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老年H型高血壓病人中醫(yī)證素分布及組合規(guī)律。方法:回顧性研究2017年8月—2021年8月于青島市中醫(yī)醫(yī)院住院治療的821例老年H型高血壓病人的住院病歷,記錄證候,運用統(tǒng)計學軟件對證素信息進行處理,獲得證素的分布及組合規(guī)律。結果:病性證素的分布:血瘀>痰濁>氣虛>陰虛>陽亢>血虛>陽虛>火(熱),其中,血瘀、痰濁高于其他證素,氣虛、陰虛也占有一定比重;病位證素的分布:腎>脾>肝>心>肺,腎占主導,脾、肝、心參與其中,肺的影響較小。病性證素間的組合以三證素為主,且虛性證素與實性證素的組合最多;雙病性證素相兼的提取中以血瘀+痰濁最多。結論:老年H型高血壓為本虛標實的復雜疾病,病變臟腑多與腎、脾、肝、心相關,病理因素以血瘀、痰濁、氣虛、陰虛為主,痰瘀互結為本病的主要病機。
關鍵詞 老年H型高血壓;證素;組合規(guī)律;回顧性研究
doi:10.12102/j.issn.1672-1349.2023.15.021
人口老齡化已成為當今社會面臨的重大挑戰(zhàn)之一,隨著老齡人口的不斷增加,我國老年人口的高血壓患病率逐年上升,已達半數以上[1]。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為一種代謝中間產物,是人體非必需氨基酸,血清中Hcy水平>15 μmol/L稱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hyperhomocysteinemia,HHcy),為高血壓的一種危險因素[2],也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3]。原發(fā)性高血壓伴有HHcy即為H型高血壓,約占高血壓總數的75%,是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之一[4-5]。中醫(yī)在高血壓治療中的應用已較為成熟,其通過整體調節(jié)體質發(fā)揮改善癥狀的作用。中醫(yī)治病的前提是辨好“證”,而證候是一個多維多階的龐大系統(tǒng),通過對其降維升階可提煉出具有證候代表性的證候因素,對證素的自由組合有利于中醫(yī)辨證的標準化、規(guī)范化[6]。本研究從證素探究老年H型高血壓,以期為臨床辨證提供新思路。
1 資料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17年8月—2021年8月于青島市中醫(yī)醫(yī)院住院治療的老年H型高血壓病人,篩選后納入研究821例。
1.2 診斷標準
老年H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參照《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1]且滿足H型高血壓的定義。
1.3 納入標準
符合老年H型高血壓的診斷標準且資料完整的病歷。
1.4 排除標準
繼發(fā)性高血壓者;合并嚴重心、腦、腎、血液系統(tǒng)及其他疾病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精神類疾病者。
1.5 證素提取
記錄入選病歷中病人的證候,參考《證素辨證學》[7]規(guī)范所出現的證候名稱,對照書中的“證候辨證素量表”查找相關證候的簡化計量權值,將其視為貢獻度,再按照書中給出的“簡化計量方法”計算出總權值,總權值≥14則證素成立。后統(tǒng)計證素的頻數、頻率及組合規(guī)律。
1.6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使用文字處理的排序、查找、求和等功能,對提取的證素信息進行頻數、頻率及組合規(guī)律的統(tǒng)計。
2 結 果
2.1 病性證素的分布特點(僅記錄頻率≥3%的病性證素)
