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研究呼吸階梯性療法用于急診急危重癥患者搶救治療的臨床效果,為臨床提供參考。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橫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68例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90例,行呼吸階梯性療法)和對照組(78例,行常規(guī)呼吸支持)。記錄兩組患者治療結果,比較治療前后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APACHE Ⅱ)評分,檢測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動脈血氣分析結果和血清炎癥因子水平。結果 觀察組患者氣管切開使用率均低于對照組(Plt;0.05)。觀察組患者呼吸穩(wěn)定時間、住院時間比對照組短;治療1周時,兩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1周時,兩組患者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及降鈣素原(PCT)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5)。治療1周時,兩組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及氧合指數(shù)(PaO2/FiO2)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 呼吸階梯性療法用于急診危重癥患者療效顯著,有助于減輕炎癥反應,減少創(chuàng)傷性操作,縮短呼吸穩(wěn)定時間。
【關鍵詞】呼吸階梯性療法;急危重癥;搶救;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1.0071.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1.024
急危重癥患者多伴有低氧血癥,病情進展迅速,預后差。及時有效的呼吸支持能早期改善血氧飽和度,促進呼吸復蘇,提高搶救成功率[1],這對于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價值。既往常規(guī)呼吸支持多依賴于醫(yī)師臨床經(jīng)驗,其搶救效果受醫(yī)師臨床經(jīng)驗、工作能力影響較大,使搶救效果差異較大[2]。另外,報道還認為,常規(guī)呼吸支持干預較病情具有一定滯后[3],這也影響療效和預后。呼吸階梯性療法根據(jù)急危重癥患者病情發(fā)展規(guī)律給予階梯式干預,并根據(jù)病情做好預防性干預準備措施,近年備受關注[4]。本研究對168例急診急危重癥患者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對比研究,探討呼吸階梯性療法在急診急危重癥患者治療中的臨床價值,為臨床干預提供參考依據(jù),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0月橫州市人民醫(yī)院收治的168例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jù)治療方法不同將其分為觀察組(90例,行呼吸階梯性療法)和對照組(78例,行常規(guī)呼吸支持)。觀察組患者中男性52例,女性38例;年齡22~76歲,平均年齡(62.78±13.08)歲;類型:創(chuàng)傷性36例,非創(chuàng)傷性54例;基礎疾?。禾悄虿?0例,高血壓38例,冠心病4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性42例,女性36例;年齡20~80歲,平均年齡(63.21±12.87)歲;類型:創(chuàng)傷性33例,非創(chuàng)傷性45例;基礎疾?。禾悄虿?4例,高血壓38例,冠心病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組間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橫州市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符合《急危重癥醫(yī)學診療》[5]有關急危重癥的診斷標準;②均在橫州市人民醫(yī)院接受搶救治療,且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者;②有精神意識障礙病史者;③妊娠或哺乳期患者;④對治療不能耐受者。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患者行呼吸階梯性療法干預,見表1。對照組患者行常規(guī)呼吸支持:患者取復蘇體位,清除口腔異物,防止窒息,給予鼻導管吸氧。根據(jù)病情和醫(yī)師經(jīng)驗給予氣管插管或呼吸機吸氧,機械通氣治療時間2~15 d,撤機標準:氧合指數(shù)(PaO2/FiO2)≥150 mmHg(1 mmHg=0.133 kPa),呼氣末正壓(PEEP)≤5 cmH2O(1 cmH2O=0.098 kPa),存在完整呼吸道反射,呼吸頻率lt;35 次/min。
1.3 觀察指標 ①比較兩組患者呼吸支持治療情況。包括鼻導管吸氧、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及呼吸機吸氧患者例數(shù)。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包括呼吸穩(wěn)定時間和住院時間。以呼吸頻率12~24次/min,且無呼吸暫停、低通氣呼吸事件,未出現(xiàn)呼吸抑制或呼吸急促為呼吸穩(wěn)定[6]。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1周時(1周內(nèi)死亡者以死亡前最后1次評估結果為準)記錄患者急性生理學及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APACHE Ⅱ)評分。APACHE Ⅱ評分由急性生理評分(APS)、年齡評分及患病前健康狀況評分(CPS)3部分組成,評分范圍0~71分,得分越高則病情越重[7]。③比較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1周時(1周內(nèi)死亡者以死亡前最后1次檢測結果為準)采集患者肘靜脈血3 mL,用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fā)有限公司,湘長械備20190085號,型號:CTK120C)以2 5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C反應蛋白(CRP)及降鈣素原(PCT)水平。④比較兩組患者血氣分析結果。分別在治療前和治療1周時采集患者橈動脈血3 mL,采用血氣分析儀[羅氏診斷公司,國械注進20182222686,型號:COBAS B 123]檢測患者動脈血氧分壓(PaO2),計算PaO2/FiO2。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表示,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呼吸支持治療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鼻導管吸氧、氣管插管及呼吸機吸氧使用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觀察組患者氣管切開使用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2。
