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代,女性作家群體崛起,通過她們的文"學作品與藝術(shù)視角,我們得以觀照女性生存境"況在多元文化下的相似與不同。例如中國的張"愛玲,加拿大的艾麗絲·門羅等,其作品就塑"造出十分典型的女性形象。
張愛玲的中篇小說《傾城之戀》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小說主人公白流蘇出身于式微 ""的舊式大戶人家,接受了封建包辦婚姻,但在 "婚姻中并不幸福的她勇敢選擇了與喜好賭錢的 "丈夫離婚,此后又陰差陽錯在七妹的相親會上"""認識了范柳原,開啟了賭徒一般的愛情故事。"""接受過西式教育的張愛玲并不滿足于塑造一個 "傳統(tǒng)封建的中國女性形象,于是她筆下的白流"""蘇擺脫了封建社會的束縛,賦予了“女性”這 "個名詞新的生命力。艾麗絲·門羅的中篇小說《逃"""離》在女性角色塑造中同樣出色。該小說圍繞"""女主人公卡拉的兩次“逃離”展開——卡拉第"""一次的“逃離”是逃離自己的父母,卡拉認為"""跟自己的父母生活是乏味無趣的,便與父母不"""看好的情人克拉克私奔結(jié)婚;第二次“逃離”"則是逃離了婚后逐漸暴露暴躁本性的克拉克。"""盡管由于卡拉對新城市的惶恐取代了她對新生 "活的向往,故而又選擇回到克拉克身邊,但女 "主人公對困境的努力掙脫值得肯定。
同為女性作家創(chuàng)作的小說里的主要角色,"白流蘇與卡拉兩種女性形象以不同的視角與經(jīng)歷,分別從愛情觀、家庭觀與命運觀三個方面"呈現(xiàn)出東西文化差異下既相似又不同的心理觀"念與女性主義特征。
一、愛情觀:尊嚴與生存
愛情是人類永恒的主題。不同國家的文化"背景不同,追求愛情的方式也不相同。中國傳"統(tǒng)男女在交往過程中是含蓄的,西方男女的交"往則往往更加隨性;中國傳統(tǒng)男女對組建家庭"的觀念是莊重的,西方男女對組建家庭的觀念"則往往更加隨心。生長在舊式大戶人家的白流"蘇和生活在普通家庭的卡拉性格中都有柔弱的"一面,但柔弱的背后也隱藏著倔強和勇敢。兩"位主人公沒有屈服于生活,而是費盡心思逃離"現(xiàn)實,以實際行動追求自己的幸福。然而,由"于二人家庭背景、社會背景和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 白流蘇和卡拉在面對社會和家庭的壓制、嘲諷、"逼迫時,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而堅持與社會和"家庭做斗爭的動機各不相同。
白流蘇是一位在封建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女性,她的愛情觀更多以追求人格"尊嚴為目的。首先,面對失敗的第一次婚姻,"她沒有隱忍和退讓,而是選擇了離婚,而且利"用法律程序獲得一定的婚后財產(chǎn)和利益,這在"當時的年代是聞所未聞的。其次,離婚后的白流蘇回到娘家,面對家人的冷嘲熱諷,她沒有 "放棄追求幸?;橐錾畹哪铑^,沒有放棄自我,"""她時刻堅信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當前夫去 "世,被舊社會的思想所禁錮的哥哥勸說其回去 "守寡,"白流蘇冷笑道: “三哥替我想得真周到,"""就可惜晚了一步,婚已經(jīng)離了七八年了。依你說,"當初那些法律手續(xù)都是糊鬼不成?我們可不能 "拿著法律鬧著玩哪!”[1]"能用“法律”一詞來""反駁哥哥的勸說,不僅證明了白流蘇的勇敢和""堅強,也體現(xiàn)出她超出時代的睿智和前衛(wèi)。最后,"當全家人都去幫七妹寶絡(luò)相親時,白流蘇敢于 "挑戰(zhàn)世俗的眼光,"敢于否定三嫂子給她貼的“敗""柳殘花”的標簽,不僅和范柳原跳舞,而且還""跳了三次。她想給虛偽勢利的家人一個下馬威,"""想讓家人不再看不起自己,想向家人證明她不 "是別人定義的“敗柳殘花”。她做到了,她對""命運不屈服,對生活保持信心,敢于抓住一切""機會來展示自己,不被世俗眼光和言論所吞沒。
