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教育教學改革工作的深入,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逐漸意識到了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價值。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充分重視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促進教學質量整體提升?;诖?,本文對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展開探究。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初中英語;課堂教學
作者簡介:李艷,甘肅省慶陽第五中學。
《甘肅教育現代化2035規(guī)劃綱要》和《甘肅省“十四五”教育事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指出,要不斷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促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使得教育總體實力得到顯著提升,到2025年,要實現各類各級教育協調發(fā)展,實現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與要求。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重視《綱要》中提出的教育高質量發(fā)展,積極落實新課標提出的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目標,落實教學協調發(fā)展,實現現代化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改革的意義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核心素養(yǎng)理念在教學中的地位得以凸顯,初中英語教師也逐漸意識到了核心素養(yǎng)對于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性,在正確認識新課標的前提下,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及時調整英語教學目標,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改革工作。同時,在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下,教師更加重視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通過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的改革,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更加客觀地評價學生的能力,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英語作為初中階段的重點科目,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對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能夠有效提升初中英語教學效果。具體來說,教師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改革與設置,能夠營造良好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引導學生思考,使其進行沉浸式學習,積極參與課堂討論,與教師交流互動。教學節(jié)奏的加快與教學效率的提升,大幅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作用。
核心素養(yǎng)導向下,初中英語教師強調對學生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對學生的實踐技能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師立足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針對學生的不足之處設計合適的教學方案,促進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文化修養(yǎng)、綜合素養(yǎng)均衡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理念指導下,教師打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限制,改革教學方式,利用多元化教學手段,開展多樣化實踐教學活動。例如,教師會在教學實踐中對文化知識進行補充延伸,促進英語課堂教學內容不斷豐富,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同時,英語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重視能夠激發(fā)教師的教學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在核心素養(yǎng)的引領下,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英語知識遷移能力與應用能力,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全面發(fā)展。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現狀
(一)缺少知識拓展
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過于追求教學效率的提升,課堂教學基本都是圍繞教材內容展開,由于課時有限,多數英語教師會采取講授式教學模式,很少進行拓展與延伸。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的主動學習受到很大限制,很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從而影響教學效果。同時,教學僅圍繞教材展開,教師很少在課堂上補充課文相關的背景文化等內容,學生認為教學內容較為枯燥難懂,理解能力隨之下降。整體看來,教師的教學也少有突破創(chuàng)新,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需要進行改革。同時,英語教學中,教師要提升學生對中西方文化的理解能力。以往的教學實踐中,學生接觸的文章與閱讀理解素材基本都是與英語文化有關,不同文化背景會帶來理解層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容易被忽視,教師需要促進教學內容與文化知識拓展相結合,促進學生文化意識的提升。
(二)師生互動不足
英語課程是語言類學科,重視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英語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與實踐。但初中英語教學中,由于課時有限、教學資源不足、備課工作不夠充分等因素,教師往往缺少對學生英語應用能力進行針對性訓練,這就導致了學生與教師間的互動機會減少,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訓練不足,英語交流能力發(fā)展也隨之滯后。師生互動不足,學生無法做到靈活應用所學知識。
(三)教學模式單一
當下,受到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教師過于重視學生對英語知識性內容的背誦與記憶,對學生的學習成績關注較多,忽視其綜合素養(yǎng)、語言能力、理解能力、文化意識的發(fā)展。整體來看,教學偏向知識性內容,對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視不足,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的能力提升。傳統(tǒng)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教學理念相互關聯,因此,教師需要先對自身的教學理念進行改革,樹立起核心素養(yǎng)教育理念,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全面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可謂是“灌溉式”教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英語學習興趣無法被激發(fā),教師對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夠充足,難以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導致學生缺乏學習動力,學習主動性下降。
三、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
(一)創(chuàng)設英語情境,培養(yǎng)語言能力
