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禮上
人生十年曰幼,學;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壯,有室;四十曰強,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六十曰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七年曰悼。悼與耄,雖有罪,不加刑焉。百年曰期,頤。
【譯文】男子長到十歲叫做幼,這時候就該外出上學了;二十歲叫做弱,這時候就該加冠了;三十歲叫做壯,這時候就該娶妻了;四十歲叫做強,這時候就該做官了;五十歲叫做艾,這時候就該參與國家的政事了;六十歲叫做耆,這時候就該役使他人了;七十歲叫做老,這時候就該把家事交給兒孫掌管了;八九十歲的人叫做耄;七歲的孩子叫做悼。被稱為耄與悼的老人和幼兒,即使有罪,也不對他們判刑。百歲老人叫做期,兒孫要盡心加以供養(yǎng)。
大夫七十而致事,若不得謝,則必賜之幾杖,行役以婦人,適四方,乘安車。自稱曰“老夫”,于其國則稱名。越國而問焉,必告之以其制。
【譯文】大夫級別的官員到了七十歲就可以把所掌管的事情交還君主而告老。如果告老未得允許,那么君主一定要賜給大夫幾和杖,在本國因公外出,可以有婦人陪從,若出使異國,可以乘坐安車。在上述場合與人講話,可以自稱“老夫”,但在朝廷上與自己的國君講話則要自稱己名。鄰國來問,國君必問于老者以答之。
謀于長者,必操幾杖以從之。長者問,不辭讓而對,非禮也。
【譯文】和長輩商議事情,一定要隨身帶著幾杖。長輩有所問,如果不先謙讓一番而回答,就不合乎禮的規(guī)定。
凡為人子之禮,冬溫而夏凊,昏定而晨省。在丑夷不爭。
【譯文】凡是做子女的都應做到冬天讓父母過得溫暖,夏天讓父母過得涼爽,晚上替他們鋪床安枕,早晨向他們問候請安。與平輩相處,不可發(fā)生爭執(zhí)。
夫為人子者,三賜不及車馬,故州閭鄉(xiāng)黨稱其孝也,兄弟親戚稱其慈也,僚友稱其弟也,執(zhí)友稱其仁也,交游稱其信也。見父之執(zhí),不謂之進不敢進,不謂之退不敢退,不問不敢對。此孝子之行也。
【譯文】凡是做兒子的,可以以父親的名義將某些財物送人,把一般財物贈人,還可以商量,但絕對不能贈送車馬。所以本鄉(xiāng)本土都稱贊他的孝順,兄弟親戚都稱贊他的善良,同僚們都稱贊他敬愛兄長,朋友們都稱贊他對人厚道,和他有來往的人也都稱贊他的誠實可靠。見到父親的摯友,若不叫上前就不敢上前,若不叫退下就不敢退下,若不問,不敢首先發(fā)話。這樣做才算是孝子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