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思維導圖逐步成為教育教學的有力工具。思維導圖以圖文并茂的方式呈現(xiàn)內容,不僅能幫助學生建立完善的知識體系,更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因此,將思維導圖應用于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是有必要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注重對學生思維和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利用合適的工具和方法提升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本文探討了思維導圖的價值,分析了當前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探究了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以供參考。
關鍵詞:思維導圖;小學英語;寫作教學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核心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的特點,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有關鍵作用。寫作教學是英語課程的重要內容,是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思維能力和文化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的重要渠道。然而長期以來,寫作一直是學生不感興趣甚至排斥的活動,究其原因,是學生寫作時無素材、無思路、無創(chuàng)意,導致寫作環(huán)節(jié)難以推進。思維導圖是一種重要的理清思維和內容的工具,能幫助學生有效解決寫作中的問題。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地運用思維導圖,創(chuàng)新英語寫作教學,讓學生更好地感受英語寫作的樂趣,從而有效提升寫作能力。
一、小學英語寫作教學存在的問題
英語是語言類學科,寫作作為英語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不僅鍛煉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更能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促進他們對文化的理解。由此可見,英語寫作教學對于學生的成長非常重要。但受傳統(tǒng)教學理念的影響,小學英語寫作教學還存在很多問題。
首先,寫作教學方式單一,缺乏趣味性。小學生喜好有趣的事物,對枯燥單一的事物較為排斥,而當前的英語寫作套用模板,教師讓學生按部就班地仿寫,這樣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影響學生的寫作效果。其次,寫作方式刻板,限制學生思維發(fā)展。寫作是語言與思維互動的過程,要想寫好作文,學生需要充分調動思維、發(fā)散思維,自由地進行想象和表達。然而當前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側重指導學生怎么寫,是否應用了所學句型,而忽視了引導可以寫什么,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只能按照范文或者模板來寫。
這些問題雖然看似不影響學生寫作任務的完成,但對學生寫作能力的發(fā)展產生了阻礙。教師應當正視這些問題,并積極地解決這些問題。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應用的優(yōu)勢
思維導圖是一種圖文并茂的思維工具,思維導圖能將知識有效地關聯(lián)起來,借助顏色、圖像、文字等建立記憶鏈接,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導圖相較于單一的板書,具有很強的趣味性,如果將其應用到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有諸多優(yōu)勢:
首先,思維導圖能啟發(fā)學生思維,輔助學生完善寫作思路。思維導圖是一種體現(xiàn)發(fā)散性思維的工具,通過關鍵詞聯(lián)想到其他詞,有助于學生思維的延伸。寫作教學中,寫作內容之間往往是相關聯(lián)的,寫作思路需要有清晰的思維來引導和推動,因此借助思維導圖,學生能更好地發(fā)散思維,不斷地完善寫作思路,保障寫作效果。
其次,思維導圖能提示關聯(lián),保證行文完整。思維導圖提示的內容之間有很強的關聯(lián)性,通常由一個元素關聯(lián)推理到另一個元素,這有助于學生在寫作時梳理關聯(lián)情節(jié)、關聯(lián)人物,使行文環(huán)環(huán)相扣、緊密聯(lián)結,學生可逐步寫出有條理、有因果的作文。
最后,思維導圖能助力學生發(fā)揮想象力,提升學生的寫作效果。傳統(tǒng)寫作教學方式限制了學生的想象力,學生在刻板枯燥的教學方式下很難提升思維能力。而思維導圖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在寫作時通常需要發(fā)揮想象,融入自己的創(chuàng)意。借助思維導圖,學生的想象就能逐步、逐層地落地,思維脈絡也會越來越清晰,從而提升寫作效果。
