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題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征程上,必然會有艱巨繁重的任務,必然會有艱難險阻甚至驚濤駭浪,所以要發(fā)揚艱苦奮斗的精神。
縱觀中華民族的千年文化歷史,奮斗者的身影屹立古今,他們以堅定理想為目標,以不懈拼搏為動力,創(chuàng)造了無數(shù)成就和奇跡。步入新時代以來,這樣的奮斗者仍然存在,他們?yōu)榱嗣褡鍙团d、國家強盛奉獻智慧和勞動,其中有探索前沿科技的專家學者、各行各業(yè)的精英模范、普通的勞動人民……
請以“奮斗”為主題,結合所學知識、生活經驗及思考感悟完成一篇作文,不得抄襲、套作。
寫作指導
一、化抽象為具體——明確立意
本次作文主題為“奮斗”,即為了某一目標、理想而付出努力的過程,既強調方向性,又強調過程和方法。對于我們來說,“奮斗”并不陌生,從小不論是家長的叮囑還是老師的鼓勵,都會頻繁提起“拼搏奮斗”,但這一概念又相對抽象,很難將其與某些行為直接畫等號,比如:努力完成作業(yè)算不算奮斗?按時閱讀課外書籍算不算奮斗?顯然,較為全面地理解“奮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小明在父母督促下完成了課外閱讀,并寫了300字的讀書筆記,隨后如釋重負地跑去“交差”,經過父母同意后開心地打開了電視機。如果我們認為小明的閱讀行為屬于奮斗,這顯然失之偏頗。再換一種情境,如果小明發(fā)自內心地想要提高語文成績,通過學習遇見更好的自己,因此,耐著性子認真閱讀課外書,并逐漸從中收獲了樂趣和成績。很顯然,這一過程適合被定義為奮斗。試看上述兩種情境之區(qū)別,最為關鍵的要素在于“以什么樣的目標,賦予某種行為以正面的意義”。在奮斗過程中,奮斗的主體必然是主動的、積極的,有明晰的目標;奮斗者所付出的努力是有價值的,能為目標的達成努力進取,采取的手段及方法是科學的、可持續(xù)的。
基于上述理解,我們可以進一步從奮斗的目標劃分。人有平凡和偉大之分,但奮斗沒有,只要是為了理想所做出的拼搏,都值得尊重與肯定。一方面,為了達成理想目標的奮斗者,他們積極向上、樂觀熱情,敢于迎接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能向著預設的目標不斷前進。例如,無數(shù)個平凡家庭中的父母,為了家庭更加美好、子女更加幸福,積極提升自己、努力工作;值得銘記和褒揚的歷史人物,包括撰寫《史記》的司馬遷、失聰后堅持音樂的貝多芬、為數(shù)學夢奮斗的華羅庚等。另一方面,為了集體利益、民族利益而努力,甚至犧牲的奮斗者。例如,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的黃繼光、新中國建設征程中的錢學森,還有扎根于大山的張桂梅老師等。當然,為個人奮斗與為集體奮斗之間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個體在成就自身的同時,往往會驅動集體的發(fā)展,而在為集體奮斗的過程中,也能實現(xiàn)自身的價值。
奮斗總是與崇高的品格和積極的實踐相結合,是未成年人健康“三觀”的重要版圖,不論什么年齡、什么身份的人都應當奮斗、認同奮斗,也有權利、有機會奮斗。對于個體而言,奮斗能更好地提高生命的質量,實現(xiàn)人生的價值,將美好的理想變成現(xiàn)實;對于社會集體而言,奮斗向上的氛圍能激勵更多的人樂觀向上,喚醒時代的活力,提高國家的綜合實力和競爭水平;對于民族血脈的傳承而言,奮斗能實現(xiàn)自立自強,從落后貧窮邁向偉大復興!同時,奮斗往往也伴隨著付出、辛苦,甚至犧牲。奮斗過程之“苦”與奮斗圓夢之“甜”的對比,讓奮斗本身更有魅力。
想要高質量地完成這一主題的作文,要準確地理解奮斗的內涵、特點及意義,將其與現(xiàn)實生活相結合,才能在立意層面不偏不倚,再輔以嚴謹?shù)臉嬎己途畹恼Z言表達,佳作可成矣。
二、小切口找角度——寫出新意
