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莉萍,洪燕秋,何之光
廈門市中醫(yī)院 廈門市盆底動力學重點實驗室,福建 361009
痔病在肛腸病中屬常見病,流行病調查結果顯示其發(fā)病率較高[1]。對于保守治療無效的病人,仍以手術治療為主要的治療手段。由于肛管的解剖特點、排便刺激等因素的影響,術后疼痛成為病人最常見的負性反應。據統計,早期混合痔術后中重度疼痛的病人可達65%[2]。術后早期疼痛還可引起諸多并發(fā)癥,如影響病人排便、排尿功能,導致便秘和尿潴留,并可繼發(fā)創(chuàng)面水腫、出血,延長術后傷口愈合時間。目前,鎮(zhèn)痛藥物在臨床應用中仍存在副作用,單純的藥物鎮(zhèn)痛效果并不理想[3],所以尋找更有效的手段來預防或減輕病人術后疼痛及其他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是醫(yī)護人員需要共同面對的難題。本研究采用腕踝針與商調音樂相結合的方法緩解混合痔術后病人疼痛,降低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F將結果報道如下。
選擇2021 年11 月—2022 年7 月在我院肛腸科診斷為濕熱下注型混合痔擬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的病人114 例。參照《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混合痔的診斷標準:混合痔系發(fā)生于同一方位齒線上下,形成一體的靜脈曲張團塊。中醫(yī)濕熱下注證辨證標準:便血色鮮,量多,肛內腫物脫出,可自行縮回,肛門灼熱;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納入標準:1)符合濕熱下注型混合痔診斷標準;2)骶管麻醉下行混合痔外剝內扎術治療;3)年齡 18~60 歲;4)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肛門直腸疾病者;2)暈針、恐針者;3)凝血功能異常者;4)合并有嚴重的心血管、消化等系統疾病者;5)合并精神疾病者。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干預1 組及干預2 組各38 例,3 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經廈門市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表1 3 組病人基線資料比較
1.2.1 對照組
耳穴壓豆(神門、交感、皮質下等穴位)預防術后疼痛;術后予氨酚曲馬多(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H20050676)常規(guī)鎮(zhèn)痛;創(chuàng)面予微波理療,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減輕疼痛。術后尿潴留者可先利用條件反射,誘導病人自主排尿(如聽水流的聲音),然后對下腹部進行熱敷、按摩,促進病人自主排尿。術后予聚乙二醇4000 散劑(重慶賽諾生物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H20061086)預防便秘;便后予肛腸科痔瘡熏洗2 號方(徐長卿、荊芥、白芷、薄荷、千里光、野菊花、五倍子、蒼術、明礬)熏洗,鐘碧膏創(chuàng)面換藥處理。
1.2.2 干預 1 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予腕踝針療法。手術后2 h行腕踝針針刺后,用膠帶將針固定,留針時間30 min。每日1 次,連續(xù)治療3 d 后,改為隔日1 次,連續(xù)治療7 d。
1.2.3 干預 2 組
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給予腕踝針聯合商調音樂療法,腕踝針治療同干預1組。商調音樂療法:在播放器內提前導入商調音樂,于術前1 d 發(fā)放給病人。曲目包含:《春江花月夜》《陽春白雪》《第五命運交響曲》《鳥投林》《將軍令》《平湖秋月》《閑居吟》和《黃河》共8 首,曲目均來源于《中國傳統五行音樂》(中國醫(yī)學音像出版社出版),每日給病人播放30 min(10:00~10:30),共7 d。建議病人聽商調音樂前,先排空二便,取舒適體位,統一戴眼罩,限定探視、電話等干擾因素。佩戴耳機,音量以病人自我感覺舒適為宜,病人可以跟著音樂哼唱。商調音樂治療與腕踝針干預同步進行。
1.3.1 肛門疼痛評分
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于術前、術日、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評估病人疼痛程度。采用1 條10 cm 長標有刻度的直尺,最左端的“0”字樣表示無疼痛,最右端的“10”字樣表示難以耐受的劇痛。指導病人根據肛門疼痛的嚴重程度做好標記。
