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這片土地上,李媛蘭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到溶江中學,已為教育事業(yè)奉獻了20年。在過去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作為全國著名的貧困地區(qū),湘西地區(qū)的教育也相對落后,這里的學生想要走出大山,走向世界,需要教師付出更多的努力。“從踏上教學崗位的第一天起,我就立志要努力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民教師,我要培養(yǎng)湘西的孩子們走向全國、面向世界?!崩铈绿m說。
“讓每一個學生都有出路”
“我從8歲開始的人生理想,就是像父親一樣成為一名教育工作者?!眮碜越處熂彝サ睦铈绿m,從小就有著“教師夢”。在18歲考上大學那年,李媛蘭毅然決然地選擇了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畢業(yè)后憑借校最高榮譽“冠代獎學金”免試成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的一名語文教師。此后20年,李媛蘭全身心地投入她熱愛的教育工作中,為讓每一個孩子擁有自己的出路傾盡全力。
從2003年到2018年,李媛蘭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中學帶了整整五屆畢業(yè)班。在這15年間,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文化底蘊,李媛蘭費盡心血。在她剛當班主任的第一年,就率先在班級設立了圖書角,并爭取到了一萬余元圖書購買費。李媛蘭讓孩子們寫下想要的書籍心愿清單,按照這份清單為他們購入了大量的文學讀物及其他學習書籍。山路或許會阻礙人們走出大山的腳步,但書籍會平等地將文明之火傳遞給每一個孩童,李媛蘭借助這些書籍幫助山區(qū)學子開闊眼界,為他們走出大山打下基石。
李媛蘭明白,山區(qū)的孩子不比城市的孩子,城市孩子習以為常的生活,對山區(qū)的孩子來說卻是在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這個過程是新鮮的、刺激的,也是艱難的、不安的。一個來自貧窮鄉(xiāng)鎮(zhèn)的學生小禾,她既不會寄信,也不會存錢,一切城市里理所當然的事情對小禾來說都是陌生的,她因此顯得與其他同學格格不入。李媛蘭一點點教會小禾這些新本領,并告訴她:“凡事都是從無到有的,你要自信,不要害怕,我們山區(qū)孩子一樣可以有屬于自己的出路。”在李媛蘭的悉心教誨下,小禾潛心苦讀,什么不會學什么,靠著咬緊牙關絕不認輸?shù)囊懔?,成功走出了大山?/p>
自2013年開始,李媛蘭開始擔任宏志班班主任,宏志班的學生都是一些成績優(yōu)異的農村娃,很多還是留守兒童。學生阿菊的父親因病去世,給阿菊帶來了巨大的打擊?!盀榱伺惆樗冗^這段痛苦的時期,在阿菊生日的時候,我號召每個任課老師為她準備一份小禮物,希望能讓她感受到溫暖?!痹诶铈绿m的關心和努力下,阿菊在期末考試中保持住了優(yōu)異的成績,并在之后的高考中,順利考上了理想的高校。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山區(qū)雖然落后,但孩子都是從零開始描繪的白紙,李媛蘭堅信,“只要老師多多付出,做好教書育人的工作,引領學生刻苦努力,每一個學生都能有自己的出路,能闖出一片屬于自己的浩瀚天地”。
“打通六年,一貫培養(yǎng)”
2018年,李媛蘭調任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溶江中學擔任副校長。這所由州教體局直管的公辦新中學以培養(yǎng)“面向世界的現(xiàn)代湘西人”為目標,致力于幫助學生做好中學階段六年規(guī)劃。初中三年與高中三年是一脈相承、相輔相成的,經由溶江中學培養(yǎng)了三年的學生,需是能在未來高中三年間不斷向前邁進、超越自我的學生。
從高中調來初中擔任校長,李媛蘭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一方面是來自現(xiàn)實的壓力,不同于高中面臨的考大學的壓力,初中所面臨的是分流的壓力,中考決定了一名學生未來是進入普通高中還是職業(yè)高中。另一方面,則是心理上的壓力,處于初中這一階段的孩子,在心理問題上與高中生有所不同,李媛蘭表示,“初中的孩子正值青春期,比高中的孩子更為叛逆,需要老師給予更多的關注”。
