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20世紀意大利史學演進路徑探析

    2024-04-06 01:29:58
    史學月刊 2024年2期
    關(guān)鍵詞:克羅齊葛蘭西歷史主義

    李 雪

    意大利史學(1)這里的意大利史學并非指代意大利統(tǒng)一運動后專屬于意大利民族國家的史學,而是更為廣泛意義上,流行于亞平寧半島的史學。傳統(tǒng)源遠流長,歷經(jīng)了古典史學、基督教史學、城市史學的發(fā)展,埋藏于其文明深處的人本主義傳統(tǒng)以及市民階層的精神需求共同推動了意大利近代史學的萌發(fā),即文藝復興史學,這標志著意大利史學率先開啟了近代化進程、并深刻影響了歐洲史學。然而,自17世紀以降,歐洲文化的中心逐漸轉(zhuǎn)移到法國,它在18世紀引領(lǐng)了啟蒙運動(2)張廣智:《西方史學史(第3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35頁。,成為理性主義史學的先鋒代表,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等人發(fā)展了理性主義、進步主義觀念。在號稱“歷史學之世紀”的19世紀,西方史學的中心毋庸置疑在德國。無論是將科學研究法引入歷史學、宣揚“如實直書”的治史理想、還是推崇以“宏大敘事”來揭示歷史規(guī)律(3)王晴佳、李隆國:《外國史學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年,第219~241頁。,尼布爾、蘭克、德羅伊森、馬克思、狄爾泰等人的史學探索為近代史學之發(fā)展樹立了標桿。后文藝復興時代的意大利也曾出現(xiàn)過像穆拉托里(Ludovico Antonio Muratori,1672—1750)、維科(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這樣的史學大家,但在歐洲史學思潮的對話中,意大利史家是積極的參與者,卻非主導者。加拉索認為19世紀德、法文化對意大利影響深遠,外來文化的傳入幫助意大利發(fā)展了方法論、拓寬了研究主題,但也造成了其在精神與思想層面的從屬地位(subordinazione psicologico-intellettuale),不利于史家將意大利史學所固有的、有效的諸多因素納入公平與必要的考量之中(4)朱塞佩·加拉索:《意大利史學史:一種概述》(Giuseppe Galasso,La Storia della Storiografia:un Profilo),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2017年,第96頁。。意大利史學的客觀遲滯狀態(tài)(l’oggettivo ritardo)直至20世紀才開始扭轉(zhuǎn)。在實證主義、歷史主義、馬克思主義、年鑒學派、新社會史、微觀史等多種思潮的影響下,意大利史學既兼容并蓄世界史學之精華、亦嘗試保有“意大利式”的關(guān)注點與研究傳統(tǒng),這極大豐富了其史學實踐。進入20世紀,面臨著現(xiàn)代文化的沖擊,意大利史學在積極順應(yīng)發(fā)展大勢的同時,因思考國家與民族歷史、傳承固有文化傳統(tǒng),實現(xiàn)了史學理論與實踐的突破與創(chuàng)新。歷史主義、馬克思主義、微觀史學三大流派勾勒了20世紀意大利史學演進的主要線索,它們彼此之間既有傳承、亦不乏批判,為每一流派打上意大利文化印記,并在世界范圍內(nèi)產(chǎn)生回響(5)克羅齊,作為歷史學家、歷史理論家,其“絕對歷史主義”理論對于“歷史主義”之發(fā)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并深刻影響了柯林武德、海登·懷特的歷史認知。葛蘭西作為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理論家,其思想影響了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人類學、文化研究等。英國的伯明翰學派、后馬克思主義、后殖民主義理論、費斯克的大眾文化理論、戰(zhàn)后興起的從屬階層研究等均受葛蘭西之影響。微觀史學是當代西方史學諸多新思潮之一,與新文化史學運動的發(fā)展息息相關(guān),甚至可將前者視為新文化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微觀史學在世界各國得到了廣泛關(guān)注與探討,如法國的日常生活史、心態(tài)史研究,德國的日常生活史、婦女史、性別史研究,美國的心態(tài)史研究等。作為一種實驗性史學方法論,微觀史學最早發(fā)端于意大利,融合吸納了意大利的文化與史學傳統(tǒng),形成了獨特的意大利微觀史學流派,也成為了當代意大利史學最鮮明的特征。,尤以克羅齊與葛蘭西的絕對歷史主義、葛蘭西影響下的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發(fā)端于意大利的微觀史學為代表。因此,意大利史學在20世紀的演進歷程值得我們詳細梳理,并探究盛行于該世紀的幾種主要史學思潮之間的傳承與發(fā)展,洞悉意大利史學與世界史學發(fā)展大趨勢之間的沖突、碰撞與融合,從一個整體的縱向視角實現(xiàn)對意大利史學的動態(tài)考察。

    長久以來,學界習慣于將關(guān)注點集中于20世紀意大利知名的史學家個體或某個史學流派(6)國外學界尤以意大利學界為代表,其相關(guān)代表成果繁多,僅試列舉若干:有關(guān)歷史主義,參見拉法埃洛·弗蘭基尼:《歷史主義的經(jīng)驗》(Raffaello Franchini,Esperienza dello Storicismo),那不勒斯:賈尼尼出版社1953年版;卡洛·安東尼:《歷史主義》(Antoni Carlo,Lo Storicismo),都靈:意大利廣播出版社1968年版;富爾維奧·泰西托里:《歷史主義簡介》(Fulvio Tessitore,Introduzione a Lo Storicismo),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91年版;埃內(nèi)斯托·拉焦涅里:“有關(guān)意大利歷史主義的新方面”(Ernesto Ragionieri,“Aspetti Nuovi dello Storicismo Italiano”),《貝爾法戈》(Belfagor)第2卷第6期(1947年11月),第750~754頁;卡拉·帕斯奎內(nèi)利:“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的‘神話歷史主義’”(Carla Pasquinelli,“Lo ‘Storicismo Eroico’ di Ernesto De Martino”),《民俗學研究》(La Ricerca Folklorica)第3期(1981年4月),第77~83頁。有關(guān)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參見保羅·皮喬內(nèi):《意大利馬克思主義》(Paul Piccone,Italian Marxism),伯克利、洛杉磯、倫敦:加利福尼亞大學出版社1983年版;馬爾切洛·穆斯特:《馬克思主義與實踐哲學:從拉布里奧拉到葛蘭西的一種意大利視角》(Marcello Mustè,Marxism and Philosophy of Praxis:An Italian Perspective from Labriola to Gramsci),瑞士: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2021年版;保羅·法維利:《馬克思主義與史學:20世紀意大利的理論爭鳴與歷史重塑》(Paolo Favilli,Marxism and Historiography:Contesting Theory and Remaking History in Twentieth-Century Italy),瑞士: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2022年版。有關(guān)意大利微觀史學,參見雅克·雷維爾編:《尺度的游戲:在實驗中的微觀史學》[Jacques Revel (a cura di),Giochi di Scala:La Microstoria alla Prova dell’Esperienza],羅馬:維耶拉出版社2006年版;愛德華多·格蘭迪:“微觀分析與社會史”(Edoardo Grendi,“Micro-Analisi e Storia Sociale”),《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12卷第35期(1977年5-8月),第506~520頁;卡洛·金茲堡:“微觀史:我所知有關(guān)其的二三事”(Carlo Ginzburg,“Microstoria:Due o Tre Cose che So di Lei”),《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29卷第86期(1994年8月),第511~539頁;喬瓦尼·萊維:“關(guān)于微觀史學”(Giovanni Levi,“On Microhistory”),彼得·伯克編:《歷史寫作的新視角》(Peter Burke,ed.,New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Writing),賓夕法尼亞: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第97~119頁;J.C.普奇:“初代意大利微觀史:普里莫·萊維及戰(zhàn)后變化的體現(xiàn)”(Julia Claire Pucci,“The First Italian Microhistory:Primo Levi and Postwar Representations of Alterity”),《意大利卡》(Italica)第96卷第3期(2019年秋季),第461~480頁。國內(nèi)學界的相關(guān)成果參見田時綱:《葛蘭西與唯物主義》,《社會科學》1984年第12期,第41~44頁;彭剛:《克羅齊與歷史主義》,《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第3期,第74~86頁;周兵:《微觀史學與新文化史》,《學術(shù)研究》2006年第6期,第89~95頁;呂厚量:《試析當代西方微觀史學的若干特點——以〈乳酪與蛆蟲〉為中心的考察》,《史學理論研究》2010年第1期,第79~84頁;陳新:《葛蘭西實踐哲學中的歷史性》,《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第93~102頁;孫宜曉:《葛蘭西歷史主義哲學觀的多重解讀》,《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3年第2期,第48~52頁;李根:《從微觀到宏觀——卡洛·金茲伯格的形態(tài)學比較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19年第1期,第88~99頁;黃曉武:《從盧梭到馬克思:德拉沃爾佩的一種邏輯演繹》,《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9年第6期,第115~123頁;張作成:《克羅齊、金蒂萊與意大利國家認同建構(gòu)(1903—1924)》,《世界歷史評論》2020年第3期,第201~212頁;張小敏:《卡洛·金茲伯格的小人物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21年第2期,第124~136頁;李根:《微觀史研究中的歷史普遍性問題——卡洛·金茲伯格微觀史理論再探討》,《史學理論研究》2023年第3期,第134~143頁。,但鮮有論著將20世紀意大利史學視作一個整體,探究各種史學思潮間的傳承與發(fā)展。發(fā)表于20世紀80年代的兩篇論文《二次大戰(zhàn)后的意大利史學概況》(7)И.В.格里戈里耶娃著,董進泉譯:《二次大戰(zhàn)后的意大利史學概況》,《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0年第7期,第28~33頁。、《意大利史學研究的新方向》(8)薩洛莫內(nèi)著,楊遠廣譯:《意大利史學研究的新方向》,《現(xiàn)代外國哲學社會科學文摘》1985年第8期,第58~60頁。為國外學者對意大利史學所做的回顧與梳理,但時段僅限于二戰(zhàn)后至20世紀80年代。意大利學者弗朗西斯科·巴爾巴加洛(Francesco Barbagallo)(9)弗朗西斯科·巴爾巴加洛(Francesco Barbagallo)自1983年起成為《歷史研究》(Studi Storici)的主編。在葛蘭西基金會所創(chuàng)季刊《歷史研究》中發(fā)表論文《意大利共和時期史學中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社會科學》(Politica,Ideologia,ScienzeSocialiNellaStoriografiadell’ItaliaRepubblicana)(10)弗朗西斯科·巴爾巴加洛:“意大利共和國史學史中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與社會科學”(Francesco Barbagallo,“Politica,Ideologia,Scienze Sociali Nella Storiografia dell’Italia Repubblicana”),《歷史研究》(Studi Storici)第4期(1985年10-12月),第827~840頁。,他將二戰(zhàn)視作意大利史學的關(guān)鍵性轉(zhuǎn)折點,探討了政治、意識形態(tài)、社會科學與史學間的互動關(guān)系是如何推動自20世紀40年代中期至80年代間意大利史學之演進,這樣的分析思路為拙文的寫作提供了有益啟發(fā)。2011年出版的《牛津歷史著作史》(TheOxfordHistoryofHistoricalWriting)的第4、5卷中各有一章以時間為線索,從總體上概述了1800—1945年(11)丹尼爾·沃爾夫等:《牛津歷史著作史(第4卷):1800—1945》(Daniel Woolf et al,The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Volume 4,1800—1945),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225~242頁。、以及1945年至今的意大利史學(12)阿克塞爾·施耐德等:《牛津歷史著作史(第5卷):自1945年的歷史著作》,(Axel Schneider et al,The Oxford History of Historical Writing,Volume 5,Historical Writing Since 1945),牛津:牛津大學出版社2011年,第333~353頁。,為了解意大利史學全貌提供了概述性總結(jié)。加拉索在2017年出版的《意大利史學史:一種概述》中,以時間為線索從整體上梳理了自公元6世紀至20世紀間的意大利史學,致力于分析歷史思想、政治反思與傳統(tǒng)文化間的關(guān)系。在這部通論性質(zhì)的意大利史學史專著中,加拉索對于意大利各時期史學之特征有著獨到見解,他從整體角度對于20世紀意大利史學之重要性的肯定有力地支撐了拙文的寫作立意(13)朱塞佩·加拉索:《意大利史學史:一種概述》,第111~113、96頁。。從總體上看,國內(nèi)外學界對于20世紀意大利現(xiàn)當代史學思想的整體性認知、對幾種主要史學思潮之間的承繼關(guān)系之研究仍有待推進,拙文嘗試在此方面稍作嘗試,以期求教于大方。

