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櫻
快問快答,請問,哪家快遞最厲害?
書蟲
當然是“東風快遞”,“東風快遞,使命必達”。
小櫻
難道你跟我一樣,也是導彈愛好者?
書蟲
為“國之重器”歡呼吶喊,是我看閱兵典禮的最大動力!
【蟲家講壇】
回首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的十四次國慶大閱兵,每一個瞬間都是經典。歷次大閱兵在展示人民解放軍威武風采的同時,也見證了我國武器裝備的發(fā)展歷程。尤其是1984年10月1日,導彈方隊第一次公開進入國慶受閱大軍序列,中國軍隊向現(xiàn)代化邁出了一大步,震撼了全世界。
如今,我國國防實力日益強大。中國航天人自主研制的導彈裝備,更是遍布陸軍、海軍、空軍、火箭軍和戰(zhàn)略支援部隊等各軍種——從無到有,從落后到先進,每一種型號導彈誕生的背后,都演繹著一段傳奇的人生。
七十四年前,五星紅旗在民族復興的霞光中燦然升起,但和平年代的序幕尚未完全揭開,國內外依然暗流涌動,爭斗時有發(fā)生。
壁壘無防,難佑疆土;神劍出鞘,國土安寧。1958年11月,一個寒冷的冬夜,一列由蘇聯(lián)方向開來的火車駛進滿洲里火車站。車上裝的是提供給我國的薩姆-2導彈?!?43”是該導彈的仿制代號,后定名為“紅旗一號”。從仿制入手,中國航天人開啟了披荊斬棘發(fā)展我國導彈事業(yè)的征程。
然而,導彈研發(fā)的過程困難重重,導彈專家們又是如何完成任務的呢?
錢文極,我國第一代地空導彈總設計師。面對蘇聯(lián)突然撤走技術專家,我國導彈仿制工作幾乎停滯的困境,他臨危受命,領導開啟了從仿制到自行設計地空導彈的艱難歷程,并培養(yǎng)了我國第一代航天科研人員,為此后導彈研制工作積累了寶貴經驗。
柴志,巨浪一號、紅旗七號導彈總指揮。在國際勢力風云詭譎,研制從潛艇發(fā)射的潛地固體戰(zhàn)略導彈勢在必行之際,他參與、組織領導多種型號導彈研制工作,為打造護佑國家戰(zhàn)略安全的“大國重器”,踏上了充滿荊棘的探索之路。
徐乃明,海紅旗七號總指揮。在第七機械工業(yè)部第二研究院工藝和管理水平落后的情況下,他組織完成了二十多項技術攻關,攻克了多項關鍵工藝,并主持完成新一代地空導彈武器系統(tǒng)、新型地地導彈武器系統(tǒng)等多項航天型號的研制任務。
還有徐馨伯、陳懷瑾、耿銳、談鳳奎、陳國新、吳北生、沈忠芳、張福安、王國祥,他們的名字,在很長的時間里是不能說的秘密;他們的故事,正是我國空天防御事業(yè)的歷史縮影。
2022年,在第七個中國航天日,我國重要的導彈裝備研制生產基地——中國航天科工集團第二研究院正式發(fā)布《導彈人生》一書,首度公開了十二位已退休且過脫密期、此前隱姓埋名的中國導彈武器型號總指揮、總設計師的傳奇故事。
書中既有對他們成長經歷的精彩描寫,也有對導彈研制歷程的專業(yè)解讀。在航天事業(yè)領域,他們探索和總結出許多寶貴經驗,對我國武器裝備型號研制具有重要借鑒價值和啟示;在個人價值方面,他們胸懷祖國、服務人民,是航天精神、科學家精神的完美實踐者和傳承者。
這樣一本兼具史料價值、實踐價值和文化價值的故事集,值得我們認真品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