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校教師的問卷調查與分析"/>
文 采,符 娜
(揚州大學 學報編輯部,江蘇 揚州 225009)
高??萍计诳且活愑筛咝V鬓k的科技類學術期刊,其發(fā)展歷史可以追溯到20世紀50年代。如今,在中國的上千所高等院校中,幾乎每所高校都有一本或多本學術期刊,高校科技期刊在行業(yè)中的占比不容小覷,但其整體發(fā)展水平不容樂觀,學術認同度不高、影響力不強已成為行業(yè)普遍現(xiàn)象[1]。2015年10月,國務院發(fā)布了《統(tǒng)籌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總體方案》(國發(fā)〔2015〕64號),要求堅持以一流為目標、以學科為基礎、以績效為杠桿、以改革為動力的基本原則,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簡稱“雙一流”建設。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推進,目前我國科技論文產量已在國際學術界名列前茅,但大部分高??萍计诳⑽凑嫉健敖畼桥_先得月”的稿源優(yōu)勢而獲得發(fā)展契機[2]。業(yè)內學者針對“雙一流”背景下高??萍计诳陌l(fā)展現(xiàn)狀進行了大量文獻調研及探討:朱劍[3]闡釋了“雙一流”建設中的高校學術期刊處于尷尬境地的根本原因在于期刊的“體制病”,呼吁加快制定高校學術期刊整體改革方案;丁佐奇等[4]和孫勁楠等[5]針對高校主辦的SCI期刊對ESI學科建設的貢獻進行定量研究,結果表明高校主辦的SCI期刊在發(fā)文量和被引頻次方面均對其高校ESI學科的建設具有一定貢獻,提出一流期刊發(fā)展和一流學科建設互促共生的具體建議;楊保華等[6]統(tǒng)計了多所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主辦的中文理工類綜合期刊,提出培養(yǎng)科研新人、培育新興學科與交叉學科、服務國家重大發(fā)展戰(zhàn)略的內涵式發(fā)展策略;唐慧等[7]基于高校辦刊人員的問卷調查,研究了我國高??萍计诳諏W科建設的現(xiàn)狀與對策。以上關于“雙一流”背景下高??萍计诳难芯恐饕獜目陀^數(shù)據或辦刊人員視角出發(fā),少有立足于基層高校教師主觀意愿展開的研究探討。事實上,高校教師既是讀者,又是作者,是高校科技期刊的主要服務對象,更是“雙一流”建設和期刊建設的中堅力量和聯(lián)系紐帶。討論“雙一流”建設下的期刊發(fā)展之路,理當問需于人、問計于人。本課題基于問題導向方法論,以高校教師為調查對象,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分析和探討“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萍计诳l(fā)展的主要矛盾和發(fā)展路徑,以期為相關期刊的改革發(fā)展提供參考和建議。
結合既往問卷調查研究結論和實際情況,設立的問卷調查內容包括4大類:研究對象基本信息(年齡、職稱、高校類型等);滿意度和閱讀偏好(對高??萍计诳臐M意度、常用的文獻和學術信息獲取渠道、近2年閱讀高校科技期刊的頻率、感興趣的期刊數(shù)字出版服務和網絡宣傳形式、受歡迎的期刊論文推送形式);投稿意愿及作者服務(在高??萍计诳l(fā)表文章的經歷、在高??萍计诳l(fā)表代表作或高水平研究成果的意愿及條件、不在高校科技期刊投稿的主要原因、希望期刊提供的作者服務);“雙一流”建設和期刊發(fā)展的認知及訴求(高??萍计诳瘜Υ髮W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的必要性、是否支持期刊評價指標納入“雙一流”考評體系、在“雙一流”背景下提高期刊影響力的措施、對高校科技期刊的工作建議或其他訴求)。