    一 意大利之“歷史主義”史學思潮

    在后文藝復興時代,法、德文化全面而深刻地影響了意大利。進入19世紀后半葉,德國文化對意大利之影響已超越了法國(14)朱塞佩·加拉索:《意大利史學史:一種概述》,第111~113、96頁。,這種變化也集中反映在了哲學及史學領(lǐng)域,表現(xiàn)為歷史主義思潮在意大利的盛行。歷史主義在赫爾德、黑格爾、洪堡、蘭克、德羅伊森的推動下,成為19世紀德意志主要的思想潮流,而“在德語世界之外,歷史主義在二十世紀的意大利思想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5)格奧爾格·伊格爾斯:“歷史主義:概念的歷史及含義”(G.G.Iggers,“Historicism: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Term”),《思想史雜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第56卷第1期(1995年1月),第135頁。。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歷史主義是德國知識界基于歷史理性對啟蒙理性進行反思和矯正的重大成果(16)焦佩峰:《從啟蒙理性主義、德國歷史主義到馬克思的歷史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8年第3期,第106~110頁。??濉ぐ矕|尼曾言:“歷史主義就是由德國思想所實現(xiàn)的與西方自然法傳統(tǒng)的決裂?!?17)卡洛·安東尼著,黃艷紅譯:《歷史主義》,上海:格致出版社2010年版,第4頁。作為專業(yè)術(shù)語,“歷史主義”(18)有關(guān)“歷史主義”的定義,詳見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著,田時綱譯:《作為行動和思想的歷史》,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12年,第45~63頁;卡洛·安東尼:《歷史主義》,第59頁;焦佩峰:《從啟蒙理性主義、德國歷史主義到馬克思的歷史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論叢》2018年第3期,第106~110頁;格奧爾格·伊格爾斯著,何兆武譯:《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xiàn)代的挑戰(zhàn)》,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第32頁。針對歷史主義之種類劃分,詳見德懷特·李、羅伯特·貝克著,焦佩峰譯:《“歷史主義”的五種含義及其評價》,《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評論》2009年第1期,第308~320、370~371頁。具體到歷史觀、史學理論的范疇之內(nèi),有關(guān)歷史主義的概念,詳見張廣智:《西方史學史(第3版)》,第232~233頁;彭剛:《精神、自由與歷史——克羅齊歷史哲學研究》,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第85~87頁。首次被維爾納(Karl Werner)用于描述維科專著中所呈現(xiàn)的歷史哲學之特點(19)富爾維奧·泰西托里:《歷史主義簡介》(Fulvio Tessitore,Introduzione a Lo Storicismo),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91年版,第4頁。。克羅齊認為維科是這一思想體系(歷史觀)的真正先驅(qū)(20)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作為行動和思想的歷史》,第51頁。。正是歷史主義與意大利、德意志文化傳統(tǒng)的復雜淵源,使得意大利史家在將“德國歷史主義”發(fā)展為“意大利歷史主義”的進程中,抓住了二者間的辯證性張力進而推動了20世紀意大利史學的演進。實際上,歷史主義觀念早已根植于意大利的文化思維中,這一點我們從維科反對笛卡爾的唯智主義、以及18世紀法意文化論戰(zhàn)中可見一斑。笛卡爾的唯智主義否定了人文主義文學傳統(tǒng)的價值、打擊了人文主義的內(nèi)在精神與個人主義意識、損害了詩性的獨立與自主,而這些都是意大利文明的先天性特征。維科揭示了歷史發(fā)展的連續(xù)性,對人類社會與自然界進行了區(qū)分,強調(diào)哲學與歷史的不可分割性。維科對笛卡爾式的反擊展現(xiàn)了其全新的史學觀念以及強烈的民族意識(21)卡洛·安東尼:《歷史主義》,第39頁。。以維科為肇始直至歷史主義所盛行的20世紀,意大利雖然完成了國家形式上的統(tǒng)一,卻仍然面臨著現(xiàn)實的、文化的、心理上的南北分立,“復興運動造就了意大利,卻并未造就意大利人”(22)理查德·貝拉米:“在經(jīng)濟自由主義與倫理自由主義之間: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與自由主義政治的困境”(Richard Bellamy,“Between Economic and Ethical Liberalism:Benedetto Croce and the Dilemmas of Liberal Politics”),《人類科學歷史》(History of the Human Sciences)第4卷第2期(1991年),第175頁。。因此,構(gòu)建民族認同仍是20世紀意大利史學之重要主題。面對國家存在的諸多問題,克羅齊堅信治愈社會問題的良方在于道德之中。而19世紀末的意大利人對國家發(fā)展路徑充滿質(zhì)疑、思想中滿是空洞(23)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1871至1915年意大利史》(Benedetto Croce,Storia d’Italia dal 1871 al 1915),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71年版,第129~147頁。。以克羅齊、金蒂萊為代表的意大利知識精英“勾勒出以實現(xiàn)文化層面的民族復興運動為目標、以意大利未來為導向的‘期待視域’”(24)張作成:《克羅齊、金蒂萊與意大利國家認同建構(gòu)(1903—1924)》,《世界歷史評論》2020年第3期,第20頁。,并在史學領(lǐng)域構(gòu)建與之相匹配的歷史意識與知識觀念,這成為歷史主義思潮在意大利發(fā)展的現(xiàn)實動力。

    縱觀意大利史學史,持歷史主義史學觀念的意大利史家不勝枚舉,他們頗負盛名、其相繼活躍的時段貫穿多個世紀,如維科(Giambattista Vico,1668—1744)、德??颂崴?Francesco Saverio De Sanctis,1817—1883)(25)弗朗西斯科·德桑克提斯,19世紀意大利文學評論家、歷史學家、哲學家、教育家。、克羅齊(Benedetto Croce,1866—1952)、葛蘭西(Antonio Gramsci,1891—1937)、卡洛·安東尼(Carlo Antoni,1896—1951)(26)安東尼是克羅齊的學生,其代表作《歷史主義》已有中文譯本。與克羅齊堅定反對實證主義的立場不同,安東尼的歷史主義具有實證主義傾向。、阿道夫·奧莫代奧(Adolfo Omodeo,1889—1946)(27)奧莫代奧師從于克羅齊,代表作有:阿道夫·奧莫代奧:《意大利復興時代》(Adolfo Omodeo,L’età del Risorgimento Italiano),羅馬:但丁協(xié)會出版社1901年版。、費代里科·沙博(Federico Chabod,1901—1960)、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Ernesto De Martino,1908—1965)(28)德馬蒂諾是意大利著名人類學家、哲學家、宗教史學家,曾師從克羅齊及奧莫代奧。德馬蒂諾在其人種學(民族學)研究中擴展了歷史主義方法論,并以此為己任[詳見卡拉·帕斯奎內(nèi)利:“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的‘神話歷史主義’”(Carla Pasquinelli,“Lo ‘Storicismo Eroico’ di Ernesto De Martino”),《民俗學研究》(La Ricerca Folklorica)第3期(1981年4月),第77~83頁;維托里奧·蘭泰爾納里:“在歷史主義與本體主義間的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Vittorio Lanternari,“Ernesto De Martino fra Storicismo e Ontologismo”),《歷史研究》(Studi Storici)第1期(1978年1-3月),第187~200頁]。、恩佐·帕奇(Enzo Paci,1911—1976)、拉法埃洛·弗蘭基尼(Raffaello Franchini,1920—1990)、朱塞佩·加拉索(Giuseppe Galasso,1929—2018)、彼得羅·羅西(Pietro Rossi,1930—2023)、福爾維奧·泰西托里(Fulvio Tessitore,1937—)等,這足以證明歷史主義作為一種史學意識所具備的持久影響力。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埃內(nèi)斯托·拉焦涅里(Ernesto Ragionieri,1926—1975)將意大利文化的連續(xù)性歸因于歷史主義的廣泛傳播(29)埃內(nèi)斯托·拉焦涅里:“有關(guān)意大利歷史主義的新方面”(Ernesto Ragionieri,“Aspetti Nuovi dello Storicismo Italiano”),《貝爾法戈》(Belfagor)第2卷第6期(1947年11月),第752頁。,這樣的結(jié)論是合理且有依據(jù)的。克羅齊作為意大利歷史主義的奠基性人物,引領(lǐng)了意大利史學對實證主義的論戰(zhàn)(30)反對實證主義的論戰(zhàn)除克羅齊參與外,拉布里奧拉也介入其中,在黑格爾歷史主義的引領(lǐng)下、以馬克思主義為中介展現(xiàn)出來,并取得了巨大勝利(詳見卡洛·安東尼:《歷史主義》,第135頁)。。正是從克羅齊開始,歷史主義思潮被渲染上了意大利文化色彩。伊格爾斯將克羅齊視為20世紀意大利歷史主義的最重要代表(31)格奧爾格·伊格爾斯:“歷史主義:概念的歷史及含義”(G.G.Iggers,“Historicism:The History and Meaning of the Term”),《思想史雜志》(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第56卷第1期(1995年1月),第135頁。。在柯林武德看來,正因廓清了歷史與科學觀念的分野,才使得克羅齊比其同時代的任何哲學家都更加發(fā)展了歷史的概念(32)柯林武德著,揚·馮·德·杜森編,何兆武、張文杰、陳新譯:《歷史的觀念(增補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第192頁。,而這也恰是克羅齊與德國歷史主義的核心差異。作為毋庸置疑的當代史學大師,克羅齊史學所提供的堅實方法論基礎(chǔ)以及研究方法滲透到了意大利文化最遙遠的邊緣地帶,并或多或少地激起了有效反響(33)埃內(nèi)斯托·拉焦涅里:“有關(guān)意大利歷史主義的新方面”(Ernesto Ragionieri,“Aspetti Nuovi dello Storicismo Italiano”),《貝爾法戈》(Belfagor)第2卷第6期(1947年11月),第750頁。??肆_齊在美學、哲學、史學、文學等領(lǐng)域有著諸多建樹,但在1945年時,他將自己的文化取向概述為一種歷史主義的形式(34)大衛(wèi)·D.羅伯茨:《現(xiàn)代意大利的歷史主義與法西斯主義》,第62頁。。可見歷史主義作為一種文化底色與意識觀念對克羅齊思想體系構(gòu)建之重要性。

    克羅齊的史學思想承襲自維科“史哲一體”的歷史觀念(35)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詹巴蒂斯塔·維科的哲學》(Benedetto Croce,La Filosofia di Giambattista Vico),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22年版,第32頁。,以“精神一元論”為內(nèi)核,其史學理論體系可被概括為“歷史與精神同一”與“歷史思維與哲學思維同一”。前者是克羅齊“精神一元論”在史學領(lǐng)域的體現(xiàn);后者作為認識論和方法論的結(jié)合,貫穿和滲透了克羅齊的全部理論(36)彭剛:《精神、自由與歷史——克羅齊歷史哲學研究》,第16頁。。在史學領(lǐng)域,歷史主義思潮的發(fā)展源自于反對實證主義、自然主義方法論對歷史研究的入侵。克羅齊認為“歷史事實具有不可通約之個體性”(37)卡洛·安東尼:《歷史主義》,第135頁。,歷史學對經(jīng)驗事實的研究與推論方式是不同于自然科學的(38)何兆武:《評波普爾〈歷史主義的貧困〉》,《社會科學戰(zhàn)線》2011年第4期,第213~220頁。,其鵠的不在于總結(jié)普遍規(guī)律。人類認知能力有限性與精神、知識無限性之矛盾,使我們將視線聚集于某一特定時段的、某一具體問題之上,因為具體的、特定的才能被思想所掌握,成為我們的存在基礎(chǔ)與行動起點,構(gòu)成積極的活歷史(39)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著,田時綱譯:《歷史學的理論與歷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8年版,第30頁。。因此,歷史既是“特殊的”,也是“當代的”。

