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是傳統而古老的文化形式,是人成長歷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云會中心小學以“有故事的學校,有溫度的教育,有精彩的童年”為辦學愿景,堅持“故事伴成長”的育人理念,全方位構建“故事育人”體系。學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融入故事之中,通過故事激發(fā)學生善良的天性、對事物本真的追求和對美好的向往,努力培養(yǎng)真善美的新時代少年。
一、“故事育人”體系的建設進程
故事是送給孩子最好的禮物。十五年來,學校始終堅持走“故事育人”的特色發(fā)展之路。經由故事,學生找到了生長的快樂源,教師找到了成長的增長點,學校找到了發(fā)展的突破口。
(一)“故事育人”的1.0時代
2007年,全國首個“中國故事之鄉(xiāng)”落戶余杭,學校被余杭區(qū)文聯、教育局確立為“少兒故事講演基地”,開啟了學?!肮适掠恕钡?.0時代。學校制定了“人人愛聽,個個會講”的特色發(fā)展目標,成立了“鄉(xiāng)音”故事社,邀請專家開展故事講演技巧專題培訓,全方位開展師生講故事活動。此外,學校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故事比賽和活動,讓故事活動成為學校最引人注目的特色活動。
(二)“故事育人”的2.0時代
2013年,學校開始以課題引領的思路搭建“故事育人”的途徑和策略,《農村小學故事特色活動的設計與實施》被確立為浙江省規(guī)劃課題,開啟了學?!肮适掠恕钡?.0時代。學校將特色發(fā)展目標提升為“個個愛聽、人人會講、知行合一”,明確了“故事伴成長”的育人理念和“有故事的學校,有溫度的教育,有精彩的童年”的辦學愿景。同時,學校成功入選了區(qū)首批“課改試點學?!?,著力建設“故事育人”校本課程。學校開發(fā)的“小故事大能量”課程獲評區(qū)級精品課程。
(三)“故事育人”的3.0時代
2021年,學校掛牌浙江外國語學院附屬云會小學,全面啟動與浙江外國語學院的深度合作。學校在五育融合的背景下提出了“三創(chuàng)融合、故事育人”的品牌建設目標,《三創(chuàng)整合: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的學校育人新行動》被確立為杭州市規(guī)劃課題,開啟了學?!肮适掠恕钡?.0時代。學校堅持素養(yǎng)導向,創(chuàng)新“故事育人”的形式和內涵,將故事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故事在推進五育融合過程中的載體作用,為“故事育人”特色的迭代升級注入新的內涵。
二、“故事育人”體系的實施舉措
經過十五年的實踐探索,學校構建了立體化的“故事育人”體系。該體系包括“發(fā)現—欣賞故事”“呈現—講演故事”“放飛—創(chuàng)作故事”三個板塊,基本涵蓋了故事活動的各個方面,同時也遵循了從感知到思維再到實踐、從被動到無意再到主動的兒童認知規(guī)律。
(一)在欣賞故事中浸潤童心
愛聽故事是人的天性,而故事中的道理和智慧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維,從而能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他們的行為習慣。學校創(chuàng)新開展了故事城堡、故事工作室、故事海報、故事明星等活動,將故事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使故事中蘊含的道理和智慧深植在學生心中。
1.課堂滲透故事
學校將云端故事、圖文故事、即時故事融入課堂教學,創(chuàng)作數學故事、英語故事、科學故事等各種故事,積極構建基于故事情境的童趣課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把故事作為教學素材,用故事創(chuàng)設情境,并以故事的形式提出問題、組織討論,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為課堂教學增添生機和活力,從而幫助學生煥發(fā)學習動力、提升學習效率、實現心智發(fā)展。
2.課間觸摸故事
學校以“故事育人”為核心,積極推進校園故事育人文化建設。學校通過在大廳設置故事展示,在花壇樹立哲理故事,在走廊、樓道設置長廊故事,用櫥窗展示“云會好故事”,在午餐時間播放音頻故事等形式,在校園中營造了濃厚的故事氛圍。學生可以用視覺、聽覺感受故事,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和改變。
