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恩銘(1998-),男,黑龍江哈爾濱人,碩士,從事音樂教育研究。
摘 要:薩克斯是比利時人阿道夫·薩克斯于1840年發(fā)明的,被譽為“無與倫比的風流樂器”。它既有銅管樂的嘹亮又有木管樂的柔和。法國音樂家柏遼茲則說道:“薩克斯的主要特點,就是聲音的優(yōu)美變化,深沉而平靜,熱情而充沛,溫柔而悲傷,就仿佛它是回聲中的回聲。當寂靜而無聲的時候,沒有任何別的樂器可以發(fā)出這種奇妙的聲響?!彪S著社會的發(fā)展,音樂領域日漸與西方國家接軌,西方各種類型的樂器也在我國發(fā)展和普及。本文從中國和法國兩個國家的薩克斯教學方法出發(fā),比較薩克斯教學方法的相同和差異,通過本文的研究和分析,旨在提高學生演奏薩克斯的水平。
關鍵詞:薩克斯;音樂教學;古典音樂
中圖分類號:G4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6-0905(2024)02-0-03
在薩克斯音樂教育中,中法教學方法既有相同也有差異,具體體現(xiàn)在音樂教育理論方面,基本功訓練方面,培養(yǎng)學生音樂感受力與演奏風格等方面。
一、音樂理論教材傳授
在音樂理論教材方面,中國現(xiàn)在使用的大部分教材屬于德奧系統(tǒng),其譯本也比較老。而法國在音樂理論教學方面有它獨特的一套理論體系,十分系統(tǒng)地規(guī)范了從巴洛克時期一直到二十世紀各個時期的音樂風格和特點,所以樂理課程比較系統(tǒng)和深入。在教學過程中有基礎樂理、音樂史、作品分析等課程安排。就薩克斯演奏教學方面來比較,法國音樂學院的課程安排除了獨奏訓練嚴格以外,更注重樂團的排練,重奏的排練,并且要求每個學生要全面掌握不同聲部的演奏,以便適應樂團的排練,而且學校經(jīng)常開音樂會,以豐富學生的演奏實踐活動。這一點,我國薩克斯音樂實踐教學方面需要不斷加強,未來可以更好地適應國際形式。
二、重視基本功訓練
(一)氣息訓練
關于氣息方面的訓練,法國薩克斯教師和我國薩克斯教師采取的方法基本一致。在組織學生展開氣息訓練的時候,引導學生感知其所使用的氣息不同于正常呼吸所使用的氣息,想要獲得比較大的氣息空間,就需要使用胸腹式呼吸方式。在訓練氣息的過程中,教師要求學生每天都要練習長音。長音在進行演唱的時候,需要學生在發(fā)出聲音以后,通過長時間的呼氣,一直持續(xù)到聲音結束,在整個過程中要保持呼氣不間斷。在演奏薩克斯的時候,長音是其基本功,也是最為基礎的演奏技巧,在進行訓練的時候,采用胸腹式呼吸方式最佳。長音訓練可保證在薩克斯演奏的時候,使聲音富有彈性且飽滿,也能夠確保演奏出來的音樂更加自然且連貫。在演奏薩克斯的時候,讓聽眾感覺如同舟在水上行。演奏者的氣息就是水流,薩克斯演奏的音符就是船,只有水流深才能行得遠,行得穩(wěn)[1]。
(二)吐音訓練
在演奏薩克斯樂器的時候,演奏者除了有穩(wěn)定的氣息之外,還必須學會吐音,這是薩克斯演奏的靈魂。在這個方面,中法薩克斯音樂教學方式大同小異。吐音是在聲音發(fā)出之前,由演奏者通過口腔中的某個位置進行活動,從而形成阻礙,對流動的氣流形成堵塞作用,然后再將其放開,確保氣流暢通。這是一種吹奏薩克斯的方法,通過哨片震動的形式發(fā)出聲音。
無論是中國還是法國,在進行薩克斯訓練的時候,都尤其注重吐音訓練,改變學生的吐音技巧,提高薩克斯演奏流暢度。在吐音訓練的過程中,要求學生控制好舌頭的力度,不能過重,要輕放,同時要合理地控制動作的幅度,盡可能地保持最小化。舌頭接觸哨片的時候,將接觸的面積控制在最小的范圍。嘴唇要收緊,狀態(tài)如同在吹長音一樣,確保不會受到舌頭的影響。舌頭要按照演奏的要求將其放在哨片上,確保氣流在流動的時候,不會從哨片之間的風口和笛頭進入薩克斯管內(nèi)。待準備好氣息以后,舌頭在離開哨片的時候,讓氣流通過哨片和笛頭兩者之間的風口進入薩克斯管體內(nèi),哨片會因為振動而有聲音發(fā)出。學生在練習的時候,要按照這種方法反復不斷地進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練習,就可以達到干凈利落的效果,保證薩克斯吐音清晰。這就需要學生保持毅力,每天堅持訓練[2]。
(三)運指訓練
