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宇,馮曉俊,王運紅,呂 鵬,張京莉,史天陸△
(1. 安徽省太和縣人民醫(yī)院·皖南醫(yī)學院附屬太和醫(yī)院,安徽 阜陽 236600; 2.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安徽 合肥 230001)
卡瑞利珠單抗為細胞程序性死亡受體1(PD-1)抑制劑,與PD - 1 受體結合,阻斷PD - 1/細胞程序性死亡配體1(PD-L1)的結合,從而有效降低T淋巴細胞耗竭,有助于發(fā)揮持續(xù)抑瘤作用[1]。2019年5月,卡瑞利珠單抗在國內獲批上市,適應證包括復發(fā)/難治性霍奇金淋巴瘤、肝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NSCLC)、食管癌、鼻咽癌等。隨著卡瑞利珠單抗在免疫治療中的廣泛應用[2-4],因作用機制及適應范圍不明確引起的超適應證用藥等不合理現(xiàn)象頻發(fā),但目前尚無卡瑞利珠單抗合理性評價標準。為此,本研究中通過制訂卡瑞利珠單抗評價標準,采用加權逼近理想解排序(TOPSIS)法評價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在臨床應用的合理性,為臨床合理用藥提供參考。
利用臨床藥學管理系統(tǒng)抽取皖南醫(yī)學院附屬太和醫(yī)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的出院歸檔病歷116份,對其進行回顧性分析。
依據(jù)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藥品說明書、《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常見惡性腫瘤診療指南(2022)》[5]、《新型抗腫瘤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2022年版)》[6]和《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相關的毒性管理指南(2021)》[7]等,建立合理性評價標準,詳見表1。組織院內腫瘤內科高級職稱醫(yī)師、腫瘤外科高級職稱醫(yī)師、高級職稱臨床藥師、高級職稱護師各1名,對卡瑞利珠單抗合理性評價標準進行修訂并達成共識,制訂我院卡瑞利珠單抗應用合理性評價標準。
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合理用藥評價表內容包括患者入院基本信息(住院號、姓名、性別、年齡、入院診斷等)和11項評價指標,根據(jù)評價標準對每份病歷中的各項指標評價結果賦值,合理賦予10分,不合理賦予0分,錄入Excel表建立數(shù)據(jù)庫。
采用屬性層次模型(AHM)賦權法確立各評價指標的相對權重,Xij表示第i個指標對第j個指標的相對重要程度,依據(jù)數(shù)學屬性規(guī)定μii=0,μij+μji=1。構造判斷矩陣,利用公式(1)進行一致性檢驗,利用公式(2)計算各指標的相對權重[8]。
采用加權TOPSIS 法找出2 個極限狀態(tài)下的最優(yōu)方案和最劣方案,最優(yōu)方案(Z+ij)=(maxZi1,maxZi2,maxZi3,…,maxZim)(m= 1,2,3,…,11)和最劣方案(Z-ij)=(minZi1,minZi2,minZi3,…,minZim)(m=1,2,3,…,11)。利用公式(3)與公式(4)計算各評價病歷與最優(yōu)方案和最劣方案間的差值,利用公式(5)計算各評價病歷與最優(yōu)方案的相對接近度(Ci)。Ci越大,合理性越好。參考文獻[9 - 11],Ci≥80%評價為合理,60% ≤Ci<80%評價為基本合理,Ci<60%評價為不合理。
116 份病歷涉及患者116 例,其中男81 例(69.83%),女35例(30.17%);年齡(67.91±11.12)歲;疾病類型,食管癌63 例(54.31%),肺惡性腫瘤32 例(27.59%),肝惡性腫瘤18 例(15.52%),膽管惡性腫瘤2例(1.72%),鼻咽惡性腫瘤1例(0.86%)。
采用加權TOPSIS 法對116 份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病歷的合理性進行定量評價,不合理用藥主要表現(xiàn)為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病程記錄不完整、溶劑體積不適宜、未上報藥品不良反應(ADR)、給藥順序不適宜、給藥劑量不適宜。對屬性判斷矩陣進行一致性檢驗,滿足一致性要求。不合理用藥發(fā)生情況及各評價指標相對權重系數(shù)。詳見表2。
表2 116份病歷中的評價指標不合理用藥發(fā)生情況及評價指標相對權重系數(shù)Tab.2 Occurrence of irrational drug use in 116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relative weight coefficient of evaluation indicators