    既然真正的歷史是現(xiàn)實的、當代的,那么闡述史學思想與現(xiàn)實生活之間的關(guān)系,便成了克羅齊史學中的核心問題??肆_齊的精神哲學構(gòu)建了一個容納知、行兩度,美、真、益、善四階段的真實界(40)朱光潛:《欣慨室邏輯學哲學散論:克羅齊哲學述評》,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版,第25~26頁。,他需要可以跨越、勾連、包含知與行、思想與實踐兩個維度之存在,在史學領(lǐng)域表現(xiàn)為:倫理政治史(41)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作為行動和思想的歷史》,第39頁。。倫理政治史就像一個縮影,因那些將它置于高處的道德力量而存在,并以促進或限制這些道德力量的方式在各種人類活動中呈現(xiàn)自身(42)費代里科·沙博:《歷史方法的經(jīng)驗》(Federico Chabod,Lezioni di Metodo Storico),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73年版,第219頁。。倫理政治史為其他活動提供了內(nèi)在目的;其他活動成為倫理政治史展示其具體性之載體。所以,克羅齊說:“道德良知的運動,創(chuàng)造了歷史?!?43)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作為行動和思想的歷史》(Benedetto Croce,La Storia Come Pensiero e Come Azione),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66年版,第51頁(引文對應(yīng)田時綱譯本原文:“不是哲學真理,也不是歷史真理,但也不是錯誤或夢想;而是道德意識的運動、演進的歷史。”《作為思想和行動的歷史》,第44頁)。這里筆者認為參照意大利語原文更為貼切??肆_齊的倫理政治史觀成為了解答史學思想與現(xiàn)實生活關(guān)系的史學公式,后被葛蘭西所借鑒用以反駁庸俗經(jīng)濟決定論,豐富了其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文化維度。

    區(qū)別于歐洲的歷史主義思潮,克羅齊的“絕對歷史主義”呈現(xiàn)了意大利史學的獨創(chuàng)性反思。弗蘭基尼認為克羅齊發(fā)現(xiàn)了歷史的新維度(44)拉法埃洛·弗蘭基尼:《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的歷史理論》(Raffaello Franchini,La Teoria della Storia di Benedetto Croce),那不勒斯:莫拉諾出版社1966年版,第111頁。。但意大利歷史主義思潮并未因克羅齊而沿著同一路徑演進,反而鑄就了差異化的發(fā)展圖景。奧莫代奧、卡洛·安東尼、弗蘭基尼繼承式地發(fā)展了克羅齊的“歷史主義”觀念、德馬蒂諾在民族學研究中擴展了歷史主義方法論(45)詳見卡拉·帕斯奎內(nèi)利:“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的‘神話歷史主義’”(Carla Pasquinelli,“Lo ‘Storicismo Eroico’ di Ernesto De Martino”),《民俗學研究》(La Ricerca Folklorica)第3期(1981年4月),第77~83頁;維托里奧·蘭泰爾納里:“在歷史主義與本體主義間的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Vittorio Lanternari,“Ernesto De Martino fra Storicismo e Ontologismo”),《歷史研究》(Studi Storici)第1期(1978年1-3月),第187~200頁。。而圍繞克羅齊的“絕對歷史主義”亦不乏批判者、反對者。如其曾經(jīng)的好友真蒂萊以“行動哲學”否認了克羅齊所構(gòu)建的“兩度四階”體系(46)張作成:《克羅齊、金蒂萊與意大利國家認同建構(gòu)(1903—1924)》,《世界歷史評論》2020年第3期,第207頁。。沙博指出了克羅齊理論中存在于特殊與普遍、事實與思想、歷史與哲學間的裂縫(47)費代里科·沙博:《歷史方法的經(jīng)驗》,第210頁。。又如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坎蒂莫里(Delio Cantimori,1904—1966)質(zhì)疑哲學與歷史之間的聯(lián)系,反對克羅齊提倡的史哲一體化,提出回歸純粹的歷史研究法(48)德里奧·坎蒂莫里:《自1500年以來意大利異端及其他文章》(Delio Cantimori,Eretici Italiani del Cinquecento e altri Scritti),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92年版,第13頁。。此外,文藝復興文化史之權(quán)威學者加林(Eugenio Garin,1909—2004)修正了歷史與哲學的關(guān)系,他認為并非哲學先于哲學史,而是哲學史先于哲學(49)歐金尼奧·加林:《作為歷史知識的哲學》(Eugenio Garin,La Filosofia Come Sapere Storico),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59年版,第37頁。,這顯然與克羅齊的歷史觀念相悖。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坎蒂莫里還是加林,他們對克羅齊的批判均從葛蘭西的歷史性反思中汲取了理論養(yǎng)分。葛蘭西對克羅齊的史學觀念既有吸納亦存在批判與改造,并在此進程中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史學在意大利的發(fā)展。

    二 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興起與葛蘭西的歷史性反思

    意大利歷史主義思潮內(nèi)部始終充斥著矛盾與沖突,使得因循或反叛克羅齊之絕對歷史主義成為意大利史家構(gòu)建自身史學理論的兩種模式。以葛蘭西為代表的一眾學者在對克羅齊的批判性反思中,汲取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推動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意大利化”。我們以后見之明,自然地將19世紀末20世紀初傳播于意大利的馬克思相關(guān)理論統(tǒng)稱為“馬克思主義”。但實際上,馬克思主義被當時的意大利知識分子視為歷史主義的一種新發(fā)展形式。正如陶里亞蒂(Palmiro Togliatti,1893—1964)(50)帕爾米羅·陶里亞蒂(Palmiro Togliatti,1893—1964)意大利共產(chǎn)黨創(chuàng)始人之一,1926年葛蘭西被捕入獄后,他接任為意共總書記。他領(lǐng)導了戰(zhàn)后意共的黨政建設(shè),直至1991年改組為左翼民主黨前,意共一直是歐洲最強大的共產(chǎn)黨。所做的,他以“德桑蒂斯-拉布里奧拉”“克羅齊-葛蘭西”為理論軸線,將真蒂萊-克羅齊式的唯心主義轉(zhuǎn)換為“民族歷史主義的馬克思主義”(51)雷莫·博代伊:《分割的我們:意大利共和國的倫理及意識》(Remo Bodei,Ⅱ Noi Diviso:Ethos e Idee dell’Italia Repubblicana),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98年版,第67頁。。而他的這一項歷史任務(wù)在極大程度上是通過整理、出版、傳播葛蘭西著作而完成的。葛蘭西以歷史主義理論框架來闡釋馬克思主義,為克羅齊的歷史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史學嫁接了溝通的橋梁,也因此保證了當代意大利史學的內(nèi)在連續(xù)性(52)斯圖爾特·伍爾夫、西爾維婭·托尼奧利:“意大利與國際史學中的安東尼奧·葛蘭西”(Stuart Woolf and Silvia Tognoli,“Antonio Gramsci nella Storiografia Italiana e Internazionale”),《當代》(Contemporanea)第1卷第4期(1988年10月),第631頁。對于專研意大利史學的外國學者來說,克羅齊與葛蘭西之影響力是可以等量齊觀的。葛蘭西本人亦反映了克羅齊思想作為一種社會文化力量的影響力,成為民族集團的知識粘合劑。。

    恰如克羅齊之史學理論構(gòu)建發(fā)端于對實證主義的反駁,葛蘭西的歷史性反思始于對克羅齊的批判(53)葛蘭西之“絕對歷史主義”歷史觀的形成伴隨著對克羅齊、真蒂萊之批判,其“實踐哲學”、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形成是在吸納馬克思主義理論精華、并在拉布里奧拉、列寧等人之影響下而不斷完善(詳見黃璐:《20世紀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概述》,《史學月刊》2022年第7期,第26~32頁)。 拙文之重點在于梳理對葛蘭西“歷史主義”歷史觀影響最為深遠的克羅齊思想及馬克思主義,故未將其他影響因素納入拙文之論述之中。,其著作《獄中札記》既是與克羅齊的對話,也是從克羅齊影響中凈化自身思想的嘗試(54)埃斯特韋·莫雷拉:《葛蘭西的歷史主義:一種現(xiàn)實主義詮釋》(Esteve Morera,Gramsci’s Historicism:A Realist Interpretation),倫敦:勞特利奇出版社1990年版,第33頁。。葛蘭西在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本質(zhì)加以厘清的基礎(chǔ)上,以克羅齊的倫理史觀為補充,最終完成了自身的史學反思。

    首先,葛蘭西堅定地批駁克羅齊之唯心史觀,但“歷史主義,以及源自克羅齊的絕對歷史主義,仍然是一種作為認識論的指示,無時不凸顯在葛蘭西的信札與筆記之中”(55)陳新:《葛蘭西實踐哲學中的歷史性》,《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第95頁。。葛蘭西與克羅齊都主張以歷史為時空載體來闡釋哲學與政治的形成與變遷。葛蘭西認為歷史性是人、社會、事物、精神的共通之處與存在形式,寓于“形成(divenire)”概念之中,強調(diào)一種歷史性的變動狀態(tài)。個人作為社會關(guān)系的歷史而存在,人的本性就是歷史(56)安東尼奧·葛蘭西著,瓦倫蒂諾·杰拉塔納編:《獄中筆記》第2卷(Antonio Gramsci and Valentino Gerratana,Quaderni del Carcere),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75年版,第885、1345~1346,1240頁。。葛蘭西吸取了克羅齊歷史主義理論精髓,也認同歷史是聯(lián)系過去與現(xiàn)在、現(xiàn)在與未來的途徑(57)喬爾·詹姆斯、弗蘭克·克莫德:《安東尼奧·葛蘭西》(Joll James and Frank Kermode,Antonio Gramsci),紐約:維京出版社1978年版,第33、34頁。。因此,他比馬克思以后的任何馬克思主義者都更注重歷史學(58)戴維·麥克萊倫著,李智譯:《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197頁。。葛蘭西將人們的實踐活動置于歷史主義的視域中,以歷史主義的方式賦予社會現(xiàn)實一種合乎情境的解釋(59)陳新:《葛蘭西實踐哲學中的歷史性》,《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12年第4期,第96頁。,以此來表達馬克思主義的本質(zhì)特征(60)孫宜曉:《實踐哲學、歷史主義和人道主義:論葛蘭西的馬克思主義觀》,《濟寧學院學報》2014年第1期,第68、67頁。。葛蘭西發(fā)展與強調(diào)了馬克思主義的“歷史主義原則”,但也改變了馬克思以經(jīng)濟基礎(chǔ)為唯一實在,將其他所有視作一種投射與上層建筑,從而以經(jīng)濟分析法為解釋歷史辯證發(fā)展的根本原則(61)卡洛·安東尼:《歷史主義》,第122頁。。葛蘭西充分重視上層建筑的作用,針對性地闡發(fā)了知識分子、領(lǐng)導權(quán)、文化霸權(quán)等理論。可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文化維度是葛蘭西所集中拓展的領(lǐng)域。

    其次,葛蘭西批判克羅齊所推崇的思想與行動之統(tǒng)一只是哲學思辨層面的統(tǒng)一。在克羅齊哲學體系中,知與行均屬于心靈活動,思想與行動統(tǒng)一于精神。與之呼應(yīng)地,克羅齊的歷史觀認為道德生活屬于較高階段,社會與政治生活屬于較低階段,道德生活吸納了社會與政治生活,賦予了歷史某種方向與積極價值。這種立足于精神一元論的歷史與社會演化觀被葛蘭西批駁為超驗的、形而上學的、神學的殘余(62)安東尼奧·葛蘭西著,瓦倫蒂諾·杰拉塔納編:《獄中筆記》第2卷(Antonio Gramsci and Valentino Gerratana,Quaderni del Carcere),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75年版,第885、1345~1346,1240頁。。葛蘭西堅信政治與社會生活本身具有直接價值,無需被道德吸納、也無需以道德為中介得到呈現(xiàn)(63)朱塞佩·加拉索:《克羅齊、葛蘭西與其他歷史學家》(Giuseppe Galasso,Croce,Gramsci e Altri Storici),米蘭:薩加托雷出版社1978年版,第147~148頁。。對克羅齊精神一元論之超越,得益于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本質(zhì)的精準把握。馬克思主義即“實踐哲學”,是一種將合理性根植于實踐活動的哲學(64)喬爾·詹姆斯、弗蘭克·克莫德:《安東尼奧·葛蘭西》(Joll James and Frank Kermode,Antonio Gramsci),紐約:維京出版社1978年版,第33、34頁。,這種“哲學不是對現(xiàn)實的沉思,不是形而上學的思辨,而是對現(xiàn)實的歷史和政治的特殊介入形式,是服務(wù)于特定積極的思想啟蒙和政治自覺的思想形式”(65)汪行福:《“葛蘭西要素”及其當代意義》,《哲學研究》2013年第2期,第30~31頁。。這“體現(xiàn)了葛蘭西對馬克思主義的獨到理解,勾勒出葛蘭西馬克思主義觀的整體框架,即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在歷史主義原則的指引下,哲學作為一種批判意識,在現(xiàn)實中將歷史之抽象轉(zhuǎn)化為行動力;政治作為一種激情,依靠批判意識來規(guī)范行動主體之行為;歷史是前兩者實在性的展現(xiàn)空間,至此,哲學、政治、歷史三者之聯(lián)結(jié)搭建起了“實踐哲學”的核心框架,超越了克羅齊之思想與行動在精神范疇的統(tǒng)一,確立了實踐在本體論中的意涵,這為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在意大利之興盛奠定了思想基礎(chǔ)(66)黃璐:《20世紀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概述》,《史學月刊》2022年第7期,第29~32頁。。

