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華教族魂:林連玉是如何在馬來西亞堅守中華文化的?

      2024-01-15 17:58:02
      世紀人物 2024年1期
      關鍵詞:華校馬來亞公民權

      1985年12月18日,吉隆坡雪蘭莪大會堂打破了成立六十年來的慣例,在大禮堂設置了靈堂,安放了一位華人的遺體,供各界人士瞻仰遺容和吊唁。

      雪蘭莪大會堂為何會破例?馬華校董主席林晃昇曾說:“這是由于林連玉生前為華文教育及民族權益奮斗及犧牲,已對整個國家及民族留下了令人非常欽佩的功績,是一位為了國家與民族的出色教育家?!?/p>

      那么,獲得贊譽的林連玉又是如何在馬來西亞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而奮斗的呢?

      1901年8月19日,林連玉出生于中國福建省永春縣蓬壺西昌鄉(xiāng)一個世代寒儒的書香之家,祖父與父親皆以教書為業(yè),所以,即使家道中落后,其父希望他往商界發(fā)展,他卻難改骨子里對知識的渴望,在得知陳嘉庚(愛國華僑)先生所創(chuàng)辦的集美學校師范部擴大招生的消息后,毅然決定去報名投考,并獲得了在一百四十多名考生中名列第六的好成績。

      深知求學機會來之不易的他,孜孜不倦,日夜苦讀,以優(yōu)異的成績畢業(yè)后,順理成章的留在本校擔任教員。然而,動蕩的時局打破了林連玉的平靜生活。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集美學校在革命形勢推動下,革命空氣高漲。學生組織了“校務革新委員會”,反對校長葉淵專制保守及開除學生等行為,并進行了罷課斗爭。陳嘉庚為了避免事態(tài)進一步擴大和惡化, 宣布停辦學校。此時,林連玉已經在母校執(zhí)教了兩年,卻不得不因學校停辦而離開了母校,前往馬來亞(馬來西亞前身)謀生。

      隨后幾年,林連玉一直輾轉在印尼與馬來亞之間,直到1935年,他的老朋友黃光饒(時任馬來亞吉隆坡尊孔中學校長)邀請林連玉前往該校任教并協(xié)助工作,于是林連玉再次出洋到馬來亞尊孔中學執(zhí)教。尊孔中學也見證了他為民族平等和馬來西亞華文教育不屈不撓的一生。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fā),揭開了中華民族全面抗戰(zhàn)的序幕。1938年,陳嘉庚組織及領導了“南僑總會”,領導南洋華僑開展各種活動進行籌款募捐,以此支援中國人民的抗日戰(zhàn)爭。林連玉懷著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對中華民族濃厚的感情,以及對陳嘉庚先生的敬重,在當地及學校積極組織并參加了各種力所能及的抗日救國募捐等工作。1941年,戰(zhàn)爭還是蔓延到了馬來亞,尊孔不得不停辦,林連玉參加了雪蘭莪醫(yī)藥輔助隊,后來甚至來到新加坡前線。然而戰(zhàn)爭是殘酷的,他不得不兩次徘徊于生死邊緣。日軍侵占馬來亞后,他以養(yǎng)豬為業(yè),這也是林連玉人生中為數不多的脫離教育事業(yè)的日子。

      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林連玉再度回到吉隆坡,并在董事部及校務委員會的積極配合下,艱難完成尊孔中學的復建工作,廣大華僑學子得以再度回到知識的懷抱。

      此時,林連玉發(fā)現(xiàn)了一個令人心痛的問題——“華校教師待遇非常菲薄,他們病了無錢買藥,死了無錢買棺材,真是可以說慘絕人寰?!绷诌B玉在演講中這樣講到。

      一方面,當時馬來亞社會上教師的待遇普遍很低,“窮教師”已經成為“常識”;另一方面,當時的殖民地政府是排華的,他們千方百計地歧視,抑制和排斥華校教育。而華校的一些董事們“賤視教師、刻薄寡恩”已然變成普遍現(xiàn)象。

      在這種情況下,林連玉認為必須把教師們團結起來,只有自身團結起來,才有力量為教師這個團體謀求屬于自己的合法權益。

      1947年,他聯(lián)絡了一些華校校長,在尊孔中學舉行座談會,經過討論后選出了教師公會七人籌備委員會,林連玉被舉為主席。后來經過種種努力,1949年8月,吉隆坡華校教師公會正式成立。林連玉擔任秘書職。翌年,他被選為主席。在他的領導下,教師公會積極向社會各界籌募經費,為廣大教師爭取福利,并制定了教師會員福利章程,從而保障了華校教師的基本權益。

