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遠新,王振強,呂樹泉,喬凱明,蘇秀海,范立榮,王慶海,張淑芳,謝麗娜,王 健,蘇鳳哲
(1.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2012;2.泊頭市眼耳鼻喉科醫(yī)院,河北 滄州 062154;3.北京市通州區(qū)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北京 101100)
代謝綜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是一種以代謝危險因素聚集為特征的臨床病癥[1]。依據(jù)三大權(quán)威機構(gòu)即美國心臟協(xié)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國際糖尿病聯(lián)合會(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IDF)和國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NHLBI)的共同認定,同時發(fā)生以下至少3 種情況:向心性肥胖、血脂異常、糖代謝受損、血壓升高和低水平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即可認定為發(fā)生MS[2-4]。MS 與患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增加密切相關(guān),加之MS 患病人數(shù)逐年增長,使得MS 成為全球首要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5]。MS的現(xiàn)代醫(yī)學治療凸顯出其治療不足的缺陷,對應地越來越多的患者已從中醫(yī)中獲益。國醫(yī)大師路志正提出采用“分消走泄法” 治療素體脾弱濕蘊,情志不舒等導致水谷津液氣化輸布失常,氣機失調(diào),適用于MS[6]。本研究擬考察“分消走泄法”治療MS 的代謝、應激、炎癥狀態(tài)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8 年3 月-2020 年4 月河北省滄州中西醫(yī)結(jié)合醫(yī)院中醫(yī)內(nèi)科200 例濕熱型MS患者進行研究。將患者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各100 例。試驗組男65 例,女35 例;年齡(64.01±4.95)歲;體質(zhì)量指數(shù)(body mass index,BMI)(23.69±1.27)kg/m2;收縮壓(140.85±10.27)mm Hg(1 mm Hg ≈0.133 kPa),舒張壓(86.71±7.20)mm Hg;腰臀比(0.96±0.12);病程(5.26±1.82)年;存在胰島素抵抗11 例。對照組男67 例,女33 例;年齡(64.24±4.80)歲; BMI(23.80±1.35)kg/m2;收縮壓(140.03±10.55)mm Hg,舒張壓(86.24±7.63)mm Hg;腰臀比(0.93±0.14);病程(5.37±1.66)年;存在胰島素抵抗16 例。2 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批件號:2015059),并獲得患者或其授權(quán)親屬的書面知情同意。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8 歲,且病歷資料具有完整性;2)患者符合2005 年IDF 發(fā)布的有關(guān)MS 的診斷標準[7];3)證型符合《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的濕熱型[8]。排除標準:1)存在嚴重肝腎和/或感染性疾病、出血性疾患和惡性腫瘤患者;2)精神異常和溝通障礙患者;3)近1 周有手術(shù)治療患者;4)妊娠及哺乳期婦女;5)有藥物濫用史和從事有毒有害作業(yè)者。
1.3 治療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規(guī)綜合治療,對存在血脂異常、高血壓、高血糖及存在胰島素抵抗的患者給予調(diào)脂、降壓、降糖及胰島素增敏劑等對癥治療,同時配合飲食療法、運動治療及心理干預。試驗組在綜合治療基礎(chǔ)上加服祛濕降濁方,組方:半夏10 g,砂仁7 g(后下),白術(shù)15 g,厚樸15 g,澤瀉10 g,虎杖15 g,萆薢15 g,土大黃10 g,土茯苓30 g,蒼術(shù)15 g,黃柏15 g,車前子20 g,草決明15 g,六一散6 g,每日2 次,每日1 劑;對照組在綜合治療基礎(chǔ)上加服鹽酸吡格列酮,30 mg/d。2 組患者均連續(xù)治療60 d。
1.4 觀察指標
1.4.1 療效 治療前后,采用中醫(yī)癥狀評分記錄2 組患者的癥狀評分并評估療效[6]:采用4 級評分法按照無、輕、中、重將主癥肥胖、倦怠乏力、頭身困重、脘腹脹、胸脅痛分別評為0、2、4、6 分,次癥大便不爽、肌膚僵硬、眩暈、失眠、口干、氣短懶言、胸悶、心悸和麻木評為0、1、2、3 分。療效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傆行?(顯效+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
1.4.2 代謝相關(guān)指標 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患者TG、TC、LDL-C、HDL-C、ALT、AST、FBG、UA。
