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冬
(上海理工大學體育教學部,上海 200090)
為了夯實我國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基礎,培養(yǎng)出更多優(yōu)秀的足球競技后備人才,加快發(fā)展校園足球事業(yè)已經成為體育界和教育界的共識。尤其在教育部的牽頭引導下,我國規(guī)劃建設了一大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截至2019年11月,全國校園足球特色學校達到2.7萬所,預計到2025年可以達到5萬所。校園足球事業(yè)的發(fā)展,增加足球教學時間和經費投入僅僅只是基礎,而構建健全、完善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才是關鍵。只有讓更多的、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到校園足球競賽活動中來,才能有效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足球技戰(zhàn)術素養(yǎng),實現足球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同時為我國發(fā)掘和培養(yǎng)出更多的足球后備人才。
目前,我國很多地方及學校在開展校園足球競賽活動時,由于缺乏明確的競賽目標和教育目標,沒有將校園足球競賽與足球育人進行有機的結合,所以各項賽事的組織常常缺乏準確的定位,有的學校甚至只是為了迎合上級部門的要求,組建自己的校園足球隊并外出參加一些比賽,校內聯賽的開展卻離“每周一小賽、每期一大賽”的目標要求相距甚遠,大部分學生仍未能有效地參與校園足球運動。此外,有的校領導未能理解校園足球運動開展的現實意義和目標要求,也不具備因地制宜制定校園足球競賽目標的意識和能力,在校園足球校本課程開發(fā)等方面嚴重滯后或缺失。這不僅會影響校園足球運動特色的塑造,也未能營造出良好的校園足球運動與競賽氛圍,從而限制了校園足球運動育人價值功能的發(fā)揮。
由于受到經濟發(fā)展水平、教育資源投入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很多地方校園足球競賽活動的開展存在地域上的不平衡。例如,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的校園足球競賽開展水平相對較高,中西部省份的校園足球競賽開展水平相對較低,即便具體到某個省份或市區(qū),在地域差異、城鄉(xiāng)差異方面的不均衡也是客觀存在的;具體到各個教育層次上,雖然很多地方已經初步形成了以校內競賽、校際四級聯賽、選拔性競賽為核心的主要賽事,涵蓋了中小學及高等院校,但是中小學階段的校園足球競賽開展顯然不夠理想,很多學校過于看重應試教育,所以很多賽事的開展未能達到很好的交流與育人效果,制約了校園足球競賽的發(fā)展。
在構建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過程中,會受到資金投入、場地建設、教練員水平等多種資源的影響,當一個地區(qū)及學校的各項資源投入受到較大限制時,校園足球競賽的賽事資源開發(fā)必然也會受到很大影響。很多學校會受到資金投入的限制,尤其是在一些農村地區(qū),其每年的教育經費投入本身就較少,而足球競賽活動的開展又需要有充足的經費保障,加上學校的場地資源落后等情況,有限的資金投入很難保障校園足球競賽活動的順利開展。在組織和開展校園足球競賽活動時,由于學生的學習和升學壓力較大,賽事活動容易遭到教師、家長及學生的抵制,學生在課外進行足球訓練和比賽的時間非常少,也不愿意投入過多的時間、金錢等資源,校園足球賽事的宣傳、開展與交流都會受到較大的限制。足球教練員、裁判員等人力資源的缺失也是影響校園足球競賽資源開發(fā)與建設的重要因素。例如,有的學校缺乏專業(yè)的足球教練員,就由體育教師兼任足球教練員,由于這些體育教師不是足球專業(yè)出身,足球技能素質本身較差,對足球技戰(zhàn)術的理解也不夠深入,加上有的學校對體育教師的足球教練員兼職工作沒有額外的補助和獎勵,所以將難以保障校園足球競賽活動的高質量開展。
為促進校園足球競賽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需要結合各地、各校的具體情況,制定相應的安全管理、激勵約束與評價機制,所以建立完善的校園足球競賽規(guī)章制度就顯得尤為重要。一些學校的足球教育理念滯后,校園足球競賽規(guī)則制度不夠完善,各項競賽活動的組織和開展缺乏相應的制度保障。在激勵約束與評價制度方面,由于對校園足球競賽管理人員、教練員、裁判員及參賽運動員的相關制度不健全、不明確,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各方主體參與足球競賽的積極性,也不利于對校園足球競賽中出現的不文明、不規(guī)范現象進行及時的約束和糾正。有些地區(qū)和學校未能結合各個層次校園足球競賽活動開展的實際情況建立和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如未能給參賽學生購買保險,沒有要求學生按照規(guī)范穿戴球服、足球襪、護腿板,以及沒有要求學生進行嚴格的賽前熱身和賽后整理等。這些都會增加安全事故發(fā)生的可能性,對校園足球競賽活動的開展造成了很多不良影響。