“奮斗”這一話題作文,提供了較為廣闊的寫作空間,想要在較短的篇幅中寫出真情實感和真知灼見,必然要以小的切口入題,如果一味地追求面面俱到,反而容易導致內容空洞、顧此失彼。一個合適的切入角度,不僅能讓作文更加聚焦,而且更容易寫出新意和不落俗套。但不論如何立異求新,關于奮斗的話題總是離不開以下三個方面:
何為奮斗者。集中闡述對奮斗者的理解,在作文中通過敘事、議論、描寫等方式展示心中奮斗者的形象。例如,以“奮斗,是一種態(tài)度”為題寫作,可以弱化奮斗的結果,重點強調奮斗者積極向上的態(tài)度,不論成敗只要為夢想拼搏即為奮斗者。在歷史上也不乏這樣令人扼腕嘆息的事例,六出祁山的諸葛亮,殫精竭慮、耗盡心血,最終病逝五丈原,雖然沒有完成統(tǒng)一天下的夙愿,卻表現(xiàn)了奮斗者的可歌可泣。世界足球名將梅西,19歲便參加世界杯,可這位天才少年始終沒有贏得冠軍的機會。在一次次失敗中,他始終沒有放棄,最終頂著35歲的“高齡”捧杯,比起奪冠的結果,這種奮斗的態(tài)度和精神更加讓人動容。在寫作過程中,可以抓住對奮斗者態(tài)度的理解,記敘身邊的事、編寫小故事、講述自己的經歷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歌頌奮斗者。生于華夏盛世,何其有幸!在當今時代,我們的祖國蓬勃發(fā)展,社會欣欣向榮,無數(shù)奮斗者為了理想及民族的復興奮勇前行,我們身邊就不乏這樣的奮斗者,歌頌他們、學習他們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也是完成本篇作文的切入點。比起對英雄人物、成功人士的贊美和歌頌,可以選取身邊的親人、朋友、老師及街坊鄰居作為寫作對象,從樁樁小事上反映奮斗者的精神面貌,看到平凡者身上的非凡價值。例如,以“比城市更美的是環(huán)衛(wèi)工人”為題寫作,可以描寫自己眼中的環(huán)衛(wèi)阿姨、環(huán)衛(wèi)叔叔,講述他們冒著嚴寒酷暑清潔街道、美化城市的故事。當然,在確保立意的同時,文筆也要做到盡可能優(yōu)美,例如:
夜市已經逐漸散去,街道上的行人逐漸稀少,晚歸的我看到了一座城休息安靜下來的樣子。放眼望去,點點燈火隨著城市的脈搏而明滅呼吸,腳下的狼藉讓我不禁微微皺眉。這時,我又看到了環(huán)衛(wèi)工人,她們推著小車,用掃把掃去地上的各種碎屑,讓勞累了一天的城市逐漸緩和下來。
成為奮斗者。奮斗不是誰的特權,每個人都有奮斗的機會和權利,只要以夢想引路,愿意付出汗水和努力,我們都是新時代的奮斗者。雖然我們還未成年,也應當有所擔當,以夢為馬,不負韶華,向著自己的理想不斷拼搏奮斗。如何成為奮斗者?既要埋頭苦干,又要巧干會干;既要有一時的勇氣,又要持之以恒地付出……可以從中選擇某一方向作為切入點,討論如何更好地奮斗。例如,以“奮斗,要智慧”為題寫作,可以選取失敗的奮斗案例,分析失敗的原因,從而得出“奮斗,要智慧”這一結論;也可以結合具體的生活感悟,討論如何讓奮斗更有智慧,以更加有效的方式追逐理想。
三、素材多元應用——言之有物
好文章必須言之有物,避免陷入無病呻吟的窘境,既要常態(tài)化地積累寫作素材,又要臨場寫作時巧妙應用。古語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寫作時,讀書的內涵與外延不應設限,但凡能獲取信息和新思想的實踐,都可以理解為“讀”,比如讀課本、讀電子書、讀生活體驗等,積累并利用好這些素材,能讓“奮斗”這一話題作文更加精彩。
課本素材的挖掘。當前小學語文教材為統(tǒng)編版,其中很多課文都與奮斗密切相關,寫作時可以靈活運用其中的材料,做到學以致用、讀寫結合。比如《狼牙山五壯士》中革命先輩為民族獨立而奮斗,將理想信念放在生命之先;《圓明園的毀滅》啟示我們,一個民族不奮斗就會遭受屈辱和侵略;《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要求每個人都要為集體和國家利益奮斗……熟練穿插應用這些材料,一定讓文章錦上添花。
