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阿敏
京劇楊派藝術(shù)的創(chuàng)始人楊寶森先生十五歲時初次赴上海演出,連演三月,一炮而紅。在此期間,共演出了三十余出不同的劇目?;仡欉@段歷史,對于發(fā)展繁榮今天的戲曲事業(yè),或許有所啟發(fā)。
楊寶森,字鐘秀,1909年出生于北京一個梨園世家,8歲開始學戲。其為名旦楊朶仙(名桂云)之孫,楊小朶之侄,楊寶忠之堂弟。幼年時為其祖父特別鐘愛,擬命其學旦行,且親自教授,楊寶森不愿。楊朶仙以其志不可奪,于是為其延師學習老生。幾年后,其已能演數(shù)十出戲。11歲時楊寶森第一次公演,唱的是京劇《朱砂痣》。當時俞振庭成立斌慶社不久,屢有虧損,楊寶森在該社出演后,營業(yè)額竟然大增,故而人們稱之為“神童”。1924年,15歲的楊寶森被更新舞臺特聘,初次到上海演出。
先聲奪人
在楊寶森到上海之前十多天,更新舞臺即在《申報》上發(fā)布廣告,宣傳特聘楊寶森到上海獻藝的消息。1924年5月24日為楊寶森在滬首演日期,5月12日的《申報》即有廣告云:“更新舞臺,開設在新垃圾橋北開封路口。特聘京都初次到申真正譚派唯一須生楊寶森。須生以譚派最受歡迎,亦最有時譽,然學譚而真能升堂入室者,殊寥寥無幾。楊寶森藝員向在京中獻技,聲調(diào)之抑揚,神情之靜穆,臺步之穩(wěn)練,氣度之從容,久為法家贊許,謂其深得譚氏神髓。本舞臺欽慕其名,央友教聘,現(xiàn)接專電,已允南來。一曲高歌,不同凡響,請諸君于登臺日靜聆之,當知言之非妄也?!贝颂帢税駰顚毶瓰椤罢嬲T派唯一須生”固然是廣告宣傳的夸大之語,但由此也可知楊寶森學習的是譚派藝術(shù)。正所謂“無生不學譚”,譚鑫培開創(chuàng)的京劇譚派藝術(shù),是所有學習老生的人研習模仿的對象。至于“楊派”,那是楊寶森學成之后,自成一家,才為他人所稱。
據(jù)5月18日的梅花館主《梨訊小志》記載,更新舞臺內(nèi)部裝修業(yè)已工竣,預計19日正式開幕,楊寶森已于13日動身,大約19日可以到滬。除更新舞臺的廣告之外,還有文章宣傳。5月22日,《申報》刊登署名安詩的《楊寶森登臺在邇》云:“楊寶森年才十七(按:年齡有誤,實為15歲),為寶忠堂弟,其藝遠勝于乃兄,二年前名即與譚富英、馬連良齊??蜌q不佞在京,嘗屢聆其雅奏,時楊與五齡童同臺,楊演大軸,五演倒第四。后楊應新明約,繼富英為綠牡丹配戲,又聆其《汾河灣》《探母》等數(shù)劇,唱做俱佳,無懈可擊,與綠為配,可稱璧合珠聯(lián)。后綠來滬,本擬與楊俱,因包銀問題不能妥洽,乃作罷,另帶寶忠同來。今寶森以千四百金應更新聘,不日登臺,有譚迷者,可一過戲癮矣?!边@些宣傳很有必要。楊寶森初次來上海,尚且年少,沒有什么知名度,若無相關(guān)介紹,難以引起觀眾注意。表揚或許有些夸張之處,但至少讓觀眾獲得一些認識,了解演員的一些信息。
一炮而紅
5月24日夜,楊寶森在更新舞臺演出《定軍山》。夜戲價目為:月樓優(yōu)廳一元,特廂特廳七角,頭廂頭廳五角,二廂二廳二角。當天的報紙有預告文章,濱湖生《楊寶森今晚登臺》云:“楊寶森能劇甚多,尤以《定軍山》《南陽關(guān)》《珠廉寨》《探母》《失街亭》《罵曹》等為最工。此次應更新舞臺之聘,來滬獻技。寶森扮相超逸,臺步穩(wěn)練,酷似小余,故都門有小余叔巖之稱。惜年齒尚稚,童嗓尚未盡除,然終較諸一般啞嗓為痛快,倘再加以學力,前途未可量也?,F(xiàn)擇于今晚登臺演《定軍山》,與滬人士初次晤面也?!?/p>