      “誰能夠改善華校教師的生活呢?于是,我想起,如果把教師組織起來,團結就是力量,可以以教師的自身力量,為教師謀取福利。因此,挺身而出,號召組織教師公會。這一個理想,現(xiàn)在由事實證明,果然不錯。這是我生平最覺快慰的一件事?!?/p>

      ——林連玉

      幾乎是同一時間,另一個涉及全體在馬華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也被提上了日程,那就是華人公民權問題。

      這就得介紹一下馬來亞的人口來源。馬來亞是個多民族國家,馬來族是馬來亞的土著民族,同時也是第一大民族,華人和印度人分別是馬來亞的第二、第三大族群。馬來人作為當地土著,認為華人和印度人只是寄居在馬來亞,寄人籬下者怎么能作為國家的主人呢?因此,1956年,馬來亞聯(lián)盟政黨各族代表與英國政府談判要求獨立,在商議籌備制定時,對有關公民權的問題,曾發(fā)生爭議,一些馬來族政黨不同意當地出生的外藉移民后裔自動獲得公民權。

      但在馬華人的公民權,涉及到廣大華人在馬的長期生存和發(fā)展,同時也涉及到華人族群在馬是否能掌握到話語權,“如未能在憲法上明文規(guī)定華人在本邦之地位,恐無平等之可言”。因此,以林連玉為主席的馬來亞華校教師總會,和雪蘭莪中華大會堂、雪蘭莪三十六行團總會、霹靂中華大會堂及馬六甲中華總商會五大華人社團發(fā)起,召開“全馬來亞華人注冊社團爭取公民權大會”,參加會議的有一千零九十六個社團的代表。林連玉被選為爭取公民權大會的主席團成員之一。大會通過了以下四項決議:

      (一)當地出生的即為馬來亞當然公民;

      (二)在本(馬來亞)邦居留五年以上者,可以申請為當地公民;

      (三)各民族的權利與義務一律平等;

      (四)列華文為官方語言之一。

      1957年8月,馬來亞正式獲得獨立,馬來亞政府宣布了自1957年9月1日至1958年8月31日的一年內,為各族移民及其后裔申請馬來亞公民權的期限。據1959年馬來亞國會選舉時的統(tǒng)計,獲得公民權資格有權參加選舉的華裔選民大概為90萬人,而這一數據在1955年,僅有12萬人,這足以說明林連玉等人關于華人公民權的努力不僅十分必要而且十分有效。

      華文教育關系到每一位海外華人是否還能接觸并學習自己的母語,也就是漢語。語言和文化緊密相連,學習母語對于華人后代樹立民族認同感、民族歸屬感至關重要,而對于英國殖民者、馬來族來說,抹除華文教育,則意味著進一步的文化強勢地位,更是在馬華人追求民族平等的道路上設置了一道高高的路障。

      在殖民時期,英國殖民政府對華文教育采取歧視和排斥的態(tài)度,1946年,其在馬來亞頒布了一份“教育政策白皮書”,主要是強調英語教育。1950年,在其頒布的“中央教育洛詢委員會報告書”中,非常赤裸地指出“英語對于溝通各族文化,促進相互了解及和諧共存,有其最大的貢獻?!弊罱K目標是:“以英語為教學媒介的免費小學教育”。一味的推崇英文教育展現(xiàn)了其絲毫不掩飾的狼子野心,然而,同時也更能激發(fā)出馬來亞各民族對于獨立和平等的渴望。

      英殖民政府眼見此路不通,于是很快改變了花招,決定利用各民族之間的矛盾,挑起內斗。其組織了兩個所謂教育調查團進行“調查研究”。一個是以牛津大學社會訓練主任巴恩斯教授為首,“研究馬來方言教育制度”,另一個以芬恩和吳德耀博士為首,“研究如何使華校對建立一個多元的獨立馬來亞國家,作更大的貢獻,草擬其建議”。后來分別寫出了兩份調查報告。