三、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用于積累,豐富寫作詞匯
寫作是運用語言的重要途徑。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他們寫作時最重要的基礎前提是詞匯的積累。如果沒有足夠的詞匯量,他們在寫作過程中就會捉襟見肘,縱然心中有想法、有內容,也無法表達出來。由此可見,積累詞匯是提升學生英語寫作能力的關鍵。但是當前小學生記憶詞匯多半依靠死記硬背,沒有科學的方法和靈活的渠道,詞匯積累狀況不佳。所以,教師在教學時,可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積累詞匯、句型,促進學生深入理解詞匯意義,把握詞形變化,有效拓展詞匯量,這樣就能幫助學生更好地開展寫作,打下扎實的語言基礎。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為例。該單元以動物朋友為主題,旨在引導學生掌握有關動物的詞匯,并能運用基礎句式描述動物特征,依照課文句型描述動物朋友。這個主題是學生十分喜歡的話題,他們在日常生活中就喜愛探討自己了解的動物。本單元寫作環(huán)節(jié)主要是讓學生利用“It has...”或“They have...”等句型來描述動物的特征。關于動物特征的詞匯很多,如果學生詞匯積累不足,就會無從下手。所以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有關動物特征的詞匯,并建立相應的關聯(lián)體系。比如,以body為中心,匯總描繪動物身體的詞匯,如tail、legs、ears、eyes、nose、wings等,而描述身體具體特征的詞匯有l(wèi)ong、big、short、small,還涉及red、black等表示顏色的詞匯。在整合梳理的過程中,學生能對動物身體的各個部位更加熟悉,并進一步梳理出有關動物的行為特征、飲食習性等的詞匯,依據(jù)這些詞匯,學生能有效地實現(xiàn)關聯(lián)記憶和理解記憶,更好地積累相關詞匯,從而在寫作時能信手拈來,逐步掌握描述動物特征的英語表達。
(二)用于思考,完善寫作思維
英語寫作不單單是詞匯、句式的運用或羅列,而是學生對某件事或某事物的認知、對某個故事的闡述等,作文中應當包含清晰的條理、明確的情感和翔實的內容,這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要求較高。小學生的思維尚處于發(fā)展時期,還不夠成熟,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把握思維發(fā)散的每個點,這樣才能助力他們思維的發(fā)展,使他們在寫作時有更嚴謹、更完善的思維。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對寫作內容進行綜合思考,搭建完整的寫作框架,從而提升寫作深度。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4“Hobbies”的教學為例。這一單元以愛好為主題,旨在引導學生掌握有關愛好的詞匯,并能運用所學句式表達自己的或他人的興趣愛好。寫作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正確運用like或likes來描述具體的愛好。這對于學生來說是比較難的,很多學生在寫作時不知道從何下手,他們一方面不理解愛好的含義,另一方面不能迅速抓住描述的重點。因此教師可以先提出一些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然后讓學生依據(jù)思考過程繪制思維導圖,借助思維導圖梳理寫作思路,從而有效拓展思維。比如,教師提問:“你們知道愛好是什么嗎?”“怎樣的活動才能稱為愛好?”“你們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常做的事情是愛好嗎?”依據(jù)這些問題,學生會進一步思考:寫作業(yè)、上學并不能被稱為愛好,愛好應當是自己喜歡且主動去做的事情,如踢球、彈琴、游泳等。據(jù)此,學生繪制思維導圖,以自己或他人為中心,思考生活中的行為,并羅列出自己或他人喜歡且主動去做的事情,然后再進一步發(fā)散梳理,寫出這些愛好能給人帶來什么樣的感受等。依據(jù)這種拓展式思考,學生對單元主題有了新的認識,同時也積累了更多寫作素材,在寫作時就能前后關聯(lián),更好地完成深度寫作。
(三)用于梳理,理清寫作層次
在寫作教學中可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其實心中有素材,也有想法,但就是在寫作時無法有條理、有層次地表達出來。特別是在遇到一些較為寬泛的習作內容時,學生往往會寫得雜亂無序,毫無邏輯或條理。即使學生的習作內容很豐富,但行文混亂,也無法稱之為有效的寫作。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來梳理寫作內容,將寫作內容的層次進行細致劃分,逐步梳理出寫作重點,幫助學生理清寫作的方向和布局,從而讓學生明確寫作層次,提升寫作能力。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引導學生談論周末活動,能以第三者角度描述他人的周末活動。寫作環(huán)節(jié),教師讓學生以“We all happy at weekends”為題,寫一寫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周末活動安排。寫作時,很多學生會出現(xiàn)條理不清、重點不明的情況。教師可以讓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要寫的內容羅列出來,按時間順序或地點順序,逐步梳理每個時間點或地點的事件,隨后選擇其中一個重要事件,繼續(xù)梳理其涉及的人物、情節(jié)、結果等,對其他不重要的事件可以一帶而過,無需進一步細化梳理。這樣學生在寫作時就能有清晰的思路框架,有鮮明的寫作層次,按照思維導圖梳理的結果進行寫作,就能更好地把握行文內容和結果,從而提升寫作能力。