1.3.2 術后排尿功能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中藥新藥治療癃閉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6]的各項觀察指標進行評定。1)術后首次排尿時長:即病人從手術結束到第1 次排尿之間所用時長。2)首次排尿用時:第1 次排尿所用的時長,<40 s 計0 分,40~50 s 計1 分,51~60 s計2 分,>60 s 計3 分。3)尿流率:尿流率(mL/s)=首次排尿量/排尿所用時長。4)尿流狀況:正常為0 分,尿流呈線狀為1 分,尿流斷斷續(xù)續(xù)成線狀為2 分,尿流滴答而下不成線狀為3 分。5)小腹狀況:無癥狀為0分,滿悶感為1 分,脹、滿為2 分,脹、滿、痛為3 分。
1.3.3 術后排便功能
采用 Wexner 便秘評分系統[7]評估病人術后第3天、術后第5 天的排便功能,包含排便時長、排便頻次、大便疼痛、輔助方式、排便完全性、便秘病史、腹痛情況7 個項目,滿分 30 分。
1.3.4 術后便時出血
參照《中藥新藥用于慢性便秘臨床研究技術指導原則》[8]擬定,于術后第3 天、第 5 天,對3 組病人便時出血情況進行比較。無出血計0 分;僅便紙少許沾血計1分;排便時滴血,量較少,便后即止(未行特殊止血治療措施)計2 分;排便時滴血,量多,便后即止(未行特殊止血治療措施)計3 分。
1.3.5 術后肛緣水腫
肛緣水腫療效評分參考相關文獻[9-11]的計算方式估算。肛緣水腫體積計算公式:V1=2/3πabc(其中a、b、c分別是橢球體的長半軸、短半軸、縱半軸的長),采用Mitutoyo三豐游標數顯卡尺(0~150 mm,精度0.01 mm,型號:500-196-30)進行測量。參照中藥新藥治療便秘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中術后肛緣水腫評分標準,于術后第3 日及第5 日對肛緣水腫長徑 (Fd) 情況進行評估,無水腫計0 分;水腫<1 cm3計1分;水腫1~2 cm3計2分;水腫>2 cm3計3 分。
使用SPSS 22.0 進行統計分析。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若方差齊,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若方差不齊,采用Welch 近似方差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Kruskal-WallisH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百分比(%)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1 組在術后第3 天、術后第5天VAS 評分明顯降低(P<0.05),干預2 組在術日、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的VAS 評分明顯降低(P<0.05)。與干預1 組相比,干預2 組術日、術后第3 天、術后第5天的VAS 評分明顯降低(P<0.05)。結果顯示,兩組病人術后疼痛均得到有效緩解,干預2 組疼痛緩解程度優(yōu)于干預1 組。見表2。
表2 3 組病人VAS 比較[M(P25,P75)] 單位:分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1 組首次排尿用時、尿流狀況評分明顯降低(P<0.05),干預2 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長、首次排尿用時尿流率尿流狀況、小腹狀況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與干預1 組相比,干預2 組術后首次排尿時長縮短小腹狀況評分明顯降低(P<0.05)。結果顯示,兩組干預方法均能有效改善病人的排尿功能,干預2 組病人排尿功能改善情況優(yōu)于干預1 組。見表3。
表3 3 組病人術后排尿功能比較[M(P25,P75)]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1 組及干預2 組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Wexner 便秘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與干預1 組相比,干預2 組術后第3 天Wexner 便秘評分明顯降低(P<0.05),結果表明,兩組干預方法均能改善病人術后的便秘情況,干預2 組在術后第3 天對便秘的改善較干預1 組更優(yōu)。見表4。
表4 3 組病人Wexner 便秘評分比較[M(P25,P75)] 單位:分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1 組及干預2 組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便血評分均明顯降低(P<0.05)。結果發(fā)現,兩組干預方法可以改善術后病人便時出血的情況。見表5。
