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呈祥辭舊歲,金龍獻瑞迎新春。在甲辰龍年到來之際,《北京檔案》全體同仁向社會各界讀者和作者朋友們拜年!祝愿大家龍行龘龘、前程朤朤,以龍騰虎躍、魚躍龍門的干勁闖勁,開拓創(chuàng)新、拼搏奉獻,在新的一年里勇創(chuàng)佳績!
2024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是實現“十四五”規(guī)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做好檔案工作意義重大。1月29日至30日,全國檔案工作暨表彰先進會議在北京召開。北京市檔案局、市檔案館在會議結束后迅速傳達學習了會議精神,并緊密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本期“特別關注”欄目對此做了詳細報道。
2012年以來,“大力推進生態(tài)文明建設”正式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重要戰(zhàn)略決策。本期“40周年特稿”欄目刊發(fā)的《檔案部門賦能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角色定位與實現路徑》一文借助文獻、案例和網絡調查,從自身建設完善與生態(tài)檔案對外開發(fā)兩方面總結檔案部門賦能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角色定位,并以此為基礎從對內建設和對外賦能兩方面提出實現路徑。
《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的公布,為新時代檔案工作的實踐提供了具體的實施細則和新的法規(guī)遵循。本期“理論探討”欄目刊發(fā)的《檔案目錄數據匯集制度運行模式研究——基于<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實施條例>第二十五條》一文,從適應檔案事業(yè)發(fā)展階段的需求、規(guī)范國有檔案管理、檔案信息資源開發(fā)利用和檔案目錄數據安全四個方面,探討檔案目錄數據匯集制度產生的必要性,并以PDCA模型為基礎構建檔案目錄數據匯集制度的運行模式,以期為檔案目錄數據匯集制度的建立和實施提供參考。
國家文化數字化戰(zhàn)略的提出,為紅色檔案資源的挖掘提供了新的可能和思路。本期“業(yè)務研究”欄目刊發(fā)的《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檔案館紅色檔案資源挖掘研究》一文,就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檔案館紅色檔案資源的挖掘現狀進行梳理和分析,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促進主體協同合作,發(fā)揮紅色檔案數據要素價值,深耕紅色檔案項目成果轉化等對策。
隨著檔案領域不斷向信息化、數據化和智能化邁進,關聯數據以其所具有的標準描述、整合共享等功能,在檔案資源描述、檔案資源共享與利用服務等場景中不斷表現出應用潛力。本期“域外采風”欄目刊發(fā)的《國外檔案關聯數據項目的建設概覽與本土啟示》一文,對國外近十年檔案關聯數據項目的建設現狀進行全面梳理,總結其建設特點及應用場景,為我國檔案領域加快應用關聯數據、推進檔案數字化轉型提供啟示。
飲食文化的深度交融是距今千百年前的遼金時期飲食發(fā)展的重要特征。本期檔案文化版塊中的“京城茶座”欄目刊發(fā)了《遼金時期北京居民的日常飲食》一文,通過講述北京地區(qū)契丹、女真等少數民族與漢族的日常飲食、節(jié)日飲食等內容,展現了當時在各民族雜居交往的歷史背景下,民族交流日益加強,逐漸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飲食文化特色。
龍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既象征著五千年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奮斗進取的精神血脈,更承載著新時代新征程億萬中華兒女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的堅定意志和美好愿望。甲辰龍年,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只爭朝夕,頑強奮斗,為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yè)貢獻檔案人的力量!
(胡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