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朝花夕拾》,很多人都不陌生,這是魯迅先生中年時寫的回憶性散文集。書中,魯迅先生隔著幾十年的光陰回望童年,字里行間充滿了童真童趣,也流露出脈脈溫情。漫長的暑假里,蟬鳴聲中,我重新閱讀了這本散文集,感受到了一個與寫雜文及小說時完全不一樣的魯迅先生。
創(chuàng)作《朝花夕拾》時,魯迅先生早已聞名于世。面對當時污濁的社會風氣和殘酷的社會現(xiàn)實,唯有深情可以抵抗險惡,或許懷念可以治愈人生,他在教學之余寫下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瑣記》《父親的病》《藤野先生》《范愛農》等,這些文章記錄了他青少年時期的一些往事。1927年,文章結集出版時名為《舊事重提》,后更名為《朝花夕拾》,寓意十分明顯。
開篇《狗·貓·鼠》一文,表面寫魯迅先生仇貓的原因,實際上是批判“中庸之道”,指出其實質為縱惡養(yǎng)奸;《阿長與lt;山海經(jīng)gt;》表達了對保姆阿長的思念與感激之情,同時也寫出了封建迷信對人的毒害;《二十四孝圖》和《五猖會》分別揭露了封建孝道的虛偽和殘忍,以及封建制度對兒童天性的束縛和摧殘;《父親的病》批判了舊社會庸醫(yī)不學無術、斂財奪命的實質;《藤野先生》寫出了魯迅先生棄醫(yī)從文的原因,也充滿了對藤野先生的深切懷念……
往事如煙,卻是一個人最本真的底色。和那些匕首般的雜文、批判性的小說不同,《朝花夕拾》寫了許多關于兒童的事,也許不夠激烈,卻如清泉般洗滌、凈化人的靈魂,喚醒世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閱讀《朝花夕拾》,就仿佛走進了一座神秘的精神之園。和一個偉大的心靈對話后,我真正感受到我們這個民族精神命運的變遷與發(fā)展,也學會了如何更加深刻地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