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西方情感勞動理論研究30年:概念、布展與趨勢

    2023-12-04 19:58:39彭昱劍孟飛
    理論月刊 2023年11期
    關(guān)鍵詞:情感

    彭昱劍 孟飛

    [摘 要] 基于美國社會變化與既有理論,霍克希爾德提出了“情感勞動”。圍繞這一概念,考察其提出背景與內(nèi)涵界定,述評30年來情感勞動在西方人文社科研究中的布展,對于深化理論內(nèi)涵、擴(kuò)展學(xué)科邊際、剖析晚近西方的社會問題具有重要意義?,F(xiàn)有研究鮮有觸及資本主義的內(nèi)核,這囿于資本主義制度框架,亦為中國學(xué)界敞開了深耕的空間。從情感勞動概念及其后續(xù)研究析出的意義,對于我們理解情感生成、廓清當(dāng)代勞動異化方式、建設(shè)中國的情感社會學(xué)等具有重要啟示。

    [關(guān)鍵詞] 情感;情感勞動;情感社會學(xué);霍克希爾德

    [DOI編號] 10.14180/j.cnki.1004-0544.2023.11.011

    [中圖分類號] C91? ? ? ? ? ? ? ? ? ?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004-0544(2023)11-0098-13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重大項目“到二〇三五年建成社會主義文化強(qiáng)國的總體邏輯與戰(zhàn)略路徑研究”(21ZDA072);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青年項目“基于生命自身感受現(xiàn)象學(xué)的情感倫理學(xué)研究”(18CZX050)。

    作者簡介:彭昱劍(1997—),男,華中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博士研究生;孟飛(1983—),男,法學(xué)博士,華中師范大學(xué)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副教授、博士生導(dǎo)師。

    一、引言

    阿莉·拉塞爾·霍克希爾德(Arlie Russell Hochschild)于20世紀(jì)70年代基于美國新中產(chǎn)階級崛起的大背景下,敏銳地捕捉到情感在公共議題中的重要性。她呼吁建立一種“情感的社會學(xué)”(the sociology of feeling and emotion),將人視作一種能察覺到意識與情感的行動者,并放置在一定環(huán)境中予以考察,以別于往昔那種過于看重理性或情感其中一面的知識圖景[1](p280-307)。作為理論嘗試,她在對服務(wù)類職業(yè)進(jìn)行深入考察后于1979年首次提出,并在1983年出版《心靈的整飾:人類情感的商業(yè)化》一書時對“情感勞動”(emotional labor)這一概念進(jìn)行了系統(tǒng)闡釋。而美國社會學(xué)會也最終于1986年成立了“情感社會學(xué)分部”,正式承認(rèn)了霍克希爾德的理論貢獻(xiàn)。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中,既有的霍式情感勞動理論及其后續(xù)研究,為洞察情感的社會性與商業(yè)性造設(shè)了豐富的文獻(xiàn)場域。時至今日情感勞動走過了30年的漫長研究歲月,在歐美的社會學(xué)、管理學(xué)、心理學(xué)、教育學(xué)等諸多學(xué)科中已成為頗為重要的研究概念與對象,并在近年內(nèi)逐漸成為國內(nèi)學(xué)者持續(xù)投入關(guān)注的前沿領(lǐng)域。為推進(jìn)國內(nèi)研究進(jìn)展,本文重回時代背景透析理論的出場,評述后續(xù)研究考察理論的布展,反思既有成果提出議題的展望,并最終促進(jìn)國內(nèi)學(xué)界對于情感勞動、情感社會學(xué)的聚焦與鋪陳。

    二、情感勞動的理論出場

    霍克希爾德于20世紀(jì)70年代提出“情感勞動”,一方面是對美國當(dāng)時社會圖景的總結(jié),另一方面也是既有思想的脈絡(luò)延續(xù)。從理論的提出背景出發(fā),不僅有利于更好地把握理論內(nèi)涵,領(lǐng)悟它所論析的現(xiàn)實樣態(tài),而且在此之上也有助于國內(nèi)社會學(xué)界通過對他者的察驗,以實現(xiàn)對理論的批判和對中國的反身。

    (一)理論溯源

    貝爾根據(jù)產(chǎn)業(yè)結(jié)構(gòu)、就業(yè)數(shù)據(jù)、社會階層、技術(shù)應(yīng)用、知識革新等眾多方面的變化,提出“后工業(yè)社會”這一概念。貝爾認(rèn)為,“服務(wù)業(yè)中的生產(chǎn)更多體現(xiàn)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guān)系,而非人與機(jī)器之間的關(guān)系”[2](p163)。盡管貝爾的理論部分得到了現(xiàn)實的驗證,但也不乏批評者,來自格舒尼的反駁最為強(qiáng)烈。他認(rèn)為:第三產(chǎn)業(yè)的發(fā)展并不得益于服務(wù)性就業(yè)、服務(wù)性需求,恰恰相反,是來自第二產(chǎn)業(yè)的服務(wù)性商品的豐富與革新,尤其是隨之而來的勞動分工促成了服務(wù)業(yè)的壯大[3](p92-93)。

    在技術(shù)進(jìn)步、產(chǎn)業(yè)調(diào)整、勞動分工等合力作用下,美國國內(nèi)確實崛起了眾多新式勞動者,他們被劃定為二戰(zhàn)后形成的、一個邊界較為模糊的階層——新中產(chǎn)階級。眾多社會學(xué)家也注意到了這一事實,例如帕克的《中產(chǎn)階級神話》、吉登斯的《發(fā)達(dá)社會的階級結(jié)構(gòu)》等。米爾斯可能是最早深描中產(chǎn)階級的學(xué)者,他在《白領(lǐng):美國的中產(chǎn)階級》一書中對其進(jìn)行了嚴(yán)苛檢視:在職業(yè)構(gòu)成上,他們是所謂的白領(lǐng),即以受過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公司職員、售貨員等為主。這使得他們在工作技能上更多與“人和符號打交道”,薪資和社會地位匹配了這種對腦力勞動的高要求,同時也讓更多女性進(jìn)入了職場。但也正是收入來源更依靠企業(yè)、勞動技能更依靠腦力、教育背景更依靠文憑,對于地位、聲望、面子的恐慌彌散開來:既然大家擁有的硬實力相差無幾,那成功的機(jī)會最終就暗藏于人際溝通、社會關(guān)系、忠誠度等“軟實力”之間[4](p118-128)。這最終誕生了一個巨大的“人格市場”——白領(lǐng)們需要在其中出賣自己的服務(wù),而企業(yè)主則購買他們的“社會人格”,并且為了最終的薪酬,他們還要討好眾多的消費者。總之,面向企業(yè)與顧客在人格、品質(zhì)、情感等方面的“‘自我控制是有酬賞的”[5](p184)。

    綜上可以發(fā)現(xiàn),霍克希爾德筆下的情感勞動理論呼之欲出,她也直言,《白領(lǐng)》中“大賣場”(其中包含“人格市場”)一章給了她極大的啟發(fā)[6](pix-x)?;羰弦源藶榛A(chǔ),借鑒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戈夫曼、??寺热说乃枷耄ê笪膶⒎謩e論述)最終正式發(fā)展出情感勞動理論。

    (二)概念辨析

    在英文語境中,表達(dá)與“情感”相關(guān)詞義的詞匯眾多,而且存在微妙差別,但這種差別被翻譯為中文后難以辨別。并且在中文學(xué)界,emotional labor與affective labor這兩大概念均被翻譯為“情感勞動”,也存在將emotional labor譯為“情緒勞動”[7](p262-270)、“情感性勞動”[8](p184-195)的研究。還有學(xué)者建議將emotional labor譯為“情緒勞動”,affective labor譯為“情感勞動”[9](p72-84)。因此,首先也有必要對emotion一詞進(jìn)行詞義辨析。

    何謂emotion?萊文森認(rèn)為它是一種短暫的心理—生理現(xiàn)象,代表了適應(yīng)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需求的有效方式[10](p123);海斯與萊維利將其定義為“對與有形體表現(xiàn)有關(guān)事件的反應(yīng)”[11](p68);這可能與??寺目捶ㄒ恢拢驗樗罁?jù)人們的面部表情而將情感劃分為歡樂、驚訝、憤怒等七種類型[12](p65);斯卡坎蒂諾表示,它是感受、動機(jī)、評估的融合狀態(tài)[13](p5);劉易斯主張是感覺、體驗與意識構(gòu)建了emotion[14](p275-279);波卡福則強(qiáng)調(diào)它“確立、評估和表達(dá)了我們是如何生活的”[15](p174);貝斯尼爾宣稱它非常依賴與他人的互動[16](p236)??傮w上認(rèn)為,emotion既以天生的生物、生理反應(yīng)為基礎(chǔ),也因后天的社會、文化、歷史等因素而變化。它不僅是對外界的回應(yīng),也是自我內(nèi)在的經(jīng)歷。它是可供辨別的面部表情和姿態(tài)行為,也是難以捉摸的心靈變化。盡管它的持續(xù)時間短至幾秒鐘,但在情境的刺激下,它可以反復(fù)出現(xiàn)。因此,中文語境中多將emotion翻譯為“情感”“情緒”。然而究竟是“情感勞動”“感情勞動”還是“情緒勞動”,這需要從對emotional labor與affective labor的考辨中予以回答。