演奏薩克斯,最為核心的是運指。學生在練習運指的時候,需要這種基本功練習。在傳統(tǒng)的薩克斯運指練習過程中,無論是法國還是國內(nèi),都不注重運指基本功訓練,導致學生在演奏的時候,因為基本功不扎實而出現(xiàn)各種類型的演奏問題。這是中法兩國都需要加強的方面。很多薩克斯教師在教授的時候認為,在演奏薩克斯的時候,演奏者的手指會不自覺地活動,演奏者良好的樂感會引導其運指[3]。但是,根據(jù)對薩克斯演奏時運指情況展開觀察,發(fā)現(xiàn)當演奏者在演奏快節(jié)奏的音樂時,經(jīng)常性地出現(xiàn)運指節(jié)奏不一致的現(xiàn)象,從而造成薩克斯演奏出來的音樂有不均勻的節(jié)奏。在長時間的演奏期間,有的演奏者還會表現(xiàn)出手指僵硬、缺乏力量等方面的問題。
對國內(nèi)和法國兩種教育環(huán)境下的薩克斯運指訓練方法展開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在于薩克斯教師在教學的環(huán)節(jié)中,沒有注重學生的運指訓練,沒有對學生的手指控制能力、機能進行鍛煉,若是薩克斯演奏的時間比較長,那么演奏者的手指機能會達到極限,影響運指。再者,在進行演奏的時候,還需要關注學生在演奏過程中,手指運動時的彈性情況,保證手指在演奏過程中不出現(xiàn)僵硬的現(xiàn)象,也不能過度用力捏鍵或者塌鍵。在按鍵的時候,演奏者通過科學化的運指訓練來控制手指下落的力量,在手指下落的一瞬間,要保持放松狀態(tài)。在運指的時候,應該保證換指干凈、顆粒性要強[4]。
三、引導學生形成獨特風格
所有藝術的基礎和源頭是文化,每一位成功的音樂家,必然擁有獨特的藝術表現(xiàn)風格,也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法國薩克斯教師在上課的時候,會特別注重學生個性化的東西,而且很好地尊重和保留,并且教師會引導學生建立自己獨特的演奏風格。法國音樂學院教學準則就是讓每個學生都有充分的自我表現(xiàn)發(fā)揮的空間和機會,并且最大限度地為每一個學生提供上臺表演的機會。
相比較法國薩克斯教師,我國薩克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會關注學生的文化修養(yǎng),以獨特的演奏風格和厚重的音樂修養(yǎng)作為學生演奏的文化基礎,教導學生在演奏的時候,不僅僅成薩克斯領域的“匠師”,還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技能,綜合文化修養(yǎng)和獨特風格進而成為“大師”。
在薩克斯教學過程中,我國薩克斯教師一方面關注薩克斯文化講授,另一方面關注學生全面文化修養(yǎng)提升的情況,以文化教育作為薩克斯教學的首要環(huán)節(jié),保證學生對薩克斯文化有健全的認識。例如,在演奏《茉莉花》這首名曲的時候,薩克斯教師不僅要為學生講明白演奏《茉莉花》的技巧,更要從情感體現(xiàn)和思想內(nèi)容方面展開全方位的說明?!盾岳蚧ā愤@首歌曲是蘇皖民歌,在民間流傳甚廣,且在國際范圍內(nèi)也有一定知名度,這首歌曲曲調(diào)婉轉(zhuǎn)悠揚,仿佛江南水鄉(xiāng)的女子在輕聲低語,十分悅耳動聽。歌曲通過描寫和夸贊茉莉花,將青年男女之間美麗而又樸實的情感表達出來。在這種文化背景下,薩克斯教學可快速幫助學生感知演奏曲目的文化內(nèi)涵,同時領悟曲譜的內(nèi)在深層含義,幫助學生在演奏歌曲之前,能夠從內(nèi)而外地理解音樂。
在學習和演奏薩克斯的過程中,只有全方位的文化積淀和養(yǎng)成,才可以確保演奏者形成獨特的演奏風格,同時為聽眾提供不一樣的演奏曲目。在薩克斯演奏領域,常說“風格即人”,這便是對這種教育模式最好的詮釋。我國薩克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強調(diào)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和內(nèi)在性格,尊重學生的風格走向和演奏水平,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方案,保證學生在訓練和演奏的時候,通過勤奮練習自己的演奏技術充實自己,同時在新作品中不斷汲取新的知識,為自己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全新的營養(yǎng)和動力。
四、啟發(fā)學生的音樂表現(xiàn)力與理解力
