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冬蘭
“1+X”主題式教學,不僅要重視“1”“+”“X”的設計,還要探究有效的教學策略,為學生留出足夠的閱讀、思考和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從“悅”讀到“匯”讀,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增強學生的群文閱讀意識,更好地實現(xiàn)“1+X”主題式教學的價值,在潤物細無聲中體現(xiàn)語文的實踐性,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和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一、立足課堂,形成課堂教學策略,實現(xiàn)課內閱讀多元化
“1+X”主題式教學要注重方法指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思考和表達能力。以兒童小說《青房子·紅房子》的整本書閱讀為例,教師可以以“丁丁”“點點”的童年生活為話題,分課內、課外兩條主線同時進行融合閱讀,通過循序漸進式、學習小組式和任務驅動式的教學策略實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體驗。(如圖1所示)
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給予學生科學的閱讀指導和教學支持,豐富學生閱讀積累,訓練學生閱讀思維,培養(yǎng)學生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實現(xiàn)課外閱讀課內化及課外閱讀常態(tài)化。這些都需要教師立足課堂,精準定位教學目標、精找趣點、精選策略、精設活動,形成課堂教學策略。
1.循序漸進式實施策略
“1+X”主題式教學,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的課內外閱讀,從教材的一個文本或一個主題出發(fā),融合與閱讀相關的X個文本。學生在多個語言實踐的X文本中接觸、理解、操練、運用,按照1→X→1→X→1的順序,逐步實現(xiàn)了語言知識的內化。
如在上述閱讀片段中,教師可以從“想家”的話題出發(fā),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暢聊自己離開家、離開爸媽的經歷,結合“丁丁”的感受,說說自己想家的感覺,循序漸進地實施教學。從課堂入手,呈現(xiàn)與主題相關的課外閱讀資料,形成對教材的良性補充,進行深度閱讀和延展性學習,促進學生閱讀探究能力的發(fā)展。
豐富的主題性閱讀題材,能有效彌補課內閱讀的不足,讓學生主動閱讀,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獲得能力、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和推理分析能力。
2.學習小組式組織策略
進行“1+X”主題式教學時,教師設立閱讀學習小組,即圍繞一個主題,劃分若干小組,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展開教學。
如在寓言“1+X”主題式教學中,選取大家熟悉的《陶罐和鐵罐》,補充《標點符號的爭吵》《駱駝和羊》《坐井觀天》等文本進行小組學習。小組可以結合閱讀任務單進行閱讀匯報,交流形式可以是自我匯報或問答式閱讀檢查和考核。小組合作閱讀交流,將個人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學習相結合,小組交流后學生發(fā)現(xiàn):這組文章每篇都有人物之間的對比,每一組人物都有特點,各有所長。通過對比,從小故事中,學生還明白了文章寓意。這種學習策略的實施能有效促進學生積極閱讀,閱讀過程既是合作閱讀交流的過程,也是學生信息收集、梳理、分析和歸納的過程,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任務驅動式教學策略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強調以生活為基礎,以語文實踐活動為主線,以學習主題為引領,以學習任務為載體,所以在“1+X”主題式教學中,我們提倡任務驅動式教學模式,倡導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注重語言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活動和展示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
如在《七律·長征》“1+X”主題式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單元內容和語文要素,創(chuàng)設以下任務情境:重溫革命歲月,培養(yǎng)愛國情懷;點面結合描寫,表現(xiàn)驚心動魄的場面;定格精彩瞬間,活動分享。學習詩句“金沙水拍云崖暖”時,巧妙引入《巧渡金沙江》;學習詩句“大渡橋橫鐵索寒”時,引入《飛奪瀘定橋》;在學習尾聯(lián)“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時,課件出示《翻越大雪山》。我們可以以問題為驅動,如可以提問:你從詩中的這些畫面中仿佛看到了什么?這個問題有助于把學生帶入情境,學生能通過描述畫面內容,更好地理解詩句的意思和表達的情感。在此基礎上,教師補充與之相關的圖片資料,讓學生在閱讀理解的過程中,通過抓關鍵字詞,借助資料,想象畫面,定格精彩瞬間,體會詩句情感,感受紅軍大無畏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依托平臺,形成“三走向”策略,促進課外閱讀多元化(如圖2所示)
1.走向家庭
親子閱讀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為了加強家校聯(lián)系,促進“1+X”主題式教學。教師可以依托學校的微官網家?;悠脚_和教學平臺,創(chuàng)建家校互動平臺——微?!鞍嗉壢Α?。
此外,學校每學期可以選擇1~2本書進行親子共讀,邀請家長參加活動,做評委、提建議,從而引領更多的家長重視閱讀,參與到閱讀中來。
2.走向校園
我們可以依托學校的相關閱讀活動,帶領學生走出課堂,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閱讀魅力,豐富閱讀體驗,激發(fā)閱讀興趣。目前,學校的傳統(tǒng)閱讀活動有“閱讀嘉年華”活動、“讀書講壇”活動、“經典誦讀”活動等,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新“閱讀摘記卡”“閱讀分享會”“書香一縷傳家風”“最美閱讀設計師”等活動。
3.走向社會
我們依托各年級的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進社會,喚醒學生的生活體驗,并實時記錄。如“四旅延伸”活動,即“拓展之旅”“自然之旅”“社會之旅”“研學之旅”,使“1+X”主題式教學脫離固定的文本形式,獲取多元、開放的閱讀素材,讓學生在廣闊的世界中探索閱讀、感悟閱讀。
三、讀有所得,健全評價體系,促進閱讀評價多元化
建立健全配套的閱讀評價體系,為“1+X”主題式教學提供保障,具體形式為閱讀教學評價多元化、閱讀成果展示多元化。
閱讀教學評價多元化是指教師從閱讀數(shù)量和閱讀質量上同時進行評價,依托班級打卡平臺、校內閱讀檢測、閱讀游園會等形式建立一套雙向評價機制。
閱讀成果展示多元化是指學生采用多種多樣的方式進行閱讀成果展示,如學生可以制作讀書小報、書簽、閱讀成長檔案等。
總之,學習“1”之后遷移運用閱讀策略,閱讀“X”,將“閱讀知識”有機轉化為“閱讀能力”,同樣的,大量閱讀“X”也會內化、強化對“1”的認知,“X”與“1”互為促進,其關系如圖3所示。
“1+X”主題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重在凸顯閱讀策略的運用和實踐,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賞析等能力。深入探究“1+X”主題式教學策略,真正讓學生從“悅”讀到“匯”讀,使“增加閱讀量,濃厚閱讀興趣,形成閱讀能力”的教學理想成為教學現(xiàn)實,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贛南師范大學附屬蓉江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