3.云端推送故事
學校積極為學生開辟聽故事的新途徑,創(chuàng)新開設了“云美故事”微信公眾號,推送“每周故事之星”,讓學生在云端共享故事;與喜馬拉雅音頻分享平臺合作,將故事與互聯網接駁,為學生提供更為便捷的故事體驗。在新媒體的助推下,學校將故事文本、故事繪本、故事音頻、故事視頻等內容定期推送給學生,為他們打造了專屬的故事世界。
4.集會聆聽故事
主題教育活動是學校德育的重要途徑。學校把故事作為主題教育活動集會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將其融入國慶節(jié)愛國教育、植樹節(jié)環(huán)境教育、“三·五”學雷鋒活動、“三·八”節(jié)感恩教育、清明節(jié)緬懷教育、教師節(jié)尊師活動等主題教育中。此外,學校積極參與家庭教育,通過向家長分享學校里發(fā)生的好故事,引導學生聆聽榜樣故事、傳承榜樣精神。
5.文本匯編故事
學校將105個經典故事匯編成《手心里的故事》,編寫了《徜徉在故事的海洋里》,開發(fā)了區(qū)級精品課程“小故事大能量”和省級精品課程“云美故事”,用故事讀本傳遞正能量、浸潤童心,引領學生在故事的海洋里追尋真善美。
(二)在講演故事中守護童心
故事不僅能夠反映生活、揭示現實,而且對人的塑造有著積極的影響,具有很強的教育性。故事講演對促進學生綜合發(fā)展有著重要的作用,可以加強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幫助學生養(yǎng)成堅持不懈的意志、精益求精的品質和自我呈現的膽識,讓學生領悟做人處事的道理,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1.周末故事——零門檻盛會
“周末故事會”是學校為學生搭建的故事講演展示舞臺。學生可以自主報名參賽,家長可以全程觀看比賽。學校還將“周末故事會”的舞臺轉移到社區(qū)、圖書館、教育基地、企業(yè)等場所,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舞臺,努力讓每一名學生得到走上舞臺的機會,在舞臺上得到鍛煉和教育。
2.故事達標——進階式考級
故事達標是學校為推進學生全員參與故事講演設置的交流展示平臺。學校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對不同年段的學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并制定了故事講演技能等級量化標準,努力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故事講演活動中來,并為通過考級的學生頒發(fā)“故事達標等級卡”。故事達標活動讓學生努力有目標、展示有機會、成功有體驗,在活動中不斷進步。
3.故事節(jié)——晉級制交流
故事節(jié)是學校重要的校園文化活動,每兩年舉辦一屆,至今已舉辦了七屆。故事節(jié)設置了故事兒童畫、故事小報設計、故事邀請函設計、故事節(jié)節(jié)徽設計、故事海報設計、故事講演晉級賽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其中,故事講演活動設立了海選、晉級賽、一百強賽、五十強賽、復活賽、十六強決賽等流程,通過多輪比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感,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緊張、挫折、失敗與成功。
4.故事社團——愛好者沙龍
2008年,學校成立了“鄉(xiāng)音故事社”。經過多年的發(fā)展,這一社團成為學校的精品社團,“故事員”身份也被學生視為一種榮譽。學校邀請中國故事名家在學校成立故事工作室,為“故事員”提供故事講演技巧的專業(yè)培訓,并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各類比賽和展示活動,讓他們在實踐中獲得提升。經過學校和學生的不懈努力,學校中涌現了一批又一批優(yōu)秀“故事員”。這些學生通過講演故事登上了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臺等舞臺,故事社團連續(xù)三年被評為杭州市星級示范團隊。
(三)在創(chuàng)作故事中激揚童心
兒童時代是充滿幻想的時代,是培養(yǎng)想象力最重要的時期。在這一時期,學生可以很自然地進入語言所渲染的情境之中,并隨著故事的情節(jié)跌宕起伏。學校為學生開辟了創(chuàng)作故事的良好環(huán)境,讓學生找、寫、編、創(chuàng)屬于他們的故事,在創(chuàng)作中收獲別樣的精彩。