    Affective labor源于自治主義馬克思主義學(xué)派,哈特和奈格里認(rèn)為,affective labor從屬于非物質(zhì)勞動(immaterial labor),是一種包含“生產(chǎn)和操縱感情”在內(nèi)的勞動[17](p292),強(qiáng)調(diào)要從非物質(zhì)勞動中所產(chǎn)生的產(chǎn)物去把握,即包括知識、信息、溝通、關(guān)系、情感回應(yīng)(emotional response)等在內(nèi)的非物質(zhì)產(chǎn)品,因為它們“最終會創(chuàng)造社會生活本身”[18](p109)。奈格里曾坦言,emotion更為具體,更凸顯出一定情境中那種人所經(jīng)歷的情感與感受。因此他試圖使用更為抽象、一般的affect來表達(dá)他的思想[19](p57-78),并且西方心理學(xué)也多將紛繁復(fù)雜的情緒、情感統(tǒng)稱為感情(affection)[20](p397)。實際上在國外學(xué)界,涉及女性主義研究時往往會將emotional labor與affective labor混用(間或出現(xiàn)、互相替代)[21](p189-198),哈特與奈格里在研究中所舉的職業(yè)范例,也恰是空姐、快餐服務(wù)員等霍克希爾德所探討的對象??梢哉femotional labor與affective labor均是對當(dāng)代資本主義社會新變化的映射,特別是服務(wù)業(yè)興起后對既有格局沖擊的細(xì)微觀察,只不過前者更側(cè)重于微觀、過程與實證,后者傾向于宏觀、結(jié)果與思辨。故affective labor可譯為“感情勞動”,強(qiáng)調(diào)其抽象、普遍的一面。

    結(jié)合對詞義與概念的辨析,本文建議將emotional labor翻譯為“情感勞動”,這是因為:首先,相較于情緒,情感的持續(xù)時間更長,而且也內(nèi)涵對于諸種互動對象的社會關(guān)系,表達(dá)了相應(yīng)的態(tài)度[22](p78-84)。而情緒只能表明具體情境下的互動關(guān)系,缺乏那種歷時性的長期考察。其次,情緒較多凸顯了個體主觀上心理、生理的一面[23](p5-6),而甚少擁有情感中那種容納社會與文化意義在內(nèi)的一面。同時情感也包括情緒,后者是對前者具體而強(qiáng)烈的體現(xiàn)。最后是遵照前例①。

    (三)理論論爭

    前面已經(jīng)提及米爾斯的人格市場理論,而霍克希爾德觀察到職場中對情感進(jìn)行管理的現(xiàn)象,將其定義為情感勞動,以創(chuàng)造一種公開可見的面部和身體表現(xiàn),目的是為獲取報酬,也因此具有交換價值[6](p7)?;艨讼柕绿岢銮楦袆趧永碚摵?,激發(fā)了美國社會學(xué)以至整個學(xué)界對情感問題的持續(xù)關(guān)注。因為她作品中所揭露的事實驗證了米爾斯在過去所呼吁的變革,即“組織是造成當(dāng)今世界與以往不同的原因……使舊有的組織發(fā)生轉(zhuǎn)向,才能使這個世界發(fā)生改變”[24](p382)?!缎撵`的整飾》也確認(rèn)“個人困擾就是公共議題”——每個人在情感上所經(jīng)歷的不單是生理的后果,也有來自組織與文化的塑造,而這些在維持社會運轉(zhuǎn)中處于核心位置。但更多批評的聲音覆蓋了贊譽之詞,他們聲稱霍氏過于看重環(huán)境的力量,她筆下的個人是缺乏自主性與無力的[25](p235-236)。烏特斯指責(zé)霍克希爾德只看到了勞動者的說辭,其材料缺乏可證性[26](p95-123);博爾頓等人批評霍氏的模型過于簡略[27](p289-308);魏茨等人則指出她只看到了心靈上的而未見“具身性”的勞動者[28](p33-54);雷丁也強(qiáng)調(diào)市場上還存在“不完全商品化”(incomplete commodification),人們希望從工作中獲得的不僅僅是報酬,而且不能完全用金錢來理解[29](p102-114);托里奇亦對情感勞動對勞動者所造成的影響提出了懷疑,因為一些勞動者能靈活自主地掌握個體情感,并且樂在其中[30](p361-381)。盡管霍氏的研究存在若干瑕疵,但她仍為當(dāng)時組織管理、市場營銷、女性主義等眾多研究領(lǐng)域的學(xué)者提供了一個理解勞動的新維度,即融合經(jīng)濟(jì)、文化、心理等多個視點考辨對于日常生活極其重要的工作與勞動。

    三、情感勞動在西方人文社會科學(xué)研究中的布展

    自從20世紀(jì)六七十年代人力資本、人力資源管理等概念興起后,對于員工個體的研究日益成為顯學(xué)。在這種潮流的影響下,一批管理學(xué)學(xué)者開始將情感勞動理論應(yīng)用于科學(xué)研究中,以試圖查明情感因素對于具體工作流程有何影響[31](p53)。因此,情感勞動理論地界的擴(kuò)張起源于對員工進(jìn)行微觀層面考察的職業(yè)研究,并逐漸朝組織、性別、國族等方面延伸。

    (一)職業(yè)研究

    以霍克希爾德為肇始的空姐職業(yè)研究為情感勞動奠定了實證研究的基本方法論,因此,對情感勞動具體情境中的職業(yè)載體、勞動過程及其后果的考察成為首選。早期的普遍共識是情感勞動和服務(wù)業(yè)有直接親緣關(guān)系,特別是那些與互動對象直接交流的工作[32](p81-95),即所謂的“人際工作(people work)”“前線服務(wù)(frontline service)”。因為這些工作既然要求進(jìn)行長時間、大量的互動,那就意味著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員工管理情感的能力,以照顧對方的內(nèi)心體驗。管理者進(jìn)而試圖控制這一過程,由此將情感管理轉(zhuǎn)變?yōu)榍楦袆趧?,成為一項正式的工作要求[33](p147-165)。根據(jù)霍克希爾德的研究,情感勞動活躍在私營企業(yè)。例如,萊德納在麥當(dāng)勞中看到無論顧客的心情如何,其員工始終都要用微笑和友好的態(tài)度迎接顧客,而在保險公司,員工被充分鼓勵地改變自己的性情,成為高效的銷售人員[34](p278)。曼恩發(fā)現(xiàn)迪士尼樂園中的工作人員總是面帶笑意,每位員工都彬彬有禮,那些扮演卡通人物的勞動者則用幽默與逗樂讓此地成為歡樂海洋,他不得不感嘆迪士尼已經(jīng)發(fā)明了“感覺生意(feeling business)”,整個樂園也成為“微笑工廠(smile factory)”[35](p58-76)。但隨著社會對于服務(wù)的重視以及相關(guān)研究表明,情感勞動也日益出現(xiàn)在公共服務(wù)中:醫(yī)護(hù)人員要對病人關(guān)懷備至[36](p292-293),從身體與心靈兩個維度呵護(hù)病患;教師既需要在教學(xué)中表現(xiàn)出積極情感以引導(dǎo)學(xué)生向上,又要抑制消極情感以避免對學(xué)生的傳遞[37](p327-358),情感成為教育教學(xué)的核心、教師生活的重心[38](p835-854);警察更加以“服務(wù)”或“市場”為導(dǎo)向[39](p585,606);公務(wù)員系統(tǒng)也被要求改革,以提升對于情感勞動的重視與補(bǔ)償[40](p289-298)。而如今,情感勞動可能并不要求面對面交流,例如在線客戶服務(wù)人員需在語音或郵件溝通中應(yīng)對顧客的大量抱怨[41](p658-665);網(wǎng)絡(luò)視頻博主在互動板塊向粉絲表達(dá)感激(以推銷產(chǎn)品)[42](p443-454);網(wǎng)站內(nèi)容審核員需審查巨量的網(wǎng)絡(luò)評論,裁定其是否合規(guī),并調(diào)節(jié)自身情緒[43](p106,262)。盡管不是任何行業(yè)、任何勞動者在任何時空均需要進(jìn)行情感勞動,但不可否認(rèn)的是,現(xiàn)時代比以往更強(qiáng)調(diào)服務(wù)、體驗、過程等關(guān)鍵詞,情感勞動的職業(yè)屬性還在上升期。當(dāng)然,情感勞動及其表現(xiàn)形式已經(jīng)迥異于霍克希爾德筆下的觀察,但其核心仍然堅固——互動、表演、情感、規(guī)則與價值。

