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G72DOI:10.16655/j.cnki.2095-2813.2212-1579-6604作者簡介:王宇凡(2000—),女,碩士研究生,初級-無,,。通信作者:劉勁松(1977—),男,碩士研究生,教授,,。黃秀秀(2000—),女,碩士研究生,無,,。
作者簡介:王宇凡(2000-),女,碩士在讀,研究方向:體育教學。
通訊作者:劉勁松(1977-),男,碩士,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民族傳統(tǒng)體育學。郵箱:271743903@qq.com
摘要:運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以及邏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對初中業(yè)余拉丁舞選手的影響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研究,在充分了解國內外學者研究動態(tài)前提下,遵循目的性、科學性、全面性的原則,以初中生業(yè)余拉丁舞選手為實驗對象,在訓練方式訓練內容及訓練時間上進行有效設定。通過為期12周的實驗發(fā)現(xiàn):實驗內容包括單腿支撐、腳踝提踵立、原地中跳、小彈腿、高抬腿、換腳跳、小步跑、原地雙腳跳,有效提升了實驗對象的下肢力量,提高了實驗對象身體穩(wěn)定性及專項技能,為拉丁舞美感呈現(xiàn)提供了重要保障。本文旨在為更多初中生業(yè)余拉丁舞選手更好的開展下肢力量訓練提供良好的參考作用。
關鍵詞:拉丁舞;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實驗法;業(yè)余選手
分類號:G72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ower limb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on junior high school amateur Latin dancers
WANG Yu-fan, LIU Shi-yi, LI Guo-qi, HUANG Xiu-xiu, LIU Jin-song
(P. E. Dept. ,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angshi, Hubei 435002)
Abstract:"By using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literature, experiment,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conducts an experimental study on the influence of lower limb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on junior high school amateur Latin dancers. On the premise of fully understanding the research trends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it follows the principles of purposefulness、"scientific and comprehensiveness, and takes junior high school amateur Latin dancers as the experimental objects."Effectively set the training mode, training content and training time. Through the 12 weeks"experiment, it was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contents included single leg support, ankle heel lifting, jumping in situ, bungee jumping, high leg lifting, changing feet jumping, trot running, and jumping in situ,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lower limb strength of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improved the physical stability and special skills of the experimental object, and provided an important guarantee for the aesthetic presentation of Latin dance. This paper aims to provide a good reference for more junior high school amateur Latin dancers to better carry out lower limb strength training.
