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葉紅,溫 欽,鄧敦楊
贛州市石城縣人民醫(yī)院消化內科,江西贛州 342700
胃食管反流病(GERD)為消化科常見病,臨床表現(xiàn)較復雜,以反酸、燒心為典型癥狀,同時還可伴不同程度的不典型癥狀,如上腹痛、噯氣等,對患者整體工作效率及生活質量均構成嚴重影響[1]。西醫(yī)針對GERD治療多采用黏膜保護劑、質子泵抑制劑(PPI)等藥物以減少胃酸分泌,加速食管黏膜愈合,其中奧美拉唑為臨床治療GERD常用PPI,其抑酸效果確切,但長期服用易形成藥物依賴,且存在停藥后復發(fā)率高等缺點[2]。達立通顆粒由木香、枳實、柴胡等12味中草藥經現(xiàn)代工藝加工而成,有清熱解郁、通利消滯、和胃降逆等功效,既往研究發(fā)現(xiàn),將其用于GERD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提高生活質量[3]。但目前關于奧美拉唑聯(lián)合達立通顆粒對GERD患者食管動力學指標的研究鮮有報道,基于此,本研究將分析二者聯(lián)合應用對GERD患者臨床癥狀及食管動力學指標的影響,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本院接診的78例GERD患者為研究對象。(1)納入標準:符合GERD相關診斷標準[4],并結合胃鏡、食管測壓等檢查確診;伴明顯反酸、胸骨后疼痛、燒心等癥狀。(2)排除標準:合并其他消化系統(tǒng)(消化性潰瘍、消化系統(tǒng)腫瘤等)疾病;孕婦/哺乳期女性;過敏體質;伴全身嚴重感染性疾病;既往有十二指腸、胃、食管手術史;存在精神、認知障礙。按照隨機數(shù)字法將研究對象分為治療組、對照組,各39例。治療組中男23例,女16例;年齡25~69歲,平均(40.36±4.19)歲;GER類型:非糜爛性反流病19例,反流性食管炎16例,巴雷特食管4例。對照組中男24例,女15例;年齡25~71歲,平均(40.47±4.23)歲;GER類型:非糜爛性反流病20例,反流性食管炎16例,巴雷特食管3例。兩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研究對象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通過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奧美拉唑(湖南春光九匯現(xiàn)代中藥有限公司,規(guī)格:20 mg,國藥準字H43020820)治療,于餐前30 min口服,每次20 mg,每天1次。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用達立通顆粒(南昌弘益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每袋6 g,國藥準字Z20050001)治療,每次6 g,每天3次。兩組均治療8周。
1.3觀察指標 (1)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參照文獻[5]中癥狀量化分級準則對患者治療前、治療后燒心、反酸、上腹痛癥狀進行評分,每項分值0~3分(3分表示癥狀嚴重,且嚴重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2分表示癥狀較明顯,輕度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1分表示癥狀輕微,但不影響日常工作及生活;0分表示無相關癥狀)分值越低表明癥狀改善越好。(2)食管動力學指標:應用食管測壓系統(tǒng)監(jiān)測患者治療前、治療后食管下括約肌壓力(LESP)、食管上括約肌壓力(UESP)及遠端收縮積分(DCI)。(3)炎癥指標:采集患者治療前、治療后晨起靜脈血各3 mL,以3 000 r/min離心12 min后取上清液,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檢測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IL-17及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2.1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治療前,兩組燒心、反酸、上腹痛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燒心、反酸、上腹痛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燒心、反酸、上腹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癥狀改善情況比較分)