    既然眾多行業(yè)均需要人員從事情感勞動,那他們所呈現(xiàn)的情感趨向是一致的嗎?正如霍氏在書中描述的那樣,空姐需要展示熱情,催款員需要展示憤怒,每種職業(yè)所需主要表達(dá)的情感也不盡相同:有些情感勞動需要讓對方感到良好,例如售貨員;有些則需要讓對方感到痛苦,例如獄警[44](p8-26);而還有一些則需要“軟硬兼施”,例如收債者[45](p749-775);更有一些則可能需要勞動者盡量抑制內(nèi)心情感,例如警官[46](p111-126)。即便是同一職業(yè),因為性別等方面的原因也可能導(dǎo)致勞動者呈現(xiàn)不同情感,貝拉斯就發(fā)現(xiàn)同為大學(xué)教授,男性的情感多呈現(xiàn)為中立、抑制、威嚴(yán),女性則多為正面、積極、溫柔[47](p96-110)。為此,漢弗萊等人將情感勞動按照各職業(yè)需主要表達(dá)的特定情感類型,分為客戶服務(wù)工作(customer service jobs)、關(guān)懷職業(yè)(caring professions)、社會控制工作(social control jobs)三大類[48](p151-168);帕金森依據(jù)呈現(xiàn)規(guī)則來劃分情感類型,提出“限制性慣例”與“擴(kuò)展性慣例”,規(guī)定了某些情況下勞動者應(yīng)當(dāng)/不應(yīng)被表達(dá)、感受的內(nèi)容[49](p204-205);斯坦伯格和菲加特認(rèn)為情感勞動按照行為指向可區(qū)分成理解他人情感、管理他人情感、管理自身情感三種[50](p177-191);彼得森則認(rèn)為是處理自身情感或他人情感兩種類型[51](p127-128)。

    隨著職業(yè)研究的大面積展開,情感勞動的概念界定也分為三種[52](p6-7):第一種即經(jīng)典理論,將情感勞動視為職業(yè)要求,認(rèn)為它是工作要求管理感受、創(chuàng)造情感表演以換取薪酬;第二種視其為情感表演,認(rèn)為它是工作角色特定的情感表達(dá),這可能需要或不需要有意識到的努力;第三種視其為內(nèi)心過程,認(rèn)為它是在工作過程中與他人互動時努力管理個人情感。

    隨著情感勞動理論的掘進(jìn),學(xué)界將職業(yè)研究作為一種基礎(chǔ)理論范型,將它放置在更大的背景下加以思考,開啟了通向更廣領(lǐng)域的可能性:是什么規(guī)定了勞動者需表達(dá)相應(yīng)的情感,又是誰制定了職場上的感受規(guī)則?從事管理學(xué)相關(guān)的研究者開始介入其中,試圖以組織研究的視角揭示情感勞動;霍克希爾德曾提出與情感勞動相似、主要發(fā)生在私人領(lǐng)域的情感工作,而職業(yè)研究中的一些案例表明性別對情感的感受與表達(dá)存在很大影響,女性研究者深受啟發(fā),以性別、家庭的視角考察情感勞動;面對美國本土的理論,加之霍克希爾德在書中描寫的也多是白人,那么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地區(qū)、族裔是否也存在情感勞動?這成為學(xué)術(shù)研究的一部分。

    (二)組織研究

    情感勞動的職業(yè)研究已經(jīng)顯露出情感勞動能更為隱蔽地發(fā)生在組織內(nèi)部,學(xué)界的目光開始分散,以試圖分析各類組織中是否存在情感勞動、如何建構(gòu)、產(chǎn)生了何種影響(特別是對組織本身來說),以及有無措施對情感勞動進(jìn)行管控。

    組織中存在的情感勞動,有諸多案例可以佐證:普林格爾刻畫了秘書所執(zhí)行的情感工作與身體管理如何在象征意義上關(guān)聯(lián)著妻子、母親和女兒所做的事情[53](p158-177);而皮爾斯震驚于女性律師助理需要為律師們“充當(dāng)媽媽”以填補(bǔ)后者的情感需求,并且她們得不到應(yīng)有的經(jīng)濟(jì)補(bǔ)償[54](p127-142);也有研究發(fā)現(xiàn)領(lǐng)導(dǎo)者、管理層會使用情感勞動來處理下屬與客戶的事宜[48](p151-168),同級之間存在“相互情感管理”(reciprocal emotion management)[55](p32-63)??傮w看來,在近三分之二的工作場所溝通中無論是否為前線工作都存在情感勞動[56](p347-369),并且其情感類型與在職業(yè)研究中所提到的對正負(fù)面情感的壓抑或表達(dá)并無二致[57](p101-118)。這意味著凡是職場人士均在進(jìn)行情感勞動嗎?沃頓與埃里克森認(rèn)為,“跨界角色(boundary-spanning roles)”,即那些在工作中需要將組織或單位與外部的個人和團(tuán)體聯(lián)系起來、打破一定邊際的勞動者可能需要從事情感勞動[58](p457-486)。這些研究揭示出,情感勞動的載體不只存在于勞動者與消費者之間,還存在于企業(yè)內(nèi)部中的同事之間、上下屬之間,并且會出現(xiàn)混合載體的狀態(tài),例如上文提到的秘書與律師助理,無疑在一定程度上充當(dāng)了家人的角色。從以上現(xiàn)象也可推測出,如今的資本主義剝削不僅僅在經(jīng)濟(jì)層面,更蔓延至情感、心靈層面,這種剝削更為隱蔽,更可能被所謂的職場關(guān)系、人情往來所遮蔽。不過也需警惕那種將情感勞動在人際交往中過于泛化的處理,即不加辨別地將職場上的任何交流均歸于此列。必須重申,情感勞動的核心是追求報酬并具有交換價值。

    關(guān)于組織中的情感勞動如何建構(gòu),盡管組織在大體上可分為私營企業(yè)、公共部門、社會團(tuán)體等多種形式,但不管何種組織,它都具有架構(gòu)、層級與目標(biāo),并且更為關(guān)鍵的是作為其核心的規(guī)范——這也是感受規(guī)則的來源之一——因此,組織研究者頗為關(guān)心它對情感勞動所起到的作用。普格等人詳盡地論述了組織是如何利用正式規(guī)范來促使勞動者進(jìn)行情感勞動的[59](p199-221),其核心在于人力資源管理,它通常被設(shè)計為通過雇傭、管理和發(fā)展有能力和忠誠的員工隊伍來給予組織競爭優(yōu)勢[60](p3-32):首先是需要人力資源管理完成工作分析;其次是招聘與選拔,這既要考慮應(yīng)聘者是否符合最低任職能力標(biāo)準(zhǔn),也要考察個體的情感能力(emotional competencies);再次是培訓(xùn),有些組織會重點培訓(xùn)個體的情感管理技能,有些則看重情感表達(dá)技能;最后是績效管理與監(jiān)控,這是敦促勞動者加強(qiáng)情感勞動的主要動力源之一,但也是負(fù)面影響的主要來源。馬丁則通過對警局的研究闡釋了非正式規(guī)范是如何推動情感勞動的[46](p111-126):第一是職業(yè)規(guī)范,該項是不會被正式提到但被組織內(nèi)成員與社會所默認(rèn)、公認(rèn)的,例如男性警察被要求“表現(xiàn)得像個男人一樣”,不能流露過多情感、忍受傷痛等;第二是社會化,即認(rèn)同并樹立組織的價值信念并在日常交往中表現(xiàn)出來;第三是組織文化、組織氛圍,例如警察們被允許在同僚的葬禮上放聲痛哭、發(fā)泄情感,而他們也熱衷于飲酒以放松壓力、增進(jìn)友誼。

    組織研究的成果部分證實了霍氏的理論,即情感勞動確實能為組織(私營企業(yè)尤為突出)帶來效益,因此才不遺余力地推動情感商業(yè)化、細(xì)分化、專業(yè)化、標(biāo)準(zhǔn)化,以使得各種職業(yè)所呈現(xiàn)的情感能滿足服務(wù)對象的需求,并最終實現(xiàn)組織利益最大化。但不容忽視的客觀事實是,組織研究基于一種“就事論事”的取向,他們?nèi)狈ε行缘膽B(tài)度來審查情感勞動對勞動者的異化,僅就組織利益而言提供改良主義的對策,而非思考資本主義內(nèi)在矛盾。另外,他們也只解釋了為何組織需要利用情感與利用過程,并未回答“組織利用情感何以成功”這個問題,這尤其體現(xiàn)在非正式規(guī)范對于情感勞動的推動作用這一事項上。另外,他們也疏于回答為何性別導(dǎo)致不同的情感勞動內(nèi)容。因此,需要越出組織研究的框架反思它得以運轉(zhuǎn)的可能性,而有關(guān)性別的研究在此方面貢獻(xiàn)了諸多有益嘗試。

