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賀媛,王 芳,吳 璇,劉雪姣,黃春洋,王 璇
(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yī)院,北京 100069)
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PBC)又稱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可引起肝內細小膽管的慢性、非化膿性、破壞性炎癥[1]。臨床表現(xiàn)主要為血清抗線粒體抗體陽性和肝內膽管特異性損傷,可導致長期持續(xù)性的肝內膽汁淤積,甚至導致再生結節(jié)不明性肝硬化或肝衰竭[2],多發(fā)于中老年女性群體。但PBC的發(fā)病機制目前尚無定論,多數(shù)研究者認為患者自身免疫反應介導的肝功能損傷是由遺傳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綜合介導的[3]。熊去氧膽酸(UDCA)可通過調節(jié)免疫、細胞保護、促進膽汁分泌等途徑改善PBC患者的肝功能,緩解疾病進程,是臨床一線治療藥物。30%~40%的患者在UDCA 治療后不能達到完全生物化學應答,處于并發(fā)癥的高風險中[4]。水飛薊賓(SIL)膠囊是從中藥材水飛薊中提取的黃酮類活性成分,具有較好的抗炎、保肝作用[5]。本研究中探討了SIL 聯(lián)合UDCA 治療PBC 的臨床療效,以及對患者肝功能的影響?,F(xiàn)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符合《原發(fā)性膽汁性肝硬化(又名原發(fā)性膽汁性膽管炎)診斷和治療共識(2015)》中PBC 的診斷標準[6];治療前3 個月內無UDCA 或SIL 用藥史;無研究用藥禁忌證;臨床資料完整。本研究方案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批件號為京佑科倫字〔2020〕110 號),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病毒性、藥物性、酒精性、脂肪性肝損傷;合并嚴重基礎疾病;依從性差,無法按研究需要參與治療;合并精神疾病;不能配合研究。
病例選擇與分組:選取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PBC 患者118 例,按用藥方案的不同分為單藥組(57例)和聯(lián)合組(6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the patients' gener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單藥組患者口服UDCA 膠囊(安士制藥<中山>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213697,規(guī)格為每粒250 mg)15 mg/(kg·d),每天3次,餐后用藥。聯(lián)合組患者在單藥組治療基礎上加用SIL 膠囊(天津天士力圣特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0299,規(guī)格為每粒35 mg),每天3次,每次70 mg。兩組均治療24周。
觀察指標:1)肝功能指標。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10 min,取上清液,采用SK6100 型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深圳市盛信康科技有限公司)檢測總膽紅素(TBiL)、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堿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轉移酶(GGT)。2)血清肝纖維化指標。采用放射免疫法檢測Ⅲ型前膠原(PCⅢ)、Ⅳ型膠原(Ⅳ- C)、層粘連蛋白(LN)及透明質酸酶(HA)水平,檢測儀器為GC-2016型γ放射免疫計數(shù)器(安徽中科中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3)安全性。記錄患者治療期間皮疹、瘙癢、胃腸道不適等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
療效判定:顯效,臨床癥狀消失,肝功能恢復正常;有效,臨床癥狀好轉,肝功能指標較治療前下降超過50%或低于上限值2倍;無效,臨床癥狀及體征無明顯變化,肝功能指標無改善或惡化??傆行?顯效+有效。
采用SPSS 21.0 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符合正態(tài)性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結果見表2至表5。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 s)Tab.2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 ± s)
表2 兩組患者肝功能指標比較( ± s)Tab.2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 ± s)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 <0.05。表3同。Note: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reatment,*P <0.05(for Tab.2 - 3).
