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依托本土名人資源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讓先賢精神照進學生的生活。開展講好名人故事活動,在學習與傳承趙翼和王諍兩位名人高尚品行的基礎上,用名人故事感染;創(chuàng)立相關社團,用名人才能引領;開展多層次、特色化的活動,用名人精神熏陶;把小小的課堂與大大的世界聯(lián)結(jié)起來,用名人足跡涵育。
關鍵詞:本土資源;趙翼;王諍;名人;教育實踐活動
本土資源包括有地域特色的自然景觀、文物名跡、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名人軼事、語言文化、經(jīng)濟特色等。這些資源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能夠為學生提供獨特的學習體驗。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戴溪小學所在的戴溪鎮(zhèn),有兩位名人:清代史學家、詩人趙翼,出生于戴溪民豐村;中國電子工業(yè)開拓者、中國人民解放軍無線電通訊事業(yè)創(chuàng)建者王諍,出生于戴溪天井橋楊巷村。我們依托這一得天獨厚的本土名人資源開展教育實踐活動,讓先賢精神照進學生的生活,努力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有德行、有詩心、有韌性、有胸懷的翼溪少年。
一、 用名人故事感染
對兒童來說,一個好故事勝過一堆大道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要學會講故事。他說,“講好故事,事半功倍”,“深刻道理要通過講故事打動人、說服人”,“會講故事、講好故事十分重要”[1]。兒童的認知特點與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決定了他們更需要形象生動的故事。清代史學家趙翼和開國將軍王諍這兩位名人一文一武,他們身上的故事都是立德樹人的好資源。因此,我們開展講好名人故事活動,在學習與傳承趙翼和王諍兩位名人高尚品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觀念。
(一) 打造講名人故事的環(huán)境
為了幫助學生講好名人故事,學校建設了“諍長時空”人文廣場、王諍科普館、云崧廊和翼溪家風館等特色場館?!罢婇L時空”人文廣場展陳兩位名人的詩句與故事,讓學生有機會與趙翼、王諍兩位名人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耳濡目染,在他們高尚品質(zhì)的引領下,獲得精神的健康成長。王諍科普館從不同角度介紹王諍將軍的卓越貢獻,展現(xiàn)老一輩革命家的精神品格。云崧廊和翼溪家風館充分展示趙翼一生為民、清廉為官的精神品質(zhì)。這些場館全面展現(xiàn)名人的生平,用名人的故事引導學生向名人學習,向高尚靠近。
(二) 開展講名人故事的活動
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講述名人故事,我們還開展了一系列活動。
講一講,讓故事立起來。我們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名人故事的閱讀與學習,開展以名人故事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讓名人故事深入人心。同時,我們組織校園故事宣講隊,宣講兩位名人的經(jīng)典故事,還聘請優(yōu)秀的學生作為學校代表向參觀人員介紹兩位名人的事跡。
畫一畫,讓故事動起來。在“口袋書”活動中,我們邀請學校繪畫社團、書法社團的隊員和校外輔導員等成員,聯(lián)合創(chuàng)編名人故事口袋書畫,將名人故事設計成圖文并茂的形式,結(jié)集成冊,成為小巧“口袋書”。學生在繪制與閱讀“口袋書”的過程中,感知名人的精神品質(zhì),從而受到精神感召。
傳一傳,讓故事亮起來。新媒體是宣傳名人故事的重要方式與途徑。我們借助新媒體,如微信公眾號,把相關活動圖片、視頻制作成推文內(nèi)容,使名人故事傳播得距離更遠、范圍更廣,讓名人精神更加閃亮。
演一演,讓故事活起來。我們還利用短劇、舞蹈、歌詠、吟誦等形式,將趙翼與王諍的故事進行創(chuàng)編,組織各種展演活動。學生自創(chuàng)的情景劇《半部電臺》、歌曲《學校王諍好榜樣》等,已登上各類舞臺,并獲得了多項榮譽。
二、 用名人才能引領