    通過批駁黑格爾,馬克思將歷史的誕生地從“天上的云霧中”拉回到了“塵世的粗糙的物質(zhì)生產(chǎn)之中”(67)齊艷紅:《歷史主義:從黑格爾到馬克思》,《南開學報》2013年第6期,第17頁。。而葛蘭西對克羅齊的超越也有異曲同工之處,他批判克羅齊將歷史定義為歷史判斷的唯心史觀。葛蘭西始終致力于對抗將實踐哲學轉(zhuǎn)化為形而上學或神學的企圖,他將絕對歷史主義詮釋為思想的絕對世俗性、歷史的絕對人文主義(68)歐金尼奧·加林:《作為歷史知識的哲學:附自傳體短評》(Eugenio Garin,La filosofia Come Sapere Storico),羅馬-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90年版,第107~108頁。??偟膩碚f,克羅齊的歷史主義是歷史的形而上學,它的總問題是有關(guān)歷史認識的問題;葛蘭西的歷史主義是政治哲學的,它的總問題是論述政治意志、文化權(quán)力的結(jié)構(gòu)(69)何萍:《論阿爾都塞對葛蘭西哲學的批評:為紀念葛蘭西逝世75周年而作》,《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10期,第12頁。。

    葛蘭西既批判了克羅齊的唯心史觀與思辨因素,但也因克羅齊意識到了實證主義之局限。此外,正是因為吸納了克羅齊的歷史主義演化觀,葛蘭西比其他馬克思主義者更深刻地認知了馬克思主義之歷史主義原則;也正是因為受到克羅齊的倫理政治觀之啟發(fā),葛蘭西比同時代的馬克思主義者更為重視歷史的文化維度,從而避免將馬克思主義與實證主義、庸俗唯物主義混淆起來。對歷史的“倫理政治”理解在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中仍然有效,表現(xiàn)葛蘭西為對領(lǐng)導工人運動的政治機構(gòu)與政黨的高度重視(70)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微觀史的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異端、行動主義與批判史學視角的形成”(Brigitta Bernet,“The Postwar Marxist Milieu of Microhistory:Heterodoxy,Activism,and the formation of a critical historiographical perspective”),本杰明·撒迦利亞、盧茨·拉斐爾和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編:《馬克思主義的遺存:史學和以馬克思主義主題和概念思考的可能性》(Benjamin Zachariah,Lutz Raphael and Brigitta Bernet eds.,What’s left of Marxism:Historiography and the Possibilities of Thinking with Marxian Themes and Concepts),奧爾登堡:德古意特出版社2020年版,第43~44頁。。葛蘭西指出歷史唯物主義并未割裂經(jīng)濟基礎(chǔ)與上層建筑,不應(yīng)被曲解為庸俗經(jīng)濟決定論。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就是歷史過程,并非任何抽象與僵化的東西(71)貝內(nèi)德托·克羅齊:《作為行動和思想的歷史》,第Ⅻ頁。。在馬克思主義哲學所闡釋的經(jīng)濟基礎(chǔ)與上層建筑關(guān)系的框架內(nèi),葛蘭西為思想和個人意志留下了分析空間,從而實現(xiàn)對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重建(72)喬爾·詹姆斯、弗蘭克·克莫德:《安東尼奧·葛蘭西》,第16頁。。在馬克思主義歷史觀指引下,葛蘭西重新審視了意大利“復興運動”(73)復興運動(Risorgimento)得名于意大利語動詞:risorgere,意為復興、再生。學術(shù)界普遍認為復興運動起于1815年維也納會議,終于1871年意大利王國吞并撒丁島、遷都羅馬。從廣泛意義上講,復興運動既指圍繞實現(xiàn)意大利統(tǒng)一而進行的一系列政治、軍事革命運動,也指以國家統(tǒng)一、民族復興為主題的文化、意識形態(tài)變革。近代意大利的文學、藝術(shù)、史學等多以復興運動為核心主題。,他所闡釋的“文化霸權(quán)”“被動革命”“有機知識分子”等概念為意大利社會主義道路鋪就了理論基礎(chǔ)。通過上層建筑來分析經(jīng)濟基礎(chǔ)、從間接的意義上來解釋歷史唯物主義,恰好體現(xiàn)了葛蘭西歷史觀之辯證主義色彩(74)戴維·馬克萊倫:《馬克思以后的馬克思主義》,第206頁。。

    葛蘭西于1937年病逝,他的思想在二戰(zhàn)后隨著其著作《獄中札記》(75)葛蘭西在獄中留下了讀書筆記、書信和翻譯三種文本。讀書筆記(也就是我們所熟知的《獄中札記》)有兩種版本。一是于1948—1951年出版的六卷本,為其第一版本,以主題歸納劃分為6本書出版,分別為《歷史唯物主義與貝內(nèi)戴托·克羅齊的哲學》(Ⅱ Materialismo Storico e la Filosofia di Benedetto Croce,1948)、《知識分子與文化組織》(Gli intellettuali e l’organizzazione della cultura,1949)、《復興運動》(Ⅱ Risorgimento,1949)、《關(guān)于馬基雅維利、政治學與現(xiàn)代國家的札記》(Note sul Machiavelli,sulla politica e sullo Stato moderno,1949)、《文學與民族生活》(Letteratura e Vita Nazionale,1950)、《過去與現(xiàn)在》(Passato e Presente,1951)。二是出版于1975年的四卷本,在葛蘭西研究會(Istituto Gramsci)指導下,由瓦倫蒂諾·杰拉塔納(Valentino Garratana)主持編纂,該版本遵從葛蘭西寫作的時間線索,突出其各個時段之思考重點,以詮釋葛蘭西的構(gòu)思方式。該版本為學界通行本,本文所涉及葛蘭西著作引文均出自1975年四卷本。的整理、出版而得到廣泛傳播。葛蘭西思想融合了德國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社會科學指向的馬克思歷史學與意大利文化傳統(tǒng),他既是意大利近現(xiàn)代文化之象征符號,也代表了意大利馬克思主義之最高理論成就。葛蘭西思想在意大利及國際的史學探討中,甚至在更為廣泛的社會人文科學中都頗具影響力。從1947年到1952年間,平均每年約80種相關(guān)出版物的問世見證了“葛蘭西學之繁榮”(76)斯圖爾特·伍爾夫、西爾維婭·托尼奧利:“意大利與國際史學中的安東尼奧·葛蘭西”(Stuart Woolf and Silvia Tognoli,“Antonio Gramsci nella Storiografia Italiana e Internazionale”),《當代》(Contemporanea)第1卷第4期(1988年10月),第628頁。。英國的伯明翰學派、后馬克思主義、后殖民主義理論、費斯克的大眾文化理論、戰(zhàn)后興起的從屬階層研究等均深受葛蘭西影響。對于意大利史學來說,葛蘭西對文化和霸權(quán)等問題的闡釋,使得他成為戰(zhàn)后意大利左派學者解讀文化和歷史的最重要參考(77)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微觀史的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異端、行動主義與批判史學視角的形成”,第44頁。,所以有學者自稱為“克羅齊-葛蘭西式學者(Crocian-gramscian intellectual)”(78)保羅·法維利:《馬克思主義與史學:20世紀意大利的理論爭鳴與歷史重塑》(Paolo Favilli,Marxism and Historiography:Contesting Theory and Remaking History in Twentieth-Century Italy),瑞士: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2022年版,第192、142頁。。史學家坎蒂莫里提出,正是通過回歸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及出版葛蘭西的著作,近幾代意大利知識分子才重新對馬克思主義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產(chǎn)生興趣(79)保羅·法維利:《馬克思主義與史學:20世紀意大利的理論爭鳴與歷史重塑》(Paolo Favilli,Marxism and Historiography:Contesting Theory and Remaking History in Twentieth-Century Italy),瑞士:帕爾格雷夫·麥克米倫出版社2022年版,第192、142頁。。

    在戰(zhàn)后歐洲最大的共產(chǎn)主義政黨——意大利共產(chǎn)黨(PCI)的積極推動下,以一批學術(shù)期刊、出版社為宣傳陣地,在一眾馬克思主義者的共同努力下,馬克思主義文化在意大利得到了快速發(fā)展。馬克思主義學者遍布各個專業(yè)領(lǐng)域,包括哲學家班菲(Antonio Banfi,1886—1957)、古典學史學家馬爾凱西(Concetto Marchesi,1878—1957)、哲學家德拉沃爾佩(Galvano Della Volpe 1895—1968)、考古學家及藝術(shù)史學家班底內(nèi)利(Ranuccio Bianchi Bandinelli,1900—1975)、歷史學家坎蒂莫里(Delio Cantimori,1904—1966)、宗教史學家、人類學家德馬蒂諾(Ernesto De Martino,1908—1965)(80)有關(guān)德里奧·坎蒂莫里與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的馬克思主義史學實踐,詳見陳新:《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片述》,《史學理論研究》2007年第2期,第17~18頁。、文藝復興史家加林(Eugenio Garin,1909—2004)、哲學家盧波里尼(Cesare Luporini,1909—1993)、農(nóng)業(yè)史專家塞雷尼(Emilio Sereni,1907—1977)、政治經(jīng)濟學家達爾帕內(nèi)(Luigi Dal Pane,1903—1979)、當代史、政治史專家馬納科爾達(Gastone Manacorda,1916—2001)、杰出羅馬史學家圣馬扎里諾(Santo Mazzarino,1916—1987)、經(jīng)濟史學家贊蓋里(Renato Zangheri,1925—2015)、政治家納波利塔諾(Giorgio Napolitano,1925—2023)、意大利復興史專家拉焦涅里(Ernesto Ragionieri,1926—1975)(81)拉焦涅里是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復興運動史專家,著有《帕爾米羅·陶里亞蒂:意識及政治戰(zhàn)斗》(Ernesto Ragioneri,Palmiro Togliatti:Aspetti di Una Battaglia Ideale e Politica),羅馬:聯(lián)合出版社1966年版;《馬克思主義與國際:馬克思主義研究史》(Ernesto Ragionieri,Ⅱ Marxismo e l’Internazionale:Studi di Storia del Marxismo),羅馬:聯(lián)合出版社1968年版等。,等等,他們?yōu)閼?zhàn)后意大利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此外,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導向的期刊在學術(shù)界十分活躍。R.B.班迪內(nèi)利與C.盧波里尼(Cesare Luporini,1909—1993)、羅馬諾·比倫基(Romano Bilenchi,1909—1989)等一眾共產(chǎn)主義知識分子于佛羅倫薩創(chuàng)立了左翼理論雜志《社會》(82)《社會》(Società)于1948年在佛羅倫薩創(chuàng)刊,1948—1954年間為季刊,1954—1961年間為雙月刊。在1945—1946年間,該刊旨在重建二戰(zhàn)后意大利政治與文化,探討主題廣泛,成為左翼理論發(fā)展之見證。自1947年開始,該刊成為馬克思主義理論陣地,專注于探討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傳統(tǒng)所產(chǎn)生的國際貢獻。,使之成為共產(chǎn)主義及馬克思主義研究在意大利的重要陣地。于1949年創(chuàng)刊的《工人運動》(83)《工人運動》(Movimento Operaio)創(chuàng)刊于1949年,是發(fā)表有關(guān)意大利無產(chǎn)階級工人運動研究的主要機構(gòu)。自1952年起,該雜志由工人運動史專家詹尼·博西奧(Gianni Bosio)領(lǐng)導。致力于研究無產(chǎn)階級工人運動。于1949年創(chuàng)建的詹賈科莫·費爾特里內(nèi)利(Giangiacomo Feltrinelli)圖書館,在1956年更名為詹賈科莫·費爾特里內(nèi)利學會(Istituto Giangiacomo Feltrinelli),致力于推動當代史、社會運動、工人運動研究、出版第三世界知名作家的作品。1950年由意大利共產(chǎn)黨在羅馬成立葛蘭西基金會(84)葛蘭西基金會(La Fondazione Gramsci)存在于1950年至1954年間。1954年至1982年,它更名為葛蘭西研究院 (Istituto Gramsci) ,1982年至2016年更名為葛蘭西研究基金會 (Fondazione Istituto Gramsci)。作為一個非營利性文化組織機構(gòu),葛蘭西研究基金會成立之初,整理、保存與葛蘭西思想著作有關(guān)系的文獻材料,它的存在推動了對葛蘭西思想的傳播,以及意大利和國際工人運動史研究。,它自1959年開始出版《歷史研究》(85)《歷史研究》(Studi Storici)于1959年被葛蘭西基金會創(chuàng)刊,由加斯托內(nèi)·馬納科爾達(Gastone Manacorda)主持,其主旨在于從事高水平的史學研究,所刊發(fā)文章囊括了從古代到現(xiàn)當代的廣泛時空與主題范疇。因其所具備的理論導向,葛蘭西思想、葛蘭西史學、以及由葛蘭西推動的文化霸權(quán)、知識分子、南方問題、政黨斗爭等核心議題仍是該刊物的主要探討內(nèi)容。,這是一本著名的歷史專業(yè)學術(shù)期刊,因其所具備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導向,葛蘭西思想、葛蘭西史學、以及由葛蘭西推動的文化霸權(quán)、知識分子、南方問題、政黨斗爭等核心議題是該刊物的主要探討內(nèi)容。