組別單藥組(n=57)聯(lián)合組(n=61)t值P值TBiL(μmol/L)治療前38.27±9.84 37.82±8.16 0.271 0.787治療后30.22±6.52*24.80±4.17*5.415<0.001 ALT(U/L)治療前57.45±9.48 56.96±10.13 0.271 0.787治療后42.83±5.30*29.14±6.77*12.173<0.001 ALP(U/L)治療前299.25±48.17 297.54±50.45 0.188 0.851治療后131.84±33.72*100.69±23.64*5.841<0.001 GGT(U/L)治療前176.84±20.97 177.57±21.56 0.186 0.853治療后121.75±18.65*86.48±15.79*11.112<0.001
表3 兩組患者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 s,μg/L)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liver fibro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 ± s,μg/L)
表3 兩組患者血清肝纖維化指標比較( ± s,μg/L)Tab.3 Comparison of serum liver fibrosis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X ± s,μg/L)
組別單藥組(n=57)聯(lián)合組(n=61)t值P值PCⅢ治療前212.85±47.13 211.36±50.33 0.166 0.869治療后167.94±43.28*136.85±31.57*4.479<0.001Ⅳ-C治療前177.11±42.85 175.33±46.21 0.217 0.829治療后149.32±30.13*125.13±19.57*5.205<0.001 LN治療前174.24±45.48 176.53±44.89 0.275 0.784治療后156.96±29.70*152.94±20.53*0.856 0.394 HA治療前225.79±61.53 226.93±60.47 0.102 0.919治療后165.38±40.24*118.80±28.49*7.294<0.001
表4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比較[例(%)]Tab.4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
表5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例(%)]Tab.5 Comparison of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case(%)]
PBC 起病隱匿,無早期典型癥狀,疾病發(fā)展分為臨床前期、無癥狀期、癥狀期和失代償期。臨床前期與無癥狀期,患者均無明顯臨床癥狀,不易引起注意;癥狀期,患者會逐步出現(xiàn)皮膚瘙癢、乏力等癥狀[7]。相關研究表明,PBC患者進入癥狀期后的平均生存時間為5~8年,且并發(fā)癥門靜脈高壓的10年內發(fā)生率為10%~20%[6]。失代償期患者將會出現(xiàn)消化道出血、腹水、肝功能衰竭等惡性并發(fā)癥,加速終末期進程,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質量[8]。
UDCA是治療PBC的首選藥物,可在肝臟被有效吸收,并發(fā)揮其自身的免疫調節(jié)、抗炎性反應、抗氧化等作用,顯著改變PBC 自然病史進程[9-11]。UDCA 可改善膽汁淤積的肝細胞分泌疏水性膽酸的能力,在降低肝細胞內源性疏水性膽酸濃度的同時,抑制膽汁酸吸收和促進膽汁酸排泄,起到促進膽汁轉運、保護肝細胞、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最終達到減輕膽汁淤積,延緩門靜脈高壓進展的目的[12]。但UDCA 用藥存在生物化學不完全應答的缺點,僅對有生物化學應答的PBC 患者有效。動物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SIL 可能通過介導骨形態(tài)發(fā)生蛋白9/SMAD(BMP9/SMAD)信號通路,緩解博來霉素誘導的肺功能損傷模型小鼠的肺纖維化和氧化應激,從而修復損傷的肺功能[13]。劉俊平等[14]研究認為,SIL 可保護肝功能,抑制肝纖維化,減輕氧化應激損傷和炎性反應,作用機制可能與調控Wnt/β- 連環(huán)蛋白(Wnt/β-catenin)信號通路有關。UDCA 聯(lián)合SIL,可在PBC 患者對單用UDCA 生物化學不完全應答的情況下,通過SIL的作用機制,保證療效下限,抑制病情發(fā)展。
本研究結果顯示,聯(lián)合組患者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單藥組(P<0.05),治療無效患者有13例存在生物化學應答欠佳的情況,提示SIL 聯(lián)合UDCA 可有效降低單用UDCA 應答欠佳的風險,提高臨床療效[15]。治療后,聯(lián)合組患者的TBiL,ALT,ALP,GGT 水平均顯著低于單藥組,提示聯(lián)合用藥的化學應答效果更佳,與鞏小琳等[16]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聯(lián)合組患者治療后的PCⅢ,Ⅳ-C,HA 均顯著低于單藥組,與文獻[17 - 18]的研究結果一致,提示聯(lián)合用藥可抑制肝硬化進程。聯(lián)合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高于單藥組,但組間無顯著差異,且不良反應程度較輕,提示UDCA 聯(lián)合SIL 的安全性良好。
綜上所述,SIL聯(lián)合UDCA治療PBC的臨床療效良好,可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標及肝纖維化指標,且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