現階段,全國范圍內的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在不斷發(fā)展和完善,各類校園足球競賽活動涵蓋了中小學和高校不同教育階段。針對不同教育階段的學生及不同級別的校園足球競賽活動,需要明確和制定不同的競賽目標。對于校內校園足球競賽活動而言,要重點培養(yǎng)學生對于足球的興趣,普及足球基本知識,以及建立足球文化和提高學生的足球運動基礎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擴大校園足球競賽的覆蓋面,使更多的學生了解足球、參與足球。對于校級、市級及更高級別的校園足球競賽,要制訂相應的足球人才選拔與培養(yǎng)目標,促進校園足球特色學校的規(guī)劃建設,這樣不僅可以優(yōu)化校園足球運動環(huán)境,還可以發(fā)現和選拔出更多的足球后備人才。各學校應結合自身實際制訂具體的競賽目標,尤其是落后地區(qū)的學校在組織校園足球競賽活動時,要正視自身與其他學校之間的差距,通過各種比賽不斷縮小差距,實現校園足球競賽健康、有序地發(fā)展。
針對校園足球競賽中出現的區(qū)域不均衡和水平較低等問題,各級政府部門及學校領導要加強和完善校園足球競賽的組織工作,擴大校園足球競賽組織的覆蓋面,對各級比賽加強宏觀調控和政策引導,尤其是對貧困落后和邊遠地區(qū),要給予更多的政策支持和優(yōu)惠條件,進一步縮小校園足球競賽在區(qū)域上的差距。同時,為了擴大校園足球競賽的影響力,學校需要有針對性地規(guī)劃建設多級競賽形式,合理劃分競賽范圍,提高競賽組織管理水平。例如,校園足球競賽要做到校內競賽與校外競賽相結合、區(qū)域內競賽與區(qū)域外競賽相結合、正式比賽與友誼比賽相結合,加強傳統(tǒng)足球特色學校與非傳統(tǒng)足球特色學校的聯合、交流等,帶動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全面發(fā)展。
增加校園足球競賽開展的資金投入,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學校除了要增加足球教育方面的專項投入外,還應通過校企合作等形式,充分吸引社會力量參與校園足球競賽活動,如讓有實力的企業(yè)對各級校園足球競賽進行冠名和贊助等。
加大對足球教練員、裁判員等足球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學校成立專業(yè)組織負責人才選拔與培訓工作,有條件的學校要積極引進專業(yè)的足球運動員和教練員,及時補充到足球教師隊伍及其競賽管理隊伍中,這樣有助于校園足球競賽水平的逐漸提高。
豐富校園足球競賽的資源形式,轉變以對抗比賽形式為主的傳統(tǒng)模式,課程增加足球趣味賽、技巧賽、單項技術競賽等形式,形成班級—社團—學校三位一體的校內足球聯賽活動;也可以與校園文化活動進行融合性開發(fā),讓不同學生都可以積極參與校園足球競賽運動,感受足球運動的樂趣和價值,營造出良好的校園足球競賽氛圍。
結合各級校園足球競賽的實際情況,健全和完善校園足球競賽的激勵約束機制,該機制不僅要面向足球競賽隊伍和運動員,還要面向教練員、裁判員及管理人員,通過物質激勵與精神激勵相結合的形式,充分調動各個主體在校園足球競賽活動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保障校園足球競賽中各個環(huán)節(jié)規(guī)范、有序的開展。
建立校園足球競賽的評價機制,賦予相關單位對校園足球競賽的組織管理權,加大校園足球競賽的監(jiān)督管理力度,依據相關規(guī)則制度對各類責任主體進行評估、檢查與整改等,確保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持續(xù)完善。
健全和完善校園足球競賽的安全保障制度,建立政府、學校、足球俱樂部、家庭等各方參與和共擔的風險防范機制,建立完善意外傷害應急預案,加強與保險公司的合作,提高校園足球競賽的安全保障水平,消除各方的后顧之憂,這樣才能消除校園足球競賽過程中可能出現的一些阻力和限制因素,持續(xù)完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
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的構建是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其中涉及很多影響因素,所以需要體教融合的思路,充分發(fā)揮多方主體的協調作用,準確把握校園足球的開展與發(fā)展需求,制定科學的校園足球競賽體系,為不同層次的學生參與校園足球競賽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和環(huán)境,發(fā)掘和培養(yǎng)出更多的足球后備人才,進而夯實我國校園足球事業(yè)的基礎,為我國整體足球事業(yè)發(fā)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