病性證素的分布特點為:血瘀>痰濁>氣虛>陰虛>陽亢>血虛>陽虛>火(熱)。血瘀、痰濁、氣虛、陰虛為占比較多的4個證素,其中血瘀、痰濁2個實性證素占比較高,氣虛、陰虛次之。詳見表1。
2.2 病位證素的分布特點
腎與老年H型高血壓關系尤為密切,脾、肝、心位列其后,肺關系較弱。五臟的受累分別以氣血陰陽的虧虛來體現,其中,氣虛以腎+氣虛最多,其余依次為:脾+氣虛、心+氣虛、肺+氣虛;陰虛中肝+陰虛與腎+陰虛相近,后為脾+陰虛、心+陰虛、肺+陰虛;陽虛中腎+陽虛最多,后為脾+陽虛、心+陽虛;血虛中肝+血虛高于心+血虛。此外肝+陽亢也有一定的研究意義,為190例,占總數的23.1%。詳見表2。
2.3 病性證素組合的種類、分類及規(guī)律
2.3.1 病性證素組合的種類
共獲得37種病性證素組合,其中,血瘀+痰濁+氣虛最多,共179例,占總數的21.8%,其余依次為血瘀+痰濁+陰虛72例(8.8%)、血瘀+氣虛63例(7.7%)、血瘀+痰濁+氣虛+陰虛56例(6.8%)、血瘀+痰濁46例(5.6%)、血瘀+陰虛+陽亢39例(4.8%)。
2.3.2 病性證素組合的分類
單證素3種21例(2.6%),雙證素11種176例(21.4%),三證素17種458例(55.8%),四證素6種166例(20.2%)??梢娎夏闔型高血壓的證素組合以三證素為主。
2.3.3 病性證素組合的規(guī)律(不包含單證素類)
1)虛實證素間的組合共25種684例。實性證素中血瘀出現的組合最多,共15種554例,占虛實組的81.0%,其次為痰濁16種498例(72.8%);虛性證素中氣虛出現的組合最多,共12種388例,占虛實組的56.7%,其次為陰虛13種347例(50.7%)。這25種組合中,血瘀+痰濁+氣虛最多,共179例,占虛實組的26.2%;且血瘀+氣虛同時存在的組合最多,共8種364例,占虛實組的53.2%。2)實性證素間的組合共5種88例,占總數的11.0%,其中以血瘀+痰濁同時出現為主要形式,共2種78例,陽亢出現的組合其次,共3種37例。3)虛性證素間的組合:共有4種28例,占總數的3.5%,且氣虛在該組中均有出現,陰虛其次,共2種14例。
2.4 雙病性證素相兼組合的提取及分布特點(僅記錄頻率≥10%的相兼組合)
血瘀+痰濁高于其他組合,其次為血瘀、痰濁與氣虛、陰虛間的相互組合,第6組為陰虛+陽亢,其他組合所占比例較小。詳見表3。
3 討 論
中醫(yī)學中雖無老年H型高血壓病名,但從“眩暈”“頭痛”“中風”等疾病中可找到關聯。高血壓的發(fā)病有多種因素[8],且與HHcy在心腦血管方面有協(xié)同作用有關[4],加之老年人體質本弱,若病情控制不佳,則更易導致心腦血管疾病及多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中醫(yī)學在綜合調理、緩解癥狀方面有著獨特的優(yōu)勢;證素概念的引入,可更好地對疾病的病因、病機加以認識。
本研究結果顯示,老年H型高血壓的病因多與腎、脾、肝、心的受累有關,其中腎尤為突出,而臟腑的受累又多以氣血陰陽的虧虛來體現,其中氣虛多以腎氣虛、脾氣虛為主;陰虛中以肝陰虛、腎陰虛為主,且二者接近;陽虛中腎陽虛、脾陽虛、心陽虛三者接近;血虛只包含肝血虛及心血虛;另外肝+陽亢者也有一定比重。老年H型高血壓的發(fā)病以血瘀、痰濁、氣虛、陰虛為重要環(huán)節(jié),痰瘀互結為本病的主要病機,當今社會飛速發(fā)展,給人類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打亂了原有的生活狀態(tài),飲食不節(jié),過食肥甘或情志失調,肝郁乘脾,以致脾胃受損,運化失司,生濕釀痰,日久阻礙于經脈,導致血液運行遲緩,從而痰阻血瘀生,又如葉天士所言:“久發(fā)頻發(fā)之恙,必傷及絡,絡乃聚血之所,久病必瘀閉”,進而血瘀不斷加重,血不利則為水,血瘀則又會加重痰濁。研究發(fā)現,老年高血壓病人血管衰老明顯,動脈粥樣硬化逐漸加重,這與血瘀、痰濁又有著明顯的相關性[9-10],血瘀與痰濁密切相關,可相互轉化又可共同致?。?1]。