1.4.3 應激和炎癥相關(guān)指標 檢測2 組患者治療前后的GSH-Px、T-AOC、MPO、MDA、IL-6、MCP-1、ADP、LP。其中IL-6、MCP-1、ADP、LP 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用SPSS 22.0 軟件進行統(tǒng)計。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2 組間比較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和治療后比較用配對t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 見表1。
表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 s,n = 100) 分
表1 2 組治療前后中醫(yī)癥狀評分比較(± s,n = 100) 分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主癥評分 次癥評分 中醫(yī)癥狀總分對照組 治療前 23.65±6.25 9.46±3.46 33.11±5.14治療后 8.26±2.14#4.23±1.15# 12.49±1.56#試驗組 治療前 24.11±6.39 9.71±3.66 33.82±5.07治療后 7.51±2.01#△ 3.57±1.21#△ 11.08±1.72#△
2.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 見表2。
表2 2 組臨床療效比較(n = 100) 例
2.3 2 組治療前后代謝相關(guān)指標比較 見表3。
表3 2 組治療前后代謝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n = 100) mmol/L
表3 2 組治療前后代謝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n = 100) mmol/L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TG TC LDL-C HDL-C ALT AST FBG UA對照組 治療前 2.25±0.43 5.01±0.85 3.12±0.59 0.89±0.15 35.41±4.29 27.69±5.34 6.95±1.24 385.02±24.71治療后 1.76±0.35# 4.37±0.65# 2.71±0.42# 1.02±0.24# 28.38±3.24# 25.63±4.32# 6.03±1.10# 301.85±21.21#試驗組 治療前 2.19±0.41 4.98±0.76 3.08±0.54 0.87±0.12 35.19±4.32 27.06±5.20 6.87±1.33 383.96±24.00治療后 1.21±0.20#△ 4.01±0.57#△ 2.65±0.39# 1.29±0.33#△ 25.44±2.68#△ 25.19±4.55# 5.49±1.02#△270.63±18.44#△
2.4 2 組治療前后應激相關(guān)指標比較 見表4。
表4 2 組治療前后應激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n = 100)
表4 2 組治療前后應激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n = 10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GSH-Px/(mg/L) T-AOC/(U/kg) MPO/(U/g) MDA/(mmol/g)對照組 治療前 205.34±12.85 3.26±0.95 1.85±0.51 1.69±0.25治療后 227.63±14.96# 4.17±1.02# 0.96±0.24# 1.03±0.17#試驗組 治療前 205.01±12.67 3.18±0.90 1.80±0.46 1.73±0.29治療后 238.01±16.70#△ 4.96±1.15#△ 0.52±0.13#△ 0.68±0.12#△
2.5 2 組治療前后炎癥相關(guān)指標比較 見表5。
表5 2 組治療前后炎癥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n = 100)
表5 2 組治療前后炎癥相關(guān)指標比較(± s,n = 100)
注:與治療前比較,# P <0.05;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時間 IL-6/(ng/L) MCP-1/(ng/L) ADP/(ng/L) LP/(mg/L)對照組 治療前 17.26±3.85 163.52±18.35 22.85±2.62 24.52±2.07治療后 12.47±2.71# 125.35±14.30# 32.47±3.59# 12.86±1.45#試驗組 治療前 17.07±3.51 162.84±18.02 22.74±2.58 24.41±2.15治療后 10.03±2.34#△ 113.85±10.74#△ 37.80±3.91#△ 7.95±1.03#△