    在意大利共產(chǎn)黨、左翼知識分子、各種報刊雜志以及學術(shù)機構(gòu)等文化陣地的合力作用之下,戰(zhàn)后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家為了適應(yīng)新的社會變化與政治環(huán)境,更好地發(fā)揮歷史學的解釋功能,他們推動了歷史觀“自上而下”的轉(zhuǎn)向、拓寬了研究視野、促進了史學方法的多元化(86)有關(guān)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史學之新變化,詳見張廣智:《西方史學史(第3版)》,第317~318頁。,這成為微觀史學誕生于意大利的左翼歷史背景。

    三 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史學背景下的微觀史學

    二戰(zhàn)后葛蘭西思想的廣泛傳播成為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理論革新的最大推動力。通過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框架下再審視意大利歷史,葛蘭西重新對“復興運動”進行了歷史評判,將其視為一場失敗的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一場未能真正創(chuàng)造民主社會的“被動革命”。和雅各賓派一樣,意大利民族主義者應(yīng)該組織農(nóng)民進行一場徹底的革命,使國家統(tǒng)一起來(87)阿克塞爾·施耐德等:《牛津歷史著作史(第5卷):自1945年的歷史著作》,第205頁。。農(nóng)民問題與“南方問題”(88)南方問題(Questione Meridionale)是意大利史上的一個專有名詞,由著名的南方主義者朱斯蒂諾·福爾圖納托(Giustino Fortunato)定義,特指意大利南方半島與北部之間存在的極大不平衡,體現(xiàn)在人類活動范疇、集體生活的強度、生產(chǎn)的規(guī)模與種類、風俗習慣、傳統(tǒng)、智力與道德世界中。詳見朱斯蒂諾·福爾圖納托《南方和意大利國家:政治對話(1880—1910)》[Giustino Fortunato,Ⅱ Mezzogiorno e Lo Stato Italiano:Discorsi Politici (1880—1910)],巴里:拉泰爾扎出版社1911年版,第311~312頁。我國學者對此問題進行了全面回顧及深入探討,詳見張雄:《意大利“南方問題”的緣起和發(fā)展》,《世界歷史》2001年第6期,第84~94頁;馬瑞映:《政府意志與意大利的“南方”開發(fā)》,《探索與爭鳴》2002年第6期,第42~45頁;山小琪:《試析葛蘭西對意大利“南方問題”的探索》,《新西部》2015第10期,第88~89頁;楊楠、李想、劉春紅:《意大利“南方問題”政策演變和啟示》,《國際社會科學雜志》2021年第4期,第164~176頁?;楸砝?由此,葛蘭西指明了解決意大利困局的“題眼”,使南北經(jīng)濟割裂、南方農(nóng)民、土地所有權(quán)、勞工運動等成為馬克思主義學者關(guān)注的重點。而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浸潤到意大利文化的另一史學家坎蒂莫里(Delio Cantimori,1904—1966)(89)保羅·法維利:《馬克思主義與史學:20世紀意大利的理論爭鳴與歷史重塑》,第138、141頁。以歷史唯物主義的史學方法將經(jīng)濟與社會領(lǐng)域結(jié)合起來(90)保羅·法維利:《馬克思主義與史學:20世紀意大利的理論爭鳴與歷史重塑》,第138、141頁。。在葛蘭西與坎蒂莫里等人影響下,馬克思主義史學在工人運動史、農(nóng)村與農(nóng)業(yè)史等領(lǐng)域展開,取得了豐碩的成果(91)黃璐:《20世紀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概述》,《史學月刊》2022年第7期,第31頁。。1944年達爾帕奈(Luigi Dal Pane)(92)達爾帕奈(Luigi dal Pane,1903—1979)意大利歷史學家、經(jīng)濟學家。自1930年起,他于博洛尼亞大學、巴里大學任教政治經(jīng)濟學,研究領(lǐng)域集中于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經(jīng)濟學。出版了《自18世紀初至1815年間意大利勞動史》(93)路易吉·達爾帕奈:《自18世紀初至1815年間意大利勞動史》(Luigi dal Pane,Storia del Lavoro in Italia dagli Inizi del Secolo XVⅢ al 1815),米蘭:安東尼奧·杰弗里出版社1944年版。、賽雷尼(Emilio Sereni)(94)賽雷尼(Emilio Sereni,1907—1977),意大利作家、政治家、意大利農(nóng)業(yè)史專家。在1946年出版了《意大利民族復興時期的農(nóng)業(yè)問題》(95)埃米利奧·塞雷尼:《意大利國家復興時期的農(nóng)業(yè)問題》(La Questione Agraria nella Rinascita Nazionale Italiana),羅馬:艾伊納烏迪出版1946年版。、在1947年出版了《鄉(xiāng)村資本主義(1860—1900)》(96)埃米利奧·塞雷尼:《鄉(xiāng)村資本主義(1860—1900)》[Emilio Sereni,Ⅱ Capitalismo nelle Campagne (1860—1900)],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1947年版。,1949年《工人運動》雜志創(chuàng)刊。

    葛蘭西等人對“南方問題”的關(guān)注不僅拓展了學者對經(jīng)濟史、農(nóng)業(yè)史、勞工史等領(lǐng)域的探究興趣;還因他所采取的歷史文化分析取徑,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文化維度,這為其后意大利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的興起埋下了伏筆。不同于傳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宏觀歷史分析法,葛蘭西認為像意大利這樣在馬克思主義標準下的落后社會可以從上層建筑開始革命(97)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微觀史的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異端、行動主義與批判史學視角的形成”,第45頁。。葛蘭西有意識地探討意識形態(tài)與文化的歷史,而“文化成為葛蘭西政治思想理論的出發(fā)點”(98)和磊:《葛蘭西與文化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第14頁。。在國家權(quán)力體系中,葛蘭西將倫理政治史作為研究中的實證準則(canone empirica)(99)安東尼奧·葛蘭西:《獄中筆記》第2卷,第1235頁。,他將一個社會群體的霸權(quán)解構(gòu)為傳統(tǒng)意義上的統(tǒng)治(dominio)、以及在思想與道德范疇的領(lǐng)導作用(direzione intellettuale e morale)(100)安東尼奧·葛蘭西著,瓦倫蒂諾·杰拉塔納編:《獄中筆記》第3卷(Antonio Gramsci and Valentino Gerratana,Quaderni del Carcere),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75年版,第2010~2011頁。。他打破了經(jīng)濟決定論,在文化維度內(nèi)重新構(gòu)建了國家-階級-社會群體間的權(quán)力體系。教育、哲學、常識等作為權(quán)力間接、隱性施展效力的場域,容納了諸如知識分子、從屬階層等社會群體,而他們與統(tǒng)治階層在意識形態(tài)領(lǐng)域的斗爭與妥協(xié)共同構(gòu)成了國家存在的共識。至此,知識分子、從屬階層不再“隱身”于“國家-階級”權(quán)力關(guān)系之中,逐步走入了史家關(guān)注的中心。

    英國左翼歷史學家艾瑞克·霍布斯鮑姆(Eric Hobsbawm,1917—2012)指出,在葛蘭西的著作中,最激動人心的建議之一是呼吁人們更廣泛地關(guān)注“從屬階級”(101)埃里克·霍布斯鮑姆著,呂增奎譯:《如何改變世界:馬克思和馬克思主義的傳奇》,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年版,第318~319頁。。葛蘭西肯定了民俗的社會文化意義,從而激發(fā)了意大利學者對從屬階層的研究熱情。以民俗樂曲為例,他提倡關(guān)注樂曲的歷史文化價值而非它的起源與審美價值(102)克拉拉·加利尼:“埃涅斯托·德馬蒂諾:盧卡尼亞研究未出版著作”(Clara Gallini,“Ernesto de Martino:Scritti Inediti sulla Ricerca in Lucania”),《民俗學研究》(La Ricerca Folklorica)第13期(1986年4月),第119頁。。意大利民俗學奠基人德馬蒂諾指出,只有將葛蘭西的著作視為一個整體,才能深入它所涉及的核心問題。如此,民俗學便不應(yīng)被誤認為是對如畫風景之熱愛、對與生活無關(guān)問題之好奇心,而應(yīng)被視為社會主義式人文主義的新階段(103)喬瓦尼·米莫·博尼內(nèi)利:《未消化的片段:安東尼奧葛蘭西著作中的民俗學主題》(Giovanni Mimmo Boninelli,Frammenti Indigesti:Temi Folclorici negli Scritti di Antonio Gramsci),羅馬:卡羅奇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頁。。通過德馬蒂諾的再詮釋,宗教、巫術(shù)、魔法等不再是學者單純的獵奇對象,而是蘊藏了革命反抗力量的社會存在。受葛蘭西與馬克思歷史觀影響,馬爾蒂諾認為原始與野蠻也應(yīng)被視為歷史演變的結(jié)果,是受到壓迫的反主流文化(104)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微觀史的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異端、行動主義與批判史學視角的形成”,第52頁。。但在認識從屬階層及民俗文化的自主性上,德馬蒂諾較之葛蘭西更為激進。葛蘭西堅稱:“大眾階層無法進入統(tǒng)治階層主導的高級文化之中,只有當高級文化的殘片墜落到低處時,才能使用它們的某些殘余或碎片,所以民俗是高級文化碎片未經(jīng)消化的部分。”(105)法比奧·代:《文化人類學》(Fabio Dei,Antropologia Culturale),博洛尼亞:穆利諾出版社2012年版,第114頁。德馬蒂諾則肯定了大眾文化所具有的獨立性與反抗性。他以盧卡尼亞(Lucania)地區(qū)的喪葬崇拜(106)埃內(nèi)斯托·德馬蒂諾:《盧卡尼亞的大眾世界與魔法》 (Ernesto De Martino,Mondo Popolare e Magia in Lucania),羅馬:巴西利卡塔出版社1975年版。為例,證明了在南方農(nóng)民文化中存在著一個更加古老且充滿活力的大眾信仰和口述傳統(tǒng),它獨立于起支配作用的高級文化而存在。