正如朱丹溪所言:“痰和瘀均為陰邪,同氣相求,既可因痰生瘀,亦可因瘀生痰,形成痰瘀同病”。楊仁齋《直指方》中指出:“瘀滯不行,皆能眩暈”且自古就有“無痰不作?!钡恼f法,瘀與痰相互糾纏,致清陽不升,或二者直接阻礙于腦絡,從而發(fā)為眩暈、頭痛諸病。氣虛、陰虛則體現了“無虛不作眩”這一說法,正氣不足,邪氣乘虛內動或陰不制陽,陽亢生風動火,上犯頭目,同樣能導致眩暈、頭痛等的產生,且氣虛、陰虛也能通過加重血瘀而為患,正如《醫(yī)林改錯》所說:“元氣既虛,必不能達于血管,血管無力必停留而瘀”,氣能行血,氣虛推動無力最終導致血液運行無力成瘀;氣也能攝血,氣虛統(tǒng)攝無力,從而導致血液離經亂行成瘀?!蹲x醫(yī)隨筆》中有“陰虛血必滯”的說法,可見陰虛日久也可導致血瘀。
本研究結果顯示,證素組合以三證素居多,且實性證素與虛性證素間的組合占有最高比重,表明老年H型高血壓為虛實夾雜的疾病,本為虛標為實,其演變過程多變且涉及的證候系統(tǒng)復雜,所以在辨證選方時應考慮周全,以提高療效。本研究從證素入手,對老年H型高血壓的中醫(yī)證候進行剖析,為中醫(yī)臨床辨證論治此病提供有價值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靜,范利,華琦,等.中國老年高血壓管理指南2019[J].中國心血管雜志,2019,24(1):1-23.
[2]王增武,王文.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年修訂版)解讀[J].中國心血管病研究,2019(3):193-197.
[3]謝俏,覃浩強.同型半胱氨酸及低密度脂蛋白與顱內外動脈狹窄程度相關性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5(15):12-14.
[4]鄧遠秀,蔣芝,馮美江.H型高血壓與心腦血管疾?。跩].實用老年醫(yī)學,2020,34(9):953-955.
[5]解天驍,趙倩倩,王憶勤,等.H型高血壓中醫(yī)證型分布及其與臨床檢測指標的相關性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23):3968-3971.
[6]張志斌,王永炎.證候名稱及分類研究的回顧與假設的提出[J].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 26(2):1-5.
[7]朱文鋒.證素辨證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8:1-5.
[8]張宇清,陳肯.對2017年美國新版高血壓指南的解讀與思考[J].中國循環(huán)雜志,2018,33(2):107-109.
[9]李新梅,鐘言,梁蘊瑜,等.老年高血壓患者血管衰老與中醫(yī)證素情況分析[J].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2 38(1):6-10.
[10]朱怡菁,張家美,俞瑞群.中醫(yī)藥治療高血壓合并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 19(14):2353-2356.
[11]杜文婷,劉萍,王鳳.從痰瘀論治H型高血壓[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5,13(4):426-429.
(收稿日期:2021-11-03)
(本文編輯鄒麗)
基金項目 山東省中醫(yī)藥科技項目(No.2020Q073)
通訊作者 李潔,E-mail:lj-x66@163.com
引用信息 陳炳安,李潔,宋彥潔,等.821例老年H型高血壓病人中醫(yī)證素分布及組合規(guī)律[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 21(15):2820-2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