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分析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痛經的臨床療效。方法 回顧性選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連云港市贛榆區(qū)中醫(yī)院門診收治的88例痛經患者,以按照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44例)與觀察組(44例)。對照組采用益母草顆粒治療,觀察組進行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對比兩組的療效、痛經情況、前列腺素指標、炎癥因子。結果 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積分及COX痛經癥狀量表(CM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前列腺素E2(PGE2)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前列腺素F2α(PGF2α)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均Plt;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結論 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痛經療效確切,能夠改善痛經癥狀,對前列腺素指標與炎癥因子均有降低作用。
【關鍵詞】血府逐瘀湯;痛經;益母草顆粒
中圖分類號:R271.11+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2665.2023.14.00.03
DOI:10.3969/j.issn.2096-2665.2023.14.027
痛經患者常出現下腹部疼痛、墜脹等,且多伴隨畏寒、乏力、腰酸疼等癥狀[2]?,F代醫(yī)學認為,前列腺素及多種炎性介質等是導致原發(fā)性痛經的主要病因,止痛藥物是當前的首選治療方案,但仍有部分患者對該類藥物不敏感或出現不能耐受的副作用等[3]。中醫(yī)學認為痛經與胞宮及沖任密切相關,邪氣內伏、氣血不暢、不容則痛等均為痛經的主要病機。血海滿盈而外瀉,盛實氣血繼而驟虛,使胞宮、沖任氣血發(fā)生急驟變化,若此時多種致病因素趁虛而入,可導致沖任、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或失于濡養(yǎng),導致痛經。胸脅、小腹脹痛、經行不暢、經血瘀塊等均是本病的重要表現,另外常伴神疲乏力、畏寒肢冷等癥狀[4]。血府逐瘀湯作為理血劑,主活血化瘀、行氣止痛之效,既可行血散瘀滯,又可解氣消郁結、升降兼顧,使氣血調和。因患者個體差異性大,經典方證在治療過程中應根據癥狀變化進行靈活加減。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痛經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選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2月連云港市贛榆區(qū)中醫(yī)院門診收治的88例痛經患者,以不同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44例)與觀察組(44例)。對照組患者年齡18~29歲,平均(24.66±3.12)歲;熱郁血瘀型7例,痰瘀互阻型6例,寒凝血瘀型10例,血虛加瘀型9例,氣虛血瘀型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19~30歲,平均(24.71±3.08)歲;熱郁血瘀型7例,痰瘀互阻型7例,寒凝血瘀型9例,血虛加瘀型8例,氣虛血瘀型13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連云港市贛榆區(qū)中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所納入患者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①患者符合《中醫(y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5],經彩超及其他婦科檢查未見異常病變,確診為痛經證患者,同時符合小腹墜脹、疼痛、氣虛無力表現;②近3個月未進行其他治療與參與其他研究。排除標準:①計劃妊娠者;②合并嚴重臟器病變者;③伴有惡性腫瘤患者;④對本次治療用藥成分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給予對照組益母草顆粒(廣州諾金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44022528,規(guī)格:15 g)15 g/次,2次/d。給予觀察組血府逐瘀湯治療,組方:桔梗、枳殼、柴胡、甘草各6 g,牛膝、赤芍、當歸、紅花、生地黃、川芎各10 g,桃仁12 g。熱郁血瘀型加敗醬草與紅藤各15 g;痰瘀互阻型加海藻、半夏、貝母各10 g;寒凝血瘀型加附子6 g、細辛3 g;血虛加瘀型加何首烏與阿膠各10 g;氣虛血瘀型加黨參與黃芪各15 g、木香10 g。水煎藥物,100 mL為1劑,2劑/d。