網絡素材的應用。在互聯(lián)網與生活不斷融合的今天,通過網絡獲取信息已是平常事。通過網絡這扇窗口,我們能拓寬視野,聆聽到更多奮斗者的故事。堅守疫情一線的白衣天使、守護祖國邊疆的青年戰(zhàn)士、扎根貧困山區(qū)的教師……他們堅守著一方陣地,向著夢想不斷奮斗,發(fā)出時代的最強音,弘揚感人至深的正能量,是寫作的好素材。
生活素材的處理。脫離生活實踐的認知猶如空中樓閣,也必然難以表達真情實感。在描寫奮斗者、討論奮斗意義的過程中,作者要加強對生活素材的積累和剖析。例如,懵懂的自己受到某人、某事的啟發(fā),忽然領會了奮斗的價值,并制定目標為之奮斗;看到平凡的農民、工人,甚至殘障人士也在拼搏奮斗,被他們的精神所打動;記敘自己的一次奮斗歷程,抒發(fā)內心的情感……這些素材的靈活應用,能讓文章更加充實感人。
佳作展示
朝陽下托起夢想的小攤位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奮斗本身就是一種幸福。這一幸福奮斗觀,給了無數(shù)平凡的勞動者以精神激勵,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我生活中就有一群可愛的奮斗者,每次走在上學的路上都會看到他們忙碌的身影,聽到他們爽朗的笑聲。
從上學以來,陪伴我早起的不只有父母親切的呼喚,還有小吃攤上的豆?jié){油條。夏天,清晨是全天難得的涼快時間,整個世界都在逐漸蘇醒啟動。走在路上,可以看到車輛逐漸多了起來,一個個小吃攤也張羅開了。我輕車熟路地對老板說:“阿姨,兩根油條、一個茶葉蛋、一碗豆腐腦兒。”很快早餐的香味喚醒了我的胃口,也喚醒了我的大腦,我開始想當天要學習的知識,想校園里嚴肅又可愛的老師、大聲朗讀的同學。冬天,天還沒亮,這些小販就已經出攤,攤主們呼出的熱氣與早餐的煙火氣相融,讓呼嘯的寒風中有了人情味,陪伴著我一天天長大。
冬來暑往,我只是習慣了那便宜又美味的早餐作伴,卻很少關注這群擺攤的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逐漸懂得生活是一件很辛苦也很偉大的事,我們所享受到的交通便利、醫(yī)療教育及住房飲食的背后,都有一群默默奉獻的勞動者,是他們用智慧的頭腦和勤勞的雙手讓世界變得越來越好。
又是一個清晨,因為我出門較早,經常去的那個小吃攤上還沒什么人,便與老板閑聊了幾句。他說這份工作辛苦,但是收入沒有大家想得那么多,唯一的好處就是能守著家。大叔一邊忙活一邊說自己年輕的時候好高騖遠,總覺得能闖出一片天地來,但是慢慢覺得平平淡淡踏踏實實也是一種幸福。好多次想過換工作,但是看到親切的街坊鄰居又舍不得了。煎餅馃子、手抓餅、肉夾饃……這些小吃的味道打斷了我的思緒,剎那間我的心中有一種莫名的感動,正是這些平凡的勞動者,用雙手創(chuàng)造了美好的世界,陪伴無數(shù)個踏著朝陽追夢的學子。
我們的日子在一天天變好,我的年齡在一天天變大。有些攤主走了,有些新攤主來了,但是這熙熙攘攘的世間繁華沒有變,晨間的煙火氣沒有變,小攤位守護著一茬茬學生長大、逐夢。時至今日,我去小吃攤的機會逐漸少了,但是與它相處的那些回憶變得更加清晰了。曾把書本落在攤位上的我擔心一整天,結果老板已經把書還給了我的父母,讓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近鄰貴如親。
朝陽下的小吃攤,陪伴了無數(shù)學子逐夢長跑,也為中國復興夢的實現(xiàn)默默奉獻,向每一個新時代的奮斗者致敬!
點" 評
朝陽下的小吃攤托起了攤主的夢想,也托起了上學娃的夢想,本文以小見大地歌頌了身邊的奮斗者。本文以細膩的筆觸描寫了“我”與小吃攤之間的故事,在攤主平凡的生活中看到了其智慧和勤勞,進而聯(lián)想到了生活的便利由無數(shù)這樣普通的奮斗者托起。無論嚴寒酷暑,攤主總是早早地出攤,學生同樣迎著朝陽追逐夢想,這種陪伴讓人感動又覺溫馨。文章夾敘夾議,安排合理,情感真實,貼近生活,可見作者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悟,對“奮斗”主題有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