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我國教學工作不斷改善,語文教學也已經能滿足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及思維的發(fā)展需求。但由于小學生的認知能力及表達能力等都需鍛煉,作文教學依然存在許多難點需要攻克。教師應不斷優(yōu)化作文教學,運用有效的措施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一、設計讀寫結合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
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有效途徑。通過閱讀,學生可以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和掌握正確的寫作技巧,而寫作則可以將所學的知識轉化成實際的應用。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教師要精心設計讀寫結合的環(huán)節(jié)。首先要選擇適合學生年齡和興趣的文章,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深入分析閱讀材料,理解文章的結構、語言和思想內涵。通過小組討論、比較閱讀等方式,讓學生充分挖掘文章中的深層含義,提高閱讀理解能力。教師還可以讓學生模仿閱讀材料中的寫作技巧和表達方式,進行仿寫練習??梢詮木渥臃聦戦_始,逐漸過渡到段落和文章的仿寫。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掌握基本的寫作技巧,進而提高表達能力。
另外,教師也可以通過創(chuàng)新教學的手段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比如,在“我眼中的繽紛世界”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的紀錄片,讓學生直觀地了解小城的變化,對其進行總結及思考,進而將內心的想法表達出來。教師可設計關于美景的寫作教學活動,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描述不同的美景。還應鼓勵學生討論發(fā)言,大膽想象與表達,并將這些想法記錄下來,為寫作教學的順利開展提供良好的條件,也可促進學生對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進而寫出吸引人閱讀的文章。
二、聯系實際生活,完善學生的寫作思維體系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考慮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發(fā)展需求,不僅要采用理論化的教學模式來引導學生,還要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教師應引導學生聯系生活抒發(fā)情感,讓學生在寫作中投入豐富的情感,避免作文內容空洞,沒有實質性內容。教師可通過生活化教學模式來優(yōu)化寫作教學,培養(yǎng)學生在寫作中的情感表達能力,同時加強學生對閱讀內容的理解,讓學生積極思考及總結,實現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標。在生活化教學中,學生能積累更多的寫作素材,這樣寫作時就不愁沒有靈感了,順利寫出一篇吸引人閱讀的文章也不再是難事。教師可加強對學生的引導,使其對生活產生更多的感悟,并且通過實踐的形式來加強教學效果,重視學生的實際體驗,讓寫作教學發(fā)揮出應有的作用。
寫作素材多來自生活,教師可組織學生參加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可引導學生調查家鄉(xiāng)有無環(huán)境問題,讓學生準備要一個記錄本,發(fā)現問題及時記錄下來,最后總結,思考解決辦法,為寫作準備豐富的素材。在實踐體驗過程中,學生能拓寬視野,從現實中獲得更多的體驗。再比如,教師可以布置以“父母”為話題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寫出父母之間的感人故事,最好能聯系實際生活來完善作文內容。學生可通過觀察或者與父母溝通的方式獲取素材,并結合素材將自己的感受寫出來。這種方式有利于學生在寫作中產生更多的想法,也有利于學生在接觸生活的過程中形成價值觀念及認知體系,為寫作能力的提升提供助力。教師要根據寫作教學的目標及學生的學習情況合理安排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感受到寫作的意義。學生的經驗及閱歷不足,缺少相應的認知及理解。比如,以“愛祖國”為主題進行寫作教學時,學生對祖國發(fā)展歷史及情況的了解比較少,寫作時不知道如何組織語言及豐富作文內容,同時缺少情感的表達,這樣寫出的文章自然不吸引人閱讀。教師可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及烈士陵園等,讓學生在活動中了解祖國的歷史。還可組織學生參加紅歌大賽及歷史知識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際體驗過程中了解祖國的發(fā)展歷程,在更加深入的感受下獲得感悟,這樣寫作時思路就清晰了,也更容易抒發(fā)情感。
三、培養(yǎng)閱讀習慣,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為了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閱讀及寫作習慣的培養(yǎng),讓學生重視對閱讀內容的積累,為寫作提供幫助。學生積累了豐富的閱讀知識后,便可在寫作中更明確地表達觀點,并且正確運用語言完善文章內容,避免找不到適合的詞匯及不能正確運用表達方式。因此,教師可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積累,使其在不斷的積累中形成獨到的見解,同時對閱讀和寫作產生濃厚的興趣,在閱讀中發(fā)現語文學習的魅力,在良好習慣的助力下提高寫作能力。寫作素材需要長期積累,學生應在課后多閱讀與多思考,還要多動筆,進而不斷提升寫作能力。