    總之,以葛蘭西、德馬蒂諾為代表的馬克思主義學者對民俗、大眾文化的新認知,使原本游離于主流研究之外的民俗學、人種學、文化人類學逐步成為馬克思主義史學關(guān)注的另一重心,為之后興起的意大利微觀史學提供了理論與方法論支撐。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Arnaldo Momigliano,1908—1987)指明了人類學與微觀史學的理論共通性,蓋因人類學自誕生之日起便將社會定義為一個整體,而微觀分析法也消弭了歷史學、社會學、人類學之間的邊界(107)阿納爾多·莫米利亞諾,“1961—1976年間十五年史學評價的線索”(Arnaldo Momigliano,“Linee Per Una Valutazione della Storiografia nel Quindicennio 1961—1976”),《意大利歷史期刊》(Rivista Storica Italiana)第3-4期(1977年),第597頁。。作為20世紀西方史學的新變化,歷史研究的 “人類學轉(zhuǎn)向” 鮮明地體現(xiàn)在了新文化史、微觀史學的發(fā)展之中(108)張廣智:《西方史學史(第3版)》,第353~356頁。。

    作為過去半個世紀以來最能表征意大利史學新探索及發(fā)展新趨向的流派,微觀史學的理論構(gòu)建有其獨特的邏輯經(jīng)緯與學術(shù)傳承,自然也無法脫離特定的社會環(huán)境以及史家的政治與史學實踐。伊格爾斯注意到了意大利微觀史家如喬瓦尼·萊維(Giovanni Levi)、卡洛·金茲堡(Carlo Ginzburg)、卡洛·伯尼(Carlo Poni)、愛德華多·格倫迪(Edoardo Grendi)起初都是馬克思主義者(109)格奧爾格·伊格爾斯:《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xiàn)代的挑戰(zhàn)》,第118頁。,但他卻并未深入地挖掘這種學術(shù)淵源是否轉(zhuǎn)化為了一種政治與史學實踐。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Brigitta Bernet)對此提出了新觀點,她認為新馬克思主義左翼歷史文化背景對于微觀歷史視角的形成發(fā)揮了重要作用(110)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微觀史的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異端、行動主義與批判史學視角的形成”,第37~64、55頁。。這種新認知扭轉(zhuǎn)了過往學術(shù)界將馬克思主義歷史文化與微觀史學相對立的傳統(tǒng)觀點(111)詳見格奧爾格·伊格爾斯:《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xiàn)代的挑戰(zhàn)》,第117~118頁;喬瓦尼·萊維:《關(guān)于微觀史學》(Giovanni Levi,On Microhistory),彼得·伯克編:《歷史寫作的新視角》(Peter Burke,ed.,New Perspectives on Historical Writing),第98頁。,重在發(fā)掘二者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結(jié)。博內(nèi)特指出,在20世紀50年代末,一批非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者追隨葛蘭西與德馬蒂諾,他們從工農(nóng)自治的假設(shè)出發(fā),著手探究被壓迫階層的文化記憶;扭轉(zhuǎn)了政黨與群眾聯(lián)系的單向?qū)傩?突出從屬階層的主動性,強化了重構(gòu)從屬階層文化的現(xiàn)實需要。這種理論思考恰好反映在了意大利左翼文化圈或文化聯(lián)盟(Circoli di cultura o leghe di cultura)的史學實踐中:如1961年于羅馬創(chuàng)刊出版的《紅色手冊》(QuaderniRossi)(112)《紅色手冊》(Quaderni Rossi)由意大利工人主義創(chuàng)始人、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拉涅羅·潘齊耶里(Raniero Panzieri ,1921—1964)和馬里奧·特龍蒂(Mario Tronti,1931—2023) 于1961年創(chuàng)刊,1964年???。、1962年在皮亞琴察由左翼知識分子創(chuàng)立的《皮亞琴蒂尼手冊》(QuaderniPiacentini)(113)《皮亞琴蒂尼手冊》(Quaderni Piacentini)是由皮耶爾喬治·貝洛基奧(Piergiorgio Bellocchio)和格拉齊婭·切爾基(Grazia Cherchi)于1962年3月在皮亞琴察創(chuàng)立和指導的政治季刊,具有鮮明的左翼政治導向。該季刊作為皮亞琴察文化圈(Incontri di Cultura)活動的延伸,與60年代誕生的其他馬克思主義和葛蘭西主義雜志一起,在1968年后意大利議會外左翼的思想組織基礎(chǔ)的構(gòu)建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該刊于1984年???、1966年由工人運動史專家博西奧(Gianni Bosio,1923—1987)和人類學家奇雷塞(Alberto Mario Cirese,1921—2011)于米蘭成立的德馬蒂諾研究院(114)德馬蒂諾研究院是由博西奧、奇雷塞在米蘭建立的文化研究機構(gòu),致力于推動批判性認知的傳播、以及推動有關(guān)大眾世界、工人階級的研究。、以及微觀史學家喬瓦尼·萊維(Giovanni Levi)、金茲堡所領(lǐng)導的微觀史學團體(115)雅克·雷維爾編:《尺度的游戲:在實驗中的微觀史學》[Jacques Revel (a cura di),Giochi di Scala:La Microstoria alla Prova dell’Esperienza],羅馬:維耶拉出版社2006年版,第226頁。等意大利左翼學者所進行的歷史與政治批判。

    喬瓦尼·萊維的學術(shù)路徑充分展現(xiàn)了政治實踐對史學理論更新的推動作用。他曾協(xié)助社會學家多爾奇(Danilo Dolci,1924—1997)(116)達尼洛·道爾奇(Danilo Dolci,1924—1997)是意大利社會活動家,社會學家,受歡迎的教育家和詩人。他以反對貧窮,社會排斥和西西里島黑手黨而聞名,被認為是意大利非暴力運動的主角之一。達尼洛·道爾奇的代表作品是《浪費:西西里西部有關(guān)浪費問題的資料與調(diào)查》(Danilo Dolci,Spreco:Documenti e Inchieste su Alcuni Aspetti dello Spreco nella Sicilia Occidentale),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60年版。收集西西里西部的經(jīng)濟社會資料(117)喬瓦尼·萊維:“小,大和小”(Giovanni Levi,“Ⅱ Piccolo,Ⅱ Grande e Ⅱ Piccolo),《子午線》(Meridiana),第10期(1990年9月),第212、223頁。,基于實地調(diào)研,萊維將解決南方貧弱難題的希望寄于增強工農(nóng)階層的自主性之上。20世紀60年代末,意大利進入了學生運動與勞工騷亂頻發(fā)的“鉛色時代” (Anni di Piombo)(118)鉛色年代(Anni di Piombo,1968—1988),亦被稱為沉重年代,指意大利從1960年代后期到1980年代后期的社會政治動蕩時期,其特點是極左翼和極右翼政治恐怖主義。1969年11月,警察安東尼奧·安納魯馬(Antonio Annarumma)在左派示威活動中遇害,年僅22歲。他被認為是該時期的第一個受害者。同年12月,右翼分子制造了豐塔納廣場爆炸案造成17人死亡。左翼無政府主義工人朱塞佩·皮內(nèi)利(Giuseppe Pinelli)因涉嫌犯罪被捕,并在警方拘留期間離奇死亡。詳見克里斯托弗·達根:《意大利簡史》(Christopher Duggan,A Concise History of Italy),劍橋:劍橋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第272~274。。在皮埃蒙特大區(qū)的蘇薩河谷分發(fā)計件工資傳單時,萊維發(fā)現(xiàn)工人對工資與待遇并不關(guān)心,他們所關(guān)注的一切均在工廠之外(119)喬瓦尼·萊維:“小,大和小”(Giovanni Levi,“Ⅱ Piccolo,Ⅱ Grande e Ⅱ Piccolo),《子午線》(Meridiana),第10期(1990年9月),第212、223頁。。這使萊維意識到原有的解釋框架已失效,只有將關(guān)注重點從工作場所轉(zhuǎn)移到工人的日常生活、將觀察視角從宏觀轉(zhuǎn)移到微觀,才能真正理解工人階層的思想,從而揭示私人生活諸多細節(jié)中所蘊含的政治意涵。自此,工人階層的人際關(guān)系、休閑娛樂習慣、文化消費、慶?;顒拥?這些不被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史學所重視的對象逐漸走入研究中心。

    從萊維的個人經(jīng)歷來看,微觀分析法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理論演進落腳點。萊維坦承 “政治是微觀史在20世紀70年代末興起的首要原因”(120)喬瓦尼·萊維著,尚潔譯:《三十年后反思微觀史》,《史學理論研究》2013年第4期,101~108頁。。 也有人問及金茲堡,其針對線索推測范式(paradigma indiziario)的文章是否受70年代意大利的社會情況之影響,他給出了肯定答案(121)卡洛·金茲堡述,恩里科·魯菲諾、亞歷山德羅·里戈編:“歷史,微觀史和人類學:與卡洛金茲堡會面之外的一些思考”(Carlo Ginzburg,a cura di Enrico Ruffino,Alessandro Rigo,“Storia,Microstoria e Antropologia:Considerazioni a margine di un incontro con Carlo Ginzburg”),Https://parentesistoriche.altervista.org/intervista-a-carlo-ginzburg-considerazioni-a-margine-dellincontro-alluniversita-degli-studi-di-verona,2017-08-13/2021-09-20。。史學與政治實踐之間的緊密關(guān)系承襲自葛蘭西的史學觀,他認為史學的意義不止在于提供理解現(xiàn)實的線索、還要觸發(fā)某種現(xiàn)實力量、喚起變革意識,即便是以間接的方式改變世界(122)基斯·盧里亞、羅穆洛·甘多爾福、卡洛·金茲堡:“一場采訪”(Keith Luria,Romulo Gandolfo and Carlo Ginzburg,“An Interview”),《激進歷史評論》(Radical History Review)第35期(1986年春),第105頁。?!拔⒂^史學始終作為馬克思主義文化的一部分,雖然與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截然不同,但它所尋求的絕非是打敗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而是更新和擴大社會主義計劃。”(123)布里吉塔·博內(nèi)特:“微觀史的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環(huán)境:異端、行動主義與批判史學視角的形成”,第62~63頁。微觀史學的發(fā)展路徑恰是左翼史學家在保留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取向三要素的基礎(chǔ)上(124)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取向的三種因素包括:第一,相信社會不平等乃是一切歷史社會的核心特色;第二,生產(chǎn)和再生產(chǎn)對各個文化的形成所起的作用,經(jīng)濟力量不能為生活中社會文化的各個方面提供一種解說,但它們卻進入其中,成為不平等的主要原因;第三,歷史研究必須立足于演進的方法與經(jīng)驗分析之上(詳見格奧爾格·伊格爾斯:《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xiàn)代的挑戰(zhàn)》,第124頁)。,力圖通過改變閱讀現(xiàn)實的尺度(Scala)(125)喬瓦尼·萊維:“小,大和小”(Giovanni Levi,“Ⅱ Piccolo,Ⅱ Grande e Ⅱ Piccolo”),《子午線》(Meridiana)第10期(1990年9月),第220頁。所進行的史學新實驗。

