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寫作練習中,我們發(fā)現(xiàn)最嚴重的問題就是素材匱乏,其次是思路不清,另外就是順序混亂等。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么多問題,是因為學生在寫作之前未能認真審題或沒有列出寫作提綱,或沒有掌握寫作要訣和寫作技巧。同樣是寫作文,有人寫文章如行云流水,手到擒來,有人像在記流水賬,使讀者越讀越覺得乏味。
下面闡述一個寫作常用的技巧——“破”“承”“切”寫作要訣。那么,什么是“破”“承”“切”呢?又如何做到“破”“承”“切”呢?首先,所謂“破”就是要破題,即認真審題;而“承”則是在審清題意之后列提綱;“切”則要求我們在列好提綱之后,再展開寫作。寫作不能想怎么寫就怎么寫,否則寫出來的文章就又成了流水賬,這要求我們必須要掌握一些常用的寫作技巧,再展開寫作,這樣寫出來的文章才更有質(zhì)感,邏輯清晰,行文流暢。
一、“破”
在寫作之前,我們必須要先認真審題,即破題。審清題目大意之后,再著手寫作,那么,審題需注意什么呢?
(一)短題要補充
一般情況下,我們拿到作文題目后會發(fā)現(xiàn),很多文題看起來簡潔,甚至只有一個字,如“問”“人”等,但這樣的文題審閱起來往往才更有難度,原因是我們能夠從文題中獲取到的信息非常有限,而根據(jù)有限的信息來揣測題意,常常讓人覺得無從下手。那該怎么辦呢?我們可以對題目做一些適當補充,比如,以“問”或“人”為題,我們可以思考:誰問?問什么……然后對題目進行補充,比如“問雪”“問的學問”“偉人和小人”“人性”等。稍加補充,我們便會發(fā)現(xiàn),原本毫無頭緒的文題立刻就會變得清晰,呈現(xiàn)一個具體的事物或意向,即文章要寫什么,朝哪個方向?qū)?,或從哪里著手寫。這樣一來,寫作壓力就會稍稍減輕一些。
以“雪”的寫作為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補充:
第一種情況,在寫作之前,我們可以對題目進行補充,比如冬雪、看雪、潔白的雪……這樣,原本單純的“雪”好像沒那么“單純”了,這時我們不單能寫雪,還可以寫冬天的景色,或者是冬天的雪景,甚至可以根據(jù)“看雪”記敘某件趣事,以及通過這樣的事情將我們內(nèi)心深處的思想感情抒發(fā)出來,以“潔白的雪”來表達我們對皚皚白雪的喜愛和贊美之情。
第二種情況,我們可以對文題進行前后補充,比如“瑞雪兆豐年”“冬雪也暖人”“風雪中的身影”等這樣補充得到的文題,在原來不太單純的“冬雪”或“看雪”的基礎(chǔ)上,添加了一些人文色彩。這時我們不僅可以寫雪,也可以寫關(guān)于雪的民間傳說,或者可以敘述發(fā)生在冬天雪地里的暖人事跡,以及遺留在冬日雪地里的暖人身影,還有那些雪地里的感人畫面等,這樣文章層次又升了一級。
第三種情況,可以在文題后面做補充,使題意得到升華,比如“雪后”“雪的溫度”“雪的訴說”等。這樣,我們看雪大概率是為了賞雪,而雪后的美景和盡收眼底的一切美麗事物,自然更值得我們收到筆下。所以,這要比單純寫“雪”要高一個層次,寫出的文章內(nèi)容自然也會更豐滿。此外,雪有溫度嗎?有,但一般都是零下幾度,甚至零下十幾度、幾十度,那我們寫雪的溫度有何意義呢?這時就需要我們對文題進行延伸。雪沒有溫度,但人可以讓它變得有溫度,而且面對冰冷無情的雪時,我們甚至可以讓它化掉,把情感融入其中,雪不就變得有溫度了嗎?再者,雪會說話嗎?當然不會。那為什么還要擬定文題為“雪的訴說”呢?事實上,對文題進行補充擴展之后會發(fā)現(xiàn),原本單純的“雪”已融入了感情色彩,而且這種感情已不只局限于我們對美麗雪景的喜愛和贊賞,更多的還有我們透過現(xiàn)象看到一些事物的本質(zhì),比如冬天的雪一年比一年下得少了,這說明全球在變暖,我們再也看不到小時候有著厚厚積雪的美景了,再也看不到被大雪覆蓋的柿子樹,再也看不到童年……所以,這樣的題目又讓文章提升了一個層次,使文章更有質(zhì)感。