學生在學習薩克斯演奏的時候,需要耗費大量的精力和時間學習正確的吹奏方法,并將其靈活地應用到薩克斯演奏中,從而實現(xiàn)個人薩克斯吹奏技巧的不斷提高。我國以及法國薩克斯教師在教授薩克斯演奏技巧的時候,都要求學生表現(xiàn)音樂的時候,采取針對性的表現(xiàn)手段。
法國薩克斯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會注重學生音樂感受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薩克斯演奏方法的時候,先對音樂形成自己的感覺,通過自己對音樂的認識和理解,以合理的薩克斯演奏手段將其展現(xiàn)出來,提高音樂表現(xiàn)力、想象力、理解力。教師為了讓學生利用薩克斯將音樂中蘊含的思想情感表現(xiàn)出來,同時彰顯自己對于音樂內(nèi)容的理解,在培訓的時候,多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鼓勵學生自行探索音樂中的思想情感,注重解決薩克斯學習和演奏期間存在的問題。
學生在理解和掌握音樂內(nèi)涵和薩克斯演奏技巧的時候,法國薩克斯教師普遍會讓學生在演奏練習的時候進行聯(lián)想,根據(jù)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和對樂曲的認識了解,想象自己在五光十色的美麗畫面中,或者在千姿百態(tài)的大自然中,將有趣的生活場景結合自己演奏的樂曲,將抽象的音樂感覺轉(zhuǎn)變?yōu)橛行蔚摹⒂幸曈X感受的具體情境,這對于學生學習薩克斯有很大的幫助。
我國薩克斯教師雖然也會在教學的過程中提倡學生展開聯(lián)想,但是更注重讓學生聆聽音樂。在剛開始學習薩克斯的時候,學生要經(jīng)歷模仿階段,通過多聽多看,有意識地為自己以后的演奏打下基礎。這是在薩克斯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判斷學生審美情趣、音樂素養(yǎng)的重要標準之一,也是使學生形成良好音樂感覺的有效措施之一。
通過教學實踐我們可以了解到,在吹奏相同的薩克斯樂曲的時候,經(jīng)常性聆聽音樂的學生比沒有聆聽音樂的學生演奏得更加投入,體現(xiàn)出來的思想情感更加細膩。經(jīng)常聽音樂和看音像資料的學生,能夠相對較快地理解樂曲的內(nèi)涵,掌握薩克斯吹奏時的技巧,把握樂曲的風格類型,與沒有接受熏陶的學生表現(xiàn)出的演奏狀態(tài)有很明顯的差異。音樂是演奏家表達內(nèi)心情感的途徑,若是沒有情感,沒有思想,演奏出來的音樂是缺乏生命力的,是呆板不可理解的。演奏者只有將自己的思想情感融入樂曲中,用自己的心去演奏才能表現(xiàn)出音樂真正的內(nèi)涵。
五、結束語
中西方薩克斯演奏風格的差異主要源于他們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背景,這也就決定了不同國家的薩克斯教學方法存在差異性,其多受地方教育思想和教學習慣影響。我國教師在薩克斯教學的時候,更加強調(diào)文化思想的影響,所以在教學的時候,強調(diào)突出演奏者的文化素養(yǎng)。法國教師在薩克斯教學的時候,更加強調(diào)學生個人的表現(xiàn),雖然基本演奏技能在教授的時候基本保持一致,但是演奏的情感投入和思想理解有所不同。
隨著社會發(fā)展,國家之間的文化交流日漸頻繁,中西方國家之間通過開展大師課,并且舉行各種音樂賽事,架起了音樂交流的橋梁,西方薩克斯音樂技術理論和演奏技巧不斷引入我國,同時我國民族薩克斯風格和演奏技巧也不斷與西方薩克斯演奏風格相融合。在以后的薩克斯教學中“求同存異,融合發(fā)展”,中法在音樂教學方面可以相互借鑒,相互補充,提高薩克斯教學質(zhì)量,共同開創(chuàng)薩克斯音樂的新局面。
參考文獻:
[1]施昊哲.中美薩克斯管教學課程設置的比較與思考——以美國杜魯門州立大學音樂學院、浙江音樂學院為例[J].戲劇之家,2022(34):110-112.
[2]王京龍.基于El Sistema型音樂教學法的薩克斯管重奏團教學改革[J].藝術評鑒,2021(20):179-182.
[3]高文龍.薩克斯管彈舌教學與審美教育結合——以Barry Cockcroft作品《Rock Me》為例[J].喜劇世界(下半月),2021(06):68-69.
[4]王珺.民族地方高師院校西洋管樂教學改革的思考——以薩克斯管演奏教學為例[J].江西教育,2021(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