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英語德育教育應與英語教育的最新目標和需求保持一致。英語教師應持有與時代發(fā)展同步的英語教學理念,強調(diào)教學的目的性、計劃性以及實用性。通過深挖教材文本、依托提問啟思、活用信息技術、開展實踐活動、豐富評價標準等策略,滲透德育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科的育人功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關鍵詞 德育;初中英語;立德樹人;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5995(2024)08-0045-03
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德育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之間存在著緊密的聯(lián)系。德育和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均以課堂基礎知識的學習為核心,二者在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等多個層面展現(xiàn)出一致性。有效整合德育目標與核心素養(yǎng)教育目標,能夠促進二者的相互強化和共同實現(xiàn)。教師應當采取分層策略,將德育目標細致地融入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各項活動中,充分發(fā)揮核心素養(yǎng)教育的優(yōu)勢,擴展課堂教學的功能,從而為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長遠發(fā)展帶來深刻而積極的影響。
一、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價值意蘊
(一)貫徹學科基礎任務
根據(jù)《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22年版)》,初中英語教學的核心使命在于全方位培育學生的英語綜合素養(yǎng)[1]。在此過程中,德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通過塑造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和社會責任感,幫助學生在掌握英語知識的同時,深化對語言背后文化和社會價值的理解。教師應將德育置于英語課程構架的核心位置,引領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二)促進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提升
人文素養(yǎng)的培育旨在使學生理解并尊重不同文化,擴展國際視野。通過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德育,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賞英語國家的文化,同時加深對我國文化的認識與尊重,從而實現(xiàn)人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升。這種雙向的文化理解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結構,也增強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心,使其在全球化背景下能夠更好地與他人溝通與交流。
(三)激發(fā)學生的學科熱忱
學科熱忱是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熱愛與追求,以及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態(tài)度和主動精神[2]。德育的融入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精神文明教育,激發(fā)他們對英語學習的濃厚興趣。德育不僅強調(diào)知識的獲取,更注重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的塑造。通過閱讀和活動中內(nèi)含的道德美、文化先進性等元素,結合語言情境和文化背景,教師能夠有效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積極向上的學習態(tài)度和文化觀念,使學生自發(fā)地投入英語學習中,確立長遠的學習目標。
二、德育融入初中英語教學中的必要條件
(一)明確教育目標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目標應專注于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圍繞一些具體的道德教育主題,如誠實、友善、合作等,引導學生反思自身的行為并建立良好的道德標準。此外,教師還應通過德育教育,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二)制定系統(tǒng)計劃
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計劃性應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和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教師可以根據(jù)教材內(nèi)容制定一系列德育教學計劃,如每月的德育主題、每學期的德育活動等。德育的實施要與語言學習相結合,教師可以在傳授語言知識的同時,設計與德育主題相關的閱讀材料、討論課題和項目作業(yè)。此外,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英語水平,選擇適宜的德育教學方法,如討論、演講、角色扮演等。
