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1927年6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四軍參謀長、共產(chǎn)黨員王爾琢因躲避國民黨反動派追捕,與專程前往武漢的妻子和女兒錯過,未能相見。懷著愧疚和遺憾,王爾琢給父親寫了一封信。這封信就是王爾琢以身許國的“托孤書”,也是他的最后一封家書。
近百年后的今天,新時代的共青團(tuán)員鄧子佳在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后,提筆給王爾琢叔叔寫了一封信??缭綒q月的長河,讓我們一起感受先輩投身革命的滿腔熱血,體會我輩接續(xù)奮斗的堅強(qiáng)決心。
父母大人膝下敬稟者:
鳳翠母女此次來漢,未謀一面,深為憾事。兒何嘗不想念著骨肉的團(tuán)聚,兒何嘗不眷戀著家庭的親密,但上海、長沙烈士們殷紅的血跡燃起了兒的滿腔怒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發(fā)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決意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鳳翠娘家父母雙亡,望大人善待兒媳,見鳳翠如見兒一般。
不孝男 爾琢
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