《申報》5月26日刊發(fā)了觀看楊寶森在更新舞臺演出《定軍山》的劇評,似淵《更新第一日顧曲記》云:“楊寶森昨在更新打泡,劇目為《定軍山》,座客八時已滿,并添臺座數(shù)排,平時荒涼寂寞之開封路,一變而為車水馬龍之地矣。寶森去黃忠,英資畢露,臺步穩(wěn)練,白口清脆,武打緊湊,亮相有神,二六快板,饒有譚味,四通鼓各具身段,定計時做作細膩云?!边@樣及時的反饋,無論是對于演員,還是對劇院管理者都很重要,他們可以及時了解觀眾的反應,以便進一步安排演出。
此后《申報》陸續(xù)刊發(fā)了不少劇評,對于人們了解當日演出情況具有重要作用。如梅花館主《楊寶森王蕓芳之〈四郞探母〉》、遲云《楊寶森之〈南陽關(guān)〉》、奔鄭《楊寶森之〈南陽關(guān)〉》、奇鄴《楊寶森之〈汾河灣〉》、秣陵秋蓼《楊寶森之〈轅門斬子〉》、運蓀《楊寶森之〈南陽關(guān)〉》、薄蓀《楊寶森之〈四郞探母〉》、松廬《楊寶森王蕓芳之〈打漁殺家〉》、夢飛《楊寶森之〈探母〉》、老貓《楊寶森之〈碰碑〉》、澄江李冰《楊寶森之〈珠簾寨〉》、夢游《楊寶森之〈打魚殺家〉》、白《楊寶森之〈空城計〉》、情素《楊寶森之〈捉放曹〉〈空城計〉》、筆花《楊寶森之〈空城計〉》《楊寶森之〈四郎探母〉》、秋蓼《楊寶森之〈定軍山〉》、清芬《楊寶森之〈珠簾寨〉》、冰《楊寶森之〈賣馬〉》。出現(xiàn)如此多的劇評文章,也可見楊寶森在上海演出確受觀眾追捧。
舞臺表演轉(zhuǎn)瞬即逝,沒有錄音錄像設備的記錄,我們無從得知當日之盛況。幸好還有這些劇評文章,記錄了其表演與演唱的細節(jié),我們可借此想象一二。如筆花《楊寶森之〈四郎探母〉》云:“楊寶森之《四郎探母》,坐宮一段西皮,唱來極其平穩(wěn)。表白一段,說到‘楊延輝三字時,兩旁窺探無人,聲音方敢由低而高,表情亦總算細致。聽主公猜測心事一段,神氣白口,亦頗佳妙。表敘家園一段,唱工神氣,隱有一種聲淚俱下之慷慨,幾處行腔運調(diào)之賣頭,非常婉轉(zhuǎn)如意?!?/p>
能劇甚多
楊寶森在滬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每天演雙出。自5月31日起,基本為日戲一出,夜戲一出,每天兩出,連續(xù)兩個月。這種演出頻率,在今天是無法想象的。正是這種頻繁的舞臺鍛煉,造就了前輩大師的杰出技藝。
楊寶森雖然年少,但能戲不少,自第一晚演出《定軍山》之后,相繼演出的劇目有《黃金臺》《四郞探母》《失空斬》《慶頂珠》《汾河灣》《南天門》《珠簾寨》《秦瓊賣馬》《南陽關(guān)》《擊鼓罵曹》《瓊林宴》《烏龍院》《新八蠟廟》《捉放曹》《硃砂痣》《白虎堂》《轅門斬子》《托兆碰碑》《上天臺》《黑水國》《奇冤報》《李陵碑》《天雷報》《紅鬃烈馬》《打漁殺家》《金槍傳》《斷密澗》《陽平關(guān)》《洪羊洞》《秦瓊賣馬》《游龍戲鳳》等30余出。15歲的楊寶森即能演出30余出京劇,不能不讓人驚嘆!這些劇目,今日大多依然在舞臺上演,是京劇的常演劇目。
上述列舉的劇目主要是傳統(tǒng)戲,其間,楊寶森也參加了更新舞臺新排的劇目《飛龍傳》的演出。7月25日晚7時,更新舞臺開始夜演《飛龍傳》。據(jù)《申報》7月25日刊登的《更新今夜開演〈飛龍傳〉》介紹:“更新舞臺新排《飛龍傳》系取材有清乾隆間吳璇所著原本,酌加穿插而成,與現(xiàn)時坊間流行本迥不相同。又經(jīng)該舞臺各藝員悉心研究,預備三個多月工夫,始克編成。腳本劇中情節(jié)完美,人物支配得宜,各種機關(guān)布景又煞費苦心。如第一場之太極圖,中間數(shù)場之夢境,御勾欄試寶,鎖金橋木籠中匡胤失蹤,末場之火景,均屬新奇花樣,變化莫測?,F(xiàn)布置完備,定于今夜起演,一般喜觀新劇者,又可一新耳目也?!鳖^本《飛龍傳》主要情節(jié)是赤須龍下凡,趙匡胤出世。楊寶森在其中飾演北漢主,其聲悅耳。25日之后,更新舞臺每天晚上基本都在演出《飛龍傳》。
