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鳳,楊龍輝,呂亞茹,邵紅芳,韓世范
1.山西白求恩醫(yī)院(山西醫(yī)學科學院 同濟山西醫(yī)院) 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三醫(yī)院,山西 030032;2.山西醫(yī)科大學;3.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
截至2022 年,我國60 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8 億人[1]。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已步入老齡化社會,讓老年人老有所養(yǎng)、生活幸福、健康長壽是我們共同的愿望”[2]。老年人口數量不斷增加,不僅加重了社會在經濟發(fā)展、養(yǎng)老以及醫(yī)療等領域中的壓力,老年人的健康問題也給當前的醫(yī)療資源與服務工作提出新的挑戰(zhàn)[3]。合理營養(yǎng)是生命健康不可取代的物質基礎,對于老年人而言,平衡膳食是維持合理營養(yǎng)的最佳途徑,也是預防疾病和提升生活質量的有效措施。但多數社區(qū)老年人存在膳食行為欠合理、保健意識淡薄等問題。本研究調查分析太原市老年人膳食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為提高老年人健康狀況提供科學依據?,F(xiàn)報道如下。
獲得當地民政部門、社區(qū)居委會許可后,于2023年5 月—8 月采取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法以太原市多個社區(qū)的老年人作為研究對象,從各個社區(qū)中隨機選出4 個或5 個居住小區(qū),并以居民樓為單位進行整群抽樣。共納入650 名老年人。納入標準:1)老年人在太原市居住長達5 年以上;2)年齡≥60 歲;3)對課題研究知情、同意,滿足自愿原則;4)溝通無障礙,無精神疾病,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排除標準:1)聽力、視力嚴重障礙;2)意識障礙(老年癡呆、意識不清、精神疾?。?、癱瘓甚至殘疾[4-6]。
1.2.1 調查工具
1.2.1.1 老年人社會人口學資料調查表
包括年齡、性別、身高、體重、民族、文化程度、既往職業(yè)、婚姻狀況、收入水平、居家模式、經濟來源、慢性病患病情況等[7]。慢性病主要為高血壓、心臟病、腦血管病、骨關節(jié)病、糖尿病、腫瘤等。為了確保調查結果真實、可靠,要求老年人家屬出具最近1 次在二級及以上醫(yī)療單位的診斷結果報告[8]。
1.2.1.2 老年人膳食行為習慣調查量表
該量表由全國高科技健康產業(yè)工作委員會營養(yǎng)干預專業(yè)委員會編制,并以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為參考,對老年人的膳食習慣、行為習慣兩方面進行調查[9]。該問卷包括您是否吃早餐?”“您的主食結構通常是?”“您每日攝入的豆制品平均攝入量有多少?”“您每天吃多少新鮮蔬菜?”等35 個條目,均為選擇題[10-11]??偡?0~200 分,得分越高,表明膳食行為水平越差[12]。將膳食行為劃分為4 個不同等級:得分50~70 分,膳食行為習慣較好,可繼續(xù)保持為優(yōu);得分>70~100 分,膳食行為習慣良好,但仍然有一定的提升空間為良;評分>100~150 分,膳食行為存在不合理之處,應及時加以改進為中;評分>150~200 分,膳食行為較差,非常不健康為差[13]。
1.2.1.3 簡明健康調查表(SF-36)
采用SF-36 量表評價老年人健康狀況,其涵蓋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生命活力(VT)、情感職能(RE)、社會功能(SF)、精神健康(MH)8 個維度[14]。該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與可行性[15]。SF-36 評分>117 分表示健康狀況良好;72~117 表示健康狀況中等;<72 分表示健康情況較差[16]。
1.2.2 資料收集方法與質量控制
統(tǒng)一培訓課題組調查人員,使其了解本次調查的意義和方法,并掌握基本的溝通技巧,調查前向老年人解釋課題研究的目的以征求同意。在各個社區(qū)現(xiàn)場發(fā)放問卷。若老年人有能力自行填寫則交由其填寫,若因某些原因無法自行完成,可由課題組成員進行一對一訪談,或由其家屬代為填寫。耐心做好解釋工作,為提升老年人配合度,在現(xiàn)場懸掛宣傳條幅,組織開展專題講座,熱心解答老年人疑問,贈予精美小禮物等[17]。課題組成員研讀相關文獻后,結合調查目標完善現(xiàn)有問卷,并提前將問卷傳遞給相關專家組審閱,預試驗后再調整問卷,保障問卷內容科學、合理、卷面簡潔、易理解[18]。在問卷調查過程中注意合理提問,禁止對老年人使用誘導性的語句,保障調查結果的真實性、完整性。調查者回收問卷后做好編號、記錄,安排質量控制人員做好檢查。