    (三)女性研究

    在職業(yè)研究中,秘書、女教授、律師助理等案例已經(jīng)表明,由于性別因素,女性不僅要從事更多的情感勞動,而且無法受到補(bǔ)償。換言之,她們受到的剝削較之于男性更嚴(yán)重。霍克希爾德曾指出,在私人與家庭領(lǐng)域中存在與情感勞動相似,但只有使用價值的情感工作。因此,部分學(xué)者致力于在職場與家庭中尋找被掩藏的情感勞動,指出其背后深刻的社會與文化動因。

    就職場上的勞動過程和結(jié)果導(dǎo)向而言,女性通常是付出更多而所得更少:當(dāng)女性在執(zhí)行任務(wù)和擔(dān)任基層員工時,性別因素被放大,例如護(hù)士多為女性并不在于技能出眾而只是所謂能夠安撫人心的女性品質(zhì)[44](p8-26),女性救援人員更多承擔(dān)處理心煩意亂、驚恐憤怒的受害者和家屬的消耗情感的責(zé)任而不是直接參與偵查與救援[61](p114-144);而在管理下屬和擔(dān)任領(lǐng)導(dǎo)職務(wù)時,不僅女性無法做得更多,而且會有諸多限制,例如女警察為獲取晉升必須比男同事更加優(yōu)秀[62](p251-270),女性擔(dān)任領(lǐng)導(dǎo)職務(wù)最有可能的時機(jī)是在組織處于危機(jī)時期并且失敗的風(fēng)險更高時[63](p484-517)——意即她們需要處理和進(jìn)行更多令人焦頭爛額的職場關(guān)系與情感勞動。勞動更多并不意味著所得更多,她們更可能遭遇情感打壓與侮辱性待遇[64](p70-77),她們因表現(xiàn)出男性型情感(male-typed emotions)而受到處罰,但是女性型情感(female-typed emotions)的展示又削弱了他們在工作關(guān)系中的人際交往能力,最終使她們陷入了無權(quán)(powerless)的惡性循環(huán)[65](p377-393)。總之,在職場上進(jìn)行情感勞動的女性更有可能從事需要表達(dá)更多積極情感、抑制更多負(fù)面情感,掌握更高人際溝通技能的工作[66](p48-64),但她們也并未因此獲得更多的晉升機(jī)會與薪水[67](p24),相反還可能面臨更多包含歧視、壓力在內(nèi)的負(fù)面體驗[40](p289-298)。

    職場中的情感勞動尚可從工作內(nèi)容、性別比例、薪水回報等方面被感知,那么私人與家庭領(lǐng)域中的情感工作則近乎不可見,因為由家人提供的情感支持常被認(rèn)為是自愿自發(fā)、天經(jīng)地義、不求回報的(不受科層制規(guī)則與義務(wù)的約束)。主流家庭模式往往是一夫一妻加若干子女,盡管男性也承擔(dān)了部分情感工作,例如通過抑制情感的方式以避免工作上的負(fù)面情感帶給家人[58](p457-486)。但研究表明,男性普遍高估了自己的貢獻(xiàn)值[68](p459-476),作為妻子和母親的女性是其伴侶和孩子的主要情感支持提供者,是家庭中情感工作程度最高的人[69](p257-277),通常情況下婦女在家庭中是家務(wù)勞動和兒女養(yǎng)育的主力,并且還需適應(yīng)男人在家庭情感生活中的缺席。通過對美國家庭的對比研究,德沃特認(rèn)為存在保護(hù)權(quán)益、生存適應(yīng)、抵抗壓力三種情感工作內(nèi)容,辛普森與阿克頓則認(rèn)為是處理情緒、權(quán)衡選擇、養(yǎng)育兒女和確保幸福感這四種[70](p52-58)。也許具體策略與內(nèi)容存在差異,但最終的結(jié)果無疑是要為配偶或家庭成員提供情感支持并增強(qiáng)他人的幸福感[71](p368)。

    總體來看,情感工作是旨在通過理解和管理配偶、家庭成員的情感需求來增進(jìn)對方福祉的工作,它是性別化更是女性化的[72](p356-378),雖然確實對家庭滿意度與情感和睦存在正向影響[73](p47-74),但對女性一方的顯性、隱性損害并未得到足夠關(guān)照[74](p1141-1158)。并且對情感工作的考察(尤其是那些社會邊緣群體)表明,職場與家庭中情感的管理、表達(dá)與實踐的成因可能不僅僅是個人、職業(yè)與組織因素所造成的,感受規(guī)則的一個要素也無法完全概括與解釋各種復(fù)雜境況,需要將情感勞動與工作放置在社會—文化這個更宏觀的角度加以辨識。

    女性研究視角很好地回答了前文中所提到的“組織利用情感何以成功”這個問題,因為這源自文化規(guī)范、結(jié)構(gòu)關(guān)系、期望狀態(tài)等眾多因素,它根植于一個社會中的文化,既無所不在也讓諸多行動順理成章,如同韋伯描述的資本主義與新教倫理那般互相成就。所以情感勞動在資本主義制度的操作下不僅挖掘出人類身體上的價值,更是深入心靈深處榨取非物質(zhì)性價值,固化了社會不平等。按理有關(guān)情感勞動的研究到此處可以結(jié)束,因為職業(yè)、組織、性別三大方面的考察已經(jīng)概述完畢有關(guān)該理論的前因、過程與影響,但是前述研究存在共通的先天不足——它們均以美國為落腳點,是一種美國白人中心主義的立場。那么必須追問,當(dāng)情感勞動置于全球視野中可否成立。

    (四)種族研究

    當(dāng)全球化浪潮逐漸逼近頂峰、其他國家地區(qū)的服務(wù)業(yè)也隨之日益蓬勃之時,學(xué)界開始思考情感勞動究竟是西方文化所獨有,還是具有普適性。確實,霍氏作品中多有對白人的描寫而鮮有其他種族的登場,甚至部分研究直接認(rèn)為該理論圍繞白人規(guī)范來展開[75](p3-29)。因此,一部分有色種族學(xué)者(以非裔為主)深入情感勞動中論析非白人勞動者的情感動向,來揭示被遮蔽的種族主義。

    總體上來看,美國學(xué)者們更偏向于研究非裔人群與情感勞動的關(guān)聯(lián)。哈洛、皮特曼分別在對大學(xué)黑人教授進(jìn)行訪談后發(fā)現(xiàn)該群體需從事大量情感勞動,因為他們極易被學(xué)生質(zhì)疑其能力、資格和可信度,這導(dǎo)致他們的權(quán)威更易受到挑戰(zhàn),可以想見,女性黑人教授遭遇的環(huán)境壓力更大[76](p183-196),這就要求非裔相較于白人同事應(yīng)更廣泛、精細(xì)、靈活地管理與表達(dá)情感,乃至于認(rèn)同身為白人是種優(yōu)勢[77](p348-363);杜爾與溫菲爾德在對黑人職業(yè)女性調(diào)查后總結(jié)道,她們除去被評判工作效率外,還會在外表、個人禮儀、溝通技巧和情感管理等方面接受白人同事的考驗[78](p557-571);在對精英法律高校有色人種學(xué)生的觀察中,摩爾發(fā)現(xiàn)黑人學(xué)生面對無形卻又時刻充滿種族主義的校園環(huán)境,他們不得不壓抑內(nèi)心的負(fù)面情感——這沒有被校方與教師們識別出來且予以補(bǔ)償——以免加深歧視現(xiàn)象并讓自己順利畢業(yè),而這種習(xí)慣又被他們運用在日后的律政職場中,換言之,高校在培養(yǎng)種族主義文化下的情感勞動[79](p141-164)。由此,摩爾認(rèn)為情感勞動并非一定獲得類似于工薪的直接報酬,為了順利畢業(yè)、得到錄取等間接報酬而調(diào)用情感管理技能的勞動也應(yīng)屬此列;埃文斯則再次回到了航空公司與機(jī)艙這個經(jīng)典場景,他看到航空業(yè)中的非裔美國人不僅要管理自己的心,還要管理種族同伴們的心,因為若有一人被指責(zé)服務(wù)不好就意味著整個黑人集體均須承擔(dān)后果,他們必須互相照顧[80](p79-100)??傮w而言,在美國的種族主義與白人優(yōu)勢文化語境下,種族歧視、種族刻板印象等依舊持續(xù)發(fā)揮作用,非裔人群往往不被認(rèn)可,這導(dǎo)致他們在從事情感勞動時要樹立更高的自我標(biāo)準(zhǔn)、付出更多的勞動努力、夸大情感呈現(xiàn)的程度[81](p721-742),這可能會提高他們的業(yè)績表現(xiàn),卻也會損害自我意識與幸福感[82](p2163-2192),并在情感層面造成種族隔離[83](p251-268)。也有學(xué)者批評造成這種現(xiàn)象不單是文化方面的因素,由白人操控的企業(yè)規(guī)范[84](p1070-1089)與制度空間[85](p439-454)也是重要源頭。但是,另有學(xué)者指出種族可能不是關(guān)鍵,例如康在對韓裔美國人所開設(shè)的美甲店中發(fā)現(xiàn)是階級而不是種族決定了黑人女性所體驗到的情感勞動[86](p820-839)。