(三)注重實際效果
德育的實施應側重于實際成效。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實用性應體現(xiàn)在教學內(nèi)容的實際應用和學生行為的實際改變上[3]。教師可以通過設計實踐性的德育活動,如課堂活動、社區(qū)志愿者活動等,讓學生在實際參與中體驗和理解德育的重要性。同時,教師還應通過對學生行為的觀察和評價,評估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并據(jù)此調(diào)整教學策略。
三、德育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策略
(一)深挖教材文本,融入德育元素
當前,我國教育體系中存在多種版本的英語教材,這些教材在編纂過程中均融入了德育的元素。這些元素不僅涉及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規(guī)范,還包括愛國主義精神的教育,反映出教學材料開發(fā)與我國實際國情的緊密結合。教師需深入研究和解析這些英語教材,主動發(fā)掘其中適合開展德育教育的素材,細致規(guī)劃教學方案,將德育內(nèi)容與教學活動巧妙融合[4]。
以七年級下冊“Don’t eat in class”為例,教師可以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向學生提問:“What rules have these students violated?”讓學生用英語描述插圖中學生們違反的規(guī)定。同時,教師可以進行道德教育,討論在課堂上應遵守的規(guī)則,以及學生應如何成為一名合格的初中生。接著,通過聽力訓練,教師可以加深學生對校園規(guī)章的記憶,讓學生辨別學校允許和不允許的行為,例如,通過“Listen to music in class”讓學生意識到此類行為顯然是不被允許的。這種方法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英語技能,也增強了他們的規(guī)則意識,是一種有效的道德教育手段。此外,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jù)課程內(nèi)容撰寫一篇關于“rules”的作文,探討規(guī)則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對日常行為規(guī)范的思考。以上的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能夠將德育元素巧妙地融合到教學中,因此英語教師應深挖教材文本,增強英語教學的德育價值。
(二)依托提問啟思,強化德育效果
“提問啟思”是指教師通過提出精心設計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考,以加強初中英語教學中德育的融合與成效。教師應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的具體實際,設計具有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在思考與討論中培養(yǎng)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和正確的價值觀念[5]。
以八年級下冊Unit1 2b為例,在教師進行一系列活動后,可以引導學生求描繪主角Aron的心情變化軌跡(如圖1所示),體驗Aron在困境中的復雜情緒。當Aron被巨石擊中時,他感到恐懼;他等待了5天卻沒有任何人發(fā)現(xiàn)時,此時的他是不抱希望的;當他的水用盡時,此時他感到絕望;他意識到若不自救就會面臨死亡,他不得不砍斷自己的右手,這使他感到身體的痛苦;然而,在自救成功后,他堅信自己能活下來,對未來充滿希望。教師借助Aron的心情變化軌跡圖展其內(nèi)心過山車式的情緒變化,讓學生體會到他對生命的態(tài)度。提問應從簡單到復雜,階梯式地引導學生學習Aron永不放棄、冷靜自救的精神。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思考在野外冒險中應做哪些準備工作,從而培養(yǎng)他們熱愛生命和對自然的敬畏之心。
(三)活用信息技術,滲透德育內(nèi)容
當前,信息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已廣泛應用于教學活動中,極大地豐富了教學手段。特別是多媒體教學方法,通過圖文并茂和聲像結合等形式,顯著提升了英語教學的趣味性。在這種教學方式下,學生可以在充滿趣味的教學內(nèi)容中體驗德育教育,從而使德育教育變得更加生動和形象。
以八年級上冊“Can you come to my party?”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呈現(xiàn)請人赴宴的情景,指導學生細致觀察受邀者的回應方式,并與同伴進行互動練習,基于東西方文化的視角,對這段交流進行分析。接著,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造教學環(huán)境,安排學生在這些場景中進行角色扮演。例如,設定一個場景,其中Jeff通過電話邀請Nick到家中玩耍,因為周末時Jeff的表弟會來,而他們?nèi)齻€是好友。遺憾的是,Nick即將參加一場重要的考試,因此必須留在家中復習,他們需要協(xié)商一個更合適的聚會時間。隨后,教師可以使用PPT展示關鍵短語和相關的視覺圖像,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讓他們準備對話內(nèi)容。在角色扮演時,教師可以播放真實的電話鈴聲,以營造逼真的通話情境,并利用錄音功能記錄下學生的對話?;顒咏Y束后,播放每組學生的對話錄音,并組織全班同學共同討論對話中語言的使用是否恰當,如果用中文表達會有何不同,通過這種方式體驗中西文化的差異。通過信息技術的輔助,不僅能夠增加教學的趣味性,還能更有效地融入德育教育,讓學生在模擬情境中更深刻地理解文化差異,感受漢語的吸引力,增強文化認同感,并以辯證的視角審視中西方文化。
