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岳東 鄭俊全 朱學河 張慧文
急診教學內容結合多學科知識,是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相結合的學科。臨床教學作為醫(yī)學生實踐、思維與醫(yī)學診治能力的重要學習階段,其主要的目標在于將學生的理論知識結合到臨床實踐中,著重點在于對醫(yī)學生實際解決問題能力與思維的提升,通過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塑造醫(yī)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1]。急診科臨床實踐往往遇到各類具體問題,需要對不同疾病進行分析判斷診療,所以急診臨床教學關鍵在于對學生基礎急救知識、急救意識與技能進行重點培養(yǎng),尤其是對急重癥的臨床處置能力進行提升。以問題為導向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重點關注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通過典型病例進行導入,將病例發(fā)現(xiàn)的問題作為研究的基礎和方向,以醫(yī)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從而提升醫(yī)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2]。微信是一款使用率極高的通信軟件,在人們生活全面應用,因其具備豐富和靈活功能,備受年輕人喜愛,應用在急診教學中價值顯著[3]?,F(xiàn)對急診臨床教學中運用微信聯(lián)合PBL 教學法的價值做分析。
2021 年1 月—2022 年1 月,選取內蒙古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48 名急診科實習生,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2 組,每組24 名。納入標準:(1)全部學生均為急診科實習生;(2)實習時間>1 個月;(3)學生了解研究方法,并同意積極配合。排除標準:(1)不能配合本次研究者;(2)學生資料不完整者。對照組:男13 名,女11 名,年齡20~25 歲,平均(22.35±0.21)歲;觀察組:男12 名,女12 名,年齡20~26 歲,平均(22.37±0.18)歲。2 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實施PBL 教學,組建PBL 學習小組,對小組成員分成4 組,每組實習生6 人,臨床帶教教師選取急診科常見疾病,在授課前2~3 d 告知實習生相關內容以及所選擇的典型病例,讓學生提前進行預習。在臨床教學中引導醫(yī)學生依典型病例的相關問題進行提問,包含中西醫(yī)診斷、鑒別、診療計劃等,依照相關問題開展討論,教師指導學生完成文獻檢索操作,實習生在檢索后共同討論,教師引導學生對相關內容進行歸納總結。針對教學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引導醫(yī)學生課后查閱相關文獻,并做好記錄,在下次課上一一提問。
觀察組實施微信聯(lián)合PBL 教學法,PBL 教學法同對照組一致,各小組均組建一個群聊,在微信群中傳送急診科多種病例分類、常見病癥診療指南、國內外研究、急救操作方法及不同操作技能規(guī)范等內容,并在微信群中普及急診科實習目的,依照急診學相關知識、標準操作流程、診療要點等制定教學視頻,視頻時間維持在5~10 min,基礎知識視頻內容主要包含了課堂講解基礎內容、概念、類型等,可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掌握相關內容,提升對課程內容的掌握度。將急診科實習考核內容和各項操作技能制作成視頻發(fā)至微信群里供實習生隨時查閱。臨床帶教中選取的病例同對照組一致,在授課前2~3 d,教師將病例相關內容、學習內容、醫(yī)學視頻發(fā)送至微信群,提醒實習生做好課前預習。帶領實習生到病房與患者、家屬交流,更全面了解患者病情。教師在微信群中引導實習生根據(jù)病例提出自身疑問,對實習生予以鼓勵,讓其結合自身所學知識和臨床病例進行思考,針對遇見的問題可以通過網上檢索或者資料查閱等獲得解答,在微信群中共同討論,最終歸納知識點,教師帶領實習生全面分析病例,評價實習生學習結果,為實習生提供病例分析依據(jù),與實習生共同在微信群中整理、分析、歸納、總結病例資料。如實習生有任何疑問,可隨時在微信群中進行提問,教師及時給予解答。
(1)采用Amabile,Hill,Hennessey 和Tighe 編制的學習動機量表。由30 個項目組成,包括內生動機和外生動機2 個分量表[4]。Cronbachα=0.79(內生動機分量表)和0.84(外生動機分量表),評分與學習動機呈正比。(2)對2 組實習生理論成績和技能考核進行評估,每項考核總分值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實習生學習效果越優(yōu)。(3)對2 組實習生學習積極性、診療思維培養(yǎng)、團隊協(xié)作能力、溝通能力、資料檢索能力及急救意識情況進行評估。(4)評估2 組實習生對教學方法滿意情況。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采用校正χ2檢驗;計量資料用()表示,采用兩獨立樣本均數(shù)t檢驗與配對樣本均數(shù)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教學后的學習動機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習生學習動機評分比較(分,)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習生學習動機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實習生理論成績和技能考核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對比(分,)