Ci最高為100.00%,最低為55.65%。詳見表3。
表3 116份病歷與最優(yōu)方案的相對接近度(Ci)Tab.3 Relative proximity(Ci)among 116 medical records and the optimal solution
本研究中建立了卡瑞利珠單抗臨床應用合理性評價標準,采用加權TOPSIS 法對116 份使用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病歷的合理性進行定量評價,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主要為病程記錄不完整、給藥劑量不適宜、溶劑體積不適宜、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等。對Ci≥80%的合理用藥病歷點評發(fā)現(xiàn),存在的問題為病程記錄不完整;對60%≤Ci<80%的基本合理病歷點評發(fā)現(xiàn),主要問題為給藥劑量不適宜、給藥頻次不適宜、溶劑體積不適宜、給藥順序不適宜、存在藥物相互作用,部分病歷涉及2~3 個問題;對Ci<60%的不合理用藥病歷點評發(fā)現(xiàn),涉及3~5項不合理問題,包括病程記錄不完整、給藥劑量不適宜、給藥順序不適宜、溶劑體積不適宜、存在藥物相互作用、未上報ADR等。
給藥劑量:卡瑞利珠單抗在晚期肝細胞癌和晚期膽道腫瘤推薦劑量為3 mg/kg,而本研究中多給予固定劑量200 mg,因腫瘤患者多次化學治療(簡稱化療)后,體質量均較輕,給予200 mg劑量偏大,會增加ADR發(fā)生風險。因此,對于晚期肝細胞癌和晚期膽道腫瘤患者不建議直接給予200 mg 劑量,應根據(jù)體質量重新計算給藥劑量。
溶劑體積:卡瑞利珠單抗藥品說明書中指出,使用100 mL 5%葡萄糖注射液或0.9%氯化鈉注射液配置卡瑞利珠單抗。本研究中有27例23.28%的患者溶劑體積選擇250 mL或500 mL。《靜脈用藥安全輸注藥護專家指引》[12]指出,應參照藥品說明書列出的溶劑種類與溶劑量進行配置。溶劑量過大,滴注濃度偏低,會降低藥物療效,并可能因滴注時間延長而增加藥物毒副作用概率。因此,不建議溶劑體積選擇250 mL或500 mL。
給藥順序:丘九望等[13]的研究結果顯示,日間化療中心PD - 1 抑制劑聯(lián)用化療藥物/ 抗血管生成藥物(AA)的ADR 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先用化療藥物/AA 再用抗PD - 1 藥物。一項Meta 分析評估免疫檢查點抑制劑(ICI)和AA 治療晚期NSCLC 的時間和順序的影響,結果顯示,與ICI 單藥治療相比,AA 與ICI 同時給藥[HR=0.57,95%CI(0.43,0.76);HR= 0.80,95%CI(0.61,1.05)]或AA 在ICI 后給藥[HR= 0.58,95%CI(0.34,1.00);HR= 0.56,95%CI(0.40,0.80)]均顯示出良好的無進展生存期(PFS)和總生存期(OS);AA 給藥后,立即行ICI,未顯示PFS 和OS 獲益[HR= 1.54,95%CI(1.14,2.08);HR= 1.50,95%CI(1.04,2.15)][14]。因此,當卡瑞利珠單抗聯(lián)用化療藥物時,建議先給予卡瑞利珠單抗,至少間隔0.5 h后再給予化療藥物。
藥物相互作用:ARBOUR 等[15]回顧性分析了NSCLC 患者接受PD - L1 抑制劑治療糖皮質激素的影響,發(fā)現(xiàn)接受PD-L1抑制劑治療的NSCLC患者基線使用≥10 mg潑尼松與較差結局相關。RICCIUTI等[16]比較了使用ICI 前接受≥10 mg 與0~10 mg 潑尼松治療NSCLC 患者的臨床結局發(fā)現(xiàn),接受≥10 mg 潑尼松患者的中位無進展生存期(mPFS)和中位總生存期(mOS)分別為2.0 個月和4.9 個月,均劣于接受0~10 mg 潑尼松患者的3.4 個月和11.2 個月(P<0.001)。分析潑尼松使用原因發(fā)現(xiàn),因腫瘤姑息接受≥10 mg 潑尼松治療患者的mPFS和mOS分別為1.4個月和2.2個月,均顯著短于因腫瘤無關原因接受≥10 mg潑尼松患者的4.6個月和10.7 個月(P<0.001),以及接受0~10 mg 潑尼松治療患者的3.4個月和11.2個月(P<0.001)。與接受0~10 mg潑尼松治療組相比,因腫瘤無關原因接受≥10 mg潑尼松治療患者的mPFS和mOS無顯著差異(P=0.77)。因此,不建議使用卡瑞利珠單抗前應用糖皮質激素,如地塞米松、潑尼松等。
通過加權TOPSIS法評價卡瑞利珠單抗的用藥合理性,發(fā)現(xiàn)我院卡瑞利珠單抗臨床應用基本合理,但仍存在病程記錄不完整、給藥劑量、給藥間隔、溶劑體積、給藥順序不適宜,存在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