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探討了在視覺傳達設計領域中,傳統(tǒng)巧板與現(xiàn)代招貼結合設計應用的可能。采用文獻研究、跨學科研究、個案研究等方法。分析巧板元素的基礎形態(tài)和組合方式,展示了如何以更富有創(chuàng)意和文化意義的方式,將這些傳統(tǒng)元素融入現(xiàn)代設計,尤其是海報招貼領域。利用巧板文化豐富的視覺藝術語言,以小見大,展現(xiàn)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設計相融合的魅力與巨大潛力。
關鍵詞:益智圖;海報招貼;應用設計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2年江蘇省研究生科研與實踐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SJCX22_1537)研究成果。
自改革開放以來國家提出“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戰(zhàn)略伊始,我國就開始大力扶持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特別強調傳統(tǒng)與現(xiàn)代的文化融合,文化旅游與文化復興進入加速發(fā)展階段;自先秦時期巧板文化就應運而生,巧板數(shù)千年的傳承造就了其獨特魅力,不僅是益智拼版游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起著重要作用,在與現(xiàn)代藝術碰撞中迸發(fā)出新的活力。
一、《益智圖》歷史背景概述
生活中,無序與有序并存。由于無序,各類創(chuàng)意才能相互碰撞;因為有序,視覺的核心得以突出。近看雜亂無章的圖形,遠看卻井然有序。而這不僅在現(xiàn)代招貼設計中有體現(xiàn),在古代巧板中就有研究。在我國歷史發(fā)展中,廣為流傳的古代巧板就有益智燕幾圖、蝶幾圖等,其中最接近現(xiàn)代設計準則的是清代的十五巧板[1]。而在此之中記載的拼版游戲不僅是兒童益智游戲,更能夠為招貼的學習者提供一種新的學習思路。
(一)歷史來源
巧板文化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至先秦古籍《周髀算經(jīng)》,是中國最古老的天文學和數(shù)學著作。而“十五巧板”即《益智圖》,作者童葉庚,十五巧板游戲的發(fā)明者。其歷史悠遠,據(jù)《中國人名大辭典》記載:“童葉庚,清崇明人,字松君,號睫巢,亦號巢睫山人。咸豐間官德清知縣,光緒間歸隱吳門。博學嗜古,手抄群籍,多海內孤本。所著《益智圖》《金巢鏡影》,皆為世所珍玩?!盵2]《益智圖》是在原有“七巧板”基礎上,對拼版游戲進行的再設計,于清光緒年間正式完成,并刻印出版。隨后,其子將益智圖重新整理排列,并注冊獲得了版權,作為教育類玩具之一,并在全國流行。
(二)文化內涵
從政治文化視角來看,《益智圖》編寫于清代,因被恭親王親筆題字,而獲得了皇家的認可。這讓眾多文人墨客公認為童氏發(fā)明的《益智圖》構思最為巧妙,能夠啟發(fā)心智,大加贊賞廣為流傳;從歷史文化視角來看,巧板文化自唐代伊始,歷史悠久,千年的發(fā)展早已經(jīng)影響了數(shù)代人。而“十五巧板”由“七巧板”轉化而來,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對于百姓就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新鮮感,這讓“十五巧板”紅極一時;從經(jīng)濟文化視角來看,在車馬和工具并不發(fā)達的年代,成本低廉的《益智圖》就成為很多普通百姓消遣娛樂的首選。