    不過,縱使不少學(xué)者特別是非裔群體抨擊了白人文化,指責(zé)后者應(yīng)為黑人群體在情感勞動中的受難負(fù)責(zé),但假設(shè)文化本身被予以徹底改變,就能使情感勞動中的行動者紓困嗎?未必,因為任何文化都包含情感,而只要其中部分情感能與市場、商品、服務(wù)相關(guān)聯(lián),私營企業(yè)自會為了利潤在此之上費盡周章。為此布魯克曾提醒,我們并未充分理解情感勞動所蘊含的情感商品化,霍氏的作品與理論對“異化理論的應(yīng)用還不夠徹底”[87](p7-31)。這暗示未來研究不應(yīng)當(dāng)只注重從職業(yè)、組織、性別與文化等層面入手,更應(yīng)穿透資本主義制度對情感勞動進(jìn)行再檢視。秉持這一邏輯將發(fā)現(xiàn),中國將是未來情感勞動研究的合適場域,也是提升該領(lǐng)域研究品質(zhì)的可能陣地。遺憾的是,目前國外學(xué)者對中國的關(guān)注仍然是以職業(yè)研究為主[88](p105-122),他們難以突破資本主義框架的束縛,鮮有涉及中國語境的特殊情感勞動議題??紤]到霍克希爾德在作品中曾談及社會主義存在情感勞動(但未詳細(xì)探討)[6](p11-12),如果國內(nèi)學(xué)界基于根本制度層面聚焦和鋪陳情感勞動,不僅能拓展理論本身、推動理論本土化,也能提升中國情感社會學(xué)研究的世界顯示度。

    四、思考與展望

    自霍克希爾德提出情感勞動理論至今,西方學(xué)界在職業(yè)、組織、性別與民族四大領(lǐng)域的研究,一方面使得該理論被不斷確證,另一方面也在質(zhì)疑與挑戰(zhàn)中不斷豐富理論內(nèi)涵??傮w來看,晚近三十年的西方研究從以下角度發(fā)展了情感勞動理論:

    從內(nèi)涵建構(gòu)來看,將其擴(kuò)充為類型、前因、過程、結(jié)果四大部分,類型從行為指向和情感類型兩個方面進(jìn)行勾勒,前因涉及個人特質(zhì)、具體情境、組織建設(shè)、文化環(huán)境等環(huán)節(jié),過程細(xì)分為規(guī)則要求、情感類型、情感呈現(xiàn)、個人調(diào)整等步驟,結(jié)果則一般從正、負(fù)兩方面探求對個人與組織的影響,部分論及對于社會影響的反思。

    從學(xué)科應(yīng)用來看,情感勞動理論已經(jīng)廣泛在社會學(xué)、心理學(xué)、管理學(xué)、生理學(xué)、文化學(xué)、政治經(jīng)濟(jì)學(xué)等眾多學(xué)科及其交叉學(xué)科中引起討論,具體的研究主題則涉及個人勞動、組織管理、社會心理、文化比較、女性主義、異化批判等方面,并致力于從個體、組織、性別、族群、文化等切口入手。

    從理論貢獻(xiàn)來看,這些研究為情感勞動與情感社會學(xué)提供了議題合法性,確認(rèn)情感不只隸屬于私人領(lǐng)域,也是公共空間的構(gòu)建維度之一——情感是生理、心理與風(fēng)俗習(xí)慣的多重合力,是感情訴求與理性計算的混合書寫,是個體與公共的暗含橋接,是社會、文化、民族在古今之間的譜系勾連。如果單純以生物學(xué)視角話語來訴說人類的情感動向,那么這無疑是一種機(jī)械論調(diào),忽視了情感背后所蘊藏的極為豐富的價值場域。只有將個人事件嵌入更為宏大的結(jié)構(gòu)中,才能明晰這個世界所被形塑的路徑。

    由此,一些學(xué)者認(rèn)為情感勞動理論及其后續(xù)研究推動了社會學(xué)的發(fā)展,因為它將微觀與宏觀、私人與公共、生理與文化相聯(lián)系起來而使之充滿了“社會學(xué)的想象力”[89](p140),這有助于我們理解馬克思等人研究的重要性[90](p293)。因為稍加辨析可發(fā)現(xiàn),霍氏在方法論上盡管采用了戈夫曼、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等人的思維,但實則她仍是遵循米爾斯的道路對當(dāng)時的美國進(jìn)行追問,并最終對資本主義的現(xiàn)存形態(tài)進(jìn)行批判。故而在對于反思社會,尤其是資本主義這一問題上,她發(fā)現(xiàn)人類不僅是理性的經(jīng)濟(jì)行為者,還基于主觀上的情感依戀或情感承諾而行動[91](p317-342)。而當(dāng)我們基于“社會學(xué)的想象力”的視角將發(fā)現(xiàn)人們處置自我身體的能力并不平等[92](p188-189),這種不平等又揭示出情感勞動看似以情感這一非理性的方式對身心進(jìn)行控制,但實則是對韋伯筆下科層制的復(fù)歸——資本主義以更為精密與理性的操作準(zhǔn)則規(guī)訓(xùn)勞動者在各種具體情境下的身心實踐。如果此前資本主義對人的規(guī)訓(xùn)帶來了肉體的異化,那么現(xiàn)在已經(jīng)深入到身心靈的全領(lǐng)域。

    盡管霍克希爾德與不少女性主義者對資本主義提出了強(qiáng)烈抨擊,但薩頓與拉斐利對情感勞動進(jìn)行了更多量化研究的呼吁[93](p23-37)——當(dāng)然沒有這些量化研究無法讓情感勞動取得眾多成果——很可能逐漸消弭理論中的“想象力”。因為這些西方研究存在“只談問題、不談主義”的傾向,它們根植于當(dāng)下資本主義制度及其社會形態(tài)展開考察,例如他們甚少提出根本制度層面的針對情感勞動負(fù)面影響的改革策略。而且就理論本身來看,這些學(xué)者也較少回答:在資本主義興起之前,如中世紀(jì)時期,有無情感勞動?如果有,它是如何發(fā)展成為今日這般圖景的?在各國工業(yè)化早期,情感勞動是因各族群的文化特性而顯現(xiàn)差異,還是在伊始就已然大體相同?在全球化過程中,情感勞動又是如何隨資本主義擴(kuò)展到非西方國度?西方是否在情感上也存在霸權(quán)與殖民?另外,很早就有學(xué)者批評霍克希爾德眼中的社會近乎等同于資本主義而缺乏對社會主義的考察[26](p95-123),更遑論眾多西方研究中所內(nèi)隱的白人中心論。同時上文業(yè)已指認(rèn),包括霍氏在內(nèi)的西方研究對于社會主義尤其是中國的情感勞動的認(rèn)識并不深刻。因此未來的研究理路,尤其是國內(nèi)學(xué)界的關(guān)注點,可從以下幾方面予以展開:

    第一是在歷史流變方面加強(qiáng)理論研究。我們發(fā)現(xiàn),既有研究存在不少橫向?qū)Ρ龋狈v向?qū)Ρ?。既然文化?guī)范、資本主義、服務(wù)業(yè)等重要因素存在日久,情感勞動自身也必然存在相應(yīng)的歷史基礎(chǔ)。加強(qiáng)對情感勞動的縱向研究有助于厘清情感勞動的歷史脈絡(luò),也能理解各國語境中情感與文化的特殊變遷。

    第二是在經(jīng)濟(jì)發(fā)展層面加強(qiáng)實證研究。由于國外學(xué)界在開展組織研究時多從私營企業(yè)入手,但我國不僅存在多種所有制企業(yè),更是在根本經(jīng)濟(jì)制度上異于西方,這為進(jìn)行情感勞動的研究提供了豐富的土壤。因此,僅從職業(yè)與個體的微觀層面出發(fā)不足以揭示情感勞動對于中國的意義,更應(yīng)從經(jīng)濟(jì)制度的宏觀層面加以思考。另外,我國近幾年正在大力開展鄉(xiāng)村振興、教育強(qiáng)國等關(guān)鍵事業(yè),如果能從情感勞動這一領(lǐng)域入手并考量如何緩解乃至于消除情感勞動的負(fù)面影響,或許能提供新的思路。

