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潮涌,魅力綻放。半個多月的拼搏與歡呼,伴隨著金風桂雨、浩蕩江聲,杭州向世界奉獻了一屆“中國特色、亞洲風采、精彩紛呈”的體育盛會。
在分別時刻,一聲聲“謝謝”,是我們聽到最多的話語——這是人們對杭州最大的認可與留戀,更飽含著對賽會參與者們的贊美與感激。
盤點杭州的“亞運時間”,有無數(shù)個“平凡人”,投身于亞運賽事的籌備、服務與保障工作中。在賽場內(nèi)外,在城市街巷,在舞臺前后,每一個堅守的日夜,每一束守護的燈光,每一次微笑的服務,杭州廣大黨員干部和市民群眾展現(xiàn)了主人翁意識、無私奉獻精神,志愿者的笑臉成了杭州最靚的金名片,讓更多人觸摸到杭州的城市溫度。
亞運有你,杭城有我。這一聲聲“謝謝”,伴隨著離別的淚水與笑容,也將凝固在所有杭州亞運參賽者與參與者的美好記憶之中,匯聚成最美的“江南憶”。
謝謝你們,賽場內(nèi)外的付出
賽場內(nèi)外,他們以澎湃熱情,跑出“杭州速度”。
在拱墅運河體育公園體育館,從乒乓球項目全部完賽,到次日霹靂舞項目設備入場,搭臺子、裝燈架、接設備,場館運行人員分工有序,順利完成36小時極限轉(zhuǎn)場;在杭州奧體中心體育場,百米接力發(fā)令槍響片刻后,競賽技術(shù)運行領域起點服務組的工作人員沖上起跑線,拆卸道次墩和起跑器,十幾秒后,跑道上空空如也;還有活躍在網(wǎng)球、籃球、排球賽場的“小青荷”們,他們與專業(yè)運動員比速度、比精準、比搶點,快速地擦拭,確保比賽地面無污漬,被網(wǎng)友們親切地稱為“快擦手”。
在亞運賽場內(nèi)外,一切“絲滑順暢”的操作令人嘆服。雖然轉(zhuǎn)播鏡頭里很少有他們的畫面,但比賽順利運轉(zhuǎn)離不開他們,而他們正是用認真、細致、敏捷的志愿服務圈粉無數(shù)。
謝謝你們,街頭巷尾的奉獻
街頭巷尾,他們以志愿“微光”,傳遞“杭州溫度”。
南星街道的八卦田驛亞運文明驛站打造了雙“yun”志愿講解項目,發(fā)動外語講解隊,為外國游客傳遞南星故事;杭州南站亞運文明驛站的智能機器人“火力全開”,除了提供24小時引路服務、雙語翻譯等6項基本服務外,還創(chuàng)意推出一張“七彩出行”地圖;在文三數(shù)字生活街區(qū),“西湖阿姐”熱情提供問路及游玩指引等服務……“遇到的每個人都會熱情打招呼、展現(xiàn)真心笑容。”這是杭州亞運會留給日本代表團團長尾縣貢的溫暖記憶。
杭州進入“亞運時間”以來,220個市級亞運文明驛站和314個區(qū)級亞運文明驛站全部敞亮開張,成為集醫(yī)療應急、旅游咨詢、亞運宣傳、外語服務、城市活動、便民服務等于一體的常態(tài)化亞運城市志愿服務陣地,以各具特色的“小驛站”繪就城市“大文明”。
謝謝你們,臺前幕后的努力
臺前幕后,他們以傾情付出,彰顯“杭州風采”。
亞運會開幕式前的暖場表演,來自蕭山樓塔的“浪花奶奶”籃球隊首個亮相。為了254秒的演出,平均年齡60多歲的阿姨們在4個月里風雨無阻,每晚練習3小時。在隨后的開幕式《國風雅韻》篇章中,一組插花直播畫面出現(xiàn)了短短5秒鐘,但表演者張萍萍為此苦練了3個月。
亞運是一場盛典,它是體育健兒的,也是平凡如你我每一個人的。于是,我們也用鏡頭尋找著,在開幕式現(xiàn)場流下動情淚水的演職人員,以飽滿精神跳了一整晚的志愿者;用筆墨記錄著,在亞運會賽場內(nèi),極富青春氣息的“氣氛組”和啦啦隊員們;還有在亞運村里,用竹編、剪紙、木雕等技藝讓運動員們大呼“Amazing”的非遺傳承人們,他們從杭州的青山綠水中走來,讓傳承千百年的手工藝在新時代煥發(fā)生命力。
當亞洲雄風遇上中華底蘊,人們從精致、典雅的詩畫江南里,看見一個不一樣的亞運盛會。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謝謝”,謝謝你們的堅持與付出,每一滴汗水都暈染成“亞運風”與“中國韻”的交融共生。
風自東方起,揚帆向未來。每一朵浪花,奔涌在潮頭,才能匯聚成時代的浪潮。感謝亞運會,感謝共赴亞運的每一個你,讓杭州得以把這份愛,傳遞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