兗銳 王紅利 高峰 魏瑞紅 陳思妤
河南省人民醫(yī)院(河南省護理重點實驗室,鄭州大學人民醫(yī)院)新生兒科 鄭州 450000
腸造口術是通過盡早恢復腸道功能和血液供應,挽救肛腸先天性畸形、壞死性小腸結腸炎、腸壞死合并休克,以及腹腔感染等危重急腹癥新生兒的有效術式[1-2],也是新生兒腸道分期手術的重要過渡時期。由于新生兒免疫系統發(fā)育尚不完善,皮膚屏障功能不健全,加之患兒家屬造口照護知識水平較低,術后易出現腸造口回縮、脫垂,以及造口周圍感染等并發(fā)癥,嚴重影響后期造口還納術的實施和預后結局。因此,做好腸造口新生兒的康復護理,對改善新生兒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擬評價整體康復護理應用于腸造口新生兒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21-01—2022-12在我院行腸造口的80例新生患兒。納入標準:(1)均為足月順產分娩的新生兒,符合腸造口術相關指征且為首次手術。(2)家屬知情且簽訂同意書。(3)術后病情穩(wěn)定,身體機能正常。排除標準:(1)住院及隨訪期間死亡患兒。(2)存在肝、腎等重要器官嚴重功能不全,或其他嚴重先天性疾病的患兒。(3)對造口袋等用品過敏的皮膚病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2組,每組40例。本研究已通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
1.2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腸造口康復護理:(1)嚴密觀察造口腸管的血液循環(huán),警惕發(fā)生缺血壞死。(2)注意造口排便情況,根據造口大小裁剪造口袋底盤,使其與造口吻合良好并妥善固定。排便后按無菌原則將造口及其周圍皮膚用溫生理鹽水清洗干凈。待局部皮膚干燥后,涂抹防漏膏,采用3M敷貼并及時更換敷料。(3)向患兒家屬講解并現場展示造口的護理方法、步驟及相關注意事項。指導家屬練習1~2次,再次告知各步驟注意事項,并糾正其錯誤方法。(4)出院時給家屬發(fā)放造口護理手冊,保留家屬的有效聯系方式。出院后通過電話定期回訪,請家屬注意觀察新生兒腹部狀態(tài)、造口排便情況等,囑其定期復診。觀察組實施腸造口整體康復護理:(1)組建以科室護士長為組長垂直管理,由有良好臨床解決問題和溝通協調能力、5年以上工作經驗的 5名N3級護士參與的整體造口康復護理小組。設置1名聯絡員負責組內及科室工作溝通。當工作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時,配合組長組織會診,盡快解決。干預前所有護士均接受為期一周的造口??婆嘤?熟練掌握護理知識和技能后方可入組。每個患兒入院后均分配一名責任護士,實施一對一專科護理,并建立腸造口檔案。(2)優(yōu)化造口康復護理干預,每次更換造口袋時,使用新生兒皮膚風險評估量表(neonatal skin risk assessment scale,NSRAS)[3]評估皮膚風險,至少1次/d。充分考慮相關粘膠產品的透氣性、拉伸性、舒適度、柔軟度,盡量減少使用化學成分強及含藥物的皮膚用品,減少造口袋更換頻次。造口袋封閉時,在腸管周圍涂抹防漏膏前,用棉棒將造口護理粉均勻涂抹在造口周圍皮膚上,并噴涂3M皮膚保護膜。將造口袋由上而下粘貼在造口處,用手輕壓造口袋。仔細檢查造口袋與造口粘貼處是否有縫隙。應在患兒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的安靜狀態(tài)下,喂養(yǎng)0.5~1 h后更換造口袋。更換前準備好奶嘴、搖鈴等安撫玩具,以避免患兒哭鬧等。配合營養(yǎng)師結合患兒病史并依據耐受情況制定專用配方乳,盡早開始腸內營養(yǎng)支持,以改善營養(yǎng)狀況、促進生長發(fā)育,減少并發(fā)癥[3-4]。(3)術后患兒住院護理期間,加強對其家屬的康復教育,提高其照護技能。每天告知家屬患兒的實際情況,指導家屬與患兒進行簡單交流和親密接觸。出院前 2~3 d,采用集中式健康教育方式講解前期發(fā)現的重點問題,包括更換造口袋與皮膚的基礎護理方法。由責任護士操作、 演示,并制作成視頻等供家屬重復觀看,以加深理解和記憶。待家屬具備更換造口袋及識別造口并發(fā)癥的能力后,方可出院。(4)患兒出院后采用微信、QQ視頻等延續(xù)康復健康教育,強化患兒家屬掌握更換造口袋操作、觀察造口和排便的正確方法。告知家屬并發(fā)癥的早期癥狀,便于及時識別并發(fā)癥。囑家屬通過正規(guī)渠道購買造口袋,避免劣質造口袋損害患兒。不定期在群內發(fā)送與造口管理相關的知識及視頻,家屬可隨時學習最新的護理方法,在日常護理中出現的問題,也可及時在群內提問,由護士給予專業(yè)解答[5-6]。2組均護理至患兒出院并隨訪3個月。