1.故事繪畫,童心視界
學校針對一、二年級的學生開展了“童心繪故事”活動,讓學生用畫筆記錄發(fā)生在身邊的小故事。學生創(chuàng)作的每一幅畫都講述了一個小故事,充滿了童趣和童真。學校讓學生以孩童的視角描繪美麗的世界,讓學生在互相欣賞故事作品中感受真善美。
2.故事作文,童心飛揚
兒童作文的核心是故事力,也就是構造和表述故事的能力。為此,學校每年開展故事創(chuàng)作活動,讓每個年級、每名學生都參與其中。活動結束后,學校將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匯編成《故事作文集》,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欣賞佳作,并從中受到啟迪和教育。
3.故事漂流,童心燦爛
學校開展了“班級好故事”故事漂流活動,讓學生記錄發(fā)生在身邊的正能量故事并輪流分享。每篇故事背后都有教師的點評和家長的點贊。學校通過活動傳遞了愛和正能量,讓學生經歷了尋找美、發(fā)現美、記錄美、呈現美、回味美的過程,同時也用故事連接了學校、家庭和社區(qū),讓美好在學生的心中扎根。
4.故事主角,童心守護
愛是教育的主旋律。學校組織教師撰寫育人小故事,讓學生成為故事里的主角。學校編印了《一路故事一路愛》《家訪小故事》《我們的故事》《我和云小的故事》等優(yōu)秀育人故事集,讓教師和學生的形象躍動在故事之中,讓教育的暖流在師生心田不停流淌。
三、“故事育人”體系的實施成效
十五年來,學校堅持“故事育人”,從學生成長和學校發(fā)展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經由“故事育人”體系的建設和實施,取得了學生素質全面提升、教師教學能力顯著加強、學校影響力不斷擴大的良好成效。
(一)“故事育人”賦能學生全面發(fā)展
學生在故事講演中,細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句話,認真面對每一次講演。學生把故事從課內講到課外,從省內講到省外,從校園舞臺講到人民大會堂、中央電視臺。近年來,學校培養(yǎng)了22位全國故事大王、60余位省級故事大王。學校的吳宇澤同學在央視《開學第一課》節(jié)目上以主講人身份向全國觀眾介紹了文化地標良渚古城遺址;馮雨澤同學獲得了由教育部和宋慶齡基金會聯合頒發(fā)的國家級獎學金。學生在欣賞故事的過程中感受了真善美的內涵、提升了道德素養(yǎng),在講演和創(chuàng)作故事的過程中鍛煉了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表達能力,收獲了自信,實現了全方位的素質提升。
(二)“故事育人”助力教師專業(yè)成長
“故事育人”讓教師更加貼近學生的立場,積極探索故事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和運用,把“無形的說教”轉化成“有形的體驗”,把枯燥的“灌輸”轉化成主動的“汲取”。特別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借助故事闡釋深刻的道理和知識,讓學生愿意聽、接受快、印象深,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校教師在教科研、課堂教學等各類比賽中屢獲佳績。他們先后立項了4項省級課題,8項成果在省市級評比中獲獎,3名教師在市級課堂教學評比獲一等獎。學校名優(yōu)教師隊伍不斷壯大,其中包括浙派名師1人、市級教壇新秀7人。教師隊伍的專業(yè)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三)“故事育人”推進學校轉型升級
“故事育人”讓學校找到了工作的方向和切入點,也為學校注入了向上生長的力量。學校先后獲得了浙江省少兒故事講演基地、浙江省現代化學校、杭州市理論宣講基地、余杭區(qū)十大特色品牌學校、余杭區(qū)五育并舉德育特色學校等榮譽,從農村學校成長為區(qū)域名校,成功實現了向現代化名校的轉型升級。
故事蘊含著撫慰人心的溫度,也潛藏著教化人心的力量。故事讓學生和教師越來越自信,讓學校的教育工作和學生的學習生活越來越精彩。未來,學校將繼續(xù)堅持“辦有故事的學校,做有溫度的教育,成就有精彩的童年”的價值追求,為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新時代少年不懈努力。
【汪國良,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qū)云會中心小學校長,高級教師】
實習編輯︱夏 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