
手機網民規(guī)模日益龐大,人人機不離手。手機設備的使用正在逐漸成為學生學習生活的必要工具。對于大學生而言,微博、微信、微視頻、QQ等軟件正日益成為他們獲取信息、學習知識的重要途徑[2]。無論是學校官方賬號或是教師個人賬號,都是網絡平臺建設的一個重要渠道。
3.1.3? 主題教育網站
“互聯網+”時代,網絡資源豐富,高校要善于運用主題教育網站進行網絡教育。如學校官網教育專題、共產黨員網、求是網、中國大學生在線、中國大學MOOC、愛課程等都擁有大量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可作為構建網絡教育平臺的承載網站。此種必修+選修、線上+線下的課程教育模式,擴充教育形式、提高教學興趣、提升教育質量。
3.2? 高?!安┭拧本W絡育人平臺內容構建
3.2.1? 思想引領1主線,培育博大情懷
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fā)展,中華民族已經以嶄新的面目,在世界民族之林再次屹立了起來。在這短暫的幾十年間,中國實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進步。身為當代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我們的責任在于不懈地引導和激勵學生塑造崇高的道德品質,培育他們的純潔心靈和開闊胸襟,深化他們對思想政治領域的理解和認同,教導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使他們的思想、行為統(tǒng)一于社會主義理想與目標下。
3.2.2? 學習指導1條龍,充實廣博知識
學習是學生的第一要務,大學階段的學習內容應當廣博,豐富專業(yè)知識、提高能力素養(yǎng)。專業(yè)學習不局限于課堂與書本,還需要拓展教材之外更多的專業(yè)書籍,更應當積極參與實踐。能力素養(yǎng)的學習與提升需要通過閱讀、專業(yè)實習、社會實踐、專業(yè)競賽、志愿服務等多種渠道完成。運用網絡新媒體,能夠豐富大學生的知識儲備,激發(fā)興趣、開拓視野。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生和畢業(yè)生的教育占了重要的比例。要善于發(fā)揮網絡平臺“一對多”的優(yōu)勢,對新生進行入學教育,對畢業(yè)生進行就業(yè)創(chuàng)業(yè)指導,開展幫扶活動,為學生的學習生涯做好指導,放手讓他們步入社會,成為國家棟梁。
3.2.3? 文化熏陶1盤棋,豐富雅致生活
大學生涯不僅僅是學習知識的過程,更是接受文化熏陶的過程,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對大學生至關重要。我們在扎實的思想政治教育基礎上,熱情推廣我國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團日活動、班級活動、文體活動、學科競賽等等,這些活動不僅充實了大學生的四年學習生涯,更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了他們的素質和技能,拓寬了他們的視野,并使他們的大學生活更為豐富多彩,豐富他們雅致的大學生活。
3.2.4? 志愿服務0缺席,培養(yǎng)淵博閱歷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和團中央的要求,大學生志愿服務活動日益受到校園內的矚目,設立志愿服務板塊可以幫助我們宣傳和介紹,使更多學生通過直觀的方式了解志愿服務的內容,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增強其社會服務意識。當代高??梢砸劳泄鎱f會,開展豐富的志愿服務活動,起良好的模范作用,帶動越來越多的同學加入志愿服務中去,將滿滿的關愛送到社會的各個角落。
3.2.5? 朋輩教育0距離,樹立優(yōu)雅言行
朋輩教育是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和關鍵策略。在大學生中樹立朋輩榜樣,有利于引導他們以這些典范為學習目標,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當代高??梢岳霉倬W等網絡平臺推送學業(yè)獎學金、校優(yōu)秀團員團干、校三好優(yōu)干、校優(yōu)秀畢業(yè)生、國家勵志獎學金、國家獎學金等學子風采,在校園起到正向引導作用,樹立學生的優(yōu)雅言行。
3.2.6? 心理輔導0延時,養(yǎng)成高雅興趣
當代大學生在就業(yè)競爭持續(xù)增強的社會背景下,存在環(huán)境適應力低、心理承受能力低、自我定位模糊等心理問題。大學的學習與高中有顯著區(qū)別,變被動為主動,自覺性較差的學生的學習成績很可能一落千丈。在面對突發(fā)事件,如失戀、掛科、家庭變故等情況時,不能很好地進行自我調節(jié),緩解心理壓力。面對巨大的就業(yè)壓力,不能正確地認識自我,眼高手低,從而導致畢業(yè)即失業(yè)。高校利用網絡平臺,可以了解學生的心智發(fā)展狀況,通過平臺與學生建立暢通的線上交流方式,及時對存在心理問題的學生進行疏導、開解,傳遞正能量,引導學生養(yǎng)成高雅興趣。
綜上所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從思想引領、學習指導、文化熏陶、志愿服務、朋輩教育、心理輔導等方面展開,利用新媒體、新技術,加強與傳統(tǒng)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對學生開展思想引領、學習指導、生活輔導、心理疏導。
4? 當代高校“博雅”網絡育人平臺的構建意義
4.1? 用新媒體引領輿情
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建立好“博雅”網絡育人平臺,運用好網絡新媒體新技術,引領輿論導向,將先進的、積極的思想文化傳遞給學生,積極主動地向大學生推送有助于學習、生活、發(fā)展的相關信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思想品德,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正能量,推動優(yōu)秀文化的傳播。
4.2? 用新媒體傳播正能量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fā)展各方面,轉化為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3]。高校輔導員承擔思想政治教育和價值觀引領任務,因此要善用新媒體宣傳和推送正能量信息,善于運用新媒體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學生不斷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四個自信,充分發(fā)揮新媒體的作用,引領學生追求和傳播正能量。
4.3? 用新媒體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
為了提升教育的優(yōu)質程度,對學生有針對性和創(chuàng)新性地開展教學活動,大學應該構建健全的網絡育人平臺。運用好互聯網與新媒體,及時把握思政教育工作主動權,正確地發(fā)揮網站輿論導向作用,將思政教育內容生動形象地呈現出來,信息及時傳播,加強師生之間的聯系溝通,積極做好校園新媒體輿情工作。
4.4? 用新媒體提升教學質量
當代高校課堂已引入多媒體技術,電腦、投影、網絡基本配備到位,然而教師容易對多媒體設備形成依賴,課堂容易變成照本宣科,教學形式枯燥,教學內容失去吸引力。因此用新媒體提升教學質量極有必要,在課堂中引入新媒體技術,增強互動,添加課堂趣味性,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感,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5? 結語
在社會發(fā)展過程中,新媒體的飛速進展對大學的思想政治教育產生了雙面影響:在新媒體時代,信息傳遞的方便和快速讓大學生的信息獲取能力增強,但新媒體的開放環(huán)境也對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造成了不利影響。因此,高校應當積極構建“博雅”網絡育人平臺,并設立信息管理制度,全方位提高大學思政教育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01).
[2] 康會茹,黃繼偉,高小堯,等.高校網絡教育平臺建設探析[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上旬刊),2019(5):206-207.
[3] 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