良好的英語教學環(huán)境有利于學生語言能力的提升,對促進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有著積極作用。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定的英語情境,促進學生表達能力的提升。學生在良好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中能夠獲得更多體驗,從而感知知識,增加鍛煉語言表達技巧的機會。在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的過程中,學生要提高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語感,教師可以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法,為學生提供鍛煉表達能力的語言環(huán)境。情境的設計需要與課堂教學內容或實際教學進度相符,明確英語教學思路,實現靈活變通。情境教學下,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得到集中,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也會有所提高,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能夠獲得更加愉快的學習體驗,跟隨教師的思路,對知識體系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學習,鞏固自身的基礎知識,提高練習表達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Do you think you will have your own robot”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所想象的未來世界的教學情境,提出問題“Do you want a robot? ”,引導學生思考,讓學生獲得更多學習思路,激發(fā)其探究欲望。隨后教師引入新課,講解重點單詞和語法,并指導學生展開練習。教師可以在教學情境中,讓學生結合學習過的單詞與句型,表達自己對未來世界的想象,并與同學進行交流?;蛘?,教師要求學生應用新學的重點句型“there be”來編寫句子。在情境化教學中,學生的參與積極性進一步提高,對新知識的記憶也更加深刻,加上課后及時練習,使得教學的實效性有效提升。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培養(yǎng)思維能力
英語教學實踐中,對教學內容的優(yōu)化能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動力,進而激發(fā)其主動學習意識,使學生感受英語學習的魅力,提升學習興趣,主動探究更深層次的知識。興趣是學生的內在學習動力,也是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需要著重培養(yǎng)的,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對課程教學的核心,即教學內容進行優(yōu)化與改革,進而引導學生重視英語學習。以閱讀教學為例,閱讀教學作為初中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側重學生詞匯量的積累與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首先,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深入分析,把握閱讀材料的主題與重點,引導學生對閱讀內容進行提煉,鼓勵學生自主對素材內容進行歸納。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對閱讀素材提出質疑,鍛煉學生的逆向思維、批判性思維,幫助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構建知識體系,鍛煉邏輯思維能力。其次,教師要以思維能力為中心進行延伸,提升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實現對所學內容的有效應用。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更多閱讀材料,展開主題教學,針對性地鍛煉學生的主題提煉能力。例如,在學習語篇“My favorite subject is science”時,教師可以融合課外相關語篇,引導學生尋找關鍵詞匯、句子,分析語篇的結構與寫作思路,進而鍛煉學生提煉主題的能力。再者,教師可以應用微課技術,將互聯網上的語篇資料進行整合,輔助學生了解課程教學內容,記憶重點句式,便于學生快速理解所學內容。教師可以將課外閱讀材料作為課后練習,讓學生在課下自主練習,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微課技術輔助下,學生能獲得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學生遇到問題可以利用微課平臺隨時提問教師,有助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最后,教師也可以選擇應用大單元的設計方式,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提升。大單元教學中,教師圍繞英語學習的重點對教學內容進行整合與充足,形成主題化的學習任務,提高教學的系統(tǒng)性。大單元模式下,教師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結構完整,學生的知識框架構建、思維模式塑造也會更加靈活高效。
(三)改革教學方法,提升綜合能力
教學改革背景下,學生的綜合能力需要得到全面化的提升,教師也要重視對教學方式的選擇,實現最大化的教學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教學,促進學生的直觀想象能力提升,多媒體教學與信息化技術的結合,能夠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通過圖像、視頻與文字內容的結合,學生的感官能夠被刺激,對知識的記憶與梳理也會更加高效。信息化教學手段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例如,在學習“What's the best movie theater? ”一課時,教師就可以依據教學內容,引入網絡教學資源,通過播放電影片段,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尋找一些經典的英文電影,鼓勵學生學習其中的英語詞匯、語法、口語表達等,也可以引導學生課下尋找電影觀看,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激發(fā)其英語學習熱情。其次,教師可以引入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的發(fā)展,也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口語表達水平。以往的教學實踐中,教師會更多關注學生的朗讀能力,沒有集中鍛煉其對話技能。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學習小組,設計對話練習、口語交流練習,教師設定主題,讓學生自己設計對話并進行練習,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與應用能力。例如,在學習“Where did you go on vacation?”一課時,教師就可以給出“vacation”“trip”等關鍵詞,鼓勵學生設計關于自己旅游經歷介紹的對話并展開練習。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下,學生能夠通過互相學習、相互糾正,獲得共同進步,在指正失誤的同時,對知識的印象也能夠加深,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效果。
(四)重視學習評價,重視學習過程
學習評價作為英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意義重大。以往的英語教學中,教師一般會采取結果性評價方式,然而結果性評價會將重點放在學生的成績上,不利于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能力提升。通過教學評價方式的改革,即多采用形成性評價,能夠在評價過程中及時發(fā)現并解決實際問題,對教學進行改進。形成性評價重視學生的發(fā)展過程,采取學生互評、學生自評結合教師評價的形式。教師評價包括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觀察、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評價,教師會更加關注學生的學習行為,給予學生鼓勵,對學生有更全面的了解,進行客觀的評價。具體來說,學生在互評的同時能夠促進彼此學習能力的提升和學習態(tài)度的轉變,同學間相互提出建議、共同提升,對自身的能力進行更加客觀的認知,針對性地進行自我提升,有利于學生英語核心素養(yǎng)的培育。
總而言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教學改革,對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有著重要意義。英語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英語應用能力的提升是教學的重點,教師要以核心素養(yǎng)培育為目標,轉變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重視教學評價,探索創(chuàng)新的教學策略,努力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英語人才。
參考文獻:
[1]段云霞.基于“雙減”政策和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程資源整合實踐[J].學周刊,2023(27):109-111.
[2]魏敏.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英語閱讀課“教—學—評”一體化設計與實施[J].名師在線,2023(21):38-41.
[3]吳愛群.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策略探究[J].校園英語,2019(4):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