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晴,姬航宇,連鳳梅*
(1.北京中醫(yī)藥大學(xué),北京 100029;2.中國中醫(yī)科學(xué)院廣安門醫(yī)院,北京 100053)
糖尿病腎?。╠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微血管并發(fā)癥之一,常合并其他微血管并發(fā)癥[1]。水蛭是治療DKD 降蛋白尿的常用藥物,有降低尿蛋白和血肌酐的作用[2]?!吨腥A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以下簡稱《藥典》)規(guī)定其用量是1~3 g。黃連苦、寒,清熱燥濕,瀉火解毒,《藥典》規(guī)定用量2 ~5 g。水蛭和黃連治療DKD 的應(yīng)用要遵循隨證施量策略,可將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 to creatinine ratio,ACR)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xiàn)BG)分別作為調(diào)整水蛭和黃連用量的指征,根據(jù)其變化,動態(tài)調(diào)整用量,收效較好?,F(xiàn)將醫(yī)案1 則介紹如下。
患者,男,1968 年出生,主因“2 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腎臟疾病Ⅲ期”于2017 年起就診?,F(xiàn)病史:2015 年患者體檢時發(fā)現(xiàn)血糖升高,無“三多一少”及其他不適癥狀,遂至當?shù)蒯t(yī)院內(nèi)分泌科就診,確診2型糖尿?。╰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開始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具體不詳)。后因工作勞累、飲食不節(jié)出現(xiàn)血糖波動,2016 年體檢時發(fā)現(xiàn)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診斷糖尿病腎臟疾?、笃冢?017年初遂來就診。
首診:2017 年2 月8 日,患者訴身體無明顯不適,無“三多一少”癥狀,小便時有泡沫,大便不暢,質(zhì)黏,1 至2 日1 行。舌淡胖,苔白膩根微黃,脈沉滑,舌下靜脈增粗。輔助檢查:FBG 9 mmol/L,HbA1c 6.0%,ACR 40.25 mg/g。西醫(yī)診斷:2 型糖尿病,合并糖尿病腎臟疾?、笃凇V嗅t(yī)診斷為消渴類病,證屬脾虛痰濕、氣滯血瘀,治以健脾化痰濕,理氣活血通絡(luò)。方藥組成:生黃芪30 g,黨參10 g,炒白術(shù)30 g,茯苓30 g,法半夏9 g,陳皮9 g,厚樸15 g,枳實9 g,澤瀉9 g,黃連30 g,干姜9 g,知母30 g,天花粉30 g,山藥30 g,桑螵蛸15 g,桑枝30 g,制水蛭15 g,地龍9 g,醋莪術(shù)10 g,川芎12 g,丹參9 g。14 劑,水煎服,每日1 劑,早晚分服。
2018年1月26日就診,患者近期勞累及飲食不節(jié),輔助檢查FBG 11.5 mmol/L,HbA1c 8.5%,ACR 80.38 mg/g。無明顯“三多一少”癥狀,時腹脹大便黏。舌淡胖,苔微黃膩,脈沉滑,舌下靜脈增粗。辨證仍為脾虛氣滯血瘀,治以健脾理氣、活血化瘀,方藥組成:黨參30 g,黃芪15 g,麩炒白術(shù)15 g,陳皮30 g,香附9 g,炒山楂30 g,生山楂30 g,炒麥芽30 g,麩炒神曲30 g,麩炒枳實15 g,黃連15 g,干姜12 g,知母60 g,天花粉30 g,制水蛭15 g,丹參15 g,酒黃精15 g。14 劑,水煎服,每日1 劑,早晚分服。
2021 年5 月13 日就診,患者近期飲酒,查FBG 8.3 mmol/L,HbA1c 6.5%,ACR 66.42 mg/g。無明顯“三多一少”癥狀,二便調(diào),眠淺多夢,舌質(zhì)淡胖苔薄白,脈尚可?;颊哂?021 年發(fā)現(xiàn)甲狀腺惡性腫瘤,行手術(shù)切除。辨證為脾虛痰濕,氣滯血瘀,治以健脾化痰濕,理氣活血化瘀,方藥組成:黨參30 g,麩炒白術(shù)30 g,茯苓15 g,半夏9 g,陳皮9 g,山藥15 g,酒黃精15 g,神曲30 g,凈山楂30 g,黃連15 g,知母30 g,天花粉30 g,制水蛭9 g,莪術(shù)15 g,蜈蚣3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蓮15 g,炒酸棗仁15 g。14 劑,水煎服,每日1 劑,早晚分服。
末次就診:2023 年7 月19 日,患者訴無明顯“三多一少”癥狀,情緒急躁,納可,大便調(diào),每日1 次,小便可,睡眠一般,入睡難。舌質(zhì)暗紅,邊齒痕,苔黃微膩,舌下靜脈增粗,脈沉弦略滑。輔助檢查:近期血糖、血壓、ACR 控制穩(wěn)定。據(jù)癥舌脈,證屬脾虛痰濕夾瘀,治以健脾化痰濕,活血化瘀。方藥組成:黨參30 g,麩炒白術(shù)30 g,茯苓15 g,姜半夏9 g,陳皮9 g,神曲30 g,凈山楂30 g,山藥15 g,黃連15 g,天花粉30 g,知母30 g,酒黃精15 g,當歸9 g,莪術(shù)15 g,制水蛭9 g,蜈蚣3 g,白花蛇舌草30 g,半枝蓮15 g,炒酸棗仁15 g。14 劑,水煎服,每日1 劑,早晚分服。