因胰島素抵抗而導致的MS,會因為脂代謝、糖代謝等代謝狀況的異常而誘發(fā)的一系列疾病,其中主要的疾病有高黏血癥、高血糖、高胰島素血癥等[8]。它涉及2 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壓、肥胖等多種疾病[9]。中國成人MS 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老年人患病率已達36.9%,由此可見MS 已成為國內(nèi)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10],探討如何安全有效地治療MS 已成為內(nèi)科研究的熱點和難點。
中醫(yī)無“代謝綜合征”的病名,但根據(jù)患者的臨床癥狀,MS 屬于“消渴”“脾癉”和“眩暈”范疇,其病因在于飲食不節(jié)、情志所傷、天賦不足或老年腎虛等,腎與脾胃分別為先天及后天之本,兩者在水液代謝過程中起重要作用,水濕運化失??芍陆蛞弘y以輸布全身而內(nèi)停于血脈,導致血脈不通,聚合成瘀滯,氣機不暢,由此MS 是本虛標實,病位在脾腎,病機為痰濕,證型多見濕熱,影響氣機郁滯和水液代謝,阻礙氣血運行,形成血瘀和痰濁,停于臟腑而導致多種疾病。路志正為“首屆國醫(yī)大師”,國內(nèi)著名中醫(yī)學家,擅長調(diào)理脾胃治療各種內(nèi)傷雜病和疑難病癥,療效卓著。路志正提出18 字口訣即“持中央、運四旁、怡情志、調(diào)升降、顧潤燥、納化常”為學術(shù)思想核心。其臨床擅長應用“分消走泄法”治療脾胃虛弱、痰濕內(nèi)生等相關(guān)疾病[11-14]。王振強主任醫(yī)師經(jīng)過多年跟師路志正,對其“分消走泄法”有了深入的認識,形成了基本方劑,本研究采用的方劑是在路志正指導下形成的祛濕降濁方。祛濕降濁方中半夏歸胃、脾經(jīng),可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砂仁歸胃、脾經(jīng)可化濕開胃,溫脾止瀉,厚樸歸胃、脾、大腸經(jīng),具有燥濕消痰,下氣除滿之效,半夏、砂仁及厚樸聯(lián)用可化痰散結(jié)、理氣降逆,尤適用于脾胃納運功能失常導致的中焦?jié)駸?,白術(shù)健脾燥濕,澤瀉、虎杖、萆薢、土茯苓共奏滲濕泄熱之效,蒼術(shù)燥濕健脾,祛風散寒,土大黃清熱活血,尤適用濕熱瘀滯,黃柏可清下焦?jié)駸幔輿Q明具有清肝經(jīng)濕熱之效,車前子利水滲濕,六一散清熱利濕,全方諸藥合用可清熱祛濕、治療三焦痰濕病變[15]。由此可見祛濕降濁方針對MS 的病機進行治療,可獲得較好的效果,如本研究結(jié)果所示,連續(xù)治療60 d,與對照組相比,試驗組MS 患者的主癥評分、次癥評分和中醫(yī)癥狀總分顯著降低,總有效率顯著增加。
血漿ALP 和AST 活性已被用作肝損傷的指標,血漿TC、TG、LDL-C、HDL-C、FBG、UA 是血脂代謝的生物標志物[16-18]。胰島素抵抗介導的循環(huán)游離脂肪酸(free fatty acid, FFA)增加被認為在MS 的發(fā)病機制中起關(guān)鍵作用。胰島素抵抗會通過觸發(fā)氧化應激和炎癥反應導致進一步的肝損傷[19]。氧化應激是由活性氧化合物如MDA 引起的,人體中的MPO 和MDA是脂質(zhì)過氧化的主要代謝產(chǎn)物,MDA 和MPO 的濃度水平表明機體組織氧化受損水平。GSH-Px 是一種重要的過氧化物酶,在功能上可作為抗過氧化能力的指標,T-AOC 表示總抗氧化能力[20-21]。在本研究中,治療后試驗組TG、TC、ALT、FBG、UA 顯著低于對照組,HDL-C 顯著高于對照組,同時治療后試驗組GSHPx、T-AOC 顯著高于對照組,MPO、MDA 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路志正“分消走泄法”能夠降低氧化應激程度,減小肝臟損傷,加快血脂代謝,對MS 的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氧化應激等促炎細胞因子在MS 中起著關(guān)鍵作用。免疫細胞或脂肪細胞分泌出的IL-6,對機體有著復雜的調(diào)控作用。IL-6 可上調(diào)纖維蛋白原水平,誘導血栓前狀態(tài)的發(fā)生。IL-6對內(nèi)皮細胞的黏附分子表達和局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通路的激活具有調(diào)控作用[22-25]。MCP-1是一種與脂肪組織中慢性低度炎癥和巨噬細胞浸潤相關(guān)的趨化因子。有研究[26]表明,MCP-1 在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較高。脂肪細胞內(nèi)分泌和免疫特性的發(fā)現(xiàn)為MS 的發(fā)展提供了進一步的機制見解。ADP 具有抗炎和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其效果與瘦素相逆。脂聯(lián)素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特性,可降低血管反應性和平滑肌增殖,并提高斑塊穩(wěn)定性。脂聯(lián)素對心肌梗死、高血壓和糖尿病具有保護作用[27]。LP 是一種富含膽固醇的特殊大分子脂蛋白,脂蛋白含量升高表明血脂升高。在本研究中,2 組患者治療后IL-6、MCP-1、ADP、LP 存在顯著差異,試驗組患者IL-6、MCP-1、LP 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ADP 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提示路志正“分消走泄法”能夠抑制炎癥,降低血脂的功效。
綜上所述,路志正“分消走泄法”可用于治療MS,可明顯改善濕熱型MS 患者的癥狀、代謝、應激、炎癥狀態(tài),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