      “巴恩報告書”強調“小學要在培養(yǎng)一個共同的馬來亞國家觀念,而此種教育應在不分種族的國民學校中獲致”。主張“巫(馬來)、英兩種語文為教學媒介”,而以“國民學校取代其他種族性學?!?。本質上就是排斥和消滅馬來亞的華文教育。

      “芬、吳報告書”則認為“華校為實際實要,應是三種語文馬來文、華文、泰米爾文的教育,主張增加華校津貼”。

      這兩份報告一經發(fā)表,就在馬華人社會中引起了大家的強烈反對,然而,英殖民政府還是根據這份“巴恩報告書”通過制定了“一九五二年教育法令”。

      看來,光是譴責已經不能為自己爭取到權益,必須行動起來。教總和雪州華校董事聯(lián)合會、馬華公會聯(lián)合發(fā)起召開第一次全國華校董教代表大會,林連玉代表馬華校教總在大會上提出“爭取華文列為馬來亞的官方語言之一”。并發(fā)動四百社團簽名,表示堅決反對教育法令。林連玉先生說:

      “及至1954年,為著反對1952年教育法令,教總公開揭示下列三大主張:(1)維護母語母文教育,(2)各民族的教育一律平等,(3)爭取華語列為官方語文之一。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教總的三大主張已普遍深入人心,熔鑄成為民族的意識,形成一股巨大的力量,我相信,任何大力是沒法加以摧毀的?!?/p>

      到了1955年,馬來亞即將獲得獨立的前夕,局勢再一次發(fā)生了變化。馬來亞各族政黨,主要是以東姑為首的聯(lián)盟巫統(tǒng)政黨和以拿督翁為首的國民黨,正進行激烈的競選運動。為了爭取華人的支持,華文教育問題成為這兩派激烈競選斗爭的焦點。

      1955年1月12日,以林連玉為首的馬華教總代表四人應邀,與以東姑為首的巫統(tǒng)四位代表以及以陳禎祿主席為首的馬華公會代表,在馬六甲荷蘭街陳禎祿府邸舉行了著名的“馬六甲會談”。會談中,林連玉再次堅定了立場,那就是“中文必須被列為官方語言之一”,然而,當時的東姑卻回應說,“從此時到大選為止,暫時不談華文列為官方語文問題?!甭暦Q主要是怕政敵借機造謠——“巫統(tǒng)已把馬來亞出賣給馬華公會了,如果聯(lián)盟選舉勝利,我們馬來人將來就要學習華文,放棄巫文了。”又再三強調,只是暫時不提而已,如果競選成功,還是會取消1952年教育法令,重新擬訂對各民族公平合理的教育政策。

      答應這個條件,林連玉有兩方面的考慮,其一,陳禎祿認為拿督翁是極端分子,若他上臺對華人的處境非常不利;其二在于,可以獲得三大利益:第一是廢棄“一九五二年教育法令”;第二是奠定董總,教總代表華文教育的地位;第三是促使陳禎祿(時任馬華公會會長) 以后為華教力爭。既然是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那么在時間和對外說辭上小小的變通一下也無關大局。并且,東姑上位后,確實踐行了諾言,1952年教育法令被取消,并組成了以敦·拉薩教育部長為首的十五人教育委員會,重訂教育政策。

      不久,“拉薩教育報告書”出臺,該報告書教育政策第十二條“最后目標”卻規(guī)定“馬來文將為所有學校主要的教學媒介”。

      林連玉急忙與教育部長拉薩交涉,“我們萬萬不能接受最后目標第十二條,因為,我們若是承認這一點,即是等于承認有一天華文教育應被消滅。”最終,拉薩妥協(xié)了,第十二條在1957年教育法令中被刪去,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獲得了一次階段性的勝利。

      還不等華文教育者們利用這來之不易的勝利更進一步,馬來亞的華文教育就再次遭受了毀滅性打擊。1960年,拉曼達立報告書發(fā)表,其中規(guī)定,中學的所有公共考試只能以國語或英文為媒介語,否則取消津貼,并且教育部長有權在他認為適當的時間,把國民型小學(即華小、印?。└臑轳R來小學,赤裸裸的暴露出當權者的意圖,就是將華文中小學連根拔起,在義務教育階段切斷華文教育的根。

      處在馬來亞華文教育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林連玉先生起來大聲疾呼:

      “眼前是我們中學最后抉擇的時期,要維護民族文化嗎,就得面臨經濟的壓迫,要獲得經濟援助嗎,就得放棄本族的文化,到底要怎么辦呢?孟子說: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義者也!我們認為,傳統(tǒng)相承已經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不但要加以保存,還要發(fā)揚光大。因此,我們必須不惜任何代價,維護下來,這就是說,津貼金可以被剝奪,獨立中學不能不辦!”

