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張祥(1998),男,碩士研究生,初級-無,,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基金項目: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課題名稱:原始反射整合訓練減緩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模式建構與效果評價研究(編號:21BTY096)。
DOI:10.16655/j.cnki.2095-2813.2212-1579-0894
中圖分類號:G80-05
基金項目:2021年國家社科基金課題,課題名稱:原始反射整合訓練減緩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兒童的模式建構與效果評價研究,編號:21BTY096
作者簡介:張祥 (1998--),男,無職稱,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教學
摘要:本研究對高中體育生和普通學生身體自尊及整體自尊進行調查,探討兩者身體自尊和整體自尊的整體水平,以及兩者之間是否具有差異,為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參考。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100名在校高中學生身體自尊、整體自尊情況進行調查研究。經(jīng)過分析得出以下結論結論:(1)體育生身體自尊的整體水平明顯高于普通學生,處于更高的身體自尊水平,在身體狀況和身體素質維度比較突出;(2)所有學生的整體自尊位于正常水平,體育生和普通學生的整體自尊處于同一水平。
關鍵詞:體育生 "普通學生 "身體自尊 "整體自尊
A Comparative Study on Body Self-esteem and Overall Self-esteem of Sports Students and Ordinary Students
ZHANG "Xiang """YU "Jing
(College of Sports Science, Shenyang Normal University, Shenyang, Liaoning Province, "110034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body self-esteem and overall self-esteem of high school sports students and ordinary students to explore the overall level of body self-esteem and overall self-esteem, and whether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so as to provide certain reference for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The body self-esteem and overall self-esteem of 100 high school students were investigated by means of literature, questionnaire an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fter the analysis of the result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are drawn: (1) The overall level of physical self-esteem of sports stude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ordinary students, and they are in a higher level of physical self-esteem, especially in the dimensions of physical condition and physical quality. (2) The overall self-esteem of all students is at the normal level, and the overall self-esteem of sports students and ordinary students is at the same level.
Key Words: Sports students; The average studen;Body self-esteem; Overall self-esteem;
自尊作為心理健康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心理健康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個人整體自尊水平的提高,對于良好的心理健康發(fā)展有著很大的貢獻[ ]。身體自尊被定義為與社會評價密切相關的個體對自我身體的不同方面的滿意或不滿意感[2],是個體對自己的身體特征所作的評價[3],它是自尊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個體的心理健康有良好的反應作用,良好的身體自尊可以更好適應的生活。整體自尊是將自尊看做是一個整體,并以此與小維度的自尊進行區(qū)分,如學業(yè)自尊、社會自尊、整體自尊等[4]。它主要反映了積極的人際交流而帶來的自我價值感,包含較多的情感成分;自信心、自我能力、自我效力和個人作用也可以看作另一個維度,反映了樂觀地估計自己而帶來的自我信心,包含較多的認知成分[5]。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自尊發(fā)展的重要時期,自尊作為其個性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會影響兒童健康個性以及良好社會適應能力的形成,可見在青少年教育中自尊教育是十分重要的。一方面自尊是個體自我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另一方面自尊是一個中介變量對青少年的學習、認知、情感有著重大的影響。我國對自尊的研究在20世紀90年代后成為研究熱點,朱智賢、林崇德、黃希庭等從不同的角度對自尊進行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對身體自尊的研究國內比較少,主要是集中在對國外的一些身體自尊測試量表的修訂和使用,比如徐霞,姚家新等修訂的身體自我知覺量表問卷PSPP(Physical SelfPerception)、段艷平修訂的身體自我描述問卷PSI(Physical SelfDescription "Questionaire)國內的研究人群主要在大中小學。高中生正處于生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生理發(fā)育、心理變化以及社會適應能力都發(fā)生著快速的變化,這種快速變化會給他們帶來煩惱。如果不引起重視可能會使一部分學生產(chǎn)生一些過激行為,進而導致學生形成自卑、自傲等不良人格。因此,高中生的自尊問題需要重視,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自尊,健全學生的人格品質。本文以高中體育生和普通學生的身體自尊和整體自尊現(xiàn)狀為研究內容,探求體育生和普通學生之間身體自尊和整體自尊的水平是否存在差異,以期望對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理論參考。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1被試
本次研究選取了沈陽市一七0中學高一至高三100名學生,其中體育生42人,普通學生58人,作為被試對象填寫調查問卷。由于學校中的男體育生占的比重較少,所以本次實驗所選取的被試均為女生。被試的年齡在15~17歲之間,平均年齡為15.5歲。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在CNKI搜索關鍵詞自尊、身體自尊、整體自尊等關鍵詞進行搜索,查到了有關的文獻百余篇,為文章撰寫提供思路。并且查詢了體育學、運動心理學等方面的書籍,為本次的研究提供詳細的理論依據(jù)。
1.2.2問卷調查法
本次問卷對學生身體自尊和整體自尊進行調查。身體自尊調查采用由徐霞、姚家新等人修訂的《身體自尊量表》[6]該量表分為五個維度:身體自我價值感、身體吸引力、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及身體狀況,共計30道題。采用4點計分,每道題1~4分賦分,第3、4、5、6、7、9、14、16、18、20、22、24、26、27、28、30題負向賦分。所得總分越高,身體自尊水平越強。身體自尊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為0.88,五個分維度的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分別為:0.63、0.71、0.68、0.75、0.61,信度較高[7]。
整體自尊調查采用Rosenberg自尊量表(RSES)。量表共10題,采用4點賦分,每道題1~4分,第3、5、8、9、10題負向賦分,共計40分??傮w得分越高,整體自尊水平越高。在本次研究中認為小于20分為低自尊, 20-25分為較低自尊, 26-30分為一般自尊, 31-35分為較高自尊, 大于35分為高自尊[8]。整體自尊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shù)為0.85,信度較高??捎糜诒敬窝芯?。本次調查共發(fā)放問卷100份,回收100份,問卷回收率100%。剔除多答、漏答的無效問卷剩余82份其中體育生39份、普通學生43份。問卷有效率為82%。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首先對問卷的數(shù)據(jù)進行整理,再用Excel對數(shù)據(jù)進行歸納、分類,計算出身體自尊各維度的分數(shù)和整體自尊的總分,最后再將所得數(shù)據(jù)使用SPSS26.0進行分析。具體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方法:被試按身份分為體育生和普通學生,以身份為因子,將身體自我價值感、身體吸引力、運動能力、身體素質及身體狀況作為因變量對數(shù)據(jù)進行描述和方差齊性檢驗,以探求體育生和普通學生身體自尊之間是否存在顯著差異。然后再以整體自尊作為因變量探求兩者整體自尊水平是否有顯著差異。
研究結果與分析
首先對高中體育生和普通學生身體自尊和整體自尊現(xiàn)狀的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再對兩者的身體自尊和整體自尊的現(xiàn)狀進行比較。
2.1體育生和普通學生身體自尊調查現(xiàn)狀與分析
根據(jù)表1可知,體育生身體自尊五個維度平均得分為:運動技能評分為16.283.44、身體狀況評分為18.153.23、身體吸引力的評分為15.873.67、身體素質的評分為16.513.32、自我價值感評分為15.562.83。五個維度的平均分都在15分以上。身體狀況維度的得分最高,自我價值感的得分最低。普通學生身體自尊五個維度平均得分為:運動技能評分12.934.37、身體狀況評分為14.063.96、身體吸引力的評分為13.743.84、身體素質的評分為14.554.39、自我價值感評分為13.673.96。五個維度的平均分在12分以上。身體素質維度的得分最高,運動技能維度的得分最低,略高于及格分。
對體育生和普通學生身體自尊的五個維度的數(shù)據(jù)使用單因素ANOVA檢驗得出以下結果(表1)體育生和普通學生在身體自尊的五個維度:運動技能、身體狀況存在非常顯著差異(P<0.01)身體吸引力、身體素質、自我價值感存在顯著差異(P<0.05)體育生和普通學生在身體素質維度差距最大,體育生在進行日常訓練的過程中,身體的各項素質各方面都會得到增強:力量、速度、耐力等身體素質方面都會高于普通學生。有規(guī)律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個人的身體自尊水平,隨著時間的增加和運動強度的提高,身體自尊狀況會得到相應的改善[9]。體育鍛煉對身體自尊的提高有積極的促進作用[9]。身體自尊經(jīng)常作為人們參與體育狀況的預測手段。高中學生的學業(yè)壓力大,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少,對體育活動的參與主要集中在體育課和課間操,由于學業(yè)壓力普通學生課余時間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很少,而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需要長期的鍛煉保持。身體鍛煉對身體自尊有積極影響;體質健康對身體自尊有良好的推動作用,身體鍛煉會提高體質健康進而提高身體自尊。通過比較說明體育生的身體自尊水平與普通學生身體自尊存在顯著性差異。
2.2體育生與普通學生整體自尊的調查現(xiàn)狀與分析
由表2可知,體育生整體自尊水平得分為28.894.00。體育生的整體自尊水平的平均分位于一般水平。在這個階段學生對自我有一個明確的認知,感覺自身有價值,對自己的評價很客觀,能夠接納別人的建議。普通學生整體自尊的平均得分為27.465.22,整體自尊水平的平均分數(shù)位于一般水平。對自我有客觀的認知,覺得自身有價值,對自己持有一個肯定的態(tài)度。
對體育生和非體育生整體自尊數(shù)據(jù)使用單因素ANOVA檢驗得出以下結果(表2)體育生和普通學生的整體自尊得分比較接近,處于相同的水平。兩者的整體自尊水平?jīng)]有顯著性差異(P>0.05)由于體育生經(jīng)過長期的身體鍛煉,對身體自尊的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而身體自尊水平會顯著影響學生的社會交往能力[10],進而促進了整體自尊水平的提高。自尊是一個人在基于自我評價的過程中體驗到的一種價值感,是在后天的環(huán)境中,通過學習、工作和生活等慢慢建立起來的[11].。個體的自尊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響,身體因素只是其中一個因素。普通學生雖在身體自尊方面較體育生低,但在學習方面付出較多,取得了不錯成績,在社交方面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在學業(yè)自尊、社會自尊兩個方面有較高的水平,這些因素緩和了普通學生對身體不滿導致對整體自尊的影響,使得兩者整體自尊的水平?jīng)]有顯著性差異。這一結論與田錄梅的觀點一致[12]。通過比較說明體育生和普通學生身體自尊水平十分接近,不存在顯著性差異。
結論和建議
3.1結論
3.1.1體育生身體自尊的整體水平明顯高于普通學生,處于更高的身體自尊水平,在身體狀況和身體素質維度比較突出。
3.1.2所有學生的整體自尊位于正常水平,體育生和普通學生的整體自尊處于同一水平。
3.2建議
3.2.1積極發(fā)展高中生體育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的鍛煉,通過鍛煉養(yǎng)成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身體觀念。促進高中生身體素質的提高,讓學生保持良好的身體狀況和身體素質。讓學生能夠掌握一項運動技能,讓學生愛上運動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最后達到教會、勤練、常賽的目的。對學生身體自尊的提高有助于提高他們的整體自尊水平。自尊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學生有良好的精神風貌和學習狀態(tài),有足夠的自信更好的來面對面對社會挑戰(zhàn)。
3.2.2重視高中學生的自尊培養(yǎng),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格。建立良好的同伴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提高學生的社會自尊。對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和自身成長有很大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自尊的心理發(fā)展與教育[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魏運華著,2004
[2]李京誠.身體鍛煉心理某些領域的研究綜述[J].北京體育師范學院學報,1999(3):42-47.
[3]崔晨.體育專業(yè)大學生身體自尊與生活滿意度的相關性研究[J].體育視野,2022(19):104-106.
[4]海玉娟. 體育活動與大學生負性情緒的關系探究:身體自尊和整體自尊的鏈式中介作用[D].山東大學,2022.
[5]陳建文,王滔.國外關于整體自尊研究的綜述[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2):17-22.
[6]徐霞,姚家新.大學生身體自尊量表的修訂與檢驗[J].體育科學,2001(2):78-81.
[7]孫超峰. 不同學業(yè)階段體育鍛煉與身體自尊、整體自尊的關系[D].天津體育學院,2020.
[8]劉明慧.中學生自尊現(xiàn)狀調查及干預[J].漢字文化,2019(11):163-164,168.
楊勇濤,孫延林,吉承恕.基于綠色鍛煉的身體活動的心理效益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5,30(3):195-199.
張琪仁,王師汝.大學生身體自尊水平對社會交往能力的影響研究基于1623個有效樣本的實證調查[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22,43(2):109-116
[11]楊萍,黃馨.女大學生自尊水平與社會支持的現(xiàn)狀研究[J].大學,2022(16):181-184
[12]田錄梅,張向葵,于海峰.運動員與非運動員大學生身體自尊及整體自尊研究[J].心理學探新,2003(4):55-58.
[13]李洋,于晶.大學生身體自尊差異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7,7(6):16-17.
[14]張磊,孫雪梅.身體鍛煉對大學生身體自尊和一般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09,24(2):172-174.
[15]郭啟貴,羅炯,桑美玲,等.自尊、身體意象對當代大學生運動參與的影響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7,34(6):730-738.
[16]張婷婷.中學生身體自尊與體育參與行為的相關性研究[J].西藏科技,2018(1):36-39.
[17]朱藝楓. 初中生身體自尊、人際交往效能感與同伴關系的關系研究[D].揚州大學,2022.
[18]劉延琪.不同運動干預對兒童身體自尊發(fā)展的影響[J].農家參謀,2018(13):251.
[19]龐文綺,朱健文.體育鍛煉對女大學生身體自尊水平影響的研究[J].體育世界(學術版),2017(4):177-178.
[20]王東禮.不同鍛煉水平的女大學生身體自尊水平的研究[J].四川體育科學,2016,35(4):5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