2.2兩組食管動力學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ESP、UESP、DC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LESP、UESP、DCI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且治療組LESP、UESP、DCI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食管動力學指標比較
2.3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IL-6、IL-17、TNF-α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IL-6、IL-17、TNF-α水平均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治療組IL-6、IL-17、TNF-α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炎癥指標比較
GERD發(fā)病機制較繁雜,相關研究表明,食管廓清功能及抗反流屏障等異常是引發(fā)GERD主要因素之一,當食管括約肌壓力(LESP、UESP)低下或出現(xiàn)一過性松弛時,胃動力減弱、胃內壓力上升使腹內壓升高,引起胃排空障礙,導致胃內容物上逆至食道而誘發(fā)GERD[6];DCI可反映食管平滑肌收縮強弱,其水平降低提示食管蠕動功能障礙,可降低食管廓清能力,繼而易誘發(fā)食管黏膜損傷。因此,改善食管動力學相關指標對疾病治療極為重要。
奧美拉唑為臨床治療GERD常用藥物,其能通過選擇性拮抗胃壁細胞H+-K+-ATP酶,減少H+釋放,同時還可阻滯胃酸分泌,防止胃酸進一步損傷食管黏膜,進而改善臨床癥狀[7]。但實踐發(fā)現(xiàn),奧美拉唑不宜長期服用,且單用對患者食管功能改善并不明顯,總體療效有限。中醫(yī)根據(jù)GERD臨床表現(xiàn)將其歸為“嘈雜”“反胃”等范疇,膽邪犯胃、情志不遂、稟賦不足、寒熱客胃、飲食不節(jié)等均可誘發(fā)該病,病位在胃、食管,并與脾、膽、肝氣機失調相關,故治療當以和胃降逆、理氣疏肝為法[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燒心、反酸、上腹痛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LESP、UESP、DCI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說明奧美拉唑聯(lián)合達立通顆??蓽p輕GERD患者臨床癥狀,加速食管動力恢復。分析原因在于,達立通顆粒中延胡索、柴胡、蒲公英可解郁、清熱、疏肝;雞矢藤、山楂、六神曲、清半夏可消積化食、和胃降逆;木香、枳實、焦檳榔、陳皮可健脾消食、行氣止痛;黨參可生津補血、補脾肺氣,全方合用,共達理氣消痞、和胃健脾、疏肝解郁之功?,F(xiàn)代藥理證實,柴胡能拮抗膽堿酯酶,降低膽汁內膽酸水平,達到擬膽堿作用,繼而降低膽堿對胃黏膜的傷害,加速全胃腸道運動,且其對中樞神經系統(tǒng)也有良好鎮(zhèn)痛、鎮(zhèn)靜等作用[9-10];枳實、陳皮所含橙皮苷、揮發(fā)油等物質能溫和刺激消化道,加速胃腸消化液分泌和胃腸蠕動,使胃排空能力增強,進而有利于減輕胃壁張力、減少胃腔容積,避免胃腸內容物反流。與奧美拉唑聯(lián)用能從不同機制共達協(xié)同作用,抑酸的同時也可促進患者食管動力學恢復,最大程度減少反流發(fā)生,加速黏膜修復。
相關研究表明,炎癥反應在GERD的發(fā)生及發(fā)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其中TNF-α由活化的巨噬/單核細胞產生,其能誘導其他炎癥因子(IL-6、IL-8等)釋放,加劇炎癥反應[11];IL-6能誘導參與免疫反應的細胞分化、增殖,影響食管平滑肌張力,促使疾病發(fā)生及惡化;而IL-17為Th17細胞產生的促炎因子,其能擴大TNF-α、IL-6的級聯(lián)反應,參與疾病進程。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治療組IL-6、IL-17、TNF-α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說明奧美拉唑聯(lián)合達立通顆粒可減輕GERD患者炎癥反應。這一結果可能與達立通顆粒中雞矢藤、柴胡、枳實、木香、黨參等多味中藥具有抗感染、免疫調節(jié)等作用有關,如雞矢藤所含黃酮、揮發(fā)油等成分能通過調控核轉錄因子-κB活化而發(fā)揮抗感染作用[12];黨參不但能拮抗胃酸分泌,下調胃液酸度,且可增強紅細胞及巨噬細胞吞噬能力,增強機體免疫力。
綜上所述,奧美拉唑聯(lián)合達立通顆??蓽p輕GERD患者臨床癥狀,加速食管動力學恢復,減輕炎癥反應。