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遠飛
幽門螺桿菌(Hp)是一種螺旋形、微厭氧、對生長條件要求十分苛刻的細菌,主要定植于胃黏膜及十二指腸黏膜上皮細胞內(nèi)。
人是幽門螺桿菌的唯一傳染源,主要通過口-口和糞-口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比如可以通過共用餐具、水杯等方式,以及攜帶Hp的大人咀嚼后喂飯給孩子、如廁后不洗手吃東西或者摸嘴巴等方式傳染。從感染途徑上做根源性的阻斷,是預(yù)防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最佳方式。
有研究表明,幽門螺桿菌感染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及胃淋巴瘤等疾病密切相關(guān),也是目前已經(jīng)明確的胃癌危險因素。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大部分人可以無癥狀,部分會出現(xiàn)如下癥狀:
消化不良 感染幽門螺桿菌后,由于胃內(nèi)環(huán)境變化,就會影響人體消化功能,出現(xiàn)反酸、燒心、噯氣、口臭等消化不良癥狀。
上腹部不適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引起胃黏膜輕微損傷,約20%~60%的患者會出現(xiàn)上腹不適癥狀,比如飯后腹脹、惡心、上腹隱痛等。
消化道出血 幽門螺桿菌感染可導(dǎo)致胃黏膜血管損傷,引起出血和穿孔;可促進胃泌素分泌增多,增加胃酸分泌,使?jié)冃纬珊陀线^程中的出血風險增加。
臨床上,檢測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方法有很多種,其中最常用也最便捷的方法便是呼氣試驗。
呼氣試驗 也可以稱為C13/C14呼氣試驗或尿素呼氣試驗。幽門螺桿菌可產(chǎn)生一種尿素酶,它可以將尿素分解為NH3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胃腸道吸收后進入血液循環(huán),最后經(jīng)肺呼出。被檢測者口服C13或C14標記的尿素后,感染者胃中的幽門螺桿菌可以將其分解為被標記的二氧化碳,收集被檢者呼出的氣體并進行檢測,就可以判斷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呼氣試驗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準確率可高達95%以上,且具有有無痛、無創(chuàng)、快速簡便、無交叉感染等優(yōu)點,被國內(nèi)外指南一致推薦為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金標準”。注意,呼氣試驗前需空腹;檢測前兩周不能使用抗生素,以免影響檢查結(jié)果。
血液檢查 通過檢測血液中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抗體來判斷是否感染該菌。此檢查的準確率不如呼氣試驗,檢測結(jié)果是陽性只能確定曾經(jīng)感染過,需要以呼氣試驗為準。抽血前需禁食至少4小時,如正在使用抗生素等藥物,需在停藥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檢測。
糞便檢查 通過檢測糞便中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抗原來判斷是否感染該菌。需注意收集糞便樣本時確保不混入尿液或其他雜質(zhì);檢測前要避免服用抗生素等藥物,以免影響檢測結(jié)果。
胃鏡活檢 是一種有創(chuàng)性的診斷方法,即在進行胃鏡檢查時,取一小塊胃黏膜組織,通過觀察其組織病理學(xué)變化,判斷是否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注意,在進行胃鏡檢查前需空腹8小時以上;胃鏡檢查后要注意休息,避免劇烈運動。
幽門螺桿菌非常頑固,一旦受感染,不經(jīng)過規(guī)范治療,不能自發(fā)清除。依據(jù)幽門螺桿菌根除的獲益差異,我國《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對幽門螺桿菌根除的指征給予了如下推薦:(1)強烈推薦人群包括消化性潰瘍(無論是否活動和有無并發(fā)癥病史)、胃黏膜相關(guān)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淋巴瘤)。(2)推薦人群包括胃癌家族史、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癥狀、證實有Hp感染等。
目前,臨床上推薦鉍劑四聯(lián)(質(zhì)子泵抑制藥+鉍劑+2種抗生素)作為主要的經(jīng)驗性根除幽門螺桿菌治療方案,療程為14天。
質(zhì)子泵抑制藥(PPI)是抑制胃酸分泌作用最強的一類藥物,臨床常用的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和艾司奧美拉唑等。此類藥物可以用于治療消化性潰瘍、胃食管反流性疾病、卓艾綜合征以及上消化道出血,現(xiàn)已成為胃酸分泌異常及相關(guān)疾病的一線藥物。
鉍劑是一種黏膜保護劑,它在酸性環(huán)境下會產(chǎn)生沉淀,形成彌散性的保護層覆蓋于潰瘍面上,促進潰瘍黏膜再生和潰瘍愈合;同時它具有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黏蛋白分泌、促進黏膜釋放前列腺素2(PGE2)等作用,可通過多種機制對黏膜起到保護作用。對幽門螺桿菌的抑制作用,則主要是通過抑制Hp所產(chǎn)生的蛋白酶、尿激酶和磷脂酶起作用。鉍劑應(yīng)用于臨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目前最常用的為枸椽酸鉍鉀、膠體果膠鉍和次水楊酸鉍。需注意,鉍劑可能會引起肝腎損傷,長期及重復(fù)使用鉍劑可引起不可逆的椎體外系損傷及腎衰竭,嚴重腎功能不全者、孕婦應(yīng)禁用。
在選擇抗生素時,建議先做藥敏實驗,即在做胃鏡的同時做一個培養(yǎng),可以提示患者對哪些抗生素比較敏感、耐藥,如此可以避開耐藥的,選擇敏感的藥物,提高根除的成功率。通常在四聯(lián)療法中可選用的抗生素有: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甲硝唑、呋喃唑酮和四環(huán)素。在進行抗幽門螺桿菌治療時,需要從這些藥物中選擇兩種同時服用。值得注意的是,阿莫西林在上述抗生素中具有卓越的療效且不易產(chǎn)生耐藥性,所以只要沒有青霉素類藥物過敏史,阿莫西林是組合中必選的藥物。臨床常推薦以下方案: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左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呋喃唑酮,任選其一均可。如果對青霉素過敏,則可在以下方案中任選其一:四環(huán)素+甲硝唑;四環(huán)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克拉霉素+呋喃唑酮;克拉霉素+甲硝唑。不過,諾酮類可導(dǎo)致18歲以下患者軟骨發(fā)育異常,18歲以下患者應(yīng)禁用;甲硝唑可致血細胞減少、神經(jīng)系統(tǒng)癥狀,并可能有致畸作用,哺乳期婦女及妊娠3個月以內(nèi)的婦女、中樞神經(jīng)疾病和血液病患者禁用。
幽門螺桿菌在進行根除治療后,還有極小概率再次感染的可能,因此要積極做好預(yù)防。具體措施包括:盡量使用公筷或分餐制,餐后務(wù)必及時清洗餐具;每天早晚各刷牙兩次,定期更換牙刷,并與他人分開使用;戒煙戒酒,避免食用辛辣、腌制和煙熏類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攝入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zhì)的新鮮水果、蔬菜和粗糧;盡量避免食用路邊攤的食品,它們可能存在衛(wèi)生問題,甚至可能含有致癌物質(zhì)亞硝酸鹽;不飲用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