通過微信群、QQ群向全國各大高等院校的理工科教師發(fā)送問卷星網站制作的問卷鏈接,2022年12月1日開始發(fā)放,截至2023年1月10日,共收回有效問卷473份。
有效問卷中,4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占71.0%,這與高校科技期刊主要服務于科研起步階段的青年師生有關,因此青年教師對高校期刊的問卷調查表現(xiàn)出更高的配合度和關心程度。職稱結構方面,正高級、副高級、中級和其他職稱的占比依次是9.7%、35.7%、49.9%和4.7%。高校類型中,“雙一流”建設高校的比例為55.2%,普通高校為41.6%,其他類型高校為3.2%。
關于高校科技期刊的滿意度,僅有40.2%的調查對象表示滿意或基本滿意,32.8%表示一般,27.1%表示不太滿意或不滿意。大部分讀者群體對高??萍计诳挠脩粼u價不高,說明高??萍计诳壳暗墓ぷ髫酱纳?。高校教師常用的文獻和學術信息獲取渠道有:SCI等國外文獻檢索數(shù)據庫(80.1%),知網、萬方、維普等國內文獻檢索數(shù)據庫(95.3%),百度學術等學術搜索引擎(93.4%),ResearchGate、科研之友、小木蟲等學術社交網絡平臺(27.1%)。其中,“雙一流”高校教師使用國外文獻檢索數(shù)據庫的比例(97.0%)高于普通高校(85.8%)和其他高校(53.3%)。此外,結果還顯示,學術社交網絡平臺這種新興的學術信息傳播方式在科研群體中也占有一定的市場[8],值得高??萍计诳年P注。關于近2年使用高??萍计诳撐牡那闆r,7.8%的調查對象表示經常閱讀,32.1%表示偶爾閱讀,44.2%表示極少閱讀,另有15.9%表示沒有閱讀過。說明大多數(shù)調查對象對高校科技期刊的興趣不高,或者他們在獲取學術信息時并不優(yōu)先考慮高??萍计诳?。調查對象認為有吸引力的數(shù)字出版服務和網絡宣傳形式有:普及論文開放獲取和期刊加入更廣泛的數(shù)據庫(80.6%)、讀者個性定制期刊內容(88.2%)、開發(fā)適用于移動終端傳播平臺的學術信息呈現(xiàn)方式(77.4%)、增加在社交網絡平臺上的學術互動(59.4%)等。其中,期刊開發(fā)個性化定制模式,有針對性地推送作者感興趣的學術內容,這對于綜合性科技期刊而言,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因缺少專業(yè)特色而難以獲得固定讀者群的問題。開發(fā)適用于移動終端的閱讀傳播形式以及增加在社交網絡平臺的學術互動,可以使讀者隨時隨地利用碎片化的時間獲取學術信息,實現(xiàn)實時學術交流互動。對于期刊論文的幾種常見推送渠道,讀者的接受度排序依次是:通過微信公眾號、微博等社交媒體平臺推廣(89.6%),電子郵件推送(65.1%),通過中國知網等論文數(shù)據庫進行RSS訂閱(14.2%),通過紙質版本寄送(8.2%)。微信等社交媒體平臺仍是最受讀者青睞的傳播方式之一,因此期刊要重視新媒體的開發(fā)利用,以多元化的形式和內容吸引讀者關注,滿足讀者便捷高效獲取文獻信息的需求。
關于在高校科技期刊發(fā)表文章的經歷,38.9%的調查對象表示發(fā)表過多次,29.0%發(fā)表過1次,沒有發(fā)表經歷的占32.1%。說明大部分高校教師在高校期刊發(fā)表過論文,高??萍计诳癁槿瞬排囵B(yǎng)和學術交流提供了重要平臺。而關于代表性或高水平研究成果是否會在高校期刊發(fā)表的問題,僅有15.0%的調查對象表示會,61.1%表示在一定條件下會,23.9%表示不會。對數(shù)據進行交叉分析發(fā)現(xiàn),不同高校類型的調查對象投稿意愿存在差異。選擇不會在高校期刊投稿的“雙一流”高校和非“雙一流”高校教師的比例分別為28.4%和18.4%。由此可知,教師將其高水平研究成果發(fā)表在高校科技期刊的意愿較低,且“雙一流”高校教師的發(fā)表意愿更低??梢岳斫鉃椤半p一流”高校教師的科研要求和考核任務更高,或其發(fā)表論文動機多為學術興趣、進入學術主流圈等內驅力,因此希望在學術水平和影響力更高的國際知名期刊上發(fā)表學術成果,普通高??萍计诳療o法滿足其需求。