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常州市錫劇院的原創(chuàng)大型錫劇《季子》在常州大劇院正式首演。《季子》是一部歷史題材的錫劇,講述了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文藝評論家季札從青年到暮年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
季札,又稱延陵季子,是常州的人文始祖,他是孔子尊敬的圣賢,對儒家文化的產(chǎn)生有重要的影響,他晚年隱居常州舜山,躬耕終老。用常州的地方劇種——錫劇來演繹這樣一位對常州文化乃至中華文化產(chǎn)生重要影響的歷史名人,這還是第一次。作為一名青年演員,我能有機會塑造這樣一位人物,更是十分幸運。在這個過程中,我最大的收獲是:精神得到了洗禮,藝術得到了磨煉。
從畢業(yè)進入常州市錫劇院主演的第一部古裝大戲《荊釵記》中的王十朋,到傳承吳派藝術的傳統(tǒng)戲常州版《珍珠塔》中的方卿,再到現(xiàn)代戲《燕雙飛》中的錢學森,我在舞臺上一次次磨煉,不斷探索、突破、前行。我演過許多古裝傳統(tǒng)戲中的小生、老生,以及一些現(xiàn)代戲中的主角或重要角色,但這次主演《季子》,對我來說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要跨越道道難關。
首先是季札這個人物分量非常重??鬃訉λ脑u價是:“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這個評價太高了,“天民”就是賢者,明乎天理,適乎人性,是古代被敬仰的人。常州可稱君子之城,正是因為有了季札這位君子。這樣一位古代的圣賢、君子,對我來說,就是高山仰止,這第一道難關,就是如何去理解人物,走進人物內(nèi)心,進而塑造人物。
其次是季札的故事發(fā)生在春秋時期,常州市錫劇院已經(jīng)多年沒有上演過先秦題材的錫劇了。1951年,劇團成功上演過先秦題材的《信陵公子》,這個戲可謂劇團的開山之作,轟動一時,雖然沒有留下任何劇照和資料,但是至今傳為佳話。現(xiàn)在80多年過去了,這第二道難關,就是如何延續(xù)輝煌,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成功創(chuàng)新。
接到劇本之后,我反復研讀劇本,又閱讀了歷史上季子的一些資料,精神得到了洗禮,我被季札這個人物深深感動?!都咀印愤@部戲體現(xiàn)了春秋動蕩年代,一名濁世君子蘊含的可貴的反戰(zhàn)精神與高尚的人格力量,以及現(xiàn)實的殘酷、人生道路的多重選擇……季札本是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吳王壽夢最小的兒子,他深受父王賞識,因為德才兼?zhèn)?,聲望很高,他原本可以奉父命繼承王位,可他為了堅持自己的追求,擯棄世俗之見,奔走天涯,有家難回,做了一名孤獨的君子。他視名利如浮云,為了正義,為了百姓,卻一次次勇于擔當,不顧自身安危,最后舍生取義,可謂鐵骨錚錚。
理解了人物,在塑造人物時還有幾個難關。一是這個戲的服裝非常厚重、華美,雖然符合春秋的時代特色,但是沒有水袖,戲曲的很多傳統(tǒng)程式也就不能使用了。這樣的情況下,要如何把人物塑造好,并且讓人感受到戲曲之美,錫劇之美?二是季札這個人物的年齡跨度很大,從剛出場意氣風發(fā)的青年公子,到最后幾場的耄耋老人,如何跨越行當,演出人物的反差?我在舞臺上也演過一些老生,但是沒有演過90多歲的老人。三是傳統(tǒng)錫劇以唱為主,念白相對沒有京昆那么成熟規(guī)范,劇中季札的唱段卻少于念白,很多劇情需要用有力的念白去推進,這對我來說也是個挑戰(zhàn)。
在排演的時候,總導演韓劍英、副導演李政成、王勝標給了我許多幫助。為了使季子的念白鏗鏘有力、前期和后期有差別,體現(xiàn)人物的情感,光是對臺詞這個工作,我就在導演的指導下進行了整整一周。在第一場季札面見楚王時,有一段臺詞,是季札不懼楚王的蔑視與恐嚇,據(jù)理力爭,表現(xiàn)了人物的君子之風和擔當?shù)挠職?,季札有一大段念白“大王!伍家滿門忠臣,橫遭陷害,天下無不曉此奇冤……”,正是這大段念白震懾了楚王,也打動了公主景蘭,非常重要。我借鑒了京劇的韻白,來表現(xiàn)季札這個人物在這種場合下的嚴肅、端莊、沉著、穩(wěn)重。我特別注意聲音貫臺,字音吐真。我也認真琢磨了念白的意思,在語氣和抑揚頓挫上都做了細致的處理。同時我也注意到人物的年齡感,當時的季札正值壯年,風華正茂,應當是朝氣蓬勃的。到了第五場,季子已經(jīng)是耄耋之年,他為救陳國百姓,去勸說自己的故交子期退兵,又有幾個回合重要的念白。從“將軍幾十載戎馬生涯,恐將老夫忘卻了”,到“人活一世,食不過三餐,臥不過七尺,死了不過個小小墳頭……”這時的季子已經(jīng)衰老了,所以聲線低沉、滄桑,但是又不能顯得弱,還是要帶著風骨的。我借鑒了京劇麒派老生的念白方式,帶點沙音,但是鏗鏘有力。