兩組均于每次經期來臨前1周服用,治療3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評價療效。參考《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痛經》[6]進行評價,月經周期相關腹痛完全消失,痛經積分為0分,連續(xù)2個月未復發(fā)者視為顯效;月經周期相關腹痛明顯改善,痛經積分較治療前減少50%,連續(xù)2個月未復發(fā)者視為有效;以上標準均未達到,視為無效??傆行?1-無效率。②痛經情況。痛經積分:月經周期間及前后出現腹痛計5分,另出現小腹墜脹或面色發(fā)白加0.5分、休克加2分,出現腹痛明顯難以忍受、坐臥不寧、冷汗自出三項任意一項為1分,可累積計分;出現惡心嘔吐、大便頻率增高、后腰疼痛、肛門墜脹四項任意一項為1分,可累積計分;疼痛時間1 d為0.5分,每增加1 d計分增加0.5分。重、中、輕度評分分別為gt;14分、8~14分、lt;8分。采用COX痛經癥狀量表(CMSS)[7]評估兩組治療前后痛經情況,共36項內容,總分144分,分數與嚴重程度呈正相關。③前列腺素指標。治療前后,采集兩組空腹靜脈血3 mL,進行離心處理(3 000 r/min轉速、7 cm半徑)10 min,取血清,采用酶聯吸附法測定兩組患者前列腺素E2(PGE2)及前列腺素F2α(PGF2α)。④炎癥因子。血清采樣及檢測方式同上,測定兩組患者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白細胞介素-6(IL-6)、超敏C反應蛋白(hs-CRP)。
1.4 統計學分析 以SPSS 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以[例(%)]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x±s)表示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療效比較 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痛經情況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積分及CM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2。
2.3 兩組患者前列腺素指標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PGE2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GF2α均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3。
2.4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比較 治療后兩組患者各項炎癥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lt;0.05),見表4。
3 討論
痛經是一種婦科常見癥狀,原發(fā)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無異常,但機體發(fā)生與經期相關的小腹疼痛、不適,甚至伴隨其他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8]?,F代醫(yī)學認為,原發(fā)性痛經通常與機體內的化學物質或炎性物質相關,其含量上升使周圍血管受壓從而導致疼痛或痙攣發(fā)生[9]。常規(guī)給予止痛藥緩解癥狀,但此類藥物只能抑制疼痛相關物質合成,不能降解這類物質,因此部分患者對其療效不敏感。中醫(yī)認為,原發(fā)性痛經屬“經行腹痛”范疇,分為實痛與虛痛,主要與肝氣瘀滯、氣血失調相關,繼而導致沖任督帶不調,胞宮受損,最終腎氣-天癸-沖任-胞宮生殖軸失調。益母草顆粒是中醫(yī)婦科常用藥物,其主要有效成分為益母草,入肝經,可活血化瘀、調經利水等[10]。但因患者癥狀輕重不一,考慮到個體情況與需求不同,實際治療時應注重整體觀念及辨證施治,提高治療效果。
本研究顯示,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患者痛經積分及CMSS評分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提示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痛經能夠增強療效及改善痛經癥狀。這與馬玉聰等[11]的研究結論具有一致性。中醫(yī)認為氣主溫煦,血主濡養(yǎng),若氣血不足,血??仗搫t運血無力;且肝藏血,腎藏精,兩者互生,若肝腎空虛則水運不利,經血量少且色澤暗淡;不通則痛,氣機不足可使淤血淤積,使小腹脹痛;血得溫則行,若受寒邪侵襲則導致血壓瘀滯及經絡不暢,疼痛明顯[12]。桔梗破血,去積氣,消積聚;枳殼可理氣寬中,行滯消淤,治脹滿疼痛;柴胡歸肝經,可疏肝解郁,升舉陽氣,養(yǎng)血調經;甘草可補脾益氣,緩急定痛;牛膝逐瘀通經,補肝腎,利尿通淋,引血下行,調暢血脈,通經止痛;赤芍活血散瘀;當歸有補血,活血,調經功效,可調經止痛;紅花歸肝經,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作用;生地黃滋陰清熱,可通血脈通經;川芎溫陽散寒,活血調經,止痛,主治痛經;桃仁歸肝經,有活血化瘀、調經作用。