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推進和學者學術水平的不斷提高,高??萍计诳媾R的優(yōu)質稿源匱乏的困境可能進一步加劇。當問及“在哪些條件下會考慮將代表性或高水平研究成果發(fā)表在高??萍计诳?91.0%的被調查者表示在職稱評定、工作量統(tǒng)計等方面得到本校認定時會考慮,64.7%表示有可觀科研獎勵時會考慮,21.8%表示有編輯或主編約稿時會考慮。這表明部分教師的發(fā)文動力來自職評聘稱、職務晉升和科研獎勵等外在驅動力,因此他們在符合學??己嗽u價規(guī)則的情況下會傾向于將優(yōu)質論文投向高校期刊。而被調查者表示不在高校科技期刊發(fā)表文章的主要原因是期刊的學術聲譽和影響力不高(89.4%),論文成果不符合職稱評定、基金項目結題等考核要求(78.8%),期刊缺少專業(yè)特色(64.6%)等,同時,期刊的評審專業(yè)度、編校質量和編輯服務等(37.2 %)也有待提高。在高校科技期刊開展的衍生服務中,受歡迎的有:提供論文寫作規(guī)范指導及投稿建議(54.1%)、推送學科前沿信息和優(yōu)秀論文(77.8%)、組織學術交流會(78.9%)、宣講學術道德和倫理知識(26.8%)。
76.7%的教師認為高??萍计诳瘜Υ髮W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yǎng)是必要的或有一定相關性,僅有23.3%表示不確定或不太需要。對于將高??萍计诳脑u價指標納入“雙一流”考評體系的措施,有42.9%的教師表示支持,而46.7%則表示無所謂或不了解,還有10.4%表示反對。結果說明:在大部分教師群體的觀念中,高校科技期刊確實具有辦刊的重要意義,但對“雙一流”建設的貢獻不大或兩者關聯(lián)性不高。關于“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提高高校科技期刊學術水平和影響力的措施,48.4%的被調查者認為期刊應加強學術評審和質量管理,56.7%認為應加強期刊數(shù)字出版和智能出版工作,50.1%希望期刊組織國際學術會議,36.4%支持由學術帶頭人擔任期刊主編并建設高水平編輯團隊。在對高校科技期刊的其他訴求或工作建議的開放性回答中,被提及較多的高頻詞包括:影響因子、評價、政策、質量。大部分意見集中在期刊的影響因子提升、人才績效評價政策以及期刊的學術質量和服務水平等方面。
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萍计诳媾R著日益突出的發(fā)展困境。要破解這一困境,關鍵在于堅持問題導向,深刻認識和把握好期刊發(fā)展的主要矛盾。
首先,高??蒲腥藛T對于高質量學術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長。在科研活動中,了解前沿的學術進展和研究成果對于科研人員具有重要意義??蒲泄ぷ髡咝枰獧嗤?、精準、及時的學術信息來指導研究工作,但在現(xiàn)實中面臨著信息過載和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的難題。高校期刊,特別是綜合性的科技期刊,在提供學術信息方面存在著滯后性、局限性和同質化的問題,無法滿足科研人員對于學術信息的需求,因而他們需要依賴國外期刊或者其他權威期刊獲取所需文獻信息,從而造成了高??萍计诳瘜W術市場流失的問題。
其次,高??蒲腥藛T對于發(fā)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與高校期刊的水平和影響力不匹配。在學術界,科研成果的發(fā)表是評價科研人員學術水平和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標?!半p一流”建設背景下,各大高校希望能夠通過在國際高水平學術期刊上發(fā)表大量論文來提升大學排名和學術影響力,高??蒲腥藛T也希望通過在高水平期刊上發(fā)表論文來滿足各種學術考核評價指標和提升自身學術競爭力。然而,目前我國高校期刊在學術影響力、引用頻次和國際知名度等方面與國際一流期刊存在較大差距,在期刊評價體系中的地位相對較低。這導致了高校期刊在發(fā)表高水平科研成果方面的競爭劣勢,難以吸引和留住優(yōu)秀的學術論文,進而從根本上限制了期刊的整體發(fā)展水平。
