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城》是錢鍾書于"1947 年寫就的一部 "以愛情、婚姻為主題的長篇小說,取意“婚姻 "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想進來,城里的人想 "出去”。在《圍城》中,錢鍾書展示了長卷般 "的人物百態(tài)。作品主要描寫方鴻漸二十七歲那 "年從國外留學(xué)回到故土,在兩年之中曲曲折折、"""坎坎坷坷的生活。一方面,作者在小說中刻畫 "了一大批"20"世紀 30、40"年代的知識分子形象,"""另一方面,作者通過對方鴻漸一生經(jīng)歷的敘述,"""展示了《圍城》的豐富的思想意蘊——反映社會、"反映人生。
一、寫在“圍城”之內(nèi):精神困境
小說《圍城》中的方鴻漸作為普通知識分"子的一員,在現(xiàn)實社會中被平凡生活包圍,找"不到出路,陷入百無一用的精神困境中。
(一)現(xiàn)實“圍城”中的百無一用
在方鴻漸身上,作者充分闡明了抗戰(zhàn)時期"以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的基本特性——自"私、虛偽、無用。作者揭示了抗戰(zhàn)時期教育界"的腐朽,批判了站在時代邊緣的知識分子的空"虛和苦悶,用諷刺的手法,為我們塑造了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形象。
1."自私虛偽的性情
小說中描寫地方小報記者對剛回到家鄉(xiāng)的""方鴻漸進行采訪時,“第一次被人喊成‘方博士’,
便覺得‘有些刺耳’,但一想自己現(xiàn)在是個大"人物,"便覺得身心龐然膨脹,"人格偉大了好些”;"褚慎明談?wù)軐W(xué)時故意以近似乳名的 Bertie"稱呼"著名哲學(xué)家羅素,喬裝自己和羅素很親昵,殊"不知他這樣的標榜只是為了凸顯自己哲學(xué)家的"地位,炫耀自己的學(xué)問。
2. 虛無空洞的學(xué)問
在《圍城》里出現(xiàn)的一些知識分子,他們"都沒有真實的學(xué)問,無所事事、飽食終日。大"學(xué)教授拿著自己的名片到處炫耀,賣弄學(xué)問。"在假文憑光環(huán)的籠罩下,方鴻漸在生活工作中"處處遭遇尷尬, 被動地參加著派別之間的斗爭。"作者在文中用新奇的比喻很準確地勾勒出了一"些道貌岸然的人物形象,對虛無的知識分子進"行了徹底地戲謔和諷刺。
3. 全無用處的悲哀
方鴻漸在《圍城》中是比較有良知的個體, 趙辛楣曾評價方鴻漸說:"“你不討厭,可是全 無用處?!币痪湓挼莱隽朔进櫇u嘴上機敏內(nèi)心"怯弱的本質(zhì)。他是一個很平凡普通的人物,既 沒有真才實學(xué),又自負清高,在生活中依附于"他人,沒有理想,他性格的懦弱無能決定了他"一事無成。方鴻漸沒有思想的逐影隨波,透視"出當時社會背景下讀書人沒有屬于自己的獨立"的立場。
(二)理想“圍城”內(nèi)的中體西用
方鴻漸無疑是中國舊知識分子的典型代表,中國文人在宋明理學(xué)之后越來越喪失了自主性。"以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既受到傳統(tǒng)文化 "束縛,又馬上陷入了西方文化,缺乏文化的創(chuàng)""造力和思想力。
1. 封建文化的“圍城”