相較而言,西方傳統(tǒng)家庭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卡拉,擁有著以追求真實生活為目的的愛情"觀。卡拉學生時代生長在一個無愛的家庭,她"在母親和繼父那里找不到關(guān)愛和溫暖,故而喜"歡小動物,夢想長大做個獸醫(yī),理想的生活就"是天天能和動物打交道。內(nèi)心渴望溫暖、渴望"被愛的卡拉覺得無情無愛的家庭生活不是真實"幸福的生活。同白流蘇相似,卡拉也是一個情"感豐富的女子??ɡ现袑W時是同學眼中的差"生,是同學們經(jīng)常嘲笑的對象,但是她并不在"乎同學們對她的看法和做法。當愛情來臨時,"卡拉表現(xiàn)得十分倔強。十八歲的卡拉在干活的"馬棚里遇到了克拉克,她被這個聰明的“吉卜"賽流浪漢”吸引,她喜歡克拉克那種自由不羈"的生活,"同時相信他會在鄉(xiāng)下有一塊地方、會"辦一所馬術(shù)學校、蓋一座馬棚等。為了愛情, 卡拉義無反顧地給母親留了張紙條就和克拉克"私奔了。學生時代的卡拉本來是一個擁有美好"未來可能性的女孩,但是她放棄了上大學的機
會,不顧父母的反對嫁給了克拉克,是因為她"相信愛情,相信婚姻的美好,敢于追求自己的"幸福生活??ɡo父母留下了一張字條: “我"一直感到需要過一種更為真實的生活,我知道"在這一點上我永遠也無法得到你們的理解。”[2]"這簡短的宣言,代表了卡拉所相信的完美的結(jié)"局,"在逃離父母實現(xiàn)愛情自由方面,"她成功了。"對卡拉來說,"“她把丈夫克拉克看作是二人未"來生活的設(shè)計師,她自己則甘于當俘虜,她的"順從既理所當然也心悅誠服”??ɡ瓕矍榈?向往,源自一個不諳世事的女孩對成年后的生"活與生存的美好愿景,這也是她內(nèi)心獨立性萌"發(fā)的體現(xiàn)。
二、家庭觀:覺醒與桎梏
性格的塑造和家庭環(huán)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一般情況下,一個女人一輩子會生活在兩""個家庭,一個是從小長大的父母家,一個則是""自己組建的婚姻家庭。兩個家庭都會影響女性""在不同時期的心理狀況、情緒變化和性格塑造。 "“中國的傳統(tǒng)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姻的基礎(chǔ)不是自由戀愛而是門當戶對,注重""門第和家庭財產(chǎn),不重視個性、自由和感情。 "中國傳統(tǒng)社會是男性占主導的社會,女性處于""受壓制底層地位。”[3] 在這樣的婚姻家庭觀念下,"白流蘇對范柳原的感情是復雜的,"導致了她“以""愛謀生”的家庭觀念。白流蘇生在封建社會中的舊式大戶人家,雖然家庭已走向沒落,但她 "是一位在封建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成長起來的中國 nbsp;女性。因為自己第一段婚姻的不幸,再加上在 "娘家所遭受的屈辱和被排擠的經(jīng)歷,使她越發(fā)"""感覺到自己不能再這樣等下去,因此更加堅定"""地希望再婚以找到一段穩(wěn)定的婚姻和幸福的家 "庭。但與此同時,"白流蘇是一名具有現(xiàn)代女性 "意識的女性,她非常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一段新 "的婚姻關(guān)系,"最好有豐厚的家底、愛她的丈夫, ""只有這樣她才能在娘家面前抬起頭,幫她擺脫"""娘家人的逼迫和嘲諷?!耙粋€女人,再好些, "得不著異性的愛,也就得不著同性的尊重?!?她積極和范柳原交往的目的就是為了結(jié)婚。于"""是,當白流蘇遇到經(jīng)濟條件優(yōu)越同時對她有幾"""分好感的范柳原時,她就像找到了人生的救命 "稻草,所以她下定決心拿自己當賭注,想來一 "次人生逆襲。雖然她是愛范柳原的,可是生存 "才是王道,她想要一份踏踏實實的婚姻。