    微觀史家如金茲堡、萊維因其學術(shù)著作(126)卡洛·金茲堡:《奶酪與蛆蟲:一個16世紀磨坊主的心靈宇宙》(Carlo Ginzburg,Ⅱ Formaggio e I Vermi:Ⅱ Cosmo di un Mugnaio del’500),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76年版;喬瓦尼·萊維:《非物質(zhì)遺產(chǎn):一位17世紀皮埃蒙特驅(qū)魔人的職業(yè)生涯》(Levi Giovanni,L’eredità Immateriale:Carriera di un Esorcista nel Piemonte del Seicento),米蘭:薩賈托雷出版社1985年版。的傳播度廣,早已蜚聲學界。其實,在萊維將微觀史學(micro-storia)術(shù)語引入史學領(lǐng)域之前,作為先驅(qū)之一的格蘭迪(Edoardo Grendi)在經(jīng)濟人類學、社會史、地方史研究中已開始采用微觀分析法(micro-analisi)(127)參見卡洛·金茲堡:“微觀史:我所知有關(guān)其的二三事”(Carlo Ginzburg,“Microstoria:Due o Tre Cose che So di Lei”),《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29卷第86期(1994年8月),第515頁;愛德華多·格蘭迪:“微觀分析與社會史”(Edoardo Grendi,“Micro-Analisi e Storia Sociale”),《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12卷第35期(1977年5-8月),第506~520頁。,并堅持將之與社會人類學進行類比(128)雅克·雷維爾編:《尺度的游戲:在實驗中的微觀史學》[Jacques Revel (a cura di),Giochi di Scala:La Microstoria alla Prova dell’Esperienza],羅馬:維耶拉出版社2006年版,第230頁。。格蘭迪的微觀分析法起步早、成果豐碩,著有如《熱那亞人的貴族共和國:1500—1600年間的政治、仁愛與商業(yè)》(129)愛德華多·格蘭迪:《熱那亞人的貴族共和國:1500—1600年間的政治、仁愛和商業(yè)》(Edoardo Grendi,La Repubblica Aristocratica dei Genovesi:Politica,Carità e Commercio fra Cinque e Seicento),博洛尼亞:穆利諾出版社1985年版。、《切爾沃與共和國:古代政權(quán)的利古里亞模式》(130)愛德華多·格蘭迪:《切爾沃與共和國:古代政權(quán)的利古里亞模式》(Edoardo Grendi,Ⅱ Cervo e La Repubblica:Ⅱ Modello Ligure di Antico Regime),都靈:艾伊納烏迪出版社1993年版。等。此外,《歷史筆記》(131)《歷史筆記》是于1966年開始創(chuàng)刊的歷史雜志,為每四個月出版一次的季刊。它是意大利和國際上最具權(quán)威的歷史研究陣地之一,其刊物所涉及研究范疇涵蓋了從古至今之時段,主要領(lǐng)域涉及微觀史學、社會史、經(jīng)濟史、文化史以及性別史。該刊物充分吸收了意大利及國際史學家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費爾南多·布羅代爾(Fernand Braudel)、彼得·伯克(Peter Burke)、卡洛·伯尼(Carlo Poni)、卡洛·金茲堡(Carlo Ginzburg)、愛德華多·格倫迪(Edoardo Grendi)等人的著作。中收錄了他闡發(fā)微觀史學理論的多篇論文,見證了其學術(shù)思想之活躍度(132)愛德華多·格蘭迪:“關(guān)于家庭和社區(qū):《歷史筆記》的這一分冊”(Edoardo Grendi,“A Proposito di 《Famiglia e Comunità》:Questo Fascicolo di Quaderni Storici”),《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11卷第33期(1976年9-12月),第881~891頁;愛德華多·格蘭迪:“微觀分析和社會史”(Edoardo Grendi,“Micro-Analisi e Storia Sociale”),《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12卷第35期(1977年5-8月),第506~520頁;愛德華多·格蘭迪:“再思考微觀史學?”(Edoardo Grendi,“Ripensare La Microstoria?”),《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29卷第86期(1994年8月),第539~549頁;愛德華多·格蘭迪:“社會史和歷史詮釋”( Edoardo Grendi,“Storia Sociale e Storia Interpretativa”),《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21卷第61期(1986年4月),第201~210頁。。格蘭迪堅信歷史分析之終極任務(wù)在于,在參照交流運作機制及人類感知、實踐和表達現(xiàn)實之方式的前提下,重建歷史之多樣性與變動性(133)愛德華多·格蘭迪:“導言”(Edoardo Grendi,“Premessa”),《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22卷第66期(1987年12月),第699~700頁。。鑒于社會歷史是人與群體之間的關(guān)系,那么探究社會變革的空間與尺度不必限定在國家或民族之中,可深入至社區(qū)、城市、職業(yè)范疇內(nèi)。在他看來,針對某些主題的論述,諸如嫉妒作為社會控制的機制、榮譽與羞辱在社區(qū)同質(zhì)化進程中的價值等,可通過對人際關(guān)系的考察而得到結(jié)論,但這些主題很難在歷史的語境中被構(gòu)建起來。在慣常的情況下,歷史學家會研究許多間接證據(jù):如此一來,特殊的文獻可以例外地成為“正常”的(ildocumentoeccezionalepuòrisultareeccezionalmente“normale”)(134)愛德華多·格蘭迪:“微觀分析和社會史”(Edoardo Grendi,“Micro-Analisi e Storia Sociale”),《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12卷第35期(1977年5-8月),第512頁。,這一方法論原則亦被金茲堡所采用。

    微觀史學是一種尚在探索中的史學實踐,其核心變革契合了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史學的總體變化趨向(135)有關(guān)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史學之新變化,詳見張廣智:《西方史學史(第3版)》,第317~318頁。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史學的變化趨向:如“自下而上”歷史觀的建立、研究領(lǐng)域的擴展、研究方法的多元化。。正是在吸納葛蘭西之史學反思、積極借鑒馬爾蒂諾所構(gòu)建的文化人類學方法的基礎(chǔ)上,意大利微觀史學家結(jié)合自身的政治與史學實踐,改變了閱讀現(xiàn)實的尺度,從而將人從社會結(jié)構(gòu)中解放出來。微觀史學立足于“下”而觀“上”、立足于“個體”而觀“全局”,這使得過往屬于邊緣性、特殊性、非常規(guī)性的人物、對話與事件具備了“中心性”“普遍性”“常規(guī)性”,成為闡釋常規(guī)性權(quán)力運作機制的立體棱鏡,從而幫助史家實現(xiàn)對社會文化的整體認知。而一個無限豐富的整體,在階級斗爭或霸權(quán)的探討范疇中是無法得到解讀的(136)愛德華多·格蘭迪:“論史學常識”(Edoardo Grendi,“Del Senso Comune Storiografico”),《歷史筆記》(Quaderni Storici)第14卷第41期(1979年5-8月),第700頁。。微觀史學下的歷史不再是吞沒了許多個人的統(tǒng)一過程或宏偉敘述,而是呈現(xiàn)為有著許多個別中心的多面體洪流(137)格奧爾格·伊格爾斯:《二十世紀的歷史學:從科學的客觀性到后現(xiàn)代的挑戰(zhàn)》,第118頁。。如此,人得以重新回歸歷史分析之中心,成為構(gòu)成真實的、多樣的、復雜的歷史之有機因素,這不失為“人本主義”在新史學思潮中的復歸。

    四 結(jié) 語

    在經(jīng)歷了14至16世紀人文主義史學發(fā)展的高峰時期后,面臨17、18世紀法、德兩國的文化沖擊,意大利史學在追隨歐洲的學術(shù)進步和實現(xiàn)現(xiàn)代化的意義上有所收獲,如方法論的充實及研究主題的擴展。但日趨“強勢”的法國與德國文化所造成的沖擊不利于意大利文化研究的自發(fā)性、史學的反思性發(fā)展,乃至那些過往促成了意大利文化繁榮的內(nèi)生性需求都在減弱,最終使意大利史學逐步陷入一種客觀遲滯狀態(tài),直至20世紀才得到扭轉(zhuǎn)。20世紀對意大利民族國家與意大利史學來說都是至關(guān)重要的,前者經(jīng)受了國家命運的起伏、經(jīng)歷了兩次世界大戰(zhàn)、面臨著構(gòu)建民族認同、實現(xiàn)國家復興的歷史任務(wù);后者經(jīng)歷了德、法史學思潮的沖擊,面臨著將外來史學思想與本地史學傳統(tǒng)相結(jié)合、重塑民族與國家自信的歷史任務(wù)。它們共同推動意大利史學在解讀國家政治現(xiàn)實的需求中得到躍升與發(fā)展。

    在與德法史學思想碰撞與交鋒之中,歷史主義思潮、意大利馬克思主義史學以及微觀史學派相繼占據(jù)著20世紀意大利史學論戰(zhàn)的中心,它們并非孤立與割裂的歷史觀念或史學理論,而是彼此勾連,伴隨著批判、繼承、發(fā)展與演進,共同勾勒出現(xiàn)代意大利史學演進的動態(tài)圖景。20世紀意大利史學發(fā)展呈現(xiàn)了紛雜曲折的表象,但我們?nèi)阅懿蹲降揭粭l貫穿始終的主線,即“歷史主義”演化觀與“人本主義”之精神內(nèi)核?!皻v史主義”作為具有德國文化淵源的思潮,之所以成為19世紀至20世紀上半葉意大利的鮮明文化特征,根本原因在于“歷史主義”將人從“唯智主義”的迷思中解放出來,在歷史的維度中重新肯定了人的個體價值,而這種精神指針可以追溯到維科的人文主義傳統(tǒng),契合了意大利傳統(tǒng)中對歷史差異性、個人獨立性的尊重。在意大利傳播初期,馬克思主義被視為歷史主義的一種新形態(tài),葛蘭西借助其歷史唯物主義理論實現(xiàn)了對克羅齊之超越,將形而上學的歷史主義認識論發(fā)展為歷史主義的政治文化實踐論。葛蘭西拓展了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史學的文化維度、完善了其政治理論內(nèi)容,在文化與政治維度中肯定了人的能動性及實踐價值。在戰(zhàn)后馬克思主義史學變革趨勢下,受葛蘭西、德馬蒂諾等史家所倡導的民俗學、文化人類學的方法論啟發(fā),結(jié)合自身的政治實踐與歷史反思,微觀史家通過“顯微鏡”穿透被構(gòu)建起來的結(jié)構(gòu)、體系與制度,實現(xiàn)了“上”與“下”、“整體”與“局部”、“中心”與“邊緣”之觀察視角的翻轉(zhuǎn),最終將個體的人解放出來,使之重回歷史話語的中心。

    可以說,20世紀意大利史學思想的變遷折射了“人本主義”精神在不同階段史學發(fā)展中的終極指引作用,無論其史學觀念、闡釋原則、分析方法如何多樣復雜,它們都始終圍繞著歷史與人的關(guān)系而展開。克羅齊在歷史中肯定人的價值、葛蘭西在實踐中關(guān)注人的價值、微觀史學派使被“物化”、被“建構(gòu)”、被“異化”的人復歸歷史敘述的中心,立足小人物而觀大歷史。不難看出,任何民族史學特色的形成自有其文化土壤與理念傳承,意大利史學如是,恰如年鑒學派之于法國史學、新史學之于美國史學。

    20世紀意大利史學演變的歷史進程充分展現(xiàn)了意大利傳統(tǒng)文化的韌性與活力,這推動了意大利史家在不斷的史學爭鳴與論辯中重塑了意大利史學的發(fā)展路徑、并凸顯了其史學特色。歷史哲學是貫穿于意大利史學發(fā)展始終的觀念與方法論,無論是克羅齊、葛蘭西亦或是微觀史學派,他們雖然遵循不同的歷史邏輯及價值批判傾向,但他們均在各自的史學研究中不斷探究與反思國家、歷史與人的意義,而非單純地依循時間線索來勾勒歷史的發(fā)展脈絡(luò)。此外,意大利史家關(guān)注歷史與人的價值并非出自純粹的思辨需求,而是立足于國家與社會的切實需要。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關(guān)懷促使意大利史家在歷史中重新審視國家與民族、尋找解決發(fā)展困境的鑰匙。意大利史學所關(guān)注的主題往往映射出了時代、國家、現(xiàn)實乃至個人的需要。

    史學與生活、實踐、史家個人的精神訴求聯(lián)結(jié)為一體,這也是我們現(xiàn)當代史學工作者需要學習與踐行的治史追求。史學是當代的、現(xiàn)實的、亦是實在的。而深刻的人文主義精神底色使得意大利史學可以突破民族主義史學的局限,既兼容并收歐洲乃至世界史學的先進成果,又為其他國家的史學發(fā)展提供有益借鑒。在史學全球化的新時代,意大利史學仍將沿著20世紀史學所鋪就的前進方向追求新的發(fā)展與突破。

