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紅
(1)血液傳播。血液傳播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徑,血液中的乙肝病毒含量很高,微量的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進入人體就可以造成乙肝病毒的感染。因此,我們要盡量避免身體發(fā)生傷口,避免傷口接觸含有乙肝病毒的血液。如果自身攜帶有乙肝病毒,不能去獻血,靜脈藥癮者不能和他人共用注射器,醫(yī)院需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2)母嬰傳播。包括宮內(nèi)感染、圍生期感染和分娩后感染。其中,宮內(nèi)感染是指嬰兒通過胎盤受到感染;圍生期感染是嬰兒破損的皮膚或黏膜接觸到了母親的血、羊水或陰道分泌物,而造成乙肝病毒感染;分娩后感染是嬰兒出生后與母親發(fā)生親密接觸造成的感染。母親患有乙肝或是乙肝病毒攜帶者,血液、體液都會有乙肝病毒,所以母嬰傳播的概率比較高。
(3)性接觸傳播。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攜帶者的唾液、汗液、精液、陰道分泌物和乳汁中都會含有乙肝病毒,性器官在接觸摩擦中可能會出現(xiàn)微小的破損,乙肝病毒則可以從破損中進入人體。
除此之外,密切生活接觸也可能造成感染,雖然此種途徑傳染的可能性較小,但在生活中如果與乙肝病毒攜帶者共用牙具、剃須刀等生活用品時,接觸處出現(xiàn)破損,乙肝病毒則可能從破損的皮膚或者黏膜進入體內(nèi)。
(1)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疫苗對預防乙肝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特別是對于新生兒來說,更應該進行接種。因為新生兒抵抗力較低,如果不接種乙肝疫苗,很容易造成病毒感染。所以為,所有的新生兒在出生之后都應該及時接種乙肝疫苗。乙肝疫苗的接種有3針,目前普遍采取用0、1、6個月的接種程序。陽性母親的新生兒出生后需立即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和接種乙肝疫苗,出生后1月及6月再注射1次乙肝疫苗,保護率可達95%以上。
(2)注意衛(wèi)生。包括:拒絕毒品,不共用針具注射毒品;不與他人共用剃須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個人用品;正確使用安全套,避免不安全性行為等。
(3)定期體檢。如果父母患有乙肝,子女一定要定期體檢,一旦發(fā)現(xiàn)肝功能異常,要及時到正規(guī)醫(yī)院就診。
(4)注意醫(yī)療安全。如果要進行手術、拔牙、紋身等醫(yī)療操作,一定要事先了解清楚對方是否為乙肝病毒攜帶者,避免將乙肝病毒傳染給其他健康人。在進行拔牙等治療時,建議使用一次性的醫(yī)療器械,在每次進行治療前,一定要使用消毒的醫(yī)療器械,確保安全。
(5)避免母嬰感染。若想備孕的乙肝患者一定要及時去醫(yī)院做相關的血常規(guī)檢查,以判斷是否能達到懷孕標準。若病毒水準過于強大,自身肝臟的代謝能力無法達到相關標準,就要根據(jù)主治醫(yī)生的建議積極治療穩(wěn)定病毒,將性能提升在合理范圍內(nèi),再考慮備孕的打算。
通過接種乙肝疫苗建立堅實的防線,避免親密接觸中的風險,采取安全性行為保護自己,保持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選擇正規(guī)的醫(yī)療機構,我們就能成功地遠離乙肝病毒的侵襲,保持健康的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