與以成家來保障生活的白流蘇不同,卡拉"的家庭觀念基于傳統(tǒng)女性的附庸地位。卡拉和"丈夫生活在一起的這些年,丈夫的家庭冷暴力、"冷嘲熱諷和不良情緒常常投射給她,使她所做"的一切就是為了愉悅丈夫,順從丈夫的意志,"承受丈夫的無力和困擾,以致為了家庭的寧靜"失去自我——卡拉原本逃離家庭時所表現(xiàn)出的"主見與獨立意識此刻蕩然無存??ɡ庾R到了"這種依附的危險,故而再次選擇讓自己脫離這"樣的生活環(huán)境。但在逃離的過程中,在卡拉坐"在大巴車去往多倫多的路途上,看到窗外陽光"燦爛的風景,她第一反應不是如何規(guī)劃和憧憬"自己的美好未來,而是“她忽然想到她必須把"這樣的想法告訴克拉克——也許他們當初出于"什么莫名其妙的原因選了一處特別潮濕、特別"沒有生氣的地角,要是選了別處他們沒準早已"發(fā)達了”。可以看出和克拉克在一起時的生活"習慣顯然已經(jīng)深入她的骨髓無法改變,她每時"每刻想著克拉克,想著如何經(jīng)營自己的馬場,想著如何規(guī)劃自己和克拉克的未來。于是,一"心想離開丈夫、掌握自己的命運的卡拉放棄了"逃離,對她來說,和現(xiàn)在的痛苦生活相比,未"知的未來更可怕??ɡ瓕彝ダЬ车囊蕾?,使"她的逃離并不徹底。
三、命運觀:獨立與附庸
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的命運也"并不相同,個人命運的發(fā)展受自己主宰。在兩 部小說中,白流蘇遵循自己的內(nèi)心,最終給自 己的命運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而艾麗絲·門"羅筆下的卡拉并沒有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最終又"回到了周而復始的生活中去。
在性格上,白流蘇是一個外柔內(nèi)剛的女性, 而卡拉則是一個具有開放意識的女性。白流蘇"是一個有主見的人,她有自己對生活的態(tài)度, 她看似向往婚姻但并不依附于男人,不但不會"受男人擺布、支配,"而且具有強悍的自救精神, 無論是面對兄嫂的逼迫還是與范柳原的感情,"她總會保持頭腦清醒并能尋找到人生真正的出"路??梢钥闯?,白流蘇沒有放棄自己內(nèi)心最初"的選擇,一直堅定地把握著自己的命運。而卡"拉最初的選擇是向好的,但她沒有堅定自己的"內(nèi)心。在卡拉的性格中缺乏某種認知的沖動, 卡拉的逃離或許跟她的親生父母有關(guān)??ɡ?父母年輕的時候就是各自逃離自己的家庭才走"到一起的,卡拉的逃離或多或少受到父母的影"響。于是,她逃離從出生起便習慣但長大后又 厭惡的街區(qū),以逃離其所屬的家庭和階級。人"生道路上會充滿種種困難,當我們感覺到壓抑"與束縛時,我們也會想逃離出去,逃離我們所"處的境遇,但無論我們怎么逃離也不會逃離出"自己的內(nèi)心,沒有堅定的內(nèi)心,就追尋不到那 個真正的自我?;蛟S卡拉的掙扎在她自己的心"里是成功的,尋找到了自己真正需要什么,自 己的人生方向或許永遠與克拉克有關(guān)。但對于讀者來說卡拉的逃離是不成功的,她沒有找到"自己內(nèi)心中的自我,最終還是屈服于現(xiàn)狀。
愛情在人們心中本應該是浪漫無私的,但"""張愛玲筆下的愛是滲透著雜色的愛,"她將“愛”"描繪得透徹明白,之間夾雜著人性的欲望,這 "與張愛玲本人的愛情觀密不可分。早年父母離"""異、與封建遺少父親生活的家庭背景使張愛玲"""缺乏安全感,"對家庭和愛情都缺乏信任。故而, ""她在文章里多次質(zhì)疑白流蘇與范柳原的愛情, "若不是香港淪陷或許張愛玲筆下的這對夫妻在 ""結(jié)識的開始就解散了。在《逃離》中,卡拉的 "逃離是一種充滿痛苦的選擇,小說的故事線圍"""繞“困境—逃離—困境”展開,而天生渴望自 ""由的艾麗絲·門羅似乎在借助卡拉這一角色訴 "說自己的經(jīng)歷——艾麗絲·門羅在大學里熱戀 "的男友成為她的丈夫,盡管丈夫很支持她的文"""學創(chuàng)作,但孩子的出生使艾麗絲·門羅不得已 "只能選擇利用有限的空余時間繼續(xù)撰寫她的小 ""說。然而,"在艾麗絲·門羅的事業(yè)有起色以后, ""她與丈夫的感情卻出現(xiàn)裂痕,她選擇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梢姡惤z·門羅本人的生活里也 "充滿著逃離,而且似乎也在遵循逃離—回歸這 "一行動軌跡。
