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通過對山東省某高中的學生及一線教師進行調查來了解目前高中英語讀后活動設計存在的問題,探究問題的成因,探討解決問題的對策,旨在為一線教師提供關于如何通過英語讀后活動設計來落實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建議,進而提高一線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
關鍵詞:高中英語;讀后活動;核心素養(yǎng)
作者簡介:鐘文秀(1993.02-),女,山東煙臺人,山東省煙臺第三中學,碩士,研究方向:高中英語學科教育。
近年來,有關英語讀后活動的研究得到了廣泛的關注,眾多英語教學方面的專家和學者對讀后活動有不同的理解。鑒于此,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對影響學生開展讀后活動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調查研究的目的
本次調查旨在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究:
學生對目前高中英語讀后活動的評價以及受到的影響;
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和讀后活動的重視程度、在設計和實施讀后活動的過程中考慮的因素以及遇到的問題和挑戰(zhàn)。
通過以上調查研究,筆者希望能發(fā)現目前高中英語讀后活動是否有效落實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總結目前讀后活動存在的問題,從而提出改進和完善讀后活動的建議與措施。
二、調查研究的主要內容
(一)探索高中學生對目前英語讀后活動的評價
為了調查目前高中英語讀后活動是否有效落實了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課題組對高一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的主要內容包括:讀后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學生的參與度和興趣、學生在語言輸出方面的練習以及學生的課堂反饋和評價。
(二)探索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目前讀后活動開展的看法
通過對教師的訪談,了解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以及如何通過讀后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面向教師的訪談旨在探究教師對通過讀后活動實現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看法和認識以及在讀后活動設計和開展方面存在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以期發(fā)現問題,并探求相應的解決方案。
(三)探索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可行性建議
根據目前得到的調研數據,目前高中英語讀后活動存在學生的讀后活動參與度和興趣不高、缺乏自然過渡、學生語言輸出機會較少等問題,進行原因歸納后,筆者將針對存在的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師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視程度。
三、調查對象
調查對象為山東省某高中一年級A班和B班的學生。兩個班級的學生經過了高一一學期的學習,已具備基本的英語學習能力,對教材相對熟悉。訪談對象為四位高中英語教師。
四、調查問卷
(一)調查問卷與訪談概況
1.調查問卷。本次問卷調查面向學生,分兩輪,時間安排在實施行動前期和后期。兩輪問卷題目相同,共12題,第1題調查英語閱讀課上是否有讀后活動,第2-5題涉及讀后活動設計與實施的必要性和合理性,6-8題涉及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興趣,9-11題涉及學生在語言輸出方面的練習,第12題涉及課堂反饋和評價。問卷采用五級量表,問題答案賦值分別為:完全贊同賦值為 5,比較贊同賦值為 4,一般賦值為 3,不太贊同賦值為 2,完全不贊同賦值為 1。
2訪談。訪談面向教師,旨在探究教師對通過讀后活動實現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看法和認識以及在讀后活動設計和開展方面存在的困難和挑戰(zhàn),以期發(fā)現問題,并探求相應的解決方案。
(二)問卷的計分標準
調查問卷采用五級量表,選項包括完全贊同(5分)、比較贊同(4分),一般(3分),不太贊同(2分),完全不贊同(1分),計算每道題的調查結果平均值,以此衡量學生對陳述內容的認同度和態(tài)度。
(三)問卷的發(fā)放與回收
面向兩個班級的學生發(fā)放問卷,共回收有效問卷100份。對教師的訪談采取一對一的單獨訪談方式。
五、數據統(tǒng)計分析
(一)學生問卷調查問卷數據分析
1.學生對讀后活動必要性和合理性的看法。根據統(tǒng)計結果可知,針對第1題85%的學生表示英語閱讀課上有讀后活動。針對第2道題“我認為很有必要在英語閱讀課上開展讀后活動”,63%的學生認為非常有必要,29%的學生表示比較贊同。
關于學生對自己參與的讀后活動合理性的認識,可以通過第3題到第5題一探究竟。針對第3題“英語閱讀課上的讀后活動是與課上所學的內容相關的”,表示完全贊同的學生占57%,31%的學生表示比較贊同這種說法。
第4題調查的是讀后活動與閱讀課其他環(huán)節(jié)的過渡是否自然流暢,完全贊同讀后活動是閱讀課上自然而然的過渡和升華部分的學生占39%,41%的學生表示一般或不太贊同。
第5題“我能很好地理解教師關于讀后活動發(fā)出的指令并根據其指令開展活動”,調查的是讀后活動要求是否能有效傳達給學生,以及學生能否有效接受指令的情況。根據調查數據可以得知,60%的學生贊同這一觀點,其中36%的學生完全贊同這一說法,23%的學生表示不太贊同。
2.學生對讀后活動的興趣和參與度。問卷第6-8題調查的是學生參與讀后活動的意愿和興趣度,以及活動后英語學習興趣的變化。針對第6題“我很愿意利用課上所學,在讀后活動環(huán)節(jié)進行運用或展示”,57%的學生表示贊同,其中39%的學生表示非常贊同,表示參與意愿一般或不太愿意參與的學生共占41%。除了參與意愿,第7題調查了學生對讀后活動是否感興趣,56%的學生表示感興趣,16%的學生表示興趣度一般,27%的學生認為自己對活動不太感興趣。
針對第8題“我在讀后活動結束后,提高了對英語閱讀的興趣”,38%的學生表示完全贊同,18%的學生比較贊同,25%的學生表示不太贊同,15%的學生表示一般。
3.學生在讀后活動中的語言輸出練習情況。依據統(tǒng)計結果可以得知,44%的學生完全贊同“讀后活動中能得到語言輸出練習(如寫作、對話和翻譯等)的機會”的觀點,而42%的學生認為得到的機會“一般”或“不太贊同這一觀點”,
針對第10題“通過讀后活動,我提升了自己口語表達或寫作的能力”,38%的學生表示一般或不太贊同,42%的學生表示完全贊同,19%的學生表示比較贊同。
針對第11題“在讀后活動中,我很愿意和同伴們分享自己的觀點”,41%的學生表示完全贊同點,40%的學生表示不太贊同、一般或完全不贊同。