(三)使用功能
《益智圖》中的巧板主要以矩形、三角形、圓形為主,是一種激發(fā)智力的拼版游戲,不僅可以供兒童娛樂,也能夠提高創(chuàng)造力。它是古代非常流行的益智游戲,因此非常受歡迎,其千變萬化的玩法也讓當時許多成人倍感興趣?!兑嬷菆D》上下兩卷雖僅僅收集了216副巧板圖,但在此基礎上,還能繼續(xù)衍生千變萬化種形態(tài),因而更具魅力[3]。
二、《益智圖》巧板元素的提取
《益智圖》的設計元素提取是指提取巧板最具代表性的元素,通過不同方式排版分類,從而提取出令視覺相對舒適的基本形。從設計的角度對幾個基本形進行再排版,再設計,尋找典型特征。然后將此基本形應用在后續(xù)的海報排版中,從而有助于形成統(tǒng)一的設計風格,并增強其可識別性和認同性。圖形基本形設計元素的確定應該大致符合以下幾個方面:1.基本形具有自身元素的獨特性,區(qū)別于其他圖形特征;2.具有鮮明的外形特征,能夠體現(xiàn)巧板基本形的獨特性;3.具有一定的的視覺舒適度,符合大眾審美[4]。另外,基本形的元素還可以從旋轉角度、黑白占比、銳角鈍角、圖形位置幾個角度進行提取。
(一)基礎元素
基礎元素主要以單一、組合元素為主。任選三個圖形構成基本形,不同圖形給人不同感受。主視覺是海報招貼中的中心視覺元素,而基本形則是組成海報主視覺的核心元素,也影響著整張海報能否處在視覺舒適度范圍中,因此基本形的選擇極其重要。可以從巧板中選擇最具代表性也是出現(xiàn)次數(shù)最多的三種圖形——圓形、三角形、菱形。根據(jù)角度旋轉、圖形布局、視覺舒適感從而選取最終的基本形?;拘问呛笤O計中最基本的設計元素之一,是裝飾和實用相結合的一種重要設計形式。將圖形的布局、角度等元素進行整理加工變化,使之擁有視覺舒適感?;拘巫鳛橐曈X素材中的典型案例,不僅包含豐厚鮮明的視覺營養(yǎng),也是圖形設計和表達視覺內涵的重要載體。同時,可以合理運用圖形設計,通過不同的基本形拼版組合向大眾準確傳達設計創(chuàng)意,以及要表達的內涵。
(二)組合方式
共有7種關系21種組合方式。首先選取2個圖形,如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可以有(分離+相接、分離+覆疊、分離+透疊、分離+聯(lián)合、分離+減缺、分離+差疊、覆疊+透疊、覆疊+聯(lián)合、覆疊+減缺、覆疊+差疊、相接+覆疊、相接+透疊、相接+聯(lián)合、相接+減缺、相接+差疊、透疊+聯(lián)合、透疊+減缺、透疊+差疊、聯(lián)合+減缺、聯(lián)合+差疊、減缺+差疊)21種組合類型。而根據(jù)不同的位置前后關系又可以有更多的基本形組成方式,因此圖形元素的組合方式就具有更多的不可知性(如圖1)。當白色圓形在中間減缺黑色圖形時,會有中規(guī)中矩之感,尖角相對較多;當在正上方時,則較為僵硬,會有左重右輕之感;位于中間則出現(xiàn)圖形中斷,搖搖欲墜重心不穩(wěn);位于右上則出現(xiàn)圖形中斷,則顯得冗雜或中心偏離,然后根據(jù)需要完成的特定海報主題和視覺舒適感原則總中選取最合適的圖形。
(三)比例尺度
確定數(shù)值與設定。首先選擇以何圖形為底,與其他圖形貼合的圖形(旋轉)角度更為舒適。在確定第一個基本形后,再將第三個基本形進行旋轉角度,通過分離、相接、覆疊、透疊、聯(lián)合、減缺、差疊、覆疊的圖形關系進行試驗(如圖2),旋轉30°、60°、90°都會有不同的效果,最終可以獲得一個新的基本形。90°的幾何形狀形式較常見,以致于在使用過程中,幾乎不會去考慮其他可能的方案,但是能夠創(chuàng)造三角形和六邊形對稱圖形的60°和120°等其他的可選角度不應該不經(jīng)過研究被摒棄。