四、結(jié)語
《傾城之戀》和《逃離》這兩部作品由于""社會背景和時代背景的不同,主人公白流蘇和""卡拉的女性主義意識的產(chǎn)生和表現(xiàn)也不盡相同,"但兩者也存在某種相似之處。她們是東方女性 "和西方女性在文化差異下,為了追求人格尊嚴、 "美好婚姻和幸福生活的愿景,沒有等和靠,而""是根據(jù)自己的意愿不懈努力和追求,這份自信""和自強是當時社會背景下很多女性所追求的。 "白流蘇的人生追求是尋找一個可以依靠的人,""從一個家庭走到另一個家庭。張愛玲賦予白流""蘇一個完美的結(jié)局,使她在對婚姻的不懈追求
和堅定爭取中得償所愿。卡拉選擇的人生則是"從逃離家庭到回歸家庭,艾麗絲·門羅通過卡nbsp;拉這個人物形象向讀者詮釋了西方女性追求獨"立人格的執(zhí)著和自我救贖的精神。兩位女主人"公的成長過程都具有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但"要實現(xiàn)徹底的覺醒,依然需要社會、家庭與女"性本身做出更持久的努力。
可以看出,中國小說中的女性人物形象是""百年來中國女性生存面貌的整體寫照,她們的""心靈難以得到真正的理解和解放,使得她們的""潛意識里認為女性生存的目的就是在家庭生活""中奉獻和犧牲自己。同比西方文學中傳統(tǒng)社會""的女性,她們也大多經(jīng)歷著各種苦難與困境, "那些苦難與困境同樣是當時女性的真實寫照,""流露出女性對當時社會的各種不滿以及她們對""自由生活的期盼。因此,不論是在中國還是西方,"女性因為受當時社會的制約導致她們的思想被""禁錮,而對于不安于現(xiàn)狀和不想被定義的女性""來說, 她們的自省、自救顯得十分困難卻必須。 "如同白流蘇和卡拉這樣的女性形象,她們給許""許多多后來的女性指明了方向和樹立了榜樣。
對比新時代,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以"及許許多多女性對不公平的抗爭和“自救”,"女性的社會地位也在逐漸被提高。很幸運我們"生活在一個自由平等的社會,女性有了自由的"生存空間,可以接受教育學習知識、走入職場"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yè)、登上政治舞臺參政議政"等。自由平等、自尊自愛、自立自強、自信獨"立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引導著新時代女性逐漸"走向成熟。但在平衡愛情、婚姻、家庭、事業(yè)"等方面,女性仍需不斷突破種種思想禁錮,以"更多的思考與實踐尋找屬于自己的自由。
["作者簡介"]"許嘉璐,女,漢族,河南安陽人,"西藏民族大學本科在讀,研究方向為漢語言文"學。
[1] """"出自張愛玲《傾城之戀》,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9 年出版。本文所引《傾城之戀》原文均出自 此版,不再重復注釋。
[2] """"出自艾麗絲·門羅《逃離》,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16 年出版。本文所引《逃離》原文均出自此版,""不再重復注釋。
[3] """"出自畢新偉《性別與德性:"文學的傳統(tǒng)及其現(xiàn)代蹤"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7 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