1.3觀察項目及療效評判標準(1)家屬照護技能: 參考有關文獻自行設計《腸造口新生兒家庭照護中技能考核項目表》, 由專職人員對患兒家屬現場進行理論與模擬實踐考核,內容包括喂養(yǎng)、造口袋更換、造口皮膚管理、并發(fā)癥識別及預防等造口照護技能。每項考核滿分為 100 分,≥80分為掌握度良好,<80分掌握度不佳。(2)造口相關并發(fā)癥:造口出血、腸管壞死、狹窄、感染等。(3)采用自制工作滿意度評價量表,評價家屬新生兒腸造口康復護理工作滿意度:設置服務態(tài)度、技能操作、健康教育水平、溝通能力等4項,每項分值0~25分,總分100分。<60分為不滿意,60~79分為一般,80~90分為基本滿意,≥90分為滿意。滿意度包含滿意和基本滿意。
2.1新生兒的基線資料2組新生兒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新生兒的基線資料比較
2.2新生兒家屬各項造口照護技能觀察組新生兒家屬各項造口照護技能掌握度良好率均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新生兒家屬各項造口照護技能掌握度良好率比較[n(%)]
2.3新生兒造口相關并發(fā)癥觀察組新生兒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新生兒造口相關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比較
2.4家屬對新生兒腸造口康復護理工作的滿意度觀察組家屬對新生兒腸造口康復護理工作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2組家屬對新生兒腸造口康復護理工作的滿意度比較
小兒腸造口術以新生兒時期最為常見,由于新生兒原發(fā)疾病嚴重,且通常需行二次手術,導致術后康復進程緩慢、康復難度較大。整體康復護理是遵循以人為本的理念、以現代護理觀為指導,根據患者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和康復需求,制定系統性、個體化的康復護理計劃,以達到提高治療和康復效果的一種科學干預方案。
本研究針對腸造口新生兒皮膚嬌嫩、免疫力低下、營養(yǎng)不良、配合度差等特點,以及出院后家屬缺乏造口照護的知識和經驗等,實施整體康復護理干預。通過動態(tài)皮膚風險評估,利用造口凝膠牢固粘貼于造口周圍的皮膚,有效保持造口周圍皮膚的清爽、干凈,極大減輕了排泄物對皮膚的刺激[6]。加強營養(yǎng)支持,提高患兒的免疫力,減少相關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風險。加強院內對新生兒家屬的造口術康復教育;通過院外微信群為其提供持續(xù)康復護理指導,強化持續(xù)家屬照護對預后的重要性。激發(fā)了患兒家屬學習腸造口照護知識及技能的興趣,并熟練掌握造口腸造口照護技能。結果顯示,與常規(guī)康復護理比較,對新生兒腸造口實施整體康復護理,能優(yōu)化患兒家屬的各項造口照護技能,降低造口相關并發(fā)癥風險,有利于提升新生兒腸造口的護理質量和家屬新生兒腸造口康復護理工作的滿意度,充分體現了整體康復護理的人文關懷理念和優(yōu)質康復服務核心。
目前臨床對腸造口新生兒群體的研究較少[7],新生兒腸造口專科護理人才培養(yǎng)體系尚不完善,延續(xù)護理等相關干預尚處于探索階段;加之本研究納入樣本量少,且大多為急診造口術,隨訪時間有限,各項量表評分存在較大的主觀性和不穩(wěn)定性,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結果的偏倚。尚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不斷完善隨訪及循證支持等研究系統,為臨床提供更可靠的參考。
綜上所述,對腸造口的新生兒實施整體康復護理,能提升其家屬的造口照護技能,降低新生兒造口相關并發(fā)癥風險,患兒家屬對腸造口康復護理的滿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