它們的創(chuàng)建并不比使用90°幾何圖形的圖案更困難,但是由于我們對90°幾何形狀非常熟悉,即便它們只是稍有不同,我們也會覺得這些使用可選幾何圖形創(chuàng)建的圖案看起來非常奇怪。在平面對稱操作中使用的許多單元格都可以用作平鋪圖案的基礎。
三、巧板元素的推演與應用
首先通過《益智圖》進行構形,查找在文獻資料中對巧板的不同構形方法以及組合方式。其次選擇幾種不同角度的形態(tài)表達,根據(jù)學習過的構成原理與方法,用巧板組合的一個造型為基礎元素,通過基本形的多角度嘗試。最后通過形式美法則,構建生動形象具有均衡性的自由構成作品。
(一)基本形與形態(tài)表達的創(chuàng)意設計推演
內容即畫面,是當下主題海報設計的流行趨勢[5]。通過有限的圖形設計內容,將文字、圖形進行直觀準確的表達,融入小場景故事,就可以將傳統(tǒng)巧板與現(xiàn)代的具象元素融合,能夠避免原有復雜的教條式展現(xiàn)和認知,這正是當前海報設計的優(yōu)勢。在互聯(lián)網(wǎng)的讀圖時代大環(huán)境下,作品中所出現(xiàn)的圖形語意和寓意就極其重要,顯然也要高過連篇累牘的文字解說。消費者的注意力也會集中在圖形設計的表達上,這也是當前插畫在展示和消費者互動過程中能夠讓消費者擁有更強烈的感受的重要因素。
根據(jù)我們提前整理好的資料來看,多種七巧板擺放形式,都是形象形為多、意向形較少。但是由于本次課題以實驗型為主,因此分別選取了形象形和意向形中各三種組合方式進行實驗,其中選取的形象形和意向形中也包括上下結構和左右結構進行推演,以下為課題研究推演步驟。
1.按圖示順序第一類形象形的有魚(左右結構)、人(上下結構)和寶劍(上下結構),第二類意向形有碩果累累(上下結構)、椰樹沙灘(左右結構)和弱肉強食(上下結構)共六個(如圖3)。在實驗過程中,首先把七巧板通過圖形繪制的方式繪制出輪廓。在一個非對稱的不受網(wǎng)格限制的畫面構圖中,構建富有層次的、有鮮明主次關系的組合。在繪制好基本圖形后,對基本圖形進行整合以及排列,選取兩個或三個基本形進行重新排列,觀察是否可以排列出更加適合場景性更生動的圖形組合,其中部分新形(如圖4)發(fā)散思維進行頭腦風暴。比如以第一類中第一個基本形“人”為例,選取兩個或三個基本形組成不同狀態(tài)下的新基本形作為畫面主體物,在所有形成的新基本形之中再創(chuàng)造,選取其中更容易體現(xiàn)空間的、均衡的、韻律的、審美意象與趣味的新基本形(如圖4)。在構建好基本形后,根據(jù)形式美法則判斷后再對最終選擇的圖形進行布局排列,通過顯示圖形邊框線的方式,將圖形進行更加清晰的排列,先要明確每個圖形的前后關系,具體細節(jié)可以在最后一步調整(為保持圖片辨別度全部調整為黑色,見圖4)。
2.統(tǒng)一填色、布局。第一次填色全部填黑色,對圖形進行初步統(tǒng)一,避免多種顏色雜亂無章,對需要構成的圖形進行大小及前后關系調整(如圖5)。這個過程比較漫長,需要多次調整不斷形成新的草稿。在調整過程中,需要融入形式美法則。首先要觀察,有30個以上的元素是很容易讓畫面變混亂的,過度的裝飾和虛實變化也會影響畫面的均衡性。其次,空間中的上下、左右、前后是非常關鍵的。在統(tǒng)一的色彩之下,相對容易調整畫面的元素位置,這個時候要依靠元素的大小以及強弱節(jié)奏來調整。還有不同基本形之間的組合方式,不同的組合方式都可以使用,對于每個基本形之間的大小關系和比例尺度都是需要非常注意的。在色彩相同統(tǒng)一的狀態(tài)下,比例尺度就很大地影響了畫面帶給人的感覺。最后,要符合視覺的感知規(guī)律,以及情態(tài)表征內容。