2.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呼吸穩(wěn)定時間、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兩組患者治療1周時APACHEⅡ評分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3。
2.3 兩組患者血清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血清IL-6、CRP及PCT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治療1周時,兩組患者血清IL-6、CRP及PCT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4。
2.4 兩組患者動脈血氣分析結果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PaO2和PaO2/FiO2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gt;0.05);治療1周時,兩組患者PaO2和PaO2/FiO2水平高于治療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lt;0.05),見表5。
3 討論
急危重癥患者在急診較為常見,病情兇險。盡早對病情進行評估,并給予呼吸支持等干預對降低病死率至關重要[8]。常規(guī)呼吸支持有賴于醫(yī)師臨床經(jīng)驗,缺乏系統(tǒng)性,這使救治效果差異較大,且可能引起過度治療和醫(yī)療資源浪費,給患者造成醫(yī)源性損傷。階梯療法堅持階梯原則,自簡單、低成本干預措施開始,對于干預無效者再考慮提供高強度、高成本的干預措施,以優(yōu)化醫(yī)療資源配置,提高治療效率和治療滿意度[9]。本研究將階梯療法用于急診呼吸危重癥患者,以患者實際病情為依據(jù)循序漸進、分步驟等級進行各種呼吸支持干預,以優(yōu)化治療方案,同時減少創(chuàng)傷性操作。本研究結果也顯示,觀察組患者氣管切開使用率低于對照組,也說明呼吸階梯性療法有助于減少創(chuàng)傷性操作,這有助于保障治療安全性,提高患者滿意度。
本研究根據(jù)患者病情輕重,自無創(chuàng)逐步升級至有創(chuàng)操作。在對患者病情進行觀察和評估后,多數(shù)患者可在第一和第二階梯干預后控制病情,避免有創(chuàng)性機械通氣,減少治療性創(chuàng)傷,減輕患者痛苦。同時,與常規(guī)呼吸支持相比,階梯性療法遵循循證醫(yī)學原理,符合急危重癥患者病情進展規(guī)律[10],治療急危重癥患者方案更規(guī)范,有助于防止就診救治時醫(yī)療錯亂,在救治時間窗內(nèi)及時合理安排救治方案,提高搶救效率。本研究結果也顯示,治療1周時觀察組患者APACHE Ⅱ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aO2和PaO2/FiO2水平均高于對照組,提示呼吸階梯性療法較常規(guī)呼吸療法更有利于糾正血氧水平,改善預后。與郭平等[11]研究結果一致。
炎癥反應在急危重癥患者病情進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急危重癥患者多發(fā)生組織損傷和感染,CRP、PCT是臨床常用炎癥標記物,與炎癥反應程度具有良好相關性[12]。PCT對細菌感染特異度高,PCT異??焖偕叨嗵崾救硌装Y加重,病情進展[13]。IL-6則是具有多種生物學效能的細胞因子。IL-6異常不僅可介導炎癥反應,誘導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發(fā)生發(fā)展,還促進血栓和血小板聚集,最終成為各種心血管不良事件的誘因[14]。本研究顯示,治療1周時,觀察組患者血清CRP、PCT及IL-6水平均低于對照組,提示呼吸階梯性療法有助于控制炎癥,改善預后。
綜上所述,呼吸階梯性療法用于急危重癥患者療效顯著,有助于糾正患者血氧水平,減輕炎癥反應,減少有創(chuàng)操作,促進患者早期恢復。
參考文獻
李德銘.急診搶救危重患者的呼吸階梯化管理中應用有創(chuàng)呼吸支持方法的效果觀察[J].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3, 20(20): 191-192.
許思遠,陳建芬,黃曄.持續(xù)質(zhì)量改進方法在便攜式呼吸機院內(nèi)轉(zhuǎn)運危重患者中的應用[J].常州實用醫(yī)學, 2014, 30(5): 328-329.
柏玉敏,曹華.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評估[J/CD].臨床醫(y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 4(87): 17082.
李娜.急危重癥患者使用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的臨床療效92例[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5, 10(6): 142-143.
王敬東,李長江.急危重癥醫(yī)學診療[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 2014: 256-263.
中華醫(yī)學會呼吸病學分會睡眠呼吸障礙學組,李慶云.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綜合征患者持續(xù)氣道正壓通氣臨床應用專家共識(草案)[J].中華結核和呼吸雜志, 2012, 35(1): 13-18.
安志紅,王殿華,朱健,等.急性生理學與慢性健康狀況評分系統(tǒng)Ⅱ和營養(yǎng)風險篩查-2002在危重癥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 2014, 17(6): 570-573.
梁曉倩.急診呼吸機階段性治療急危重癥患者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21, 31(31): 221.
洪偉強.急危重癥患者急診呼吸階梯性治療臨床療效評估[J].深圳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7, 27(8): 64-65.
陳汶娟,王海霞,周瓊玉.呼吸階梯性療法對急危重癥患者臨床療效及負面情緒的影響[J].國際精神病學雜志, 2021, 48(3): 521-524.
郭平,李軍,汪勇.急危重癥患者急診搶救使用呼吸階梯性治療方法的療效研究[J].世界復合醫(yī)學, 2021, 7(1): 83-85.
蔡茜,陳思睿,朱應群. PCT與CRP水平對危重癥患者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后評估的臨床意義[J].中國醫(yī)學工程, 2020, 28(8): 82-84.
費志永,董宏,錢秦娟,等.危重癥感染患者IPS評分、PCT、CRP及D-D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海南醫(yī)學, 2018, 29(8): 1108-1110.
郭健蓮,劉惠娜,盧龍坤,等.細胞因子IL-2、IL-6、IL-8和TNF-α與危重癥患者血流感染的相關性研究[J].現(xiàn)代免疫學, 2018, 38(2):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