(四)用于想象,發(fā)散自主創(chuàng)意
想象是小學英語寫作中常常開展的活動,學生需要圍繞寫作主題開展想象,然后寫出具有個性化的習作。小學生的生活閱歷不足,對于習作主題的想象有一定局限性,如果讓他們只圍繞教學主題來思考,難免會限制想象空間。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幫助學生進行想象,先羅列主題,再發(fā)散式地羅列出與主題相關的所有內容,隨即依據(jù)不同內容發(fā)散性地進行多元想象,這樣學生的想象空間就能被打開,他們能拓展思路,選擇更加適合自己的寫作方向,從而展現(xiàn)出自己的創(chuàng)意。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1“The king's new clothes”的教學為例。本單元是一個童話單元,主要引導學生理解故事、復述故事,并能表演故事。在寫作環(huán)節(jié),學生需要根據(jù)圖片想象故事情節(jié),并將情節(jié)補充完整。六年級學生具有較好的想象力,但要在作文中展現(xiàn)創(chuàng)意,學生需要有合理且個性化的想象。因此教師不能拘泥于課本要求,要求學生以“The lion prince”為題,重新構思這個童話故事。在學生想象的過程中,教師鼓勵他們運用思維導圖來搭建故事框架。比如,用不同的色塊、線條或形狀來預示不同的經(jīng)過和結果,用不同的文字來表示人物不同的個性和思想等。學生可以暢想結局:可能獅子國王一直以來就和藹地對待他人,人們習以為常,直到找到真心感謝他的人才能變回國王的樣子;可能獅子國王需付出艱辛的努力,讓更多的人接納他,成為好朋友,才能變回國王的樣子等。在思維導圖的輔助下,學生的想象有據(jù)可依,能更好地體現(xiàn)創(chuàng)新思維。
(五)用于總結,規(guī)范寫作流程
對于小學生來說,每一次寫作都是很好的積累經(jīng)驗的過程。要想全面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必須抓住每次寫作的契機,引導學生高效總結,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提升整體寫作水平。但當前的教學中,寫作總結環(huán)節(jié)往往被忽視,教師更多關注學生是否完成寫作任務,并不能及時地引導學生思考寫作過程、反思總結經(jīng)驗。因此,教師可以將思維導圖用于總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結合自己寫作的內容和寫作要求,進一步回顧和總結,明確自己完成寫作活動的流程和步驟,分析自己寫作過程中解決的問題和采取的方法等。經(jīng)過高效有序的總結,學生的寫作能力將會大幅提高,寫作流程會更為規(guī)范。
以譯林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Unit 4“Then and now”的教學為例。本單元引導學生談論過去的事物,并能將過去和現(xiàn)在進行對比,用英語描述變化。寫作時,學生可以結合過去的照片,講一講以前的自己和現(xiàn)在的自己。學生完成寫作后,教師應當鼓勵學生進行反思和總結,思考自己習作中描述過去和現(xiàn)在的內容是否合理,能否將過去的事情和現(xiàn)在的變化表達清楚。同時還要反思語言運用是否恰當、時態(tài)表達是否正確等。隨后,教師再讓學生從整體角度思考完成這篇習作的整個過程,從構思到搭建寫作框架再到豐富內容,學生運用思維導圖展示這一過程。如此,學生對英語寫作流程就有更清晰的認識,從而更好地提升寫作效率和水平。
四、結語
思維能力與語言能力是相互協(xié)同的,日常的語言表達深刻地體現(xiàn)出思維水平。也就是說,在英語寫作中,學生如果具備良好的思維能力,那么寫作過程便會更加順暢。實踐證明,思維導圖是非常重要的思維引導工具,對學生的能力發(fā)展有很好的推動作用。因此教師要重視思維導圖的價值,將思維導圖有效融入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用思維導圖輔助積累,以豐富寫作詞匯,用思維導圖推動思考,以完善寫作思維,用思維導圖梳理素材,以理清寫作層次,用思維導圖展示想象,以提升寫作創(chuàng)意,用思維導圖完成總結,以規(guī)范寫作流程。這樣便可有效提升學生的寫作思維水平和寫作能力,讓他們在寫作中感受到趣味性,不斷提升寫作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朱梅.思維導圖在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的應用思考[J].小學生(中旬刊),2023(5):46-48.
[2]陳鋒玉.小學英語寫作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策略研究[J].新課程導學,2022(7):29-31.
[3]黃蘭香.小學英語教學中思維導圖的運用策略芻議[J].學苑教育,2023(4):87-88,91.
[4]徐麗媛.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英語寫作教學策略研究[J].英語教師,2022(23):42-44,49.
作者簡介:龍燕,昆山花橋國際商務城花溪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