教師可提供閱讀資料,讓學生根據興趣挑選閱讀資料進行課后閱讀,不斷拓寬閱讀范圍,在閱讀中發(fā)現深刻的思想,同時積累精美的語言詞匯。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還可形成相應的價值觀,加深對生活的感悟,不斷提升道德修養(yǎng),這對自身的素養(yǎng)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比如,教師可組織閱讀活動,讓學生在課堂上分享閱讀過的書籍,并且在課后以傳閱的方式閱讀,在班級內形成良好的閱讀氛圍,打造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進而加強學生的閱讀積累。
教師應提供科學的指導,讓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閱讀習慣,摘抄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并且總結優(yōu)美的段落,還可根據自己的體會對文章進行批注,用記筆記的方式積累這些閱讀中的精華。在正確的閱讀過程中,學生能積極地思考及記錄,這對素材的積累大有裨益,也有利于認知能力的提升。同時,教師可指導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讓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將自己的所見所聞以日記形式記錄下來。在寫日記的過程中,學生能深入理解生活,并且提升表達能力及觀察能力。另一方面,寫日記也可鍛煉學生的意志力,使其具有堅持不懈的品質。
教師可挖掘教學中的素材,讓學生結合所學內容拓展和延伸,進而產生獨特的見解,形成更開闊的思維。比如,語文教材中有較多的詩詞文化內容,學生可通過閱讀傳統詩詞及經典文學作品來積累相應的知識,對其中的優(yōu)美語句及傳統文化思想等產生全面的理解,并在寫作時運用,以豐富作文的內涵。同時,經典故事中的道理和哲思不僅能豐富作文內容,還能成為生活的參考,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時激發(fā)學生對歷史、文學的興趣。由于學生在理解古詩詞方面存在一定難度,為了更好地積累相應的知識,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讓學生了解寫作背景,結合作者的生平與所處環(huán)境理解文章內容,進而更好地積累歷史知識。比如,“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作者以優(yōu)美的語言描寫海上日出的景色,學生可結合對詩詞內容的理解對其進行積累,以便應用于以后的寫作中。此外,學生可在學習古代文學作品的過程中了解文人的志向與精神,并將這部分內容與寫作融合起來,使寫作成為自己抒發(fā)情懷的主陣地。
四、優(yōu)化寫作技巧教學,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學生的寫作特點,對學生進行科學的指導,讓學生能借助不同的表現方式加強表達效果。由于多數學生在寫作中運用的語言比較直白,缺少修飾,導致作文內容沒有吸引力,難以體現語言的藝術。教師可通過傳授寫作技巧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寫作中。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講解不同的寫作技巧,讓學生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以便在寫作時運用,提升寫作效率。修辭作為常見的寫作技巧,對寫作有著重要的作用,學生應合理運用修辭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動,提升內容的可讀性。教師可分析學生在寫作中存在的問題,引導學生使用修辭手法來優(yōu)化表達,寫出能讓人耳目一新的內容。還可開展修辭手法的教學,展示使用了修辭手法的例句,讓學生加強對常用修辭的理解,并且采用對比的方式了解修辭手法之間的區(qū)別,進而理解在作文中使用修辭手法的重要性。然后,教師應安排實踐活動,讓學生運用修辭手法描述事物,增強作文的可讀性。比如,教師可解析“比喻”“擬人”“排比”三種修辭方式,比較比喻和擬人,讓學生了解兩者之間的差異,避免混淆這兩種修辭手法。在教學排比修辭時,教師可通過展示例句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其作用,并且能在合適的條件下正確使用。通過學習,學生能更加明確不同修辭手法的特點。比如,在“讓真情自然流露”的教學中,教師可指導學生分析本單元文章的內容,總結作者的寫作特點,體會作者的寫作風格,讓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其中蘊藏的情感,并且掌握作者使用的寫作技巧。分析完,教師可布置練習內容,讓學生以仿寫的方式來表達情感,運用前面所掌握的相應寫作手法豐富自己的作文內容,進而讓真情自然流露。再比如,可分析《春》中的片段,讓學生探討及思考其寫作特點,深入體會作者所呈現的春天景象,感受語言的魅力。
寫作時,學生對寫作手法的應用還不熟練,不知道應如何將其與要寫的內容結合,教師可帶領學生詳細分析課文中的詞句,并且鼓勵學生大膽運用不同的寫作手法,讓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此外,教師不能限制學生的寫作思維,而是應考慮學生的發(fā)展需求,讓其使用不同的寫作手法,并結合自身的認知,寫出具有個性化的作文。教師應加強對學生的引導,避免學生在寫作中受到拘束,讓學生大膽使用寫作手法,表達真情實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應啟發(fā)學生從不同層次來思考,使學生產生獨特的看法,并且將其與作文內容融合,在寫作中表達自己的見解。比如,在描寫動物時,可從動物的外形、生活習性等方面來寫,還需加入自己的情感??煞治隼仙峁P下的貓,以加深學生對“溫柔可親”“勇猛”等詞語的了解,不要局限在詞句的固定構成框架中,而是要發(fā)揮想象力來描寫。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不僅提升了寫作能力,也形成了獨特的寫作風格,并形成了寫作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