使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數據,定性資料以人數表示,行χ2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650 名老年人中,男393 人、女257 人;年齡60~87(69.80±6.82)歲;膳食行為達優(yōu)62 人、良510 人、中78人。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既往職業(yè)、婚姻狀況、是否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膳食行為水平不同(P<0.05),詳見表1。
表2 太原市社區(qū)老年人健康狀況(n=650,±s) 單位:分
表2 太原市社區(qū)老年人健康狀況(n=650,±s) 單位:分
SF-36 量表維度生理功能情感職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生命活力社會功能精神健康總體健康評分83.56±11.54 82.45±6.98 77.78±7.98 68.97±4.21 75.41±6.28 78.44±8.68 74.13±10.34 59.85±16.52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fā)展,物質、文化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人們也愈發(fā)關注健康和膳食營養(yǎng)[19]。老年人作為特殊人群,進入老年后各方面機能下降,嗅覺、味覺逐漸減退,口腔問題也愈發(fā)明顯,導致老年人的整體進食能力下降;心理方面,老年人的負性情緒會降低食欲,最終共同影響老年人的膳食情況、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人口老齡化是我國今后相當長一段時期面臨的問題,2022 年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發(fā)布《中國健康老年人標準》,且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全國老齡辦、中醫(yī)藥局等部門聯(lián)合印發(fā)了《關于全面加強老年健康服務工作的通知》,指出要做好老年人的健康服務,實現(xiàn)“健康老齡化”。老年人的健康不僅能延長其壽命,還能增強社會活力,促進經濟發(fā)展,亟須引起關注。
為探究老年人膳食行為現(xiàn)狀及其影響因素,本研究選取太原市多個社區(qū)的650 名老年人為研究對象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太原市650 名老年人中,膳食行為優(yōu)62 人、良510 人、中78 人。不同文化程度、收入水平、既往職業(yè)、婚姻狀況、是否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膳食行為水平不同(P<0.05)。650 名老年人生理功能得分為(83.56±11.54)分,情感職能得分為(82.45±6.98)分,生理職能得分為(77.78±7.98)分,軀體疼痛得分為(68.97±4.21)分,生命活力得分為(75.41±6.28)分,社會功能得分為(78.44±8.68)分,精神健康得分為(74.13±10.34)分,總體健康得分為(59.85±16.52)分。
為了能切實改善老年人的膳食行為和健康狀況,建議采取相應措施干預:1)老年人的膳食行為改善要以老年人為主體,加大家庭、社區(qū)的支持力度,幫助老年人認識到膳食行為和自身健康、生活質量間的關系,激發(fā)老年人的內在動力,自覺改善不良的膳食行為;2)借助于電視、廣播等媒體進行宣傳,加大對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等知識的普及度,從而讓老年人增長知識并強化保健意識;3)各級社會衛(wèi)生部門整合資源開展健康教育,加強對老年人健康的關注[20];4)健全公眾娛樂設施,借助社會力量改善老年人心理問題,積極構建“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滿足不同老年人的個性化身心需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更好地指導老年人膳食行為,有效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實現(xiàn)健康老齡化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