最后一題是對學生在閱讀課堂上能否得到教師明確評價的調查,結果顯示,表示不贊同或一般的學生占37%,表示完全贊同的學生占44%。
(二)學生問卷調查結論
依據問卷調查數據,筆者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關于學生對讀后活動合理性的評價,三到四成的學生認為讀后活動中,教師的指令清晰明確,活動內容與課堂教學內容是相關的,且兩者之間有著自然的過渡。但仍有40%左右的學生對此并不抱積極評價。
關于學生對讀后活動的興趣,不到四成的學生對讀后活動是充滿興趣的,且能夠利用課上所學參與其中,這說明學生對讀后活動的興趣不高,參與程度不深,也很難通過讀后活動對英語閱讀產生更高的興趣。
近一半的學生表示自己在讀后活動中能夠得到語言輸出等機會,包括口語表達、翻譯和寫作等,但有四成的學生對此表示一般或不贊同。
(三)教師訪談結果分析
通過教師訪談,可以直觀了解到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與讀后活動的看法,四位受訪教師的主要觀點如表1、表2所示。
由表1可知,教師比較重視讀后環(huán)節(jié),但是很少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融入讀后活動中,甚至從未考慮到其影響。只有一位教師認為讀后活動能夠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給學生提供提高語言技能的機會。教師在設計讀后活動時主要考慮學生水平、時間限制和活動內容創(chuàng)新方面,而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并未進行過多考慮。
通過表2呈現的訪談信息不難發(fā)現,教師對核心素養(yǎng)融入讀后活動的擔憂體現在學生和設計兩方面。一方面,教師認為將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融入讀后活動中,需要考慮學生實際,如果學生現有英語水平較低,則活動的難度不宜過大;另一方面,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對多方面進行考慮,例如語言技能的訓練、情感態(tài)度的培養(yǎng)、文化知識的滲透等,而且讀后活動的設計一定要與文本語言知識緊密結合。
(四)教師訪談結論
綜合表1、表2中的觀點,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大部分教師對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認識不夠深刻,設計活動的依據多為學生實際情況和文本內容,還有的教師主要考慮考試大綱的要求。因此,當前讀后活動的設計不利于對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
目前,教師在設計讀后活動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學生現有英語水平,也就是完成活動的時間、參與度和興趣度等,也有教師提及活動內容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因此,要實現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融入讀后活動,學生的興趣和接受度仍然是難點和阻礙。
六、結語
通過對學生的問卷調查和課堂觀察以及對教師的訪談,筆者對高中英語教學讀后活動存在的問題進行了整理和歸納,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總結:
(一)學生角度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學生認為讀后活動與閱讀文本主題的相關性不大。也就是說,教師沒有基于文本主題設計讀后活動,活動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偏離文本主題。另外,讀后活動與閱讀課堂的其他環(huán)節(jié)缺乏自然過渡,這就很難讓學生內化所學知識,在情景化的活動中得到訓練。因此,教師需要依據閱讀文本的主題,設計出相關的語言輸出活動,讀后活動與上一環(huán)節(jié)的過渡要自然、流暢。
讀后活動對學生的能力和思維訓練不足。通過問卷調查不難發(fā)現,42%左右的學生在參與讀后活動時得不到語言表達的機會,也沒有在活動中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個人觀點與情感。這樣的活動與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是相悖的,不利于對學生語言能力和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
學生在讀后活動后得不到及時恰當的評價。讀后活動多數需要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和解決問題,并創(chuàng)造性地表達個人態(tài)度和觀點。如果學生在參與讀后活動后,得不到教師的及時反饋,會導致自信心受挫,難以積極參與下一次活動。另外,教師的課堂評價不足,不利于學生遷移已有知識和技能,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發(fā)展。
(二)教師角度
教師對讀后活動的本質意義和核心素養(yǎng)的理解不透徹。通過訪談可以得知,不少教師設計的讀后活動仍然局限于詞法練習、語言知識鞏固,對核心素養(yǎng)的學習也只是停留在對概念的了解上,對其內涵并不熟悉。教師在設計讀后活動時,不妨從核心素養(yǎng)的四個方面出發(fā),設計出鼓勵學生主動和創(chuàng)造性表達、形成正確價值觀的讀后活動。
教師的對讀后活動實施能力不足。除了讀后活動的設計,如何在課堂上落實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至關重要。通過訪談筆者了解到,很多教師對自己開展的讀后活動不滿意,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學生能力有限,表達效果不佳;時間有限,開展不全面;學生只是表演或只是寫作,沒有深度的互動和互評;一次活動很難涵蓋多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也很難讓更多學生得到訓練。通過對學生的調查不難看出,學生對教師評價的完全滿意度只有44%。也就是說,部分教師的讀后活動實施能力不足,未能激勵學生主動、積極地表達觀點,在對學生觀點進行評價和追問方面有所欠缺。這直接導致讀后活動效率和質量不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
參考文獻:
[1]沈惠君.高中英語閱讀課讀后環(huán)節(jié)活動設計[J].教學月刊(中學版),2008(2):26-28.
[2]鄒為誠等.中學英語課程與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3]胡慧豪.英語閱讀讀后活動的多元化設計[J].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2017(20):78-79.
[4]符致湖.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英語閱讀教學讀后活動:問題與對策[D].海南師范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