一句“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膾炙人口,流傳至今。詩句不僅展現(xiàn)了詩人趙翼杰出的才能,更表現(xiàn)了其不斷創(chuàng)新、勇爭一流的進取精神。我們圍繞作詩這一名人才能開設相關社團,開展相關活動:
(一) 書誦詩歌練詩能
我們開設的書法社團,以書寫名聯(lián)名詩為主要活動。學生既能從中學習中國傳統(tǒng)書法文化,又能用詩韻詩情熏陶身心。翼溪誦讀社團讓學生讀經(jīng)典、誦經(jīng)典。誦讀內(nèi)容以學生必讀古詩為基礎,再精選經(jīng)典古詩70首,分成四季風景詩、山水田園詩、思鄉(xiāng)送別詩、托物言志詩、勸諫哲理詩等類別。學生在誦讀中感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同時也能獲得成長的精神力量。
(二) 巧對楹聯(lián)悟詩情
楹聯(lián),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兼具語言美和形式美,雅俗共賞,飽含精氣神。我們開設楹聯(lián)社團,讓學生從中國傳統(tǒng)的楹聯(lián)基本功做起,感受楹聯(lián)優(yōu)美的音韻、工整的格式,借助傳統(tǒng)文化的美感與力量,傳遞學習與生活中的感悟。
(三) 學吟古詩有詩志
詩言志,詩歌的本質(zhì)是抒發(fā)作者的思想感情,是詩人內(nèi)在精神世界的外顯。我們建有翼溪詩社,應時應節(jié)開展各種詩歌采風活動,并邀請詩詞協(xié)會專家來校指導學生寫詩。學生在傳統(tǒng)文化的浸潤下欣賞自然之美,譜寫詩歌之韻,精神世界獲得文化的滋養(yǎng)。此外,我們還經(jīng)常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賽詩活動,用詩歌的形式展現(xiàn)自然之美、家鄉(xiāng)之美、生活之美,讓學生看到一個多彩而陽光的世界,從而孕育蓬勃的生命力和向上的精神力。
三、 用名人精神熏陶
從兩位名人身上,我們能夠看到生命的韌性。因此,我們重視挖掘名人精神,希望學生能從相關活動中受到熏陶,獲得直面困難與挫折的勇氣。
我們根據(jù)兩位名人的精神品質(zhì)與學生認知,設計層次多樣的校園主題讀書節(jié)活動,如實施校級團體讀書主題教育活動,以班級為單位組織讀書展演、繪畫等活動,家庭實施個性化讀書等。在多層次的主題閱讀活動中,學生體悟兩位名人求真務實、踏實行動、持之以恒、勇于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的精神,在讀故事中了解名人成長的軌跡,在耳濡目染中不斷提高精神品質(zhì)。
要使精神教育持久內(nèi)化,活動應充滿生命力和吸引力。因此,我們設計了特色化的活動,如結(jié)合王諍將軍勇于擔當、敢于拼搏、無私奉獻等精神品質(zhì),不同年級圍繞一類品質(zhì),實施專項學習活動,確保學生在小學六年中能夠浸潤在長期性、特色化的主題教育活動之中。
四、 用名人足跡涵育
在教育實踐中,我們注重把小小的課堂與大大的世界聯(lián)結(jié)起來,把國家民族的責任與使命傳遞給學生,利用尋訪名人足跡活動,涵育學生的精神世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每年清明節(jié)前夕,我們都會組織學生開展“我們的節(jié)日·清明”紅色主題遠足活動。學生從學校出發(fā),向5公里外的王諍將軍故居進發(fā),在王諍將軍故居舉行新“王諍中隊”命名、授旗儀式。之后,學生參觀王諍故居和王諍將軍事跡陳列室,加深對革命歷史的理解,增強愛國主義情感,更進一步豐滿精神世界,堅定不斷向上的目標。遠足活動全程往返3個小時,來回10公里,對學生來說,是行走,更是磨礪。學生跨出的是腳步,鍛造的是向上的精神品質(zhì)。
此外,我們還組建紅色場館英雄尋訪隊,利用假期帶領學生走進英雄故里,踏尋英雄足跡,開展紅色尋訪活動,感受老一輩的愛國主義情感。到英雄故居、英雄事跡陳列室、英雄科技館、英雄紀念館等各類紅色場館打卡,意在讓學生明白,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建立在他們對祖國深厚的情感之上,要增強自己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在尋訪中更加堅定自己的精神方向,走實自己的精神成長之路。
參考文獻:
[1]龍鳳.講好故事 事半功倍[N].解放軍報,20210517(7).
(朱 偉,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戴溪小學。徐 玲,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qū)戴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