總之,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我國高??萍计诳袠I(yè)發(fā)展的矛盾突出表現(xiàn)為高校科研人員獲取高質量學術信息、發(fā)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與高校期刊不能充分滿足此需求之間的矛盾。隨著“雙一流”建設的加快,這種需求可能愈發(fā)強烈,矛盾日益加劇。認識和把握好期刊發(fā)展的主要矛盾,對于破解高校科技期刊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的發(fā)展困境至關重要。
高??萍计诳挥信c“雙一流”建設緊密關聯(lián),才能在“雙一流”建設中發(fā)揮其應有的作用。為了促成高校期刊與高校建設的相互發(fā)展,有學者提出將學術期刊的評價指標和辦刊水平納入“雙一流”考核的評價體系[3,9],但高校教師群體對此的支持率不太高。因此,除了形式上的外部關聯(lián),高校科技期刊更應努力提高自身服務水平,才能與“雙一流”建設建立真正的內在關聯(lián)性,滿足科研人員獲取高質量學術信息和發(fā)表高水平論文的迫切需求。
首先,期刊要加強學術評審和質量管理,堅持以質選稿、以刊育人的工作理念,給科研人才提供專業(yè)、公平和健康的學術出版環(huán)境,以增加高水平科研成果在高校期刊上的發(fā)表比例,提升期刊整體的學術論文質量和學術水平。其次,要加強高校期刊的智能化出版建設。人工智能技術的快速發(fā)展賦予了學術出版內容更豐富的出版形式和更廣闊的宣傳空間,如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自動生成文章相關的音頻內容,以視頻形式展現(xiàn)論文實驗過程和部分實驗結果等,可以更高效、全面地實現(xiàn)學術信息傳播;采用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可以根據用戶的搜索瀏覽數(shù)據判斷讀者需求,通過電子郵箱、微信等方式精準推送期刊論文和學科前沿信息,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提高期刊的可見度、利用率和影響力。最后,期刊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努力提高作者服務水平。如定期面向作者開展科研寫作知識和寫作規(guī)范、科研誠信建設和學術道德宣傳、數(shù)據分析方法等宣講和培訓,也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提供教學資源或線上科研咨詢服務等。
總之,高??萍计诳挥星袑崗挠脩粜枨蟪霭l(fā),提供優(yōu)質服務,才是從根本上促進高?!半p一流”建設的有效途徑。同時,期刊服務用戶的過程也是厚植學者情誼的過程,提升學者對期刊的信任度和忠誠度,促進人才資源和優(yōu)質成果反哺期刊,進而從源頭上提升期刊學術質量,才能形成期刊與“雙一流”建設互促發(fā)展的良好局面。
要解決期刊發(fā)展的主要矛盾,滿足高??蒲泄ぷ髡攉@取高質量學術信息、發(fā)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根本問題是要提升期刊學術水平和擴大期刊影響力,提高期刊在國際上的學術認可度。要達到這一目的,高??萍计诳仨氉唛_放辦刊和國際化辦刊道路,實現(xiàn)由“編輯部內部辦刊”到“國際化開放辦刊”的轉變。