3.進行黑白灰色彩明度基本調整,根據(jù)不同的顏色給圖形加上不同層次的線條描邊(如圖4)。最后一步,同時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最后的調整決定了整個畫面是否具有明確的層次和豐富的內容。明確主體物的明度和描邊,隨后通過金字塔的階梯形式由上至下、由多至少地分布不同層次的明度以及元素數(shù)量。
(二)基本形與形態(tài)表達的創(chuàng)意設計應用
在“網(wǎng)格設計”中,對網(wǎng)格設計的不同構圖方法以及組合方式,選擇幾種不同排版方式進行練習嘗試,通過基本網(wǎng)格和以獲得基本形的多角度嘗試,最后運用標準網(wǎng)格系統(tǒng)構建有均衡性且自由構成的海報作品(如圖6)。在設計海報時,構思是很重要的。一個好的構思不僅可以讓海報完成一個整體系統(tǒng)設計步驟,還能給企業(yè)帶來良好的宣傳效果。
海報要傳達非常多的信息,在這種情況下,重點就應該放在需要突出的部分上。此時具有靈活性的基本形就具有突出的優(yōu)勢,圖形永遠比文字更容易讓人們看懂。這類海報是推廣電影、活動或產品都是不錯的選擇。在實驗過程中,首先把網(wǎng)格通過圖形繪制的方式繪制出輪廓,確定海報網(wǎng)格結構。運用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在一個對稱或非對稱受網(wǎng)格限制的畫面構圖,構建富有層次的、有鮮明主次關系的組合。發(fā)散思維進行頭腦風暴,確定海報主題、具體信息、主圖形。通過顯示文字邊框線的方式,將文字進行更加清晰的排列,先要明確每個文字的主次關系,具體細節(jié)可以在最后一步調整。
隨后進行黑白灰色彩明度基本調整,根據(jù)不同的黑百灰關系調整海報效果。最后一步,同時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最后的調整,決定了整個畫面是否具有明確的層次和豐富的內容。明確主體物的明度和純度,隨后通過金字塔的階梯形式由上至下、由多至少地分布不同層次的明度以及元素數(shù)量。
三、結語
海報排版就是需要回歸最本質的基本形和網(wǎng)格關系,網(wǎng)格是在起跑路上的扶手。在制作的過程中,始終都是在一個受網(wǎng)格控制的構圖中構建一種更加富有空間意涵的、更加具有主次關系層次關系的畫面。
無論是海報本身造型結構,還是其對日常生存的融入或是凝結獨特記憶,都具有無比重要的文化厚度,而根據(jù)《益智圖》的規(guī)則形成的基本形具有極大的靈活性,可以更好完成這一需求。而今,使用具有時代性的視覺語言對海報招貼進行建構和信息的傳達,顯然能夠更好地完成對巧板文化的保護與弘揚。《益智圖》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一部分,是人們生活中息息相關的一部分,也是對巧板文化招貼設計的有益嘗試和設計研究探索,有巨大探索空間和發(fā)展前景。
參考文獻:
[1]童葉庚.益智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12.
[2]臧勵,方寶觀,范毓桂,等.中國人名大辭典[M].上海:商務印書館,1921:1192.
[3]喻文華,行佳麗.中國古代拼版游戲中的平面設計原理[J].民族藝林,2020(3):67-74.
[4]王剛.廣西京族文化設計元素的提取及設計應用[J].裝飾,2021(3):126-127.
[5]胡克.廣府文化在新媒體作品上的數(shù)字化探索——以《粵睇粵正》動態(tài)圖形設計為例[J].裝飾,2017(6):124-125.
作者簡介:王藝超,蘇州科技大學藝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藝術。
編輯:宋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