Key words: "Latin Dance; Lower limb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experimental method;Amateur
國務院于2021年7月頒布《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政策。雙減政策是新時代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重大戰(zhàn)略布局,在實施“雙減”政策的過程中,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方針政策。素質教育自提出以來已取得多項標志性成果,在初中教育階段加強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素質教育也成為必由之路。拉丁舞是一項體育競技舞蹈,在極具有美感的同時還具有強烈的競技性[1],拉丁舞作為可同時培養(yǎng)學生體育與美育的運動項目廣受家長的青睞。
中小學學生以保證學業(yè)為首要目標,由此參加拉丁舞訓練也多以業(yè)余班為主,在拉丁舞比賽中業(yè)余拉丁舞選手的數(shù)量近年來有所增加[2]。在觀看比賽節(jié)目或者是表演時,會發(fā)現(xiàn)業(yè)余選手的下肢爆發(fā)力不足,在高難度的技術上控制力不夠,旋轉動作時重心不穩(wěn),腳下打滑甚至踩空等狀況,這些情況說明業(yè)余班選手的下肢力量穩(wěn)定性不足[3]。經(jīng)調查發(fā)現(xiàn),培訓機構對于業(yè)余拉丁舞選手下肢專項訓練重視度不夠,導致在比賽之后,肌肉力量又出現(xiàn)力量倒退現(xiàn)象,導致學生的耐力、控制力、爆發(fā)力等不足[4]。下肢由髖、膝、踝三大關鍵組成,是支撐上肢的重心支撐,也是拉丁舞中力量訓練的核心[5]。
1研究對象及方法
1.1 研究對象
研究對象為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對初中業(yè)余拉丁舞選手的影響。實驗對象為初中業(yè)余拉丁舞選手。
1.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獻資料法、實驗法、數(shù)理統(tǒng)計法和邏輯分析法等多種方法進行研究。
1.2.1"文獻資料法
通過查閱中國知網(wǎng),以“拉丁舞”、“下肢訓練”為關鍵詞,進行文獻搜集,查閱相關的文獻資料進行理論研究,并對有關文獻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為論文的撰寫奠定了基礎。
1.2.2"實驗法
(2)實驗時間與地點
實驗地點:滄州市拉丁舞培訓機構
實驗時間:10月19日-12月31日,每周二、四進行線上直播訓練,周六運用課上半小時體能訓練時間進行實驗干預
(3)實驗內容
為了驗證下肢專項力量訓練的結果,特對滄州多家拉丁舞俱樂部的40名13-16歲學生進行實驗,這些學生都選取的女生,都曾參加過市級比賽,并達到了中國體育舞蹈協(xié)會五級水平。他們學習拉丁舞已有3-5年時間,已學會了幾種舞蹈的基本步伐和一些有難度的技巧。在抽取樣本時,為了確保實驗的有效性,所選的學生同齡之間的身高體重差異不大,舞蹈技術技巧水平相當,實驗前測試數(shù)據(jù)差異不大。學生各項情況如表1所示。
為保證實驗效果,分組時采用本年齡段學生抽簽的方法確定所在組別,各年齡組學生均為雙數(shù),保證兩組相同年齡段學生人數(shù)相同。實驗時間共12周,即10月19日-12月31日,每周二、四、六進行訓練,每周二、周四進行30分鐘的素質力量訓練的線上直播訓練,周六在120分鐘課堂中進行30分鐘的素質力量訓練。 為了避免客觀因素的影響,實驗的授課老師為同一人,采用同樣的舞蹈步伐、動作及音樂。學生沒有上課時,通過晚上視頻訓練,教師進行實時糾正。
實施方案具體如下:
在實驗前一周對兩組學員的各項指標進行測量,隨后開展實驗,對照組僅僅是按照日常的頭、肩、核心力量[6]、下肢的基礎訓練作為課堂30分鐘體能訓練,而實驗組除了與對照組采用少量常規(guī)訓練進行熱身后,還融入了下肢專項訓練,拉丁教學內容兩個班一致。
根據(jù)《運動生理學》中青少年運動特點與查閱文獻為實驗組設計出八個訓練內容,訓練內容有單腿支撐、腳踝提踵立、原地中跳、小彈腿、高抬腿、臺階換腳跳、原地小步跑、原地雙腳交叉跳八個動作[7]。
訓練形式為循序漸進的方式,第一周至第四周為單腿支撐、腳踝提踵立的靜力性訓練,練習負荷均為30秒4組;第五周至第八周為原地中跳、小彈腿、高抬腿訓練;練習負荷均為30秒4組;第九周至第十二周為臺階換腳跳、原地小步跑、原地雙腳交叉跳動力性訓練;練習負荷均為30秒4組。
一階段為靜力性練習階段,它的作用是使學生在保持肌肉群不變的前提下進行收縮運動,增強下肢的力量與穩(wěn)定性,從而增強腿部與大腿內側的控制力。
經(jīng)過四周的訓練,實驗組的受訓者的腿部肌肉力量逐漸得到提升。在此階段主要在力量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爆發(fā)力以及控制能力。原地中跳要求學生跳起時繃腳尖,膝蓋繃直,雙手叉腰;小彈腿要求腿部每次抬起時動力腿與主力腿夾角為25°,膝蓋與腳尖繃直;高抬腿要求每次跳起時大腿抬平,小腿自然垂下,上身保持直立。這些動作都可提高學生身體穩(wěn)定性及控制能力[8]。