    第三是在公共管理方面加強(qiáng)治理研究。公共部門中的情感勞動已被廣泛探討,部分學(xué)者也主張它能有效促進(jìn)國民關(guān)系、提升服務(wù)水平。伴隨著黨和國家推進(jìn)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尤其是近年來國際形勢產(chǎn)生“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提示學(xué)者們在集體情感的治理、突發(fā)公共安全事件下民眾情感的應(yīng)對、情感勞動在國家治理中的應(yīng)用、政府提供的公共情感服務(wù)、國際情感交流與傳播等方面都存在著大量的論述空間。

    第四是在社會結(jié)構(gòu)方面加強(qiáng)階層研究。盡管西方研究部分涉及到社會階層因素與情感勞動的關(guān)系問題,但總體來看數(shù)量并不多,尚未形成單獨領(lǐng)域??紤]到以我國為代表的發(fā)展中國家在階層流動性方面相比于發(fā)達(dá)國家保持著較高水平,該話題在近幾年也成為社會各界所重點關(guān)注的對象,并且中國第三產(chǎn)業(yè)的迅速發(fā)展、中等收入階層的擴(kuò)大、城鄉(xiāng)二元差異的弱化等因素同時為階層研究帶來了諸多變數(shù),因此需要著重考慮中國語境下社會階層與情感勞動的相互作用。

    第五是在文化建設(shè)方面加強(qiáng)比較研究。西方學(xué)界的研究已經(jīng)在情感勞動這一領(lǐng)域證明了集體主義的優(yōu)越性,這啟示我們以中國為代表的集體主義文化對于破解西方個人主義與資本主義所帶來的危害存在可行性。還需注意的是,在全球化與互聯(lián)網(wǎng)的合力下西方文化不斷擴(kuò)張,這是否會危及各民族文化的獨立性?因此,后續(xù)應(yīng)當(dāng)著重關(guān)注情感勞動在文化比較層面的研究,并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設(sh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以有助于加強(qiáng)文化自信。

    第六是在技術(shù)應(yīng)用方面加強(qiáng)網(wǎng)絡(luò)研究。信息技術(shù)尤其是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shù)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極大地改變了人類生活,當(dāng)網(wǎng)絡(luò)這種既讓用戶可以在任意時空互動,但又是基于“技術(shù)+身體”的方式展開交流,這對于當(dāng)下的情感體驗、表達(dá)、管理、規(guī)則會帶來怎樣的顛覆?而當(dāng)前我國的數(shù)字經(jīng)濟(jì)正在飛速發(fā)展,以此為依托誕生了眾多的新興職業(yè),例如主播、短視頻博主。當(dāng)前圍繞這些新經(jīng)濟(jì)現(xiàn)象已經(jīng)提出了“數(shù)字勞動”的概念,那有無可能產(chǎn)生“數(shù)字情感勞動”?信息技術(shù)對于情感勞動將是促進(jìn)還是抑制?當(dāng)情感與勞動的關(guān)系加入了其他維度,這增添了情感勞動理論議題的豐裕性,以使學(xué)界更多地探究情感這一因素如何造就未來生活。

    參考文獻(xiàn):

    [1]Hochschild A R. The Sociology of Feeling and Emotion: Selected Possibilities[J]. Sociological Inquiry, 1975, 45(2-3).

    [2]Bell D. The Coming of Post-Industrial Society: A Venture in Social Forecasting[M]. New York: Basic Books, 1999.

    [3]Gershuny J. After Industrial Society?: The Emerging Self-service Economy[M]. London: Macmillan Education UK, 1978.

    [4]周曉虹. 《白領(lǐng)》、中產(chǎn)階級與中國的誤讀[J]. 讀書, 2007(5).

    [5][美]C.賴特·米爾斯. 白領(lǐng):美國的中產(chǎn)階級[M]. 周曉虹, 譯. 南京: 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16.

    [6]Hochschild A R. The Managed Heart: Commercialization of Human Feeling[M].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3.

    [7]馬淑蕾, 黃敏兒. 情緒勞動:表層動作與深層動作,哪一種效果更好?[J]. 心理學(xué)報, 2006(2).

    [8]淡衛(wèi)軍. 情感,商業(yè)勢力入侵的新對象 評霍赫希爾德《情感整飾:人類情感的商業(yè)化》一書[J]. 社會, 2005(2).

    [9]劉芳儒. 情感勞動(Affective Labor)的理論來源及國外研究進(jìn)展[J]. 新聞界, 2019(12).

    [10]Levenson R W. Human Emotions: A Functional View[M]//Ekman P, Davidson R J. The Nature of Emotion: Fundamental Questi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11]Lively K J, Heise D R. Emotions in Affect Control Theory[M]//Stets J E, Turner J H. 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 Volume Ⅱ.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4.

    [12]Ekman P, Friesen W V, Ellsworth P. Emotion in the Human Face: Guidelines for Research and an Integration of Findings[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1972.

    [13]Scarantino A. The Philosophy of Emotions[M]//Barrett L F, Lewis M, Haviland-Jones J M. Handbook of Emotion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16.

    [14]Lewis M. The Emergence of Human Emotions[M]//Barrett L F, Lewis M, Haviland-Jones J M. Handbook of Emotions. New York: The Guilford Press, 2016.

    [15]Bockover M I. The Concept of Emotion Revisited: A Critical Synthesis of Western and Confucian Thought[M]//Marks J, Ames R T. Emotions in Asian Thought: A Dialogue in Comparative Philosophy. Albany,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5.

    [16]Besnier N. The Politics of Emotion in Nukulaelae Gossip[M]//Russell J A, Fernández-Dols J M, Manstead A S R, et al. Everyday Conceptions of Emotion.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Netherlands, 1995.

    [17]Hardt M, Negri A. Empire[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8]Hardt M, Negri A. Multitude: War and Democracy in the Age of Empire[M]. New York: Penguin Books, 2004.

    [19]Thrift N. Intensities of Feeling: Towards a Spatial Politics of Affect[J].Human Geography, 2004, 86(1).

    [20][美]K.T.斯托曼. 情緒心理學(xué)[M]. 張燕云,譯. 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6.

    [21]Singh N M. The Affective Labor of Growing Forests and the Becoming of Environmental Subjects: Rethinking Environmentality in Odisha, India[J]. Geoforum, 2013, 47.

    [22]張浩. 論情緒和情感及其在認(rèn)識中的功能——主體認(rèn)識結(jié)構(gòu)中的非理性要素研究[J]. 廣東社會科學(xué), 2006(6).

    [23]孟昭蘭. 情緒心理學(xué)[M].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 2005.

    [24][美]蘭德爾·柯林斯, [美]邁克爾·馬科夫斯基. 發(fā)現(xiàn)社會——西方社會學(xué)思想述評[M]. 李霞, 譯. 北京: 商務(wù)印書館, 2014.

    [25]Eliasoph N. Avoiding Politics: How Americans Produce Apathy in Everyday Life[M].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8.

    [26]Wouters C.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 and Flight Attendants: Hochschilds Managed Heart[J]. Theory, Culture & Society, 1989, 6(1).

    [27]Bolton S C, Boyd C. Trolley Dolly or Skilled Emotion Manager? Moving on from Hochschilds Managed Heart[J]. Work, Employment and Society, 2003, 17(2).

    [28]Witz A, Warhurst C, Nickson D. The Labour of Aesthetics and the Aesthetics of Organization[J]. Organization, 2003, 10(1).

    [29]Radin M J. Contested Commodities[M].?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30]Tolich M B. Alienating and Liberating Emotions at Work: Supermarket Clerks Performance of Customer Service[J].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thnography, 1993,? 22(3).

    [31]Bolton S C. Emotion Management in the Workplace[M]. Houndmills, Basingstoke: Palgrave Macmillan, 2005.

    [32]Leidner R. Emotional Labor in Service Work[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99, 561(1).

    [33]Wharton A S.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al Labor[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009, 35(1).

    [34]Leidner R. Fast Food, Fast Talk: Service Work and the Routinization of Everyday Life[M]. Berkeley, Calif.: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93.

    [35]The Smile Factory: Work at Disneyland[M]//Frost P J, Moore L F, Louis M R, et al. Reframing Organizational Culture. Newbury Park,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1.

    [36]Meerabeau L, Page S. “Getting the Job Done”: Emotion Management an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Nursing[M]//Bendelow G, Williams S J. Emotions in Social Life. London, UK: Routledge, 1997.

    [37]Sutton R E, Wheatley K F. Teachers Emotions and Teaching: 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and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3, 15(4).

    [38]Hargreaves A. The Emotional Practice of Teaching[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1998,

    14(8).

    [39]Bayley D H, Shearing C D. The Future of Policing[J]. Law & Society Review, 1996, 30(3).

    [40]Guy M E, Newman M A. Womens Jobs, Mens Jobs: Sex Segregation and Emotional Labor[J].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2004, 64(3).

    [41]Ishii K, Markman K M. Online Customer Service and Emotional Labor: An Exploratory Study[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16, 62.

    [42]Mardon R, Molesworth M, Grigore G. YouTube Beauty Gurus and the Emotional Labour of Tribal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18, 92.