除正常的營業(yè)戲之外,楊寶森在上海時還參與了一些義演。5月30日,其參演上海伶界聯(lián)合會第七次會戲,演出劇目為《珠簾寨》。上海伶界聯(lián)合會擬恢復榛苓學校,特于30日午后在新舞臺舉行第七次會戲,十一班男女合演佳劇,樓上樓下座客擁擠異常,價目最高數(shù)大洋三元。楊寶森參加四演全本《珠簾寨》,與王斌芬、五齡童、吳鐵菴一起扮李克用,何雅秋、劉蘭秋飾二皇娘,張國斌、高百歲扮程敬思,李桂芳、趙柬升飾大太保,李瑞亭扮周德威,薛蘭芬、孫慶芬飾大皇娘,孫少堂、李春棠扮老軍,王斌芬等之唱做均美,老軍亦甚有趣味。
楊寶森還參與了江西水災義賑。江西水災義賑會敦請律和票房諸友,借座更新舞臺,演戲助賑。楊寶森參加演出的戲目,8月9日晚為《珠簾寨》,10日晚為《武家坡》。據(jù)8月9日《申報》之《更新舞臺今明晚演籌賑戲》云:“九江商埠督辦、前江西省長陶家瑤,因憫贛省水災哀民無告,特于初九、初十(即今明兩夜),假座閘北更新舞臺籌款賑濟。并商請律和票房諸票友登臺會串,更由其四公子于第二晚特演《四郎探母》,該臺藝員黃玉麟、楊寶森則每晚各演拿手好戲,以翼多得劇資,悉數(shù)充賑云?!边@種形式的演出,在民國時代頗為常見。
臨別紀念
不論來去,楊寶森的動態(tài)都是先通過報紙透露出來。6月13日《申報》載梅花館主《梨園叢訊》云:“楊寶森隸更新,顧曲者無論內(nèi)外行咸歡迎,臺主為迎合顧客心理計,擬于合同滿后(原訂二個月),要求續(xù)訂半年。惟寶森以天氣漸熱,亟思于期滿回京,俾資休養(yǎng),能否允諾,須至期再作定奪云。”一個月后,7月16日,梅花館主《梨園新訊》云:“楊寶森合同將滿,臺主挽留甚力。惟寶森以祖母屢次函促返京,因之不能續(xù)唱。期滿后決計北上,不再蟬聯(lián)云?!?月20日《申報》之《歌場小志》云:“楊寶森更新舞臺,訂合同兩月,二十日滿期。期滿后,照例唱義務戲三天。北上何日,尚未確定云。四馬路某唱戲機公司,邀楊寶森唱劇盤,以條件不合作罷?!睂嶋H上3天之后,楊寶森并未離滬北上,而是繼續(xù)在更新舞臺演出。報紙上再三刊載楊寶森合同到期,將要離開的消息,或許有營銷宣傳的目的在其中,傳達出這樣一種信息:楊寶森即將離開上海,可以觀看演出的機會不多了,提醒觀眾及時購票觀賞。
之后,楊寶森在更新舞臺繼續(xù)演出一個月,方才真正離開上海。但是8月8日,梅花館主《菊部瑣聞》云:“更新舞臺新聘就楊瑞亭之武生,昨日抵滬,下星期登臺。楊寶森唱至二十一日滿期不再蟬聯(lián),二十四日止輟演,二十五日即啟程北上云?!?月24日《申報》有《楊寶森去滬在即》:“更新舞臺譚派正宗須生楊寶森,登臺以來,頗為觀眾所贊許,咸謂后起人材,得未曾有。茲聞合同期滿,唱過臨別紀念戲,即行北返。嗣以各方去函該臺,紛紛挽留。該臺即商允楊再演二天,以慰滬人渴念。星期日日夜登臺,均演雙出好戲,日為《武家坡》《珠簾寨》,夜為《定軍山》《汾河灣》。二十五夜演《游龍戲鳳》《全本四郎探母》,楊來滬后,從未演過《游龍戲鳳》,此為第一次。過此兩天,即行北上,不再逗留,愛聽楊之好戲者,毋錯過此機會也?!睏顚毶?月25日期滿輟演,9月2日乘新銘輪北上。臨別數(shù)日,開封路上,車水馬龍,熱鬧異常。最后一晚的《探母回令》,上座尤多。臺上陳列銀鼎、古瓶、繡畫、花籃、巨匾殆滿,其盛況可知。足見楊寶森之藝實有驚人處,方能擁躉如此之多。
楊寶森此次在上海演出大獲成功,但連續(xù)3個月的高強度表演,也損害了他的身體。第二年春天,楊寶森即嗓音漸倒,自是不常演出。雖說倒倉一關(guān),戲曲演員幾乎都會遇到,但他本以唱工見長,嗓音受損也影響了其后的發(fā)展。因此,楊寶森在上海的初次演出,在其藝術(shù)生涯中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