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李 孫英楠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全身性的血管疾病,它就像血管中潛伏的殺手,與冠心病、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慢性腎臟疾病等密切相關。由于其形成過程相當緩慢,多數患者最初沒有明顯的自覺癥狀,因此更需要提早重視。
提早重視,需要多早?大部分人可能會認為是四五十歲,但實際上,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很多是起源于兒童期,隨年齡增長而逐漸進展的慢性、退行性病變。曾有報道十幾歲孩子的血管硬化程度堪比七十幾歲的老年人。因此,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需從孩童開始。
動脈粥樣硬化的“元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壞膽固醇)可以透過細胞間的縫隙,沉積到血管內膜下。隨著時間的延長,有炎癥的細胞將其包裹起來,之后就會發(fā)生纖維化,慢慢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因此,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高危因素之一,其次還有高血壓和糖尿病。此外,吸煙、肥胖、壓力大、易緊張等也是原因之一。要想真正預防動脈粥樣硬化,關鍵還是要從危險因素上來預防。
傳統(tǒng)上,“大胖小子”是對父母、祖輩喂養(yǎng)孩子的肯定和表揚,意味著孩子營養(yǎng)好、長得壯。因此,人們常常將高熱量、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一股腦地喂給孩子,生怕他們被餓到,錯過了長身體的好時機。然而,這種錯誤的做法往往導致孩子營養(yǎng)過剩,養(yǎng)出了一個又一個“小胖墩”。
超重和肥胖的孩子更容易出現血脂異常,而血脂異常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催化劑,給血管健康埋下了極大隱患,也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時間提前。
因此,喂養(yǎng)孩子時必須注意合理飲食,從小培養(yǎng)孩子均衡、適度飲食的習慣。以下是一些建議:
1.共同進餐。當父母和孩子一起坐下來吃飯時,可以互相交流和分享餐桌經驗。父母可以通過選擇健康食物、慢慢咀嚼和品味食物來影響孩子,讓他們學會欣賞并享受健康的美食。
2.參與菜單規(guī)劃。父母可以邀請孩子參與菜單制定過程,讓他們了解不同食物的營養(yǎng)價值和搭配原則。通過與孩子一起選擇食材、制定菜單,可以培養(yǎng)他們對健康飲食的認識和興趣。
3.設置健康食物展示區(qū)。父母可以從購買健康食材開始,選擇新鮮、有機的蔬菜水果、優(yōu)質蛋白質來源等。在家中設置一個易于獲取并展示健康食物的區(qū)域,如果盤或蔬菜儲藏室,以便孩子隨時享用。
4.減少零食供應。許多兒童鐘愛的零食雖然能解餓、解饞,但熱量很高,營養(yǎng)價值不高,對其生長發(fā)育沒有促進作用,過量容易導致肥胖。因此,家長應減少零食供應,盡量選擇少油、少鹽、低糖、富含蛋白質、維生素和礦物質的零食,提倡挑選天然食物做零食,如堅果和水果等。
哲學家柏拉圖曾深刻地指出:“通往成功的道路有兩條,教育和運動。”在當今社會,教育的重要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然而,運動這條道路卻被許多家長所忽視。根據2022年世界衛(wèi)生創(chuàng)新峰會的數據顯示,全球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和五分之四的青少年的運動量不足,而在過去的15年里,人們的身體活動水平幾乎沒有發(fā)生任何變化。
如今,許多孩子,尤其是進入初中后的孩子,他們的生活中幾乎被學業(yè)所占據。除了學校安排的體育課,他們幾乎沒有其他時間進行運動。許多孩子的日常生活是這樣的:周末或寒暑假時,他們不是在上課就是在去上課的路上;放學后,他們回家完成作業(yè),然后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這樣的生活節(jié)奏讓他們幾乎沒有時間進行運動。
堅持體育活動可以減輕體重,防止肥胖,降低血脂與血糖水平,使對動脈有保護作用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增加,大大降低兒童青少年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率。東芬蘭大學研究人員調查136名6~8歲兒童,研究孩子運動量與動脈硬化指數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每天中度強度運動不足1小時或劇烈運動少于26分鐘的孩子動脈硬化指數偏高;如果孩子每天劇烈運動不足68分鐘,到了青春期甚至會出現心臟病早期征兆;不愛動的孩子一旦再不注意飲食調整,長大后心臟病和中風風險也會上升。
所以,趕緊行動起來,給孩子制定一份運動鍛煉計劃吧,參與并督促一起實施起來?!吨袊鴥和嗌倌晟眢w活動指南》推薦,身體健康的 6~17歲兒童青少年每天至少累計達到60分鐘的中、高強度身體活動,包含每周≥3次的高強度身體活動(快速跑步、快速騎自行車、激烈打球等)和增強肌肉力量、骨健康的抗阻運動(仰臥起坐、俯臥撐和高抬腿運動等)。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也要避免久坐,平時上下學不坐電梯,走樓梯;一邊背課文,一邊舉舉手、彎彎腿,做做柔韌練習等都可以。
在幾年前的一則新聞報道中,一位年僅13歲的孩子血管狀況堪比80歲老人,血壓高達180毫米汞柱。盡管使用了降壓藥,孩子的血壓仍然無法得到有效控制。進一步檢查發(fā)現,孩子的血管出現了類似80歲老人動脈硬化的現象,血管內皮嚴重受損,甚至導致血管搏動消失。經過醫(yī)生反復分析,發(fā)現孩子長期處于父親的“煙霧”環(huán)境中,被迫吸入二手煙。
一般來說,當被動吸煙超過15分鐘時,就可以認為存在二手煙現象。二手煙會破壞人體內抗氧化劑的保護作用,從而導致血管壁心內膜功能障礙。心內膜功能失常是動脈硬化的早期征兆。
此外,即使在孩童面前不吸煙的家庭中,孩童也可能遭受三手煙的影響。三手煙是指煙熄滅后殘留在頭發(fā)、皮膚、衣服、被褥、家具、窗簾及一切室內設施的煙霧殘留。這些殘留物中仍然含有尼古丁及其他化學物質。孩童通過呼吸或皮膚、口腔的接觸,同樣會受到傷害!根據2006年外科醫(yī)學發(fā)布的報告顯示,在關閉的室內抽一支煙后,空氣中的微粒數量需要經過2小時才能低于有害閾值。
如果父母每天吸20支煙,其孩童血液中該物質的濃度比不吸煙父母的孩童高近50%,尿液高近30%。父母抽煙越多,孩童處于被動吸煙的環(huán)境中越惡劣,這種物質的含量就越高,對孩童的血管傷害也越嚴重。
總之,保護血管,應該從孩童時期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