    [43]Riedl M J, Masullo G M, Whipple K N. The Downsides of Digital Labor: Exploring the Toll Incivility Takes on Online Comment Moderators[J].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20, 107.

    [44]Steinberg R J, Figart D M. Emotional Labor Since: The Managed Heart[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99, 561(1).

    [45]Rafaeli A, Sutton R I. Emotional Contrast Strategies as Means of Social Influence: Lessons From Criminal Interrogators and Bill Collector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1991, 34(4).

    [46]Martin S E. Police Force or Police Service? Gender and Emotional Labor[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99, 561(1).

    [47]Bellas M L. Emotional Labor in Academia: The Case of Professors[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99, 561(1).

    [48]Humphrey R H, Pollack J M, Hawver T. Leading with Emotional Labor[J].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008, 23(2).

    [49]Parkinson B. Ideas and Realities of Emotion[M]. London, UK: Routledge, 1995.

    [50]Steinberg R J, Figart D M. Emotional Demands at Work: A Job Content Analysis[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99, 561(1).

    [51]Peterson G. Cultural Theory and Emotions[M]//Stets J E, Turner J H. 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 Boston, MA: Springer US, 2006.

    [52]Grandey A A, Diefendorff J M, Rupp D E. Bringing Emotional Labor into Focus: A Review and Integration of Three Research Lenses[M]//Grandey A A, Diefendorff J M, Rupp D E. Emotional Labor in the 21st Century: Diverse Perspectives on Emotion Regulation at Work. New York: Taylor and Francis, 2013.

    [53]Pringle R. Bureaucracy, Rationality and Sexuality: The Case of Secretaries[M]//Hearn J, Sheppard D L, Tancred-Sheriff P, et al. The Sexuality of Organization. London, UK: SAGE, 1989.

    [54]Pierce J L. Emotional Labor among Paralegals[J]. 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1999, 561(1).

    [55]Lively K J. Reciprocal Emotion Management: Working Together to Maintain Stratification in Private Law Firms[J]. Work and Occupations, 2000,

    27(1).

    [56]Mann S. Emotion at Work: To What Extent Are We Expressing, Suppressing, or Faking It?[J]. European Journal of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y, 1999,

    8(3).

    [57]Lu X. Understanding Emotional Labor at the Organizational Level[M]//Guy M E, Mastracci S H, Yang S B. The Palgrave Handbook of Global Perspectives on Emotional Labor in Public Service. Switzerland: Palgrave Macmillan, 2019.

    [58]Wharton A S, Erickson R I. Managing Emotions on the Job and at Home: Understanding the Consequences of Multiple Emotional Roles[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93, 18(3).

    [59]Pugh S D, Diefendorff J M, Moran C M. Emo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level Influences, Strategies, and Outcomes[M]//Grandey A, Diefendorff J, Rupp D E. Emotional Labor in the 21st Century: Diverse Perspectives on Emotion Regulation at Work. Routledge, 2013.

    [60]Storey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Still Marching On, or Marching Out?[M]//Storey 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A Critical Text: A Critical Text. London, UK: Routledge, 1995.

    [61]Lois J. Heroic Efforts: The Emotional Culture of Search and Rescue Volunteers[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03.

    [62]Rabe‐Hemp C. Survival in an “All Boys Club”: Policewomen and Their Fight for Acceptance[J]. Policing: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ce Strategies & Management, 2008, 31(2).

    [63]Smith A E. On the Edge of a Glass Cliff: Women in Leadership in Public Organizations[J]. Public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2015, 39(3).

    [64]Crowe S, Clarke N, Brugha R. “You Do Not Cross Them”: Hierarchy and Emotion in Doctors Narratives of Power Relations in Specialist Training[J].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2017, 186.

    [65]Ragins B R, Winkel D E. Gender, Emotion and Power in Work Relationships[J].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 2011, 21(4).

    [66]Guy M. Mom Work Versus Dad Work in Local Government[J]. Administration & Society, 2017, 49(1).

    [67]Guy M E, Newman M A, Mastracci S H. Emotional Labor: Putting the Service in Public Service[M]. New York: M.E. Sharpe, 2008.

    [68]Kamo Y. “He Said, She Said”: Assessing Discrepancies in Husbands and Wives Reports on the Division of Household Labor[J].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2000, 29(4).

    [69]Belle D.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Social Moderators of Stress[M]//Barnett R, Biener L, Baruch G. Gender and Stress. New York: Free Press, 1987.

    [70]Simpson C, Acton G. Emotion Work in Family Caregiving for Persons with Dementia[J]. Issues in Mental Health Nursing, 2013, 34(1).

    [71]Erickson R J, Cottingham M D. Families and Emotions[M]//Stets J E, Turner J H. Handbook of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 Volume Ⅱ. Dordrecht, Netherlands: Springer Netherlands, 2014.

    [72]Strazdins L, Broom D H. Acts of Love (and Work): Gender Imbalance in Emotional Work and Womens Psychological Distress[J]. Journal of Family Issues, 2004, 25(3).

    [73]Stevens D P, Minnotte K L, Mannon S E, et al. Family Work Performance and Satisfaction[J].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2006, 40(4).

    [74]Umberson D, Thomeer M B, Pollitt A M, et al. The Psychological Toll of Emotion Work in Same-Sex and Different-Sex Marital Dyads[J].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 2020, 82(4).

    [75]The Social Situation of the Black Executive: Black and White Identities in the Corporate World[M]//Lamont M, Foundation M L J publication with R S, Anderson E. The Cultural Territories of Race: Black and White Boundaries. Chicago, IL: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9.

    [76]Pittman C T. Race and Gender Oppress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Experiences of Women Faculty of Color with White Male Students[J]. Teaching Sociology, 2010, 38(3).

    [77]Harlow R. “Race Doesnt Matter, but...”: The Effect of Race on Professors Experiences and Emotion Management in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 Classroom[J].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 2003, 66(4).

    [78]Durr M, Harvey Wingfield A M. Keep Your “N” in Check: African American Women and the Interactive Effects of Etiquette and Emotional Labor[J]. Critical Sociology, 2011, 37(5).

    [79]Moore W L. Reproducing Racism: White Space, Elite Law Schools, and Racial Inequality[M].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7.

    [80]Evans L. Cabin Pressure: African American Pilots, Flight Attendants, and Emotional Labor[M]. Lanham, Maryland: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13.

    [81]Mirchandani K. Challenging Racial Silences in Studies of Emotion Work: Contributions from Anti-Racist Feminist Theory[J]. Organization Studies, 2003,? 24(5).

    [82]Grandey A A, Houston L, Avery D R. Fake It to Make It? Emotional Labor Reduces the Racial Disparity in Service Performance Judgments[J].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19, 45(5).

    [83]Wingfield A H. Are Some Emotions Marked “Whites Only”? Racialized Feeling Rules in Professional Workplaces[J]. Social Problems, 2010, 57(2).

    [84]Froyum C. “For the Betterment of Kids Who Look like Me”: Professional Emotional Labour as a Racial Project[J].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2013, 36(6).

    [85]Evans L, Moore W L. Impossible Burdens: White Institutions, Emotional Labor, and Micro-Resistance[J]. Social Problems, 2015, 62(3).

    [86]Kang M. The Managed Hand: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odies and Emotions in Korean Immigrant–Owned Nail Salons[J]. Gender & Society, 2003, 17(6).

    [87]Brook P. The Alienated Heart: Hochschilds “Emotional Labour” Thesis and the Anticapitalist Politics of Alienation[J]. Capital & Class, 2009, 33(2).

    [88]Zhang Q, Zhu W. Exploring Emotion in Teaching: Emotional Labor, Burnout, and Satisfaction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J]. Communication Education, 2008, 57(1).

    [89]Williams S J, Bendelow G. The Lived Body: Sociological Themes, Embodied Issues[M]. London, UK: Routledge, 1998.

    [90]Conclusion: Tolerance, Plurality and Creative Synthesis in Sociological Thought[M]//Stones R, Stones R. Key Sociological Thinkers.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98.

    [91]Thoits P A. The Sociology of Emotions[J].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1989, 15(1).

    [92][英]克里斯·希林. 身體與社會理論[M]. 李康,譯. 北京: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93]Rafaeli A, Sutton R I. Expression of Emotion as Part of the Work Role[J].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7, 12(1).