中國的封建文化, "就是“內(nèi)圣外王”之道,"隨著封建社會日益走向沒落,"“外王”之道逐 "漸喪失,變成了“內(nèi)圣”之道?!皟?nèi)圣”,還""是為了光宗耀祖。以方鴻漸為代表的知識分子 "因受西方文化影響, ""“內(nèi)圣”當然是做不到的,"""但借“偽學(xué)問”“假文憑”混一個吃飯的頭銜,"""也還是達到了光耀門楣的效果。方鴻漸出身于""傳統(tǒng)士族文化家庭,父親是清代舉人,給孫子""起名引據(jù)典故,并因此自鳴得意。作者從細節(jié)""出發(fā),深刻展示了封建文化的“圍城”下舊式""思想遺老的精神困境。
2. 西方文化的“圍城”
錢鍾書以詼諧幽默的手法揭示了這些知識"分子學(xué)來的西方文化的不倫不類,是爛俗無味"的西方文化與封建文化混雜導(dǎo)致了這種荒唐的"結(jié)果。學(xué)習(xí)了西方,"卻只知道西方文化的皮毛,"留洋歸來的傳統(tǒng)知識分子只是在表面學(xué)會了穿"西服、打領(lǐng)結(jié),作詩、談?wù)軐W(xué),骨子里仍是封"建文化的衛(wèi)道士,就像在西服上做了個補丁。"方鴻漸在省立中學(xué)的演講上,大談鴉片和梅毒, 雖然體現(xiàn)出的是方鴻漸學(xué)無所成,但從側(cè)面反"映出西方文化給當時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帶來的不幸,表達了作者對西方文化這"塊牌坊的審視與批判。
二、寫在“圍城”之外:人生困境
人本生而自由,卻無往不戴著鐐銬。作者"從“圍城”這一意象開始,痛快淋漓地展現(xiàn)了"人類的“圍城”困境,追求的得不到,不想要"的反倒來了,總是陷在一個尷尬的泥潭里邊。"方鴻漸常常在一種盲目的狀態(tài)下進出于各種“圍城”之間,沒有目標的生存狀態(tài)以及被選擇的"人生道路,鑄就了他不斷失意又失落的人生。"他的命運叫失態(tài)。
(一)人生無目標的生存狀態(tài)
方鴻漸在戀愛婚姻上的失敗和他自身懦弱 的性格是分不開的;他好虛榮、愛面子的心理"直接導(dǎo)致了他事業(yè)上的連連受挫。當他踏上闊"別已久的故土?xí)r, "人生的“圍城”便接踵而至,"漫無目標的生存法則注定他的人生是悲劇的,"這悲劇主要體現(xiàn)在婚姻和事業(yè)兩個方面。
1. 方鴻漸的婚姻“圍城”
《圍城》的大部分筆墨在寫方鴻漸和唐曉"芙、蘇文紈、孫柔嘉的情感糾葛。在情場上, 方鴻漸始終處于被動的地位,在巴黎回上海的"船上, 他抵擋不住“熟食鋪子”鮑小姐的誘惑, 墜于情欲的羅網(wǎng)。這短暫的一夜,如同晨露轉(zhuǎn)"瞬消失,失望的心境、損傷的得意無處寄托。"在此,作者筆鋒一轉(zhuǎn),把方鴻漸被把玩后的失"落情緒帶到下一位女性中。蘇文紈和方鴻漸之"間的糾纏不清,和孫柔嘉的交往,使方鴻漸一"步步陷入布好的機關(guān),最終自投羅網(wǎng)。方鴻漸"在不斷的失望中,走向了完全的失敗。作者通"過剖析方鴻漸情路歷程的矛盾心態(tài),把方鴻漸"的婚姻“圍城”這一困境表現(xiàn)得明確又深刻。
2. 方鴻漸的事業(yè)“圍城”
從婚姻的“圍城”,到事業(yè)的“圍城”,"方鴻漸不斷渴望沖出“圍城”,卻又不得不進"入下一個“圍城”。留學(xué)后的方鴻漸回到了內(nèi)"憂外患的故土,穿梭于多個社會舞臺,受到不"斷地排擠和傾軋,無法融入其中。人生的沉浮"和幻滅,使他陷入了絕望的處境中?;貒鬀]"有真本領(lǐng)的方鴻漸靠著死去妻子的面子賴在老"丈人家的點金銀行工作,后來因得罪周太太, 不得不去三閭大學(xué)教書,而這個選擇其實也是"趙辛楣幫他決定的。到了三閭大學(xué)之后,他沒"有學(xué)問,沒有高明的手段,又自負清高,決意不把“克萊登大學(xué)”的假文憑拿出來撒謊,這"一卑微的良知倒成作繭自縛的枷鎖。這樣一個"困境是作者對舊中國知識分子懦弱和無力的真"實寫照。