表2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習生考核成績對比(分,)
觀察組實習生各方面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習生各方面能力提升情況[名(%)]
觀察組實習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觀察組與對照組實習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名(%)]
在臨床醫(yī)學中急診科十分重要,其包含院前治療、院內急救、病情監(jiān)護等流程,急診內容十分豐富,包含現(xiàn)場急救、創(chuàng)口急救、心肺復蘇、急癥治療、急性中毒等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5-6]。急診科患者病情極其特殊,病情危重與復雜、時間緊迫等,急診科室工作人員思維與思考順序十分重要,急診科治療中對患者生命救治十分重視,因此醫(y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救治時,需做好觀察、診斷工作[7]。因急診科室工作極其特殊,對工作人員的素質要求較高,在臨床教學中需選取科學的帶教方式,保證實習生更全面地掌握急診工作內容和相關操作技能[8]。以往帶教中僅有教師對實習生灌輸理論知識,在傳授知識和實踐技能時均由教師獨立完成,不能滿足醫(yī)學教學發(fā)展實際需求,因此需開展科學教學方式,對實習生和教師的思維予以轉換,進而積極參與到臨床教學中,提升教學質量[9-10]。
PBL 教學法在臨床帶教中得到廣泛應用。教師通過引導實習生針對急診科室現(xiàn)存的問題檢索和搜集相關資料,不僅豐富了實習生的知識,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這種方法激發(fā)了實習生對學習的熱情,并確保了教學內容的直觀性,從而更利于實習生理解和接受[11-12]。微信是現(xiàn)今使用率較高的社交軟件,可通過網絡傳送不同類型的信息,經圖片、文字、視頻的方式傳播急診科臨床教學知識,教師邀請小組成員組建微信群聊,并在微信群中積極交流,教師可在第一時間回復實習生提出的疑問,在群中進行有效交流,教師可以在群中指出實習生在學習和實踐操作中存在的問題,學員可在微信群中隨時檢索急診科臨床教學相關內容,拓展學生對相關知識和操作技能的了解度[13-14]。教師在課后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群、QQ 群等途徑向學生發(fā)布課后反饋意見,整理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在群中發(fā)布。所有反饋意見均需以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通過此種方式,學生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和認知自身不足,掌握自身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15-16]。教師應鼓勵學生之間積極交流并共同分析,應為學生構建有效的交流平臺,如利用QQ 群、微信群等途徑來完成交流。主要包括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總結和反饋,以及對與課堂相關內容的意見和建議[17]。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教學后的學習動機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PBL 配合微信教學方式可提升實習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實習生學習積極性增高,提升教學效果和效率[18]。觀察組實習生的考核成績高于對照組,各方面能力提升情況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表明PBL 教學與微信結合應用在急診臨床教學中,可提升實習生對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掌握度,激發(fā)實習生的學習熱情,帶教工作質量明顯提升,學生各方面能力加強。觀察組實習生對教學方式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明PBL 聯(lián)合微信教學在急診臨床教學中應用效果顯著,提升實習生學習積極性,積極配合教學內容開展,實習生滿意帶教方法[19-20]。
綜上所述,在急診臨床教學中應用微信聯(lián)合PBL教學法,可以有效提高實習生對教學方法的滿意度,增強實習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積極性,使實習生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考核評分均得到顯著提高,這有助于實習生更好地掌握急診科的工作內容,在臨床上值得借鑒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