    責(zé)任編輯? ?楊? ?幸

    1李康對《身體與社會理論(第二版)》的翻譯中將“emotion work”譯為“情感功夫”,成伯清等人對《心靈的整飾》的翻譯中亦是將“emotional labor”譯為“情感勞動”。

    猜你喜歡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被情感操縱的人有多可悲
    無情感,不設(shè)計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悅讀·家》開播激發(fā)愛國愛家情感共鳴
    海峽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0
    冰凍的情感
    青年歌聲(2019年7期)2019-07-26 08:35:00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臺上
    情感移植
    高清av免费在线|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老司机影院成人|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麻豆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日韩欧美 国产精品|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天美| 一级黄片播放器| 久久午夜福利片|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唐韦庄 |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中文字幕免费在线视频6|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搡老妇女老女人老熟妇|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欧美日韩精品成人综合77777|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久久精品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美女脱内裤让男人舔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 听说在线观看完整版免费高清|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综合 |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日韩人妻高清精品专区|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 一区二区三区四区激情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午夜电影|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欧美+日韩+精品| 老女人水多毛片| 女的被弄到高潮叫床怎么办|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94久久精品| 亚洲综合色惰|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亚洲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有码在线看|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国产亚洲最大av| 国产成人福利小说|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 草草在线视频免费看| 深夜a级毛片| 永久网站在线|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色5月婷婷丁香|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添av毛片| 中文字幕制服av|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观看美女的网站|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免费看a级黄色片|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岛国毛片在线播放|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亚洲欧美清纯卡通|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欧美3d第一页| 日本熟妇午夜|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国产精品久久电影中文字幕| 亚洲av免费高清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入口| 少妇裸体淫交视频免费看高清| 高清av免费在线| 五月玫瑰六月丁香| 99热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91sexporn|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国产极品天堂在线|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一个人看的www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男人舔女人下体高潮全视频|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欧美+日韩+精品|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成人| 高清视频免费观看一区二区 |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潮喷喷水|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欧美成人一区二区免费高清观看| 三级毛片av免费|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欧美潮喷喷水|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中文亚洲av片在线观看爽| av播播在线观看一区| 爱豆传媒免费全集在线观看|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制服av| 日韩成人伦理影院|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亚洲18禁久久av|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性插视频无遮挡在线免费观看| 丝袜美腿在线中文| 一二三四中文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国产一区二区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小说图片视频综合网站|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亚洲经典国产精华液单|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汤姆久久久久久久影院中文字幕 |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激情 狠狠 欧美|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性插视频无遮挡在线免费观看|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黄片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麻豆国产97在线/欧美|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av熟女|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少妇熟女欧美另类| 免费在线观看成人毛片| 亚洲欧美精品综合久久99|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简卡轻食公司|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免费黄色在线免费观看|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人人妻人人看人人澡|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久久这里有精品视频免费| av在线亚洲专区| 伊人久久精品亚洲午夜|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色网站视频免费| 日本五十路高清|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变态另类丝袜制服| 丰满乱子伦码专区| 亚洲av男天堂| 国产国拍精品亚洲a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久久| 91aial.com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 中文精品一卡2卡3卡4更新| 久久综合国产亚洲精品| 欧美成人a在线观看|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 成人特级av手机在线观看|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午夜激情福利司机影院|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国产淫语在线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 色综合站精品国产|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最近的中文字幕免费完整| 国产精品蜜桃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尾随美女入室| 人体艺术视频欧美日本|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少妇被粗大猛烈的视频| 亚洲18禁久久av|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国产真实乱freesex|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网站| 国产在线男女| 欧美激情久久久久久爽电影|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亚洲最大成人中文|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www.色视频.com| 国产视频首页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色视频www国产| 麻豆精品久久久久久蜜桃|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9久久九九国产精品国产免费| 国产女主播在线喷水免费视频网站 | 1000部很黄的大片| 少妇丰满av| 我要看日韩黄色一级片| 春色校园在线视频观看|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九色成人免费人妻av| 乱系列少妇在线播放| 欧美一级a爱片免费观看看|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热99re8久久精品国产|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日本五十路高清|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播|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色吧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网色| 日韩一区二区视频免费看| 国产乱人视频| 最近视频中文字幕2019在线8|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欧美人与善性xxx|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1024手机看黄色片| 联通29元200g的流量卡|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 日韩精品青青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猛交╳xxx乱大交人|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秋霞伦理黄片| 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在线|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亚洲,欧美,日韩| 男女下面进入的视频免费午夜|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 观看免费一级毛片| 91久久精品电影网|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成人二区视频| 亚洲av二区三区四区|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一个人看视频在线观看www免费| 亚洲欧美成人综合另类久久久 | 夫妻性生交免费视频一级片|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 |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久久99蜜桃精品久久|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 国产亚洲91精品色在线|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国产成人91sexporn| 久久久色成人| 欧美日本视频|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男女那种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99久久人妻综合|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亚洲av一区综合|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一个人观看的视频www高清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69人妻影院|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or卡值多少钱|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亚洲最大成人av|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人妻视频|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亚洲av不卡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精品99| 亚洲不卡免费看| 国语自产精品视频在线第100页|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久久| 麻豆乱淫一区二区| 三级男女做爰猛烈吃奶摸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国产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我的老师免费观看完整版| 日日干狠狠操夜夜爽|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狠狠狠狠99中文字幕|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午夜免费激情av|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一级黄片播放器|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男人舔奶头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吧| 中文资源天堂在线| 亚洲国产精品专区欧美|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欧美+日韩+精品| 亚州av有码|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熟女电影av网| 日本免费a在线| 久久久精品大字幕|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国产又色又爽无遮挡免|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亚洲成人久久爱视频|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久久午夜福利片| 亚洲性久久影院|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国语对白做爰xxxⅹ性视频网站| 麻豆一二三区av精品|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六月丁香七月| 国产精品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深夜a级毛片|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日韩高清综合在线| 日韩欧美在线乱码| av在线观看视频网站免费|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欧美日本视频| 亚洲av.av天堂| 久久久久网色| 亚洲在久久综合|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 日韩国内少妇激情av| 亚州av有码| 久久精品国产99精品国产亚洲性色| 国产老妇女一区| 青春草亚洲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男人舔奶头视频| 午夜免费激情av| 尾随美女入室|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干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在线a可以看的网站| 综合色av麻豆| videos熟女内射|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 老司机福利观看| 国产免费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18禁在线播放成人免费| 国产在视频线在精品| 国产av在哪里看|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嘟嘟电影网在线观看| 国内少妇人妻偷人精品xxx网站| 亚洲精品影视一区二区三区av|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无|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久热久热在线精品观看|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久久久久九九精品影院|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嫩草影院精品99| 青春草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免费av毛片视频|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v下载方式|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亚洲av中文字字幕乱码综合| 色吧在线观看|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2022亚洲国产成人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精品电影小说 | 91狼人影院|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www.色视频.com| 免费黄网站久久成人精品|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国产淫片久久久久久久久|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亚洲人成网站在线观看播放|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亚洲不卡免费看| 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青春草国产在线视频|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男插女下体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色综合色国产|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少妇的逼水好多|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我的女老师完整版在线观看| 别揉我奶头 嗯啊视频| 亚洲欧洲国产日韩| 久久久久性生活片|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在线天堂最新版资源| 能在线免费看毛片的网站| 亚洲色图av天堂|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成年版毛片免费区| av在线播放精品|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 免费av观看视频| 男女国产视频网站| 欧美潮喷喷水| 亚洲18禁久久av| 日韩视频在线欧美|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9| 国产单亲对白刺激|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 av在线亚洲专区| 中国国产av一级|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噜噜噜噜噜久久久久久91| 少妇的逼水好多| 国产高清国产精品国产三级 |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国产老妇伦熟女老妇高清|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1000部很黄的大片| 国产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在| 22中文网久久字幕| 精品人妻熟女av久视频|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国产精品女同一区二区软件|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成人漫画全彩无遮挡| 亚洲,欧美,日韩|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大香蕉久久网|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亚洲色图av天堂|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久久国内精品自在自线图片|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性色av| 水蜜桃什么品种好|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专区5o | 国产精品伦人一区二区| 日韩中字成人| 直男gayav资源| 日日撸夜夜添| 国产免费又黄又爽又色| 亚洲内射少妇av|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亚洲|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卡戴珊不雅视频在线播放|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美女cb高潮喷水在线观看|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黄色视频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一级一片aⅴ在线观看| 亚洲在线观看片|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av高清观看| 18+在线观看网站|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尾随美女入室| 亚洲欧美日韩卡通动漫| 黄色日韩在线| 大香蕉97超碰在线| 边亲边吃奶的免费视频| 国产中年淑女户外野战色| 精品人妻视频免费看|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www.色视频.com| av在线老鸭窝| 国产av不卡久久|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精品免费久久久久久久清纯|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 老司机影院毛片|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在线观看av片永久免费下载| 能在线免费观看的黄片|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国产乱人偷精品视频|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舔av片在线|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国产熟女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久久av| 国产乱来视频区|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av黄色大香蕉| 日本猛色少妇xxxxx猛交久久|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av福利片在线观看|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日本与韩国留学比较| 国产91av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18+在线观看网站| 色播亚洲综合网|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久久国产乱子免费精品| 亚洲图色成人| 一边亲一边摸免费视频| 少妇的逼水好多| av视频在线观看入口| 免费观看在线日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