按:初診時,患者因血糖升高伴見蛋白尿就診,無特殊不適癥狀,若治療時以臨床癥狀為主辨證,會出現(xiàn)“無癥可辨”的情況;若僅以舌脈為依據(jù),又難以切合治療糖尿病需要降糖、改善蛋白尿等異常指標的臨床需求。因此應(yīng)以尿蛋白和血糖為指征,選擇有針對性的藥物進行治療。
該患者就診近7 年,共37 次,就診前空腹血糖9 ~15 mmol/L,HbA1c 6.0%~9.0%,ACR 30 ~60 mg/g,Cr 40 ~50 μmoI/L。末次就診時各項指標控制穩(wěn)定。期間ACR 和血糖波動,常因患者勞累或飲食不節(jié)升高,治療后指標可逐漸恢復(fù)正常。患者7 年來未增加口服降糖藥和降壓藥用量和種類,血糖、血壓控制良好,ACR 無明顯升高,DKD 無顯著進展,未發(fā)現(xiàn)其他糖尿病并發(fā)癥,療效確切,且未出現(xiàn)與長期服用中藥相關(guān)的不良事件,安全性好。37 個診次中30個診次(81.1%)記錄保存較完整,包括了就診前1 周內(nèi)ACR的數(shù)值和完整的處方。30個診次均用了制水蛭。共使用3 種劑量:6 g、9 g、15 g,其中9 g 最常用(53.33%)。首診時ACR 為40.25 mg/g,為盡快控制病情,水蛭用量為15 g,用藥后ACR得到控制,故減量;2018 年1 月26 日和2021 年5 月13 日患者ACR 均高于60 mg/g,此時均重用水蛭,最大量為15 g,治療后ACR 逐漸降低,<30 mg/g,故將制水蛭用量減少并維持在6 ~9 g(圖1)。7 年的治療中,ACR 的最小值是9 mg/g,最大值是80.38 mg/g,中位數(shù)是22.70 mg/g。ACR ≥60 mg/g 時,用制水蛭15 g,ACR 30 ~60 mg/g,多用制水蛭9 ~15 g,ACR <30 mg/g 時,制水蛭常用9 g(表1)。在上述30 個診次中,全部應(yīng)用了黃連,共4 種劑量:15 g、20 g、30 g、40 g,以15 g(46.67%)最常用(表2)。7 年中,F(xiàn)BG 最低6.8 mmol/L,最高12.4 mmol/L,大部分控制于7.1 ~8.1 mmol/L。分析可見(圖2),F(xiàn)BG 7.1 以下時,黃連使用維持劑量15 g,若有上升趨勢,可加量,F(xiàn)BG 7.1 ~8.0 mmol/L,黃連加5 g,常用15 ~20 g,若仍控制不佳,可繼續(xù)增量,F(xiàn)BG 8.1 ~10.0 mmol/L 時,黃連常用30 g,F(xiàn)BG ≥10 mmol/L,黃連還可繼續(xù)加量至40 g。但為保證用藥安全,血糖降低后,須及時減少黃連用量。
圖1 ACR 和制水蛭用量的動態(tài)變化
圖2 FBG 和黃連用量的動態(tài)變化
表1 制水蛭用量和使用頻次與ACR 的關(guān)系 次
表2 黃連用量使用頻次與FBG 的關(guān)系 次
縱觀治療全程,應(yīng)用水蛭和黃連治療DKD,體現(xiàn)了“病重藥重、病輕藥輕”“不效加量”(增加劑量),“中病即減”和“效不更方”(維持劑量)的隨證施量策略。
糖尿病是慢性病,其治療是一個長期復(fù)雜的過程,如何保證長期中藥治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除了辨證用藥準確外,使用隨證施量策略對方藥用量進行精準調(diào)控也是關(guān)鍵之一。隨證施量策略是醫(yī)生在治療疾病過程中根據(jù)患者的病情變化選擇最佳用量方案,最終達到在安全前提下獲取最大臨床療效的一系列方案。隨證的“證”包括臨床癥狀、體征、客觀檢查檢驗指標等。
水蛭常在糖尿病及其大血管、微血管并發(fā)癥絡(luò)瘀、絡(luò)閉階段使用,取其破血逐瘀之意[3]。ACR 等腎功能相關(guān)指標是水蛭治療DKD 時調(diào)量的指征。什么時間調(diào)整劑量以及調(diào)整多少劑量要動態(tài)監(jiān)測腎功能的變化,以ACR 為例,如果連續(xù)<30 mg/g,水蛭可用維持量,常用水蛭6 ~9 g,如果ACR 30 ~60 mg/g,用水蛭9 ~15 g,ACR 持續(xù)升高,>60 mg/g 水蛭可用至15 g,若仍控制不佳,可加用大黃。
黃連有良好的降糖功效[4-5]。黃連控制血糖的用量范圍多為15 ~45 g,以15 ~30 g 常用[6]。黃連不僅能降糖,其多個活性成分還能通過多靶點與通路發(fā)揮治療DKD 的作用[7]。用黃連降糖,調(diào)量的指征是FBG,F(xiàn)BG 持續(xù)>6 mmol/L 可用黃連降糖,對應(yīng)的維持劑量是15 g;FBG 每升高1 mmol/L,黃連可增加5 g,如果仍控制不佳,可繼續(xù)加量??崭寡侨绻?0 mmol/L,黃連可用40 g。血糖下降后,及時減量。
DKD 早中期的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臨床癥狀,但會出現(xiàn)指標異常,如蛋白尿,ACR 升高等,因此在準確把握疾病狀態(tài)基礎(chǔ)上,配合針對降糖和降蛋白尿、保護腎功能的靶藥,往往能獲得較好的療效。對于靶藥的劑量,應(yīng)結(jié)合隨證施量的策略,找準變量的時機,控制好藥物用量的范圍,才能在確保用藥安全的基礎(chǔ)上取得最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