在季札的唱腔上,與傳統(tǒng)錫劇相比,這次既有繼承又有創(chuàng)新。錫劇本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劇種,唱腔柔美婉轉。季札出場第一段唱腔只有四句,分量卻相當重。在季子出場前,有一段鋪墊,楚王宴請列國諸侯,大逞威風,諸侯們順風轉舵,全無節(jié)操。這是烘云托月法,為了烘托出季札出場時如月亮般皎潔明澈。一番鋪墊后,季札出場了,他孤身犯險,要為吳國平定一場波瀾,他的出場一定是與眾不同,要表現(xiàn)出一種濁世君子的風范。季札出場的短短四句唱腔,就突破了傳統(tǒng)?!靶Τ跹驹绑圪p樂,卻分明逞他那箭戟兵刀??v然是天羅地網(wǎng)當走好,要為我吳山舜水退驚濤?!边@四句曲調用的是【高撥子】,旋律高亢中帶有悲憤,激越中帶有蒼涼?!靖邠茏印渴且环N老腔,源于徽調與其它南方腔調,京劇使用得比較多,這次在錫劇中使用,先聲奪人,不同凡響。我把這出場第一段唱處理得高亢激越又不失錫劇韻味,收到了較好的現(xiàn)場效果。
季札第一個大唱段,是第三場在徐君墓前掛劍的唱段。季札唱了四句【簧調導板】,來到徐君墓前,發(fā)現(xiàn)徐君已去,自己來遲了,悲慟不已,唱了一大段【慢簧調】,這是最有傳統(tǒng)錫劇韻味的一段唱腔,可以說是全劇的中心唱段。季札掛劍的故事,千百年來感動著無數(shù)中國人。歷史上季札帶著千金寶劍出使晉國,途經(jīng)徐國,徐國國君沒有說什么,但臉上透露出想要寶劍的意思。季札有出使上國的任務,沒有把寶劍送給徐君,但是心里已經(jīng)答應給他了。后來季札完成使命回到徐國,雖然徐君已逝,他還是解下寶劍掛在了徐君墓前的樹上。他信守了一個沒有說出口的諾言,是那樣的至誠君子,所以被稱為“中國誠信第一人”。這里的戲劇行為是掛劍,中心唱段還有兩層意思:一是信守“心諾”;二是向父親表明自己的決心——愿意舍棄這代表王權的千金寶劍,做個普通的百姓,從此隱居延陵。這段唱表達的也是全劇的中心思想,包含季子精神最精華的部分,所以是我用力之處,在唱腔韻味、人物情感等方面都做了細致的處理。
季札第二個大唱段,是在第四場隱居舜山之后。90歲的季札第一次登場,有一段唱“耕種舜山幾十載”。歲月流逝,已經(jīng)過去了五十多年,這時的季札與前一場掛劍時的季札截然不同,他不再是瀟灑的貴族公子,而是親自種田幾十年的平民老者了,人物的行當也從小生跨越到老生。我在唱腔上做了一些處理,唱起來低沉、緩慢了,也更接近錫劇的老腔老調,與前面截然不同。在表演上,我除了學習老生這個行當?shù)谋硌菥A,也從人物出發(fā)做了一些處理。這時的季札既然在舜山這個世外桃源和百姓融為一體,又親自種田,應該與生活中看到的那些農(nóng)村老人有相似的一面,但他又是圣人,此時應該越發(fā)像一個老神仙了。
表演季札,我的行當從小生跨越到老生,實現(xiàn)了突破。其中最有難度的表演,是在第五場。眼看一場戰(zhàn)亂又要發(fā)生,季札不顧90多歲的高齡,為救陳國百姓,敢于擔當,有了規(guī)勸子期、鳴金息戰(zhàn)這兩個戲劇行為,這是季札在劇中的高光時刻。一開始季札奔跑在曠野,趕去軍營規(guī)勸故人,這段唱做并重的表演借鑒了京劇的《徐策跑城》和錫劇的《跌雪》,用了“吊毛”這樣的技巧。但是難度更高的是最后季札在“鳴金息戰(zhàn)”中的表演,季札請求知己景蘭幫助自己一同退兵,季札敲鉦鳴金,景蘭陣前一呼,兩人拼著衰邁之軀去救百姓。兩人對唱著“一鳴金,歇戰(zhàn)鼓……二鳴金,兵戈丟……”最后終于退兵,但季札已經(jīng)力竭而亡,他完成了自己一生的理想——做一名濁世君子,行孤寂之路,不戀權位戀蒼生。這段表演,季札與景蘭配合默契,表現(xiàn)出二人有共同的理想,一生的知己之情已經(jīng)超越了男女之情,得到了升華。在這段表演過程中我?guī)锥却┲裰氐膽蚍軋A場,臺步如飛,這是短期反復磨煉之下的成果,最后圓滿完成,我自己也被人物打動了。我想,總有一些人是這樣的,他走的路很孤獨很艱難,或許一時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高尚無私的,他用一生走下去,也圓滿了,留給后人的是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
如果一條路你認定是對的,不論有多艱難,就堅持走下去吧。我演季札,得到了許多磨煉,最深的體會就在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