為了維護好學生的心理健康,李媛蘭尤為注重學生的體育訓練,在溶江中學的校道上,有著高達150階的臺階,這成為孩子們每天上學放學的必經之路。剛開始時,還有學生抱怨,抗拒這每天都要進行的運動,李媛蘭告訴他們,“這150階臺階,就是我們的人生之路,我們的人生就在于反復歷練,越是能堅持下去的人,越能通過這一次又一次的攀登取得更好的成績”。從此之后,在溶江中學,這樣的鍛煉成了孩子們最期待的事。在之后的一些節(jié)假日里,當學校組織學生們去公園進行徒步活動時,學生們都積極主動地參加。經過這樣的每日鍛煉,孩子們身體越來越好了,狀態(tài)也更加積極向上了。
作為一所新學校的校長,李媛蘭從一張白紙開始干起,“我剛到這里時,校門還沒修好,甚至連圍墻都沒有。如今,這里建好了教學樓、操場,有了‘生命河’圖書館、AR電腦室、心靈驛站,甚至還開辟了一塊勞動基地?!睘榱烁玫嘏囵B(yǎng)學生,李媛蘭非常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溶江中學特地開設了勞動課,班主任每周都會帶領學生們去勞動基地進行勞動,孩子們扛著鋤頭,提著小桶,下地干活,周末也會有學生自發(fā)帶著家人一起投入勞動中。蘿卜、黃瓜……各式各樣的農作物,這些勞動果實會被制成湘西泡菜供大家享用。
李媛蘭說:“我們的學生,要不怕吃苦、不怕吃虧?!北种@樣的教育理念,李媛蘭在初中三年間盡可能磨煉著學生們的心性,將這些孩子培養(yǎng)成不怕困難、勇于挑戰(zhàn)、堅毅頑強的湘西孩子,為他們能飛出大山插上了豐滿的羽翼。
“讓老師成為名師”
陶行知曾說過,“在教師手里操著幼年人的命運,便操著民族和人類的命運?!背蔀樾iL后的李媛蘭,更加認識到了培養(yǎng)教師的重要性,一名好的老師,帶給學生的影響,可以讓學生受益終身。“溶江中學現(xiàn)有老師270名,其中研究生學歷的教師達到了43人,且老師們的平均年齡僅33歲。”李媛蘭介紹道。
年輕老師有著更廣闊的成長空間。為了提高老師的教學能力,溶江中學與北京的名校開展了長期合作,連續(xù)三年承辦“京湘送培”活動,邀請北京來的名師就語數(shù)英這三門主要學科對溶江中學的老師進行教學指導,并與溶江中學共享他們的考試試卷。通過這樣的教學交流,既使年輕老師們學到了更多的經驗,也激發(fā)出了他們昂揚的斗志,溶江中學的這些年輕老師們,都鉚足了勁兒,想要在教學能力上同北京名師們一較高下?!坝械睦蠋煘榱苏宫F(xiàn)更好的教學效果,甚至會通宵修改課件。”談起老師們的這股干勁,李媛蘭十分高興。
但是這樣的培養(yǎng)模式,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遇到了挫折,每年都會開展的“京湘送培”活動受疫情影響被迫中斷。沒有這樣的交流活動了怎么辦?如何繼續(xù)提高老師們的教學能力呢?李媛蘭想出了新辦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當教學合作不便開展時,溶江中學便通過經常性的推門聽課,來了解老師的上課方式及效果?!盀榇宋覀冞€組建了一個專門用來評課的微信群,及時在微信群中對老師的授課作出點評,督促老師提高教學水平?!睂τ谀切┙虒W效果不達標的老師,李媛蘭還會敦促教研組及備課組一同幫助改課,形成互幫互助、共同進步的教學文化。
不僅如此,李媛蘭還進一步地對老師們的命題、解題、答題能力提出了要求,老師不僅要會教,還要會做,想要培養(yǎng)名師就需要全方位提升老師教學與做題的綜合能力?!霸诿磕旮呖冀Y束后,我還會在學校組織一場解題能力大賽,要求40歲以下的老師都來參加,溶江中學每年有超過三分之二的老師參加這場教學比武。”通過這種形式對每一位老師的解題能力進行檢驗,可以敦促老師保持對新題目解題方法的敏感性。如此一來,在李媛蘭帶領下的老師們一直保持著活躍的做題狀態(tài),這也有助于他們在教學上取得更豐碩的成果?!叭芙袑W第一個五年已經打好了根基,交到我們手上的事,我們一定用心、用情去做好?!痹诶铈绿m心中,作為一位在教育教學之路上執(zhí)著前行的靈魂工程師,她愿意用畢生的心血去澆灌這方田園,唯求滿園芬芳,林木參天,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孩子們能夠走得更遠、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