首先,實現(xiàn)國際化辦刊須加強國際學術合作。編輯要積極關注國內外著名學者的最新學術研究,通過承辦、組織學術交流會、作者見面會等方式凝聚學術群體,將高校期刊辦成便于高校學者面對面探討交流的學術平臺。還可以積極邀請國內外優(yōu)秀學者參與質量把控和期刊出版,吸引國際高水平科研成果在高校期刊上發(fā)表,提升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和知名度。其次,開放辦刊須注重期刊品牌的建設和宣傳??蒲泄ぷ髡弋斚麻_始熱衷于在Facebook、Twitter、知乎、小木蟲等社交媒體平臺上獲取學術信息和交流專業(yè)問題。高??萍计诳匾曉趪鴥韧馍缃幻襟w平臺上的期刊品牌建設。如國際三大頂刊Nature、Cell、Science均創(chuàng)建了Twitter官方賬號并參與學術社群的互動,獲得了超過200萬的粉絲關注,起到了良好的期刊宣傳效果。學術期刊還可以利用YouTube等視頻網絡平臺發(fā)布論文視頻摘要、研究錄像、新聞報道式視頻、主編或作者的訪談視頻等,多維度地提高期刊在學術界的關注度,以提升期刊國際知名度與影響力[10]。最后,走開放辦刊和國際化辦刊的道路,是對高??萍计诳k刊人綜合能力的考驗。高校科技期刊須任人唯賢,聘請有出眾科研才能、有學術魅力且熱衷于學術出版事業(yè)的學術帶頭人擔任主編或加入編委會,建設有國際學術視野和過硬業(yè)務能力的學術型編輯隊伍,努力提升高??萍计诳趪H學術界的聲譽和影響力。
高校教師將其代表作或高水平科研成果發(fā)表在高??萍计诳囊庠甘艿秸咧贫鹊膰乐赜绊?。由于目前眾多高校在確定教師入職待遇、職稱評聘、崗位工作量化考核以及研究生畢業(yè)考核時,發(fā)表在國際期刊的論文權重明顯大于國內中文期刊[11],教師在高校期刊發(fā)表優(yōu)質論文的意愿較低。因此,政府和高校應加大對高校期刊的支持力度,積極制定引導性和鼓勵性的政策吸引優(yōu)質稿源,削減優(yōu)秀論文外流趨勢,推進國內外期刊論文等質同效評價制度的建立,為高校期刊的優(yōu)質來稿提供公平寬松的政策支持。2020年2月,教育部和科技部已發(fā)布《關于規(guī)范高等學校SCI論文相關指標使用 樹立正確評價導向的若干意見》的文件,力求規(guī)范SCI論文的評價,破除論文“SCI至上”的不良風氣,啟動科學編制分領域高質量科技期刊分級目錄,推動建設與世界科技強國相適應的科技期刊體系??梢婍攲右呀涢_始邁出改革學術評價體系的步伐,在高校中推行以科研成果實際價值為標準的多元化評價模式成為可能。當然,對高校期刊的“傾斜性”政策須建立在科學、充分的評估調研之上。根據學校的綜合情況從入圍ESI全球前1%或千分之一的學科論文發(fā)表數(shù)、被引頻次、高被引論文數(shù)、篇均被引頻次、前沿和熱點論文數(shù)等方面對高質量文章進行分析,綜合衡量本校高校期刊文章的學科競爭力,為建立國內外科技期刊論文等質同效評價制度提供政策建議和決策支持。同時,協(xié)助高校建立健全多元化的科研評價體系,確??蒲腥藛T在高校期刊上發(fā)表的優(yōu)秀成果得到公正評價和認可,鼓勵教師將優(yōu)秀的科研成果發(fā)表在祖國大地上,發(fā)表在高校科技期刊上。一旦有了大量優(yōu)質稿源的助力,高校期刊的影響力必然提升,形成馬太效應將會吸引更多的校外甚至國際優(yōu)質稿源。期刊獲得穩(wěn)定的優(yōu)質稿源后,文章學術水平提升,科研工作者從高校期刊獲取高質量學術信息的需求也迎刃而解。
本研究從高校教師的視角分析“雙一流”建設背景下高??萍计诳l(fā)展的主要矛盾,即高??蒲腥藛T獲取高質量學術信息、發(fā)表高水平科研成果的需求與高校期刊不能充分滿足此需求之間的矛盾。筆者總結出以下高??萍计诳袠I(yè)的展路徑:通過不斷提高期刊服務水平和加強國際交流合作,提升高校期刊的學術影響力和競爭力,推進國內外期刊論文等質同效評價制度,為優(yōu)質來稿提供公平寬松的政策支持。研究結果對高??萍计诳m時調整發(fā)展策略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和實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