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未來的教育形態(tài)將越來越注重對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這不僅包括學生對學科知識的理解與掌握能力,更包括其創(chuàng)新思維、批判性思考、有效溝通等綜合素養(yǎng)。初中階段是學生個性發(fā)展、興趣愛好塑造、學習能力形成的關鍵時期,初中階段的英語教學不應只局限于語言知識的傳授,而應更深層次地對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發(fā)展的要求和挑戰(zhàn)。本文從新課標視角出發(fā),列舉了幾條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育路徑,以供參考。
關鍵詞:新課標;初中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成繼宗,甘肅省天水市逸夫實驗中學。
新時代背景下,教育的目標不再僅僅局限于知識的傳授,而是日益轉向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在這樣的大背景下,開啟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進一步優(yōu)化了學校育人藍圖,為學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供更加精準的定位和導航,強調育人為本,中心旨在于全面提升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新課標要求英語教學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跨文化交際能力、有個性特征的思維品質和自主學習能力為目標,鼓勵教師采用實踐、探究、合作、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式,致力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一、英語核心素養(yǎng)概述
英語核心素養(yǎng)不僅涉及知識技能,而且深入到學習者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方法、學習策略等領域,意味著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進一步講,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并非孤立進行,而是需要在教學全過程中逐步實現。本文試圖以實際的教學情境為依托,深入闡述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構成及其培育途徑。
首先,語言能力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包括聽、說、讀、寫、譯等基本技能。這些技能的培養(yǎng)不僅需要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系統(tǒng)的學習逐步積累和掌握,還需要通過實踐活動,如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閱讀寫作等方式,讓學生在實踐中提升語言技能。
其次,文化意識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課標下,教學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意識和能力,使他們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并尊重英語文化,拓寬國際視野。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跨文化比較和討論,增進他們對于英語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最后,學習能力也是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信息化時代,學生應具備自主獲取、篩選、整理、應用信息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設計項目式學習活動,讓學生自行查找、整合信息,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二、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現狀
新課標準強調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這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嘗試和探索,但實際教學卻存在著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
首先,雖然新課標準強調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學校和教師面臨著多重壓力。一方面,大部分教師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仍然過于重視語法和詞匯的教學,而忽視了語言的實踐性。另一方面,公眾對中考和高考成績的過度關注,迫于社會和家長壓力,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得不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應試教育中。
其次,由于缺乏充足的教學資源和技術支持,許多教師在推進核心素養(yǎng)培育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例如,部分農村地區(qū)的學校由于硬件設施不足,網絡設施落后,難以進行有效的互動式和實踐式教學。另外,許多教師對于新課標的理解還不深入,對于如何進行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還缺乏明確的方法和路徑。
三、新課標下初中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培育路徑
(一)改變教學理念,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新課標下,初中英語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是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為此,教師的教學理念必須得到改變,更加強調學生的主體性,營造積極的課堂氛圍,從而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潛能。首先,改變教學理念是教學改革的首要任務,只有改變了教學理念,教師才能真正把教學焦點轉移到學生身上,更好地關注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角色也將從知識的傳授者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幫助者。其次,良好的課堂氛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在一個開放、民主、平等、的課堂中,學生能夠自由地表達自己的想法,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更好地發(fā)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以冀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Back to school”的教學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一種開放和互動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由表達,積極參與。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制作一份對自己學校的英文介紹,包括學校的新增設施,新的授課教師,及新轉來學生的特點等內容。教師的角色則是提供指導,激發(fā)學生思考,鼓勵學生從自己的角度出發(fā),展現自己學校的特色。此外,引導學生通過角色扮演、模擬對話等形式進行課堂表演,比如模擬與新同學初次認識;模擬與新學科老師談論如何學習新課程;模擬接待外國訪客參觀學校,讓學生在模擬的實際情境中進行語言的實踐運用。這樣的課堂活動既增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提高了他們的語言運用能力。課后,進一步引導學生反思他們的學習過程,思考如何提高學習效率和效果。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也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強化信息能力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本質是讓學生置身于真實、模擬或虛擬的情境中,以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為目標,借助多種信息源進行自主學習和協同合作。這一過程使得學生不僅能夠在直接或間接的互動中獲取和解析信息,還能提高學生對于信息的選擇、使用、傳播以及生產的能力。其次,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不僅涉及教學內容的設計和組織,還包括教學活動的實施和反饋。在實施過程中,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輔助者,需要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以冀教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6 “Seasons”為例,首先,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以制作一份全球各大城市的天氣預報,包含各種天氣情況,并以此作為教學素材。接下來,教師引導學生扮演氣象預報員的角色,提出一系列問題,如“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 today?”,鼓勵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來回答。為了加強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任務,比如讓學生自行上網查找天氣信息,然后進行對比和分析,并對未來一周的天氣進行預測。這種教學設計不僅能讓學生在情境中練習使用英語,而且能鍛煉他們獨立獲取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豐富教學資源,培養(yǎng)文化品格