表5 3 組病人術后便時出血評分比較[M(P25,P75)] 單位:分
與對照組相比,干預1 組及干預2 組在術后第3天、術后第5 天肛緣水腫評分均有降低(P<0.05);干預1 組與干預2 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果發(fā)現,經過治療,兩組病人術后肛緣水腫的情況均有所改善。見表6。
表6 3 組病人肛緣水腫評分比較[M(P25,P75)] 單位:分
痔病是臨床常見疾病,混合痔在痔病中占主要比例[12]。臨床治療混合痔一般采用手術治療,術后傷口疼痛是臨床常見的并發(fā)癥[13],疼痛影響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和睡眠情況,導致機體內分泌和免疫功能紊亂,身體各系統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嚴重影響術后傷口愈合,延長住院時間,是繼手術后對病人的第二次打擊。臨床實踐發(fā)現,單純應用鎮(zhèn)痛藥物對癥處理,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人疼痛,但仍存在部分病人療效不佳,或存在止痛藥使用過量而產生相關副作用等問題。腕踝針屬于針刺療法,通過對手腕和腳踝周圍的原絡穴進行皮下針刺,起到疏通經絡、調和臟腑功能的作用,從而對相關臟腑疾病進行治療,特別是對痛癥的治療效果很好。音樂療法可調節(jié)心率、血壓,并可對抗病人焦慮、恐懼情緒[14],常用于緩解精神疾病、腫瘤晚期及大手術后病人的疼痛、焦慮狀態(tài)[15],但應用于肛腸科術后的研究鮮有報道。本研究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運用腕踝針聯合商調音樂進行干預,對混合痔術后病人肛門疼痛等相關并發(fā)癥的改善情況進行觀察。
與傳統的針刺療法相比,腕踝針的針刺過程一般不會造成病人的疼痛不適,與傳統針刺模式需要得氣呼吸才能鎮(zhèn)痛的方式相比,更容易被病人接受[16]。研究表明,腕踝針刺治療后,刺激皮膚感受器,從而引起電位差的沖動,通過神經纖維傳播到大腦皮層,針刺的弱沖動產生強烈反應,可緩解肌肉痙攣,恢復血液循環(huán),進而使疼痛好轉[17]。病人肛門疼痛減輕,可減輕排便恐懼感,對恢復肛門排便功能有益,對便秘和便血、創(chuàng)面水腫等并發(fā)癥均有改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腕踝針治療的干預1 組在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VAS 評分相比對照組明顯降低(P<0.05),表明腕踝針在緩解混合痔術后傷口疼痛療效確切。此外,干預1 組首次排尿用時較對照組縮短,尿流狀況評分較對照組降低(P<0.05),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的便秘評分、便時出血評分及肛緣水腫評分均較對照組降低(P<0.05),說明腕踝針在止痛同時對病人的排尿功能、術后便秘、便血及創(chuàng)面水腫的并發(fā)癥也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作用。
音樂治療疾病在古文獻中的記錄可追溯到戰(zhàn)國時期,《靈樞五音五味篇》曰:“宮音悠揚諧和,助脾健運,食欲旺盛;抖擻精神;羽音柔潤透徹,發(fā)人遐思,啟人心智”[18]。五行音樂療法屬于音樂療法中的一種,通過調節(jié)人的情緒,從而調理人的臟腑、經絡功能,使人陰陽平和,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應用于各種精神疾病的治療或因情緒不暢而導致的各種疾病[19]。肛腸病屬于大腸相關疾病,肺與大腸相表,商為金音,通于肺臟,能調理全身氣機,養(yǎng)陰護肺,通調水道腸腑。龔欽等[20]報道《商調音樂》能改善病人在卒中相關性肺炎康復期間的心境狀況,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發(fā)現,與干預1 組相比,聯合商調音樂療法的干預2 組在術日、術后第3 天、術后第5 天的VAS 評分降低(P<0.05),術后首次排尿時長縮短(P<0.05),小腹狀況評分降低(P<0.05),術后第3 天Wexner 便秘評分降低(P<0.05),表明聯合商調音樂療法有利于進一步提高混合痔術后病人的鎮(zhèn)痛效果,并改善病人的排尿及排便功能。此外,聯合商調音樂療法在無刺激的狀態(tài)下,可以減輕傷口疼痛和病人焦慮,改善睡眠質量,生活自理能力和生存質量也相應提高。
應用腕踝針聯合商調音樂改善混合痔術后疼痛效果顯著,同時對病人術后的尿潴留、便秘、排便出血、肛緣水腫等并發(fā)癥均有改善作用,對病人的術后恢復有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