      在林連玉的號召下,全馬華人出錢出力,開始獨立自主辦起自己的中學,并慢慢恢復其規(guī)模,總算沒有讓敵人的陰謀得逞。

      然而,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次變成了針對林連玉個人的“陽謀”。1961年8月12日,林連玉先生接到內政部通知,吊銷其公民權,約十天之后,其教師準證也接著被取消,可謂是“殺人又誅心”。

      林先生又是因為犯了什么罪而被剝奪公民權的呢?

      通知上寫道:

      (1)故意歪曲與顛倒政府教育政策,有計劃激起對最高元首及聯(lián)合邦政府的不滿。

      (2)含有極端種族性質的動機,促成各民族間的惡感和仇視,以致可能造成騷亂。

      可以看出其中充斥著對林連玉先生的污蔑與誹謗,他究竟犯了什么罪?剝奪林連玉的公民權,本質上是一種公然的政治迫害。

      過后,馬來亞政府代表對林先生表示,只要你不出聲,公民權是不會有問題的。

      林先生的回答是直接了當,干脆利落的:“不能說話的公民權要來做什么?”

      接著,又有官員意圖威逼利誘:“你要什么盡管開口?!?/p>

      林先生聲色俱厲地回答說:“我個人沒有需求,我所要的是為民族的利?!?/p>

      誠如他自己所說:

      “爭取民族的權益是神圣的任務,我們是永遠不會屈服的。即使不幸遇到濫用權者棘手摧殘,仍然昂起頭來,頂天立地,威武不屈地奮斗到底!”

      他已經做到了,他就是馬來西亞的華教族魂!

      1985年林先生與世長辭,被馬來西亞華人譽為“族魂”。此后,十五個華人社團聯(lián)合成立林連玉基金,推動林先生“多姿多彩,共存共榮”的理念。來源/華僑歷史博物館

      1985年12月18日清晨,林連玉溘然長逝。

      然而,“族魂”永垂不朽,每一位馬來西亞華人都會深深銘記這位民族英雄的不朽功勛,并因為他的奮斗而受益。同時,還會有一代又一代的“林連玉”繼承他的精神,繼續(xù)走他開辟的道路,繼續(xù)為傳承中華文化而奮斗終生!

      (來源:國家人文歷史)

      責任編輯/張元奕

      猜你喜歡
      華校馬來亞公民權
      Malayan1 Tigers 馬來亞虎
      基督新教在英屬馬來亞的傳播及特點
      東南亞縱橫(2020年4期)2020-07-19 10:49:31
      柬埔寨華校文化教學調查研究
      戲劇之家(2020年8期)2020-04-08 01:26:01
      The Impacts of Extension of Roman’s Citizenship
      東方教育(2018年23期)2018-09-28 10:36:50
      民國時期華校國語文考試研究
      菲律賓華文教育及其存在的主要問題
      公民權、社會組織與民主:治理視域下三者互動關系的分析
      江漢論壇(2016年11期)2017-02-23 20:43:26
      憲法基本權利解讀及體系實踐路徑研究
      商(2016年24期)2016-07-20 22:18:58
      泰北華校小學生語言使用及語言態(tài)度調查報告——以清萊府光明華僑公學為例
      覬覦與固守之間
      ——羅馬公民權視角下同盟戰(zhàn)爭爆發(fā)的原因
      古代文明(2013年4期)2013-10-21 22:43:11
      东乡族自治县| 平武县| 巴青县| 济宁市| 博客| 黔西| 丰顺县| 九江市| 武穴市| 乐业县| 衡南县| 平南县| 泸溪县| 射洪县| 台湾省| 甘洛县| 沭阳县| 德庆县| 昌宁县| 颍上县| 工布江达县| 格尔木市| 柏乡县| 乌苏市| 临沭县| 磐安县| 广南县| 莎车县| 五华县| 富锦市| 兴海县| 磐安县| 诸城市| 普陀区| 盱眙县| 迁西县| 专栏| 乌鲁木齐县| 大连市| 天气| 贵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