教學資源的豐富性對于學生的文化品格培養(yǎng)至關重要。這些資源不僅是知識信息的載體,也是學生吸收文化精髓,提升自身文化品格的重要途徑。具體到英語教學,教學資源的豐富化既表現在課程內容的多樣性上,更反映在教學方法和手段的創(chuàng)新上。多元化的教學資源為教師提供了廣闊的教學視野和多樣的教學手段,進而使得學生能夠在多角度、多層次的知識解構和重構過程中,深度理解和接納世界文化和生活真諦。這一過程中,文化品格的優(yōu)化并不是通過空洞的理論傳播,而是通過生動活潑的教學情境和多元化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在實踐中理解、感受和體驗文化品格的價值和內涵。例如,通過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愚公移山”等故事的教學,教師可以引領學生理解堅韌不拔的品格精神,并在實踐中加以培養(yǎng)。
以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6“An old man tried to move the mountains.”的教學為例,在教學前,教師可以播放“愚公移山”的相關視頻片段,尤其是那些能夠深度展示愚公堅韌不拔精神的片段。通過視覺沖擊,讓學生對這個故事有更深層次的感知。視頻播放完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討論愚公的精神品質,引導他們試圖用英語盡可能生動、具體地描繪出愚公的形象,以此鍛煉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接下來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語言實踐活動,如小組合作創(chuàng)作英文短劇或者進行英文辯論等,讓學生用英語復述“愚公移山”的故事,抑或是圍繞“是否應該像愚公那樣堅韌不拔”這一主題展開辯論。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有機會深入實踐英語表達,而且也讓他們在思考、討論過程中更深入地理解和接納這一傳統(tǒng)文化內涵。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需要,引入更多的相關資源,如關于愚公移山的詩詞、歌曲等,盡可能地拓展和深化學生對這個主題的理解??偟膩碚f,這種基于豐富教學資源的教學模式,有助于優(yōu)化學生的文化品格,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
(四)組織小組合作,培養(yǎng)學習能力
在新課標下培養(yǎng)初中生的英語核心素養(yǎng),組織小組合作活動被視為一種重要途徑。在復雜的語言學習過程中,小組合作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彼此交流、合作,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的解決問題能力和批判性思維。這一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實踐、交流、思考和解決問題的平臺,有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符合新課標對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1“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 ”一課時,采用優(yōu)勢互補原則,將學生分組,以“旅行”為主題展開合作探討。學生需要共同協作,調動和整合各自的知識和能力,搜集和分析關于旅行的常用詞匯和句式。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而且能夠激發(fā)他們的發(fā)散性思維,增強他們的學習深度。進一步舉例,教師可以設計一系列以“旅行”為主題的小組活動如角色扮演、旅行攻略制作、旅行經驗分享等。這些實踐性強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親身體驗和實際應用所學知識的機會,有助于他們對“旅行”話題的深入理解,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和學習興趣。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不僅能夠在實踐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通過彼此間的交流和合作,培養(yǎng)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教學方式更加符合新課標對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為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實踐路徑。
(五)與生活相結合,延伸英語課堂
在新課標下的初中英語教學中,將英語教學與生活實踐相結合已經成為一種主要教學手段。這種教學方式以“生活化”為導向,將語言學習與實際生活相結合,使英語教學內容更加貼近生活,更具實用性和情境感。這種教學方式強調語言學習的實踐性,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和綜合素質。再者,這種教學模式強調英語學習的實踐性,注重學生在實際語言環(huán)境中的互動和溝通,以提升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通過模擬實際生活情境,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實際對話中來,提升他們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
例如,在學習冀教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3“The zoo is open”時,教師可以以動物園為背景,設計一系列實踐任務。例如,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制作虛擬動物園,學生在游覽虛擬動物園的過程中,可以學習和運用有關動物的詞匯和表達方式,使得學習過程更具互動性和趣味性。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扮演動物園中的不同角色,如游客、導游、動物飼養(yǎng)員等,讓學生在角色扮演中運用英語進行交流和表達,進一步提升他們的語言應用能力。另一方面,對于課外實踐活動,教師可以設計實地參觀動物園的活動,引導學生撰寫英文游記,分享他們的游覽體驗和感受。這種活動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記憶和理解課堂上學習的知識,也能使他們把英語學習與生活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在此基礎上,結合動物保護主題,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引導他們運用英語進行對話和交流,這樣既能夠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又能培養(yǎng)他們愛護動物、關愛生命的意識以及社會責任感。
四、結語
對于初中英語教學而言,新課標的實施為教師更多關注學生發(fā)展、實現教育公平、創(chuàng)新教學手段和教學方式提供了可能性。然而,僅僅依賴新課改并不能真正實現教育的改革,真正的改革需要教師、學生、家長、學校和社會等多元主體的共同參與,更需要教師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教學方法,努力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以便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這是一場長跑,需要我們一步一個腳印,持之以恒。筆者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社會需求的不斷提高,未來的英語教育一定會越來越好,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英語學習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學習的快樂,實現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周帆,袁燕華.教育生態(tài)學視角下的初中英語翻轉課堂模式研究:以常熟外國語初級中學公共英語綜合實踐課程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41):362-364.
[2]徐慶.心中有“資優(yōu)生”,更要有“后進生”:基于專家把握初中英語課堂有效教學設計案例視角的深度反思[J].英語廣場,2018(9):158-159.
[3]劉桂蓉,陳勤苗.指向素養(yǎng)科學應對順勢而為:人機對話測試背景下寧波市初中英語教學的變化與啟示[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參考),2018(9):55-57.
[4]尹榮,高旭陽.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設計研究:以人教版Goforit!八年級(上)Unit 6 Im going to study computer science為例[J].英語教師,2017(10):6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