(二)長題抓關(guān)鍵
有時我們會遇到特別長的文題,而且字數(shù)太多,會對我們審題造成干擾。辨不清題意,如何寫作呢?遇到這種情況,我們就要學會抓關(guān)鍵詞,即題眼。多數(shù)情況下,我們審題會抓取動詞、副詞或形容詞,因為這些詞具有較強的修飾性、強調(diào)性作用。但無論什么文題,其核心都是動詞,這就要求我們在審題時千萬不能跑偏。
以“這件事教育了我”這個文題為例,題目的核心不在于“我”,而在于“教育”;又如“其實并不是這樣的”這個文題,核心不體現(xiàn)在“這樣”上,而是在“并不是”上;還有“××也美麗”,這個文題要把注意力集中在“也”字上面;。而文題“水仙花開”的關(guān)鍵詞不在“水仙花”,而是在“開”上面。
(三)標志定體裁
發(fā)現(xiàn)許多題目本身就帶有顯著的體裁標志,借助這些標志,就能很快地明確文章的體裁、內(nèi)容或?qū)懽髦攸c。
在抒情類散文中,文題中常見的標志性字眼有“贊”“頌”“賦”等,通常這些字眼都具有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作用,如《茶花賦》《綠葉頌》《白楊禮贊》等。
而在記敘文的文題中,標志性字眼包括“人”“見聞”“記”“憶”“事”等,比如“記我的同桌”“值得贊美的人”“我的初中生活”“回憶我的母親”“假期見聞”等。
對說明文而言,文題當中多帶有“自述”“說明”“制作”“介紹”“為什么”“話”“原理”等字眼,有時候也會遇到直接寫某事物的名稱的情況,比如“手表的使用和原理”“文具盒的自述”“秋天話菊花”“森林為什么可以防風”等。
很多議論文的題目一般都帶有“評”“論”“駁”“說”“議”“從……談起”“讀……有感”“從……說開去”等字眼,這類文章大多是議論文,比如“讀《窮人》有感”“談骨氣”“由《滴水穿石》想到的”等。
(四)聯(lián)想增深意
所謂聯(lián)想,即由A事物想到B事物,這個過程就是聯(lián)想。一般來說,事物A都具有實際意義,而事物B則具有象征意義。諸如“白楊”“我心中的陽光”“長城頌”“圓月”等,我們在審題時就要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將題目中提到的這些常見事物,和一些具有象征意義的事物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這樣寫出的文章就會更有深意。
以“圓月”為例,借此意象,我們很快就想到“團圓”和那些身在國外的同胞。而“白楊”這一意象,則使我們想到戍守邊疆的戰(zhàn)士。此外,“長城”這一意象,又會讓我們想到修筑長城的人民和無堅不摧的解放軍。說到“陽光”,我們自然而然會想到一些溫暖的東西,比如親情、關(guān)愛、希望或是信仰類的東西,如此便可以使文章寓意更深。
二、“承”
在平時的寫作練習中,我們一般都要先列好提綱,目的是提前規(guī)劃好寫作的內(nèi)容,主要包含主題、觀點以及素材等,寫作前列出的提綱往往對于整個寫作過程具有重要的指導(dǎo)意義。
大體來說,寫作可以分成三步:第一步提出觀點,第二步論證觀點,第三步總結(jié)觀點。而列提綱是為了使文章內(nèi)容更豐富,且語言更流暢。在此環(huán)節(jié),我們可以對寫作內(nèi)容進行有序排列,同時理清不同內(nèi)容間的邏輯關(guān)系,這樣有助于我們及時發(fā)現(xiàn)寫作中可能存在的問題。總的來說,列提綱能幫我們把各種觀點、內(nèi)容匯總和組合起來,形成一篇結(jié)構(gòu)嚴密、思維清晰的文章。
列提綱有五個注意事項:
首先,寫作前要先確定一個合適的提綱寫作格式。假如我們要寫的文章不長,則無需顧及格式問題。其次,列提綱時不要著急。雖然看起來多了一個步驟,但如果把眼光放長遠一些,會發(fā)現(xiàn)列提綱可以節(jié)省不少寫作時間。如果忽視了這個環(huán)節(jié),或許后面需要重寫或進行大范圍改動。再次,列提綱時要注意學會分級?;谝粋€明確的大主題,應(yīng)該用次要級別的標題形式來展現(xiàn)組成部分,且必須掌控好不同次級標題之間的平衡度。第四,列提綱時切忌被一些文字處理軟件束縛。以office辦公軟件為例,用它列提綱時系統(tǒng)可以自動生成,但要注意一定要保證系統(tǒng)生成的結(jié)果是我們自己想要的格式,反之則必須修改。最后,要注意列出來的提綱無論是形式還是內(nèi)容都應(yīng)該靈活,因為我們在優(yōu)化或完善提綱的過程中,極有可能會改變自己的想法,為此就需要適時適當?shù)貙ξ恼碌恼w論據(jù)或論點做出修改。
三、“切”
(一)嚴謹?shù)牟季?/p>
無論寫什么樣的文章,都應(yīng)該有嚴謹?shù)牟季?,所謂“萬事開頭難”,每一篇文章都要開個好的開頭,這樣接下來的內(nèi)容就會順暢許多。
1.鳳頭
所謂“鳳頭”即好的開頭,它也是閱卷老師第一眼看到的內(nèi)容,我們必須保證文章下文和第一段一定要連貫且聯(lián)系緊密。所以從開頭就應(yīng)該保證下文有內(nèi)容可寫,而且開頭一定要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在寫開頭段時可以用一些比喻、排比、擬人的修辭,以統(tǒng)領(lǐng)全文。
2.豬肚
優(yōu)質(zhì)文章的分段一定要恰到好處。若一篇文章僅有一大段或兩三段,即便寫得再有文采,也難以得到高分。因為老師批閱一篇文章的時間有限,假如文章不分段,很有可能會導(dǎo)致老師在閱卷時耐心全無,草草給分。因此,一篇完整的文章應(yīng)確保段落清晰,且內(nèi)容要張弛有度。
3.豹尾
文章結(jié)尾處往往需要突出或升華主題,從而使看起來平平無奇的段尾“揚”起來,給讀者留下深刻的的印象,使人讀起來感覺峰回路轉(zhuǎn)、柳暗花明,提升文章質(zhì)感,讓讀者浮想聯(lián)翩。在尾段可以運用一些修辭手法或特殊的寫作技巧,與首段相照應(yīng),這樣自然能獲得閱卷老師的認可。例如,“那天,她穿了一件紅色長裙,兩只腳邁出那道她每天都要過一遍的門檻之后,就再也沒有回來……”這樣的結(jié)尾給人以意味深長的感覺,文章結(jié)束了卻引人深思。
(二)細膩的文筆
無論寫議論文、記敘文還是散文,我們都要運用細膩的文筆將內(nèi)容呈現(xiàn)出來,目的是使文章中心更加突出,給文章注入活力,使文章更具靈性。
例如,在寫某個人時,不能直接說這個人長了兩只眼睛、一個鼻子和兩只耳朵、一張嘴巴、兩條眉毛??梢詫@個人的特點再進行細化,比如,“這個人長了一對細細的、彎彎的眉毛,鷹鉤鼻子,兩只耳朵耳垂特別厚,打眼一看就是‘有福之人’,她的一雙眼睛水汪汪的,有著大大的雙眼皮,一眨一眨可漂亮了……”這樣寫就讓讀者覺得這個女子五官端正,長得很精致。
(三)貫穿始終的思想感情
對于一篇文章來說,錯落有致的結(jié)構(gòu)布局和恰到好處的寫作格式,再加上一條貫穿始終的線索,就好比魚的脊椎骨一般,能讓魚兒游刃有余地在水里游動,整篇文章就會如行云流水一般,讓讀者感覺清晰有序。
很多人之所以不喜歡寫作文,或者覺得寫作文很難,除了自身生活經(jīng)歷和人生閱歷不夠,缺少寫作素材以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閱讀量少,沒有掌握寫作的精髓,故而在寫作時感覺沒話可說,或出現(xiàn)記流水賬的情況。其實,并不是寫作太難,而是寫作文的人沒有掌握必要的寫作技巧和寫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