(四)開展實踐活動,內(nèi)化德育知識
作為一門語言學科,英語的教學若僅限于理論知識的傳授,將難以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德育教育同樣如此,若僅依靠口頭講授,難免使德育流于表面和形式。實際上,英語教材中包含了大量與學生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閱讀材料,如“Lifestyles”“Friendship”等主題,這些內(nèi)容將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結合,有助于實現(xiàn)教育的生活化。只有通過具體的實踐活動,學生才能獲得深刻的德育體驗,從而增強德育教育的實際效果[6]。
以九年級Unit 7 Section B 2b為例,本篇閱讀文本符合具有較強表現(xiàn)欲望和自尊心的中學生群體,能夠引發(fā)他們的情感共鳴,激發(fā)學習熱情。在完成一系列閱讀技巧訓練后,教師可根據(jù)文本組織課堂辯論活動,簡要介紹辯論主題、辯論內(nèi)容以及辯論環(huán)境等核心要素后,指導學生在課文中搜尋與這些要素相關的內(nèi)容(如圖2所示),再讓學生根據(jù)辯論主題,在課文中尋找支持正反雙方論點的語句。
接著以小組為單位,正反雙方各派出5名代表展開辯論,教師從旁觀察并適時介入,給予評語并鼓勵學生勇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通過這場辯論,學生們能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和家長為什么會有不同的意見,以及怎樣從另一個角度來考慮問題,明白家長的用意與他們的用心良苦。利用實踐活動,學生能夠將知識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實現(xiàn)育人目標。
(五)豐富評價標準,滲透德育教育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不應僅將關注點局限于學生的書面成績,而應積極采用形成性評估方法。這種方法強調(diào)對學生的學習動機和態(tài)度的重視,既要認可學生的優(yōu)點,也要識別并幫助學生改進不足。在此基礎上,教師還需綜合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學習環(huán)境以及學生的個體差異等多重因素,制定出客觀、公正且有效的評價標準。通過將德育教育與教學評估有機結合,教師可以利用評價的導向作用,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取向[7]。
以八年級下冊“What should I do?”為例,教師可借助單元話題向學生進行提問:“What should I do if I get sick?”鼓勵學生踴躍發(fā)言,各抒己見。在學生發(fā)言結束后,教師給予適當?shù)墓膭詈涂隙?,及時進行全面評價:“大家剛才的回答都非常出色,這是非常值得驕傲的。如果生病了,我們應該積極采取相應的措施,并加強身體鍛煉,以增強自身的免疫力?!睂W生聽到教師的反饋后,將更清楚地理解生病時應采取的措施,以及積極鍛煉和增強免疫力的重要性,從而形成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初中英語德育教育應適應新課程標準,與英語教育的最新目標和需求保持一致。這意味著教師應持有與時代發(fā)展同步的英語教學理念,強調(diào)教學的目的性、計劃性以及實用性。通過深挖教材文本、依托提問啟思、活用信息技術、開展實踐活動、豐富評價標準等策略,滲透德育教育,充分發(fā)揮學科的育人功能,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張鳳芹,濟南市章丘區(qū)實驗中學,濟南 250200)
參考文獻:
[1] 王英.在英語閱讀教學中有效進行德育滲透[J].人民教育,2020(9):61-63.
[2] 曾玉萍,曾可琪.大單元視域下初中英語情境教學的實踐策略[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7):25-28.
[3] 張紅.初中英語課堂問思學互助探究式學習淺談[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5):2-5,14.
[4] 趙珺,劉愛倩,趙文娟.基于學習活動觀的英語學科德育實踐研究[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2(12):31-35.
[5] 劉亞芹.微課導學在初中英語單元整體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2021(2):33-37.
[6] 季曉梅.基于“三生德育”理念的初中英語閱讀教學探究[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22(15):45-46.
[7] 呂國征.基于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初中英語聽說教學實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0(12):40-43,52.
責任編輯:劉 源
讀者熱線:027-67863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