在此基礎上進行辯證加減治療,熱郁血瘀型:給予敗醬草可活血化瘀、調經止痛;紅藤可通經活血祛瘀;痰瘀互阻型:海藻,有軟堅,利水作用;半夏可燥濕化痰,消痞散結,降逆止嘔;貝母可清熱潤肺,散結,治心胸郁結;寒凝血瘀型:附子可散寒止痛,有回陽救逆之功;細辛溫經通陽,可驅寒止痛除痹;血虛加瘀型:何首烏可補益精血,解毒,治精血虧虛,腸燥便秘;阿膠可補血,滋陰,能補氣益氣,養(yǎng)血補血;氣虛血瘀型:黨參可補中益氣,養(yǎng)血生津;黃芪可健脾補中,升陽舉陷;木香健脾行氣,活血止痛。通過以上諸多藥材共同起效,患者疼痛感得以顯著減輕,且經過加減干預,使各型患者相關臨床癥狀明顯緩解。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兩組患者PGE2均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GF2α、各項炎癥因子均降低,且觀察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lt;0.05),提示血府逐瘀湯能夠改善前列腺素及炎癥因子,抑制炎癥反應。女性在經期來臨時,子宮內膜受自身雌激素影響逐漸增厚,在此期間可產生前列腺素,當其被子宮內膜細胞釋放出來時可引起子宮平滑肌收縮導致痛經發(fā)生。此外,多種炎性介質都可作為致痛物質與相應受體結合從而使機體感覺疼痛。經現代研究證實:桔梗的三萜多糖皂苷起到抗炎、擴張血管等作用;枳殼的香豆素類與柚皮苷成分可抑制機體相關炎癥、緩解痙攣,檸檬烯能提高機體疼痛耐受度,使神經中樞維持覺醒狀態(tài),并抑制前列腺素刺激導致的平滑肌收縮與痙攣;柴胡的含戊酸及柴胡皂苷等成分起到抗炎、促酶分泌、調節(jié)免疫、抗驚厥等作用;甘草含有三萜類化合物甘草甜素,可增強和抑制機體免疫功能,其黃酮類化合物對前列腺素引起的痙攣性收縮有顯著解痙作用,且具有皮質激素樣作用,可抑制PGE2生成,拮抗炎性介質組胺;牛膝的牛膝多糖可擴張血管,改善循環(huán),促進炎癥因子吸收,且三萜皂苷類及甾酮成分可解除子宮平滑肌痙攣;赤芍的芍藥苷可抑制TNF-α上調,棕櫚酸乙酯降低IL-6,從而減少PGE2生成;當歸的揮發(fā)油及阿魏酸成分可抑制子宮平滑肌收縮且可抑制炎癥因子;紅花含有黃酮類及揮發(fā)油等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與脂質過氧化反應,調控多種與炎癥反應相關的因子基因表達;生地黃提取物可發(fā)揮抗炎及免疫調節(jié)作用;川芎中苯酞類、揮發(fā)油及多糖類能夠改善血液循環(huán),促進PGE2與PGF2α平衡,且起到抗炎作用;桃仁的水提取物可降低IL-6水平,發(fā)揮抗炎作用[13]。
綜上所述,血府逐瘀湯加減治療痛經療效確切,能夠改善痛經癥狀,對前列腺素指標與炎癥因子均有一定影響。
參考文獻
[1]馬蕭童, 劉耔宜, 強昆, 等. 原發(fā)性痛經機制及針灸療效[J]. 中國醫(yī)學影像技術, 2022, 38(9): 1301-1306.
[2]林麗霞, 陳義嬌, 單利娜, 等. 針刺治療原發(fā)性痛經隨機對照試驗的國內外文獻報告質量評價[J]. 中醫(yī)雜志, 2018, 59(23): 2017-2021.
[3]寇小平, 邵瑩, 盧占斌. 前列腺素F2α受體與原發(fā)性痛經關系[J]. 現代儀器與醫(yī)療, 2016, 22(2): 110-112.
[4]聶文佳, 徐帥師, 張詠梅. 原發(fā)性痛經治療方法的研究進展[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1, 27(4): 683-689.
[5]王麗穎, 劉孟宇, 宇文亞, 等. 《中醫(yī)婦科常見病診療指南》臨床應用評價研究[J]. 中國中藥雜志, 2017, 42(17): 3262-3266.
[6]宋亞靜, 段彥蒼, 梁瀟, 等. 基于德爾菲法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痛經》療效評價部分問卷調查與結果分析[J]. 中國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20, 40(4): 413-417.
[7]馬玉俠, 馬海洋, 陳少宗, 等. 中文版COX痛經癥狀量表的信效度檢驗[J].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學報, 2015(1): 5-7.
[8]許棟涵, 羅業(yè)浩, 方剛, 等. 中醫(yī)藥治療原發(fā)性痛經臨床隨機對照試驗研究現狀分析[J]. 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 2022, 28(11): 1824-1828.
[9]連偉清, 王唯迪, 徐梅. 原發(fā)性痛經發(fā)病機制及治療的研究進展[J]. 國際婦產科學雜志, 2012, 39(1): 29-31, 39.
[10]周柳燕. 益母草顆粒治療原發(fā)性痛經臨床研究[J]. 新中醫(yī), 2022, 54(16): 129-132.
[11]馬玉聰, 朱穎. 血府逐瘀湯加減在婦科中的應用[J]. 吉林中醫(yī)藥, 2010, 30(10): 854-855.
[12]柴美伶, 王昕. 從中醫(yī)時間醫(yī)學治療原發(fā)性痛經研究現狀[J]. 山東中醫(yī)雜志, 2022, 41(4): 458-463.
[13]郎艷華, 張歡歡, 李莉. 穴位貼敷聯合血府逐瘀湯治療原發(fā)性痛經氣滯血瘀證的臨床研究[J]. 中國醫(y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 2022, 22(3): 289-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