(二)人生選擇的隨波逐流
錢鍾書在《圍城》開篇設(shè)計了非常具有反""諷意味的一幕。法國游船上和方鴻漸同樣胸懷""“抱負”的留學(xué)生們一見如故,想到處在水深""火熱中的祖國,恨不得立刻回來,然而作者深""知這樣的“抱負”是無法施展、無以回報的,""故而筆調(diào)一轉(zhuǎn),“船走得這樣慢,"大家一片鄉(xiāng)心,"正愁無處寄托,不知哪里忽來了兩副麻將牌。 "麻將當然是國技,又聽說在美國風行,打牌不""但有故鄉(xiāng)風味,還適應(yīng)世界潮流”。那無處寄 "托的“鄉(xiāng)心”和“抱負”出人意料地在麻將上""找到了落腳點,作者娓娓道來看似平淡無奇的""語言,卻以辛辣的諷刺向讀者展示了留學(xué)歸來""的這些知識分子,生活在人生與社會的邊緣,""是一群孤獨唯諾的人物。
三、寫在“圍城”的邊上:哲理思考
在中華民族存亡之際,從國家到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個巨大的困境中,方鴻漸的人生困 "境正是人類普遍存在的困境,方鴻漸性格的弱 "點正是人性的弱點。作者在方鴻漸身上折射出"""了人類共同的精神追求過程,特別是現(xiàn)代普通 "人的精神追求過程,即追求—失敗—再追求的""循環(huán)。《圍城》啟示人們敢于面對虛無的人生,"""敢于挑戰(zhàn)荒誕存在的處境,雖有悲哀,但不悲劇。
(一)“進城”的欲望
《圍城》的主人公方鴻漸從事業(yè)的“圍城”,"到婚姻的“圍城”,一生忙著進城,"又忙著出城。"進進出出,終沒有個結(jié)局,最后醒悟人生就是一座“圍城”。他看起來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 迫于無奈買假文憑,被鮑小姐把玩,聽命于趙"辛楣,和太太孫柔嘉吵架后聽說姑母要來,便"披了大衣匆匆逃走……小說主人公方鴻漸是一"個沒想過自主選擇的人。
(二)“出城”的枷鎖
主人公方鴻漸在經(jīng)歷人世浮沉之后,看到""了人生處處是“圍城”。本可以有更適合他的""選擇,有不一樣的路,但熱衷于幻想和空談的他,"每次都被迫進入一座又一座的“圍城”。小說 "結(jié)尾處講到如今的方鴻漸了然無望, 沒了感覺,"""生無可戀的他漫無目標地走在空蕩的街上,時""間不知過了多久,他才耷拉著腳步踱回家中, "卻發(fā)現(xiàn),七零八落的箱子中少了一個,悵然若失,"生無可戀的方鴻漸猶如剛回國的情景,走了"一""個圈,仿佛又回到了起點,父親給他的那只悄 "無聲息每小時慢七分鐘的鐘, 此刻敲了起來"…"…""作者將一切嘲諷、啼笑納入無言當中。
說到底,人生無法突破外在的“圍城”,"皆根源于無法突破自己內(nèi)在的“圍城”。
四、結(jié)語
綜觀《圍城》,錢鍾書是把他內(nèi)心深處的"哀涼隱含在形形色色的人物背后,以犀利幽默"的手法表達一種“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無"奈和悲哀?!秶恰废衩利惗啻痰幕ǎ煤敛?容情的尖刻勾勒出一段災(zāi)難歷史中一群特定的"人,他們雖滿懷理想,卻在殘酷的現(xiàn)實社會中"過著精神空虛、蠅營狗茍的生活。
["作者簡介"]"陳果,女,漢族,寧夏銀川人,寧"夏大學(xué)音樂學(xué)院碩士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手風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