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追尋——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導覽手冊》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 編 北京出版社
2012 年,《追尋》首版一經推出,就成為多個大、中、小學紅色人文地理知識讀本,承載了許多北京市民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美好記憶。為貫徹落實愛國主義教育法有關要求,推動首都愛國主義教育廣泛深入開展,日前,北京出版社對該書進行了修訂再版。本書聚焦建黨、抗日戰(zhàn)爭、新中國成立三大紅色文化主題片區(qū),對全市206 家市級以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情況進行了全面梳理,其中新增了43 家教育基地,更新了163 家基地的有關信息。讀者可通過掃描書中二維碼在“京華丹心”公眾號上獲取及時權威的教育基地信息,還可以結合書中規(guī)劃的紅色旅游路線圖,獲取線上訂票、車位查詢、瀏覽線路、智能導覽等服務。
02.《呈現北京:近代北京城市指南研究(1840—1949)》
北京學研究基地 組織編寫 劉同彪 著
北京出版社
本書作者劉同彪是北京歷史文獻研究的資深學者,依托北京學研究基地這一權威平臺,花費近6 年的時間對北京城市指南進行專項研究。作者從浩如煙海的古籍、近代中外文獻中尋找城市指南的蛛絲馬跡,不僅系統(tǒng)梳理了城市指南類北京地方文獻的學術源流、歷史演變、出版刊印情況,還專門研究了近代外文北京城市指南,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不同時期的外國人眼中的北京風貌,以及他們是如何向本國人介紹北京,如何吸引自己的同胞來北京旅游的。
本書是一部中外北京城市指南研究集大成的學術力作,也是一部橫跨百年的、另類的北京近代史。我們從這樣一本嚴謹的學術專著中,既能看到嚴肅的歷史史實,也能發(fā)現有趣的歷史細節(jié)。
03.“北京古籍叢書”《帝陵圖說(外三種)》
(清)梁份( 清)潘祖蔭 劉仁甫 著 姜鵬 標點 北京出版社
本書共包含《帝陵圖說》《東陵日記》《西陵日記》《前明十三陵始末圖說》四種清代以來的陵寢文獻。
《帝陵圖說》作者梁份是清代初期重要學者,也是明遺民圈中頗具代表性的人物。本文以圖文并茂的形式記述了天壽山明十三陵及金山景帝陵地理狀況、營建過程、規(guī)制、風水等方面內容,體現出濃厚的遺民情懷和風水思想,對明代帝王陵寢研究具有重要的文獻參考價值。
《東陵日記》《西陵日記》,均為清人潘祖蔭著,各一卷。潘氏于同治、光緒間先后參與辦理清文宗、穆宗等皇室成員葬事,奉派往東陵、西陵辦事多次,后將相關行程的日記整理成書,以行程目的地命名。本書因為成于多難之際,不甚為世人所知,潘氏日記正本有所遺失,有光緒刻本傳世。本書對研究清皇室的葬事有歷史參考價值。
《前明十三陵始末圖說》是民國初期人劉仁甫所著的一種文史讀物,以平實的語言向讀者介紹了十三陵的選址、建設、方位等相關信息,并附清代皇帝對明陵的相關諭旨、題詠等,也摻雜了一些民間故事在內。
在本書所含四種文獻中,不時能看到歷史、詩文乃至制度掌故,以及民間流傳的一些趣聞故事,不但妙趣橫生,而且有資考證。
04.《油畫棒涂色系列之國家寶藏》
翁石匋 齊曉晶 著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
本書選擇用油畫棒為繪畫媒介,以“國家寶藏”為主題,在線稿上進行 涂色,每一筆每一畫都是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悟和致敬。油畫棒獨特的色彩表現 力使得作品更加生動并具有年代的質感。為了方便讀者順利完成自己的作品,全書配有視頻教程。作者通過“國家寶藏”這一主題,向讀者展示了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無論是青銅、陶瓷、服飾還是陶俑,它們都承 載著豐富的歷史記憶。以線稿涂色的方式再現這些珍貴之物的美麗,喚醒我們的記憶,讓我們更好地了解和感受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
( 圖文提供/ 北京出版集團融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