    猜你喜歡
    克羅齊葛蘭西歷史主義
    葛蘭西文化哲學的實踐概念
    葛蘭西意識形態(tài)理論對新時代國家治理的啟示
    深化與曲解:改革開放以來葛蘭西實踐哲學之爭的研究綜述
    新生代(2019年2期)2019-11-14 06:51:55
    克羅齊和馬克思歷史觀的比較
    知識文庫(2018年22期)2018-05-14 16:38:17
    李永剛著《歷史主義與解釋學》推介
    淺談克羅齊表現(xiàn)說
    參花(下)(2017年7期)2017-03-24 11:21:51
    永恒的信念
    克羅齊后期美學的若干變化
    永遠嚴峻的考驗:新歷史主義視域下的《薩勒姆的女巫》
    民主的歷時性演進圖譜——一種歷史主義的批判性闡釋
    探索(2013年4期)2013-07-24 08:56:20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老熟妇仑乱视频hdxx| 久久国产亚洲av麻豆专区|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欧美亚洲 丝袜 人妻 在线| 成人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天堂中文最新版在线下载| 在线看a的网站| 亚洲色图 男人天堂 中文字幕| videosex国产|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欧美日韩av久久|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夜夜夜夜夜久久久久|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俄罗斯特黄特色一大片| 亚洲一码二码三码区别大吗|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在线一区二区| 国产97色在线日韩免费| 免费看十八禁软件| 中文欧美无线码| 精品熟女少妇八av免费久了| 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国产蜜桃av|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欧美亚洲77777| 人人澡人人妻人|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久久青草综合色| 99九九在线精品视频|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影院| 三上悠亚av全集在线观看| 男女午夜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 |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网站| 制服诱惑二区|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五区乱码|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午夜久久久在线观看| 久久热在线av| 亚洲中文日韩欧美视频| 在线 av 中文字幕|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中文字幕制服av|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精品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 男女无遮挡免费网站观看|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久久人妻熟女aⅴ| 在线观看免费日韩欧美大片| 亚洲第一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无遮挡黄片免费观看| 久久天堂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a级毛片在线看网站|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国产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久久国产精品人妻蜜桃|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制服av| 国产又爽黄色视频|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极品人妻少妇av视频| 色综合欧美亚洲国产小说|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毛片女人18水好多| 两性午夜刺激爽爽歪歪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香蕉国产在线看|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免费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老司机福利观看| 精品国产乱子伦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臀色熟女 |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svipshipincom国产片| 看免费av毛片| 亚洲一区中文字幕在线|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黑丝袜美女国产一区|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av又黄又爽大尺度在线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精品福利观看| 好男人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99| 国产在线免费精品|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日韩制服骚丝袜av|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一级黄色大片毛片| 午夜免费成人在线视频| 宅男免费午夜| 久久人妻福利社区极品人妻图片| 黄片大片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国产免费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乱码| 精品福利观看|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人妻 亚洲 视频| 美女高潮到喷水免费观看| 美女大奶头黄色视频|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黄色怎么调成土黄色| 热99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7| 久久久久久久大尺度免费视频| 午夜免费观看性视频|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av欧美777| 啦啦啦 在线观看视频|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日韩中文字幕视频在线看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日韩中文字幕欧美一区二区| avwww免费| 国产精品九九99|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一级片'在线观看视频| 黑人操中国人逼视频| 国产精品99久久99久久久不卡| 久久人人97超碰香蕉20202|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性少妇av在线|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国产精品二区激情视频|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美女扒开内裤让男人捅视频| 欧美日韩国产mv在线观看视频| 午夜91福利影院|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影片|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日本撒尿小便嘘嘘汇集6|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av网在线观看 | 国产一区二区 视频在线|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国产黄色免费在线视频| 大片电影免费在线观看免费| 咕卡用的链子| 日韩制服丝袜自拍偷拍| 午夜福利,免费看|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日本wwww免费看| 亚洲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成人免费电影在线观看|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天天添夜夜摸| 久久香蕉激情|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欧美日韩亚洲高清精品|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国内视频|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av电影中文网址| 国产深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av美国av| 嫁个100分男人电影在线观看|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av一区麻豆| 久久午夜综合久久蜜桃| 国产成人a∨麻豆精品|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九色亚洲精品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国内毛片毛片毛片毛片毛片| 日本一区二区免费在线视频| 久久热在线av| 亚洲五月色婷婷综合| 蜜桃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黄色视频免费看| 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视频了| 黄网站色视频无遮挡免费观看|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躁狠狠躁夜夜2o2o|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 欧美午夜高清在线|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多毛熟女@视频| a 毛片基地| 宅男免费午夜| a在线观看视频网站|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avwww免费|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欧美 亚洲 国产 日韩一| 精品人妻1区二区| 国产男女超爽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老汉色∧v一级毛片|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大香蕉久久成人网|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 日韩熟女老妇一区二区性免费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搡老乐熟女国产| 999久久久精品免费观看国产| 深夜精品福利|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影院久久| 欧美日韩黄片免| 美女高潮喷水抽搐中文字幕| 十八禁人妻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三区|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www.999成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秋霞免费鲁丝片| 午夜91福利影院| av在线老鸭窝|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久久ye,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日韩欧美视频二区| 日本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蜜桃|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免费黄频网站在线观看国产| 黄频高清免费视频| 欧美另类一区| 免费在线观看影片大全网站| 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55亚洲 | 日韩三级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大桥未久av|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av|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777久久人妻少妇嫩草av网站|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大奶|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国产av一区二区精品久久| 1024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王馨瑶露胸无遮挡在线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香蕉五月 |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日本vs欧美在线观看视频| 黄色视频在线播放观看不卡| 蜜桃在线观看..|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av在线播放精品| 91成人精品电影| 久久99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不卡| 不卡一级毛片|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欧美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三区 | 自线自在国产av| 一区二区日韩欧美中文字幕|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国产视频一区二区在线看| 欧美激情 高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极品粉嫩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亚洲精品一区二区www | 免费在线观看黄色视频的|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亚洲精品久久成人aⅴ小说| 免费高清在线观看视频在线观看| av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新久久久久国产一级毛片|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久久久不卡| 少妇的丰满在线观看|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久久国产精品男人的天堂亚洲| 伊人亚洲综合成人网| 久久人人爽av亚洲精品天堂| 91字幕亚洲|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中国美女看黄片| 欧美另类一区| 美女国产高潮福利片在线看| 天堂俺去俺来也www色官网| 考比视频在线观看|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免费视频| 国产高清videossex| 欧美日韩av久久| 成年人免费黄色播放视频| 一本色道久久久久久精品综合| 亚洲专区国产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激情短视频 | 亚洲少妇的诱惑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人妻精品电影 | 亚洲久久久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av影院在线观看| av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国产亚洲欧美精品永久|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人妻熟女aⅴ| 黄色a级毛片大全视频| 女人高潮潮喷娇喘18禁视频| 中亚洲国语对白在线视频| 黄色毛片三级朝国网站| 国产一区有黄有色的免费视频| 男女边摸边吃奶|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在线观看免费视频网站a站| 成人黄色视频免费在线看| 夜夜骑夜夜射夜夜干| 99国产精品免费福利视频| 国产成人av教育|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亚洲av美国av| 两人在一起打扑克的视频|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一本一本久久a久久精品综合妖精| 免费不卡黄色视频|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mp4|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飞空精品影院首页|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av在线老鸭窝|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亚洲成av片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亚洲免费av在线视频| 丰满饥渴人妻一区二区三|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看| 又紧又爽又黄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视频| 高清在线国产一区| 中文字幕制服av| av网站免费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巨乳人妻的诱惑在线观看| 如日韩欧美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丰满少妇做爰视频| 热99久久久久精品小说推荐|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精品少妇一区二区三区视频日本电影| 亚洲中文av在线|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古装| 日本a在线网址| 亚洲色图综合在线观看| avwww免费| 日韩一卡2卡3卡4卡2021年|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中文字幕另类日韩欧美亚洲嫩草| 欧美久久黑人一区二区| 97在线人人人人妻| 69精品国产乱码久久久| 狂野欧美激情性bbbbbb| 成人亚洲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久久影院123| 国产在线观看jvid| 超色免费av| 成年人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欧美日本中文国产一区发布|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少妇粗大呻吟视频| 大型av网站在线播放| av在线播放精品| 在线永久观看黄色视频| 最黄视频免费看| 一区在线观看完整版| a级毛片黄视频| videosex国产| 中国国产av一级|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桃红色精品国产亚洲av|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播放高清视频 | 1024香蕉在线观看|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少妇猛男粗大的猛烈进出视频| 人妻 亚洲 视频| 99久久精品国产亚洲精品|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精品福利永久在线观看|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欧美日韩亚洲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精品亚洲成国产av| 91国产中文字幕| 在线观看舔阴道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精华液| 亚洲成人免费av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一级在线毛片| 超碰97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欧美精品| 在线十欧美十亚洲十日本专区| 日韩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日日爽夜夜爽网站|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99|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 在线观看免费高清a一片| 久久毛片免费看一区二区三区|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男女边摸边吃奶| 日韩免费高清中文字幕av|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视色| 日本av免费视频播放| 老熟妇乱子伦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网站|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国产福利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欧美一级毛片孕妇| av线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av高清不卡| 69av精品久久久久久 | 女性被躁到高潮视频| 国产三级黄色录像| 9色porny在线观看| h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亚洲中文字幕日韩|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av电影中文网址| 五月开心婷婷网| 91老司机精品|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婷婷丁香在线五月| 日本91视频免费播放| 美女主播在线视频|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精品福利观看| 欧美在线一区亚洲| av不卡在线播放| 久久女婷五月综合色啪小说| 99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少妇被粗大的猛进出69影院| av网站在线播放免费| 亚洲成人免费av在线播放| 女警被强在线播放| 丝袜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九九热精品免费|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www日本在线高清视频|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高清在线视频| 国产亚洲欧美在线一区二区| 50天的宝宝边吃奶边哭怎么回事| 久久久精品免费免费高清| 熟女少妇亚洲综合色aaa.| 午夜福利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国产av新网站| 99久久人妻综合|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悠悠久久av| 波多野结衣一区麻豆|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6| 亚洲av国产av综合av卡|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满18在线观看网站| 午夜日韩欧美国产| 女人久久www免费人成看片| 久久久久久久精品精品|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www.精华液| 人妻 亚洲 视频| 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 久久久国产欧美日韩av| 国产成人av教育| 自线自在国产av| 久9热在线精品视频| 悠悠久久av| 国产成人影院久久av| 99热全是精品| 一级,二级,三级黄色视频| 97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精品| 一级片免费观看大全| 色婷婷久久久亚洲欧美|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久5区| 99久久99久久久精品蜜桃| 午夜福利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国产1区2区3区精品| 国产欧美亚洲国产| 啦啦啦中文免费视频观看日本|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欧美中文综合在线视频| 两个人免费观看高清视频| 亚洲欧洲精品一区二区精品久久久| 国产免费av片在线观看野外av| av一本久久久久| 蜜桃在线观看..| 丰满人妻熟妇乱又伦精品不卡|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精品第一国产精品| 午夜福利,免费看| xxxhd国产人妻xxx| 久久久水蜜桃国产精品网| 啦啦啦视频在线资源免费观看| 久久久国产精品麻豆| 91九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叶爱在线成人免费视频播放| 高清欧美精品videossex| 男女免费视频国产| 欧美日韩av久久| 日韩大码丰满熟妇| 欧美亚洲日本最大视频资源| tocl精华| 黑人巨大精品欧美一区二区蜜桃| 少妇人妻久久综合中文| 国产亚洲精品第一综合不卡| 亚洲国产欧美在线一区| 精品视频人人做人人爽|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91麻豆精品激情在线观看国产 |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出视频| 日韩人妻精品一区2区三区| 精品福利观看| 久久精品亚洲av国产电影网|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播放一区 | 99久久人妻综合|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少妇被猛烈插入视频| 免费在线观看完整版高清| av在线播放精品| 视频区欧美日本亚洲| 咕卡用的链子| 性色av乱码一区二区三区2|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亚洲激情五月婷婷啪啪| 另类精品久久|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丝袜喷水一区| 免费久久久久久久精品成人欧美视频| 国产不卡av网站在线观看| 脱女人内裤的视频| 一个人免费在线观看的高清视频 | 美女中出高潮动态图| 久久久久精品国产欧美久久久 | 日韩有码中文字幕| 涩涩av久久男人的天堂| 亚洲avbb在线观看| 欧美老熟妇乱子伦牲交| xxxhd国产人妻xxx| 成在线人永久免费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亚洲国产欧美日韩在线播放| av片东京热男人的天堂| 日韩精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av有码第一页| 五月天丁香电影|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成人一精品久久久| 十分钟在线观看高清视频www|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午夜免费鲁丝| 99精国产麻豆久久婷婷| 下体分泌物呈黄色| 欧美日韩视频精品一区| 精品人妻1区二区| 夫妻午夜视频|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福利国产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99热全是精品| 国产国语露脸激情在线看| 免费少妇av软件| 国产精品 欧美亚洲| 91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