經(jīng)過第三個階段的訓練,學生的肌肉力量進一步增加,肌肉柔韌性也明顯增加。在前兩個階段學生可以很明顯地體會到專項技能中要求的繃腳、蹬直膝蓋、動作發(fā)力點等專業(yè)要點,從而有效通過基本訓練的練習提高專項技能。
在實驗中不難看出,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可以有效提升學生下肢力量及身體穩(wěn)定性。在日常訓練中有針對性的加入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專項技術能力。
1.2.3數(shù)理統(tǒng)計法
對實驗前后收集來的數(shù)據(jù)統(tǒng)一進行整理和分析,利用EXCEL軟件對下肢力量訓練指標的相關成績進行處理,為本文研究結論的得出提供必要的數(shù)據(jù)基礎。
1.2.4邏輯分析法
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運用邏輯推理分析相關數(shù)據(jù),進行數(shù)理分析,從而得出結論。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實驗組與對照組身體穩(wěn)定性方面成績分析
實驗過程中,過下肢專項力量訓練之后,以閉目單腿站立測試兩組學生的穩(wěn)定性,閉目單腿站立是指學生閉目,首先抬起右腿,大腿抬平,小腿自然垂下,雙手叉腰,測量單腿站立時長,隨后是左腳,最終取單人左右腳成績平均數(shù)值為該生最終成績[9],具體數(shù)據(jù)如表2所示。
由表2可得,實驗前兩組學員差異概率Pgt;0.05,不具有顯著差異,因此分組有效。對照組在進行常規(guī)訓練后,雖然成績提高,但差異概率Pgt;0.05,不具有顯著差異,因此可以認為提高幅度不大。實驗組在進行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后,成績差異高度顯著,Plt;0.01。
在拉丁舞中,旋轉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技能之一,經(jīng)過運動生理學中對青少年的骨骼肌肉特點以及從文獻中查閱可得,經(jīng)過日常舞蹈學習與訓練青少年完成平轉數(shù)約為4-6個,實驗組與對照組學生完成數(shù)基本符合指標,因此選取平轉作為身體穩(wěn)定性方面測量指標之一[10]。
在進行平轉時,雙腳呈外八字打開,腳跟并攏雙腿并緊向上收,雙手叉腰,首先身體轉向右側,隨著音樂節(jié)奏進行旋轉,旋轉過程中腳跟保持并攏。測試過程中統(tǒng)一音樂節(jié)奏,學員根據(jù)節(jié)奏進行旋轉,當無法完成一個完整的平轉時測試結束[11]。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3所示。
由表3中數(shù)據(jù)可知,實驗前兩組學員平轉個數(shù)差異概率Pgt;0.05,不具有顯著差異,因此可認為分組有效。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訓練后,平轉個數(shù)差異概率Pgt;0.05,因此可認為雖然在實驗過后學生能力有所增長,但不具有顯著差異,表明常規(guī)訓練無法使學生身體穩(wěn)定性得到顯著提高。實驗組進行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后,平轉個數(shù)差異概率Plt;0.01。
實驗結果表明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可以提高大腿肌肉力量與收緊程度,對提高身體穩(wěn)定性具有明顯作用。
恰恰時間步是拉丁舞基本步伐中的基礎,可以有效檢測學生基本功扎實程度以及腿部力度。以五分為滿分,在測試過程中保持上身穩(wěn)定得一分、出腳速度快得一分、膝蓋快速蹬直得一分、重心快速轉換得一分、腳掌攆地板快速推腳跟得一分。測試時間為一分鐘,在最后二十秒進行打分[12]。測試結果具體如表4所示。
由表4可得,實驗前兩組學員差異概率Pgt;0.05,不具有顯著差異,因此分組有效。對照組在進行常規(guī)訓練后,成績有效提高,差異概率Plt;0.05,具有顯著差異。實驗組在進行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后,成績有效提高,差異概率Plt;0.01,具有顯著差異。雖然二者都具有顯著差異,但由概率判定可得,實驗組成績提高幅度較大。
在倫巴定點轉得分統(tǒng)計中,滿分為五分,時間步時上身保持穩(wěn)定為一分,定點轉旋轉時上身有效引帶為一分,出腳時快速到位為一分,移動重心時由腳掌推地板發(fā)力再傳遞向上為一分,旋轉時留頭甩頭為一分。測試時間為一分三十秒,最后三十秒進行打分。實驗數(shù)據(jù)如表5所示。
由表9可得,實驗前兩組學員差異概率Pgt;0.05,因此可認為分組有效。對照組進行常規(guī)訓練后,得分差異概率Plt;0.05,具有顯著差異,由此常規(guī)訓練對專項技能具有提高作用。實驗組進行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后,得分差異概率Plt;0.01,由此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對學生專項技能的提高具有顯著作用。
2.3 不同機構教學水平實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
選取實驗對象時,特在兩個機構中選取達到五級水平且各項指標基本一致的學生進行實驗,實驗組中含有機構一學生11人,含有機構二學生9人,因授課教師所帶機構的時長不同,學生實驗前實力水平也有所不同,而機構前期對學生的教學方式與教學內容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實驗結果。不同機構教學水平實力與拉丁舞教師教學理念與方法密切相關,因此不同機構教學水平實力對學生水平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也對教師教學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13]。
3結論與建議
3.1 結論
(1)不同的舞蹈類型和每一支舞蹈所需要的力量和技能是不同的,因此需要舞者有對身體的控制力、爆發(fā)力和耐力進行控制,才能在舞臺上游刃有余,讓舞蹈具有觀賞價值,達到社交與愉悅身心的效果。
(2)通過實驗證明,經(jīng)過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專項的20名實驗組學生,其身體的控制力、爆發(fā)力、耐力和穩(wěn)定性皆有所提升,因此進行下肢專項訓練可以提高學生的平衡能力與旋轉能力。
(3)通過實驗證明,經(jīng)過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專項的20名實驗組學生,在專項技能中無論是旋轉、還是運動過程中,耐力和穩(wěn)定性都更好,因此下肢專項訓練對學生的專項技術以及穩(wěn)定性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通過實驗證明,在為學生制定教學內容時應充分考慮學生性別、年齡、自身水平等因素,合理制定教學計劃。
3.2 建議
(1)業(yè)余初中生拉丁舞選手下肢專項力量訓練是很有必要的,可以結合青少年的課程,每次課程中抽出一定時間進行下肢專項訓練,訓練一定要與舞步進行結合,有針對性的訓練,不同訓練內容發(fā)展不同肌肉的力量,以便讓學生通過專項練習發(fā)展各部位不同肌群,從而提高專項技能,提高課程效率。
(2)在制定訓練計劃時要根據(jù)其個體差異定制不同訓練強度和負荷的方案,并根據(jù)學生訓練過程中的生理情況,制定適宜的訓練內容,讓力量得到有效的提升。
(3)當下業(yè)余初中生拉丁舞選手并非每天都會安排課程,因此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如下午或者晚上抽取30分鐘時間堅持訓練,以便形成肌肉記憶,但是在訓練過程中,要注意姿勢的正確性,教師可通過視頻或者圖片對學生訓練糾正,以便讓訓練事半功倍。
(4)在拉丁舞的基礎訓練中,還有核心力量訓練及其他力量訓練,因此也可以根據(jù)核心力量訓練及其他訓練配合練習,以便有效提高學生下肢的支撐力量和肌肉的控制能力。另外還可以讓學生跟隨音樂練習,在增強節(jié)奏感的同時,還可以讓舞蹈根基更穩(wěn),爆發(fā)力更強,為學習高難度動作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何忠,許志琳.體育舞蹈的運動技術特征及其專項力量訓練[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08):67-70.
[2]趙夢安.溧陽市青少年業(yè)余選手學習拉丁舞的現(xiàn)狀及制約因素研究[J].運動,2019(02):153-154.
[3]陳國娜.拉丁舞體能訓練的基本方法[J].大舞臺,2012(04):115+269.
[4]霍孟.我國青少年拉丁舞選手專項技術內容體系構建研究[D].天津體育學院,2014.
[5]鐘新生,姚璐,張棟.超等長訓練對青少年運動員下肢爆發(fā)力的影響[J].閩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8(03):94-99.
[6]解正偉.核心力量訓練的研究現(xiàn)狀與理性辨析[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17,43(03):62-69.
[7]羅琪.青少年拉丁舞選手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內容的構建[D].湖南師范大學,2017.
[8]劉雨婕.不同訓練方案對少兒拉丁舞選手力量素質提升效果研究[D].南京體育學院,2021.
[9]鄭甜甜.體育舞蹈拉丁舞訓練內容體系的構建探索[J].滄州體育科學,2019,38(04):77-80.
[10]李孟禪.核心力量訓練對提高拉丁舞學習者身體穩(wěn)定性的實驗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19,27(12): 98-100.
[11]張磊磊.下肢專項力量訓練對7-10歲拉丁舞學習者身體穩(wěn)定性的影響研究[D].成都體育學院,2021
[12]程彬.功能性訓練對少兒拉丁舞選手下肢力量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9.
[13]況夢詩